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2 11:59
写作核心提示:
《读书笔记守望》作文注意事项:
一、审题立意
1. 确保题目理解准确,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读书笔记的守望。 2. 思考如何将“守望”这一主题与读书笔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立意。 3. 避免泛泛而谈,要结合个人经历或感悟,使文章更具深度和独特性。
二、内容安排
1. 开篇引入:简要介绍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引出“守望”这一主题。 2. 主体部分:分几个段落,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论述: a. 读书笔记的作用和意义 b. 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c. 守望读书笔记的意义和价值 d. 个人在守望读书笔记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3. 结尾总结:呼应开头,强调读书笔记守望的重要性,提出对未来读书生活的展望。
三、写作技巧
1. 语言表达:使用简洁、流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2. 结构安排: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3. 事例引用:结合个人经历或他人故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生动性。 4. 引用名言警句:适当引用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提升文章的文化内涵。
四、注意事项
1. 避免抄袭:在引用他人观点或事例时,务必注明出处,
一本书能让人读了一遍又一遍,合起来又想翻开,并想给书作者写点文字,这大概就是《守望》一书的诱人魅力所在,也是庄浪籍作者柳小瑛的成功之处。
一、言为心声,情为心牵
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守望》,是小瑛继《孤独的骑士》之后的又一部精磨力作。该书共分两辑,第一辑侠骨柔情,收录22篇散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的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故乡情、他乡情,乃至风土人情。每篇文章贯穿着一个“情”字,突出体现为一个“真”字。写人、写事、写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每篇散文情深意浓,感情饱满,感人心脾,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打动人、感化人、教育人。第二辑走马河山,收录作者的9篇游记,贯穿着一个“爱”字,突出体现为一个“浓”字。文章鲜活生动惟妙惟肖全景式地介绍了作者畅游祖国壮丽河山、秀美陇原大地的情怀,文笔细腻讲究,语言精美老练,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独具匠心智慧,富有思考启迪性。与其说是游记、行记、散记、随笔,倒不如说是作者对“陇上明珠”庄浪云崖寺、“天然盆景”崇信龙泉寺、“高原蓝宝石”青海湖、“人间仙境”九寨沟、“世外梨园”皋兰什川古梨园等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的大力推介,是成熟介绍自然景观、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发展前景的旅游宣传文案、景区推介语、导游解说词,对助推区域文化提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极大的辅助效果。
集乡情和亲情于一体的《村庄旧事》分别以“抢水记”“胡基开花,砖瓦结果”“刀枪入了库,土地是个宝”“爷爷的牧羊鞭”为小标题,从四个侧面详细记述了老家农村的前世今生,由苦到甜的变化,以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根本性嬗变的过程。《抢水记》以“水”为素材,给读者交代了“老家在庄浪的一个偏僻山沟,以前常年靠天吃饭,若风调雨顺,则粮食丰收;若气候失调,则颗粒无收”,描述了过去老家吃水是取自沟里的两眼泉。“在这个村庄叫醒人们的,不是鸡鸣,是水桶的响声”……“直到有一天,政府出资,村民出力,搞了一个引水工程,全村上下才告别了深更半夜抢水、翻山越岭驮水的苦日子”。昔日苦甲天下的庄浪是这样,我国干旱缺水的北方农村吃水难问题带有普遍性。经过全县上下多年的努力奋斗,如今全县自来水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8%,居全省前列。小瑛的文章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发生在家乡大地上的巨大变化。
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守望》作者小瑛是庄浪一中1999届的高中毕业生,是土生土长的庄浪人,出身农家,勤奋好学。中学时期,他品学兼优,尤其喜爱文科,热衷文学创作,是学校社团活动的骨干力量。1998年,小瑛担任庄浪一中洛河文学社社长,文学社主办的《云帆》小报上常有他的作品,他也因此在校园内小有名气。
《云帆》报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广泛的传播范围,在全县各校备受文学爱好者推崇。从《云帆》到《校园之声》《习作选刊》,庄浪一中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助力他们放飞梦想。小瑛正是在这样肥沃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学子,他的根基扎得深,成长得稳健。这是我对中学时代小瑛的深刻印象。
我对已步入不惑之年的小瑛的全面了解是从品读《守望》的开篇之作《读书三境》和《渴望一支笔》《书柜情缘》《四季读者》等系列文章开始的。
作品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人生经历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的集中体现。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作家,必须去读他的作品。小瑛是怎样爱书如命?怎样勤奋阅读?怎样笔耕不辍的呢?从他“13岁前的每个夏天,喜欢蹲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看书”到“40岁后,读书,追求的是一种安闲与自在”等书中一些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梁惠王曾经说过:“读书乃道智之母,至书乃道智之宗。”书籍就像一把钥匙,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智慧,以此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更重要的是要让书籍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比原来更崇高的自己,更充实的自己。小瑛读书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与其说是一个地道的“书呆子”,倒不如说是一个追求知识、追求美好、追求生命璀璨的现代文明的“书虫”“书迷”。
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坚持和付出。我们今天看到小瑛是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刊物发表并获奖,这些光鲜的荣誉背后,是他走过的艰难曲折与不懈奋斗。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西部商报》当记者,后在刘家峡、武威、兰州等地当高中语文教师。2019年,他果断辞职,创办了永靖县晨钟文学艺术学校,专门从事中小学文学艺术培训。小瑛的顽强坚韧是让人感动的。读中学时高考受挫,他没有失意迷茫颓废,而是及时掉转船头,从理科转为文科,苦苦奋斗一年,如愿考上大学。他像黄土地中耐干抗寒的苜蓿一样,拼命向下深深地扎根,积极乐观地向上生长,一寸一寸,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雏凤清声,静候花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蓦然回首,转瞬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我已是花甲老者,小瑛已是心智成熟,明辨是非,有了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小瑛一直怀揣文学梦想,多年来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第一本散文集《孤独的骑士》在7年前出版发行,我从网络媒体上了解到这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率性见情”,收录33篇散文;第二辑“随笔驰骋”,收录21篇杂文。全书15万字,是一本有一定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书,值得一读。
禅语讲:有缘之人,自会相遇;无缘之客,终会别离。我和小瑛是有缘分的,2025年4月27日《平凉日报》文化版同一版面刊登了小瑛的一篇书评文章,和我的随笔《人生处处皆学问》。师生二人相隔两地,却在同一版面发表作品,真是巧合中的欢喜。此后,又从网上看到小瑛的永靖县晨钟文学艺术学校被评为2024年年检优秀单位,这对他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话题还是回到小瑛的散文集《守望》吧。《去看梨花》虽然篇幅不长,但小瑛却把什川古梨园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核心景点、产业发展写得清晰透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什川先民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勤劳智慧,发展耕地,创建水车,种植梨树,形成万亩梨园。这里的古梨园“树王”经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鉴定,系明朝神宗五年栽植,距今已有436年历史,是什川梨园现存最古老的梨树之一。“树王”坚毅挺拔,栉风沐雨,相依相伴,相亲相爱,亲眼见证了什川历史,见证了什川先祖及后人耕园植树、铺路架桥,建设美丽家园的奋斗史。这篇散文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变迁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印象深刻。
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梨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长,梨花的盛开也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这让我想到了小瑛。
人生如花,静待花开。愿《守望》的作者小瑛不强求、不急躁、不浮华,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通过持续耕耘和内心修炼,结出更丰硕的成果。诚愿小瑛沉淀自我,静候事业的花开;用心浇灌,静候情感的花开;守心自暖,静候智慧的花开。(作者 李维仓)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