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2 13: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徒步中国》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可以是作者在徒步过程中的感悟、对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思考,或者是徒步旅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徒步中国》这本书,包括作者、内容、出版信息等,并引出你的读后感主题。 - 正文:正文部分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 a. 介绍作者在徒步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如遇到的困难、挑战、收获等; b. 分析书中所展现的中国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以及作者对这些内容的评价和思考; c. 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谈谈徒步旅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d.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读后感主题。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并表达对作者和书籍的敬意。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4. 举例说明:在阐述观点
左宗棠西征图
左宗棠,近代中国最有个性、最了不起的人物,梁启超赞之为“五百年以来第一伟人”。
去年,得知左文襄公之墓就位于长沙市跳马镇时,当时生出了“去看看”的想法。
今年,小外甥期末考试前,我和他说:每年暑假学校都要求做些有意义的事,那,这个暑假我们找个时间,徒步去左宗棠墓。
小外甥十一岁,是长沙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左宗棠一无所知,我以“学校要求”来说事,他也就把这当成了一项作业,想都没想答应下来。
定下日期的头天晚上,他妈妈赶到了长沙。
第二天出发之前,我想了想,觉得该给战友的儿子小曹打个电话——小曹正上高一,对历史很感兴趣。
“我们今天徒步去左宗棠墓,你去不去?”
“去!”
电话中,小曹的非常干脆。
于是,等小曹坐公汽赶来会合,一行四人向目的地进发。
百度地图上显示:左宗棠墓距离贺龙体育馆18.9公里,这个距离……小菜。
三年前的暑假,我带着小曹、小外甥在广西柳州,沿着柳江的滨江大道,顶着烈日徒步行进近十个小时。事后从出租车司机嘴里得知,那段路程有30多公里。
贺龙体育场
从贺龙体育馆出发,经芙蓉大道往南一直走到红星批发市场,再从红星市场斜插到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最后拐上时代阳光大道……
不得不感慨科技强大给出行带来的极度便利——凭借电子地图,沿途都不用问路,四个多小时后我们走到了时代阳光大道的尽头,这儿离左宗棠墓还有2.6公里。
当然,科技并非强大到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地步。
在时代阳光大道的尽头,我和小曹一时判断不出该往哪走?
放大地图看,目标参照物和现场的建筑、道路并不能完全对得上,让人不知身在何处?
缩小地图看,又感觉好像走错了,得绕回去。
听闻走错了得绕回去,小外甥一脸的不高兴。
这小子,只要跟着他妈出来,名堂就多!
三年前的那次柳江徒步,他八岁,三十多公里走下来,他的表现还算不错——只是走得有点慢,路上也没发什么牢骚。
三年前的徒步,中途遇到有人接山泉水,尝了尝
那次沿着柳江滨江大道徒步,走到后面都有点疲惫了
这次徒步,他十一岁,路途也不算远,他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抱怨、给脸色、时不时以“妈妈走不动了”为借口要求休息等等,全来了。
此刻又给脸色我看。
徒步就是出来锻炼的,多走几公里又如何?
我懒得理他,决定继续往前走几百米,如果没找到分路口,再返回询问当地人好了。
横穿还没完工的路面,发觉不断有汽车往边上一条老马路上拐,凭经验感觉:那老马路应该就是经过左宗棠墓地的那条。
沿着老马路上得坡来,一块小标示牌掩映在路边的树丛中。
跳马欢迎您
“跳马欢迎您”掩映在树丛中,不小心很容易漏过
母子俩老落在后面
这表明我们没有走错。
老马路很“沧桑”,路面不太平整也不宽阔,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路况。路上,不时有施工车辆来来往往,看样子附近有大型工地在施工。
驾驶施工车辆的司机,其行车素质明显要比二十多年前要高,会车时都及时地减速缓行。
人车混行,倒也相安无事。
顺着老马路下穿长沙环城高速,走了一两公里的样子,再次下穿环城高速,就见前方一块大指示牌赫然入目:
左宗棠墓——200M。
请细看牌下那人的脸部表情
到达目的地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
左公之墓就位于紧邻路边的一个小山丘上,墓地占地面积不大,一亩左右。拾阶而上,翠柏、青竹、香樟交相在一起,颇幽静。
花岗岩墓体,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下。
墓前两侧的石柱上,刻着“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这副对联浓缩了左公最辉煌的伟业。
来之前,广泛收集了有关的资料信息:
左宗棠墓原占地一百多亩,墓道、石牌坊、石仲伯、石兽、左公石像、墓庐等等一应俱全。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修战备公路时,直接从墓地中间穿过,将墓地一分为二。
再之后,当地修桥缺少石料,竟然打起了左宗棠墓地的主意,连同左公石像在内的石雕、石料,全都搬去修了桥……左宗棠墓被严重毁损。
那个特殊年代做下的荒唐事,给历史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1985年,在王震将军的建议下,长沙市人民政府重修了左公之墓。
曾经占地广阔、气势恢宏的左公墓,现在只剩下一亩半分地了,墓前也只留下一只缺了后腿的石山羊原物。
那只石山羊,安静地跪伏在那,似乎在用自己的残缺,向来访者诠释历史的沧桑。
沧桑的石羊
几年前,小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读小学,初中时转来长沙,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喜欢历史的他对左宗棠有比较多的了解。沿途,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
聊起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之事,我俩都挺感慨。
是啊,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年代,靠双腿走过茫茫戈壁就已非易事了,而当年左公率军收复新疆时,已年逾花甲,花甲老人在国力孱弱之际,率大军走过茫茫千里戈壁……其艰难困苦,已非言语可表!
所幸,左公有老骥伏枥的雄心、有抬棺出征的决心、有精于谋划的细心,新疆,最终得以“故土新归”。
左公,无愧于“五百年以来第一伟人”之赞誉也!
小曹和我,先后在左公墓前肃立良久,以抒发内心的瞻仰之情。
左公墓前肃立
原本,我想让小外甥在左公墓前以肃立瞻仰之状拍张有意义的照片,再顺势给他讲讲“抬棺出征”、“缓进速决”、“左公柳绿三千里”的历史故事。
可小外甥却不乐意也不配合,连做个样子都不肯!并且,一直用极度嫌弃的脸色对待我,直到回家。
非常扫兴。
事后,思考小外甥不乐意、不配合的原因,无非如下两点:
一是,他对左宗棠一无所知,瞻仰之情无从说起。
二则,当天他们班组织亲子活动,原则上是自愿参加,我们没去。微信里,他的同学们坐着空调车到达目的地,玩得乐呵呵的……而他却被我“忽悠”,苦哈哈徒步十多公里,跑来看没啥看头的左宗棠墓,心里老大不高兴。
如此看来,是亲子活动“惹的祸”呢。
我从没深思过亲子活动,这次,不由得深思起来。
亲子活动最终体现的是“快乐教育”的理念,理念本身并没问题,问题在于:快乐教育有没有欠缺?或者说有没有选择性的取舍?
亲子活动时,孩子们无疑是快乐的,那张张感染人的笑脸上,写满了“无忧无虑”。
无忧无虑的快乐,值得回味,却不值得期盼,因为,它是短暂的,不可能陪伴人一生成长。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孩子们终究会长大,终究要像成人一样,面对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在无忧无虑氛围
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能顺利越过各种不如意的门坎吗?
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对孩子们启动另外一种快乐成长的方式——以苦为乐。
对于徒步过程中的“以苦为乐”,我深有体会。
烈日炎炎下,望着前方白花花的、没有尽头的路面,确实容易让人心生畏惧,克服畏惧心理,坚持走下去……事实上,一切并没想象中那么难。
在行走过程中,可以看看沿途的田园风光,可以和路边的养蜂人聊聊天,可以向路边人家讨碗水喝……事实上,一切并没想象中那么苦。
有了这种感受,他日遇到困难、不如意时,最少,在心理上要积极、乐观一些。
就是出于这样的初衷,我比较推崇徒步星级,并组织过多次这种活动。
这次徒步去左宗棠墓,在我看来更有意义——左公千里远征的故事,就是活生生的、“寓教于乐”的教材。
可是,小外甥并没“以苦为乐”,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他把这当成了“苦差事”,以一副“苦瓜脸”对待我、嫌弃我。
超级郁闷!
这决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这普遍现象的背后,反应出“快乐教育”是有问题的。
去年暑假,山西的兰老师带着班上11个同学,从朔州骑行一千八百多公里到上海,引起热议。
山西朔州
上海
为什么会引起热议呢?因为它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
可惜,这么励志、这么有教育意义的事,不是学校组织的,而是兰老师个人组织的,因为学校怕出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组织这类风险大、吃力不讨好的活动,哪怕教育意义再大。
不客气地说,所谓的“快乐教育”不过是选择性的取舍,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教育方式。
兰老师真是位好老师,为了让这趟充满风险的骑行之旅,安全可控,他提早几个月就勘察沿途的路况,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意外事故;为了在旅途中锻炼自己的学生,他根据各自的性格安排他们做相应的事……
骑行一千八百多公里,无疑是艰苦的,可事后同学们都感觉这是一趟快乐之旅,从同学们脸上流露出的表情来看,那是一种坚毅的快乐。
坚毅的快乐,才是快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吗?
什么时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参加这类“以苦为乐”的活动,不再成为新闻,不再成为热议事件,不再由个人组织,那么,我们的“快乐教育”才算合格了。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经拱宸桥进入杭城,弯弯曲曲抵达武林门码头,猛一个左转弯,一直向东流去,经三堡船闸进入钱塘江,成一个“L”型穿城而过,深深嵌在美丽的杭城版图上。
我从拱宸桥开始,一路沿着运河徒步道,大约徒步行走了15km,历时6小时,边游,边看,边拍,最终抵达三堡船闸。每座桥都是我亲手拍的照片,没有加工,原滋原味。因为受拍摄角度、场地影响,经常是桥的前面有大树遮挡,桥的背后是高楼大楼,并且,拍摄技术也平平,不能很好反映桥梁的全貌,觉得非常遗憾。有关桥的介绍资料有限,有来自现场碑文的简单介绍,有从网上收集的,所以也只能说个大概。一路走来,很很多的感慨。
一、千年运河河水荡漾船只穿梭不绝。站在历经风霜的古桥上,眺望千年运河,河面上船来船往,异常繁忙。心里有点恍惚,这是在隋唐朝,还是明清朝,还是在现代?时光仿佛回到了隋朝,隋炀帝为贪图享乐滥征民力,修筑运河,既成就了京杭大运河,也导致隋朝灭亡。时光仿佛又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是从运河乘船抵达杭城,是留恋江南的秀丽风景,还是仰慕江南的鱼米之乡,还是迷恋江南的温婉女子?真是难以想象,今天,这古运河,老祖宗留下的历史遗产,历经千年后,船只依然穿梭不绝,继续起到船载货物运输的大作用,还偶尔穿插着几艘观光游艇,依然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为。古运河加现代机动船,古代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赋予了运河新的历史使命。这一刻,深深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民族就像这大运河一样,生生不息,绵绵不断,毅勇前行,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二、运河两岸沿线古迹星罗棋布。除了桥,运河两岸散布的街巷里弄、古寺古庙等历史遗迹串珠成链,形成一条绚烂的运河文化带,让人流连忘返。杭州“湖墅八景”之夹城夜月、徒门春涨、半道春红、西山映翠、花圃啼莺、皋亭积雪、江桥暮雨、白荡烟村,至今仍能觅到一些旧痕。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清末民初杭州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轨迹。大兜路南端坐落着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富义仓,是古代粮食仓储和运河漕运的物证遗存。从富义仓向北延伸过去不远,即是千年古刹香积寺。香积寺曾经历数次毁建、整修。还有乾隆六下江南到杭城的登陆点,等等!现在,沿运河两岸,徒步道连绵不断,休闲公园一个接着一个,花草树木遮天蔽日。历史遗迹与现代休闲完美结合。漫步在运河边,仿佛在历史的长河流淌。
三、河面桥梁飞渡架起条条通途。从拱宸桥开始,到入江口的三堡船闸,大大小小有24座桥梁和一座船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拱宸桥。拱宸桥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古桥。只供行人通行的桥梁4座,即拱宸桥、青园桥、西湖文化广场桥、顾家桥;现代公里桥梁19座,即登云大桥、大关桥、江涨桥、霞湾桥、老德胜桥、潮王桥、朝晖桥、中北桥、中河立交桥、建北桥、艮山桥、城东桥、京江桥、新塘桥、皋塘桥、衍家桥、昙花庵路桥、景御桥、钱江路桥,其中立交桥3座,即霞湾桥(德胜高架)、中河立交桥(中河高架)、京江桥(秋石高架);铁路桥1座,即笕杭线京杭运河桥。短短的15km运河上架起了24座桥梁,古代桥与现代桥交相辉映,给运河两岸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使两岸的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
千年运河河水荡漾船只穿梭不绝,两岸沿线古迹星罗棋布游人如织,河面桥梁飞渡架起条条通途车辆来回奔驰。千年运河换发处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时代同步前进,正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幸生活在和平、伟大的时代!您说呢?
千年运河依然生机勃勃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