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参观西柏坡的心得体会》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2 23:58

推荐《参观西柏坡的心得体会》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参观西柏坡的心得体会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围绕参观西柏坡的经历和感受展开,如对革命历史的感悟、对英雄先烈的敬仰等。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参观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感受和思考;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 内容充实:在作文中,要充分展现自己对西柏坡的参观体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参观景点:详细描述参观的景点,如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旧居、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以及这些景点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 人物事迹:介绍一些在西柏坡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以及他们的事迹和精神。 -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参观西柏坡后的感受和思考,如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对党的信仰、对国家发展的信心等。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 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 运用描写手法

【队伍教育整顿·学习心得】赶 考——参观西柏坡有感


赶 考

——参观西柏坡有感


今年五一假期,难得不用加班,我们决定去西柏坡看一看。选择去西柏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路途虽然遥远,但不会堵车,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二是我对西柏坡神往已久,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三是结合现在的队伍教育整顿,顺便也让孩子从小接受红色教育。



西柏坡是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从革命摇篮井冈山到转折之城遵义再到革命圣地延安,五大革命圣地我已经走过了三个。这一次,我终于来到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西柏坡。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在枣林沟,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组成中央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也乘车来到了西柏坡,这个小山村从此成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就在这个小山村,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西柏坡因此有了“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在西柏坡,我们重点参观了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学习了西柏坡精神,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毛主席和周总理那段关于赶考的对话。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进驻北平。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总书记的教诲言犹在耳。我想,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每一天不都是在考试或者赶在考试的路上么。


文/图:大王叫我来巡山


追寻红色足迹 赓续精神血脉—— 西柏坡参观见学体会

四月下旬,笔者作为湖北省英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特约通讯员,有幸参加了英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的河北西柏坡参观学习活动。此次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一场涤荡心灵的思想淬炼,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今后宣传英山老区建设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思考。

踏上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农家院落、简陋的土坯房和斑驳的历史遗迹,时光仿佛回溯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记忆的革命文物、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光辉历程。从“两个务必” 的谆谆告诫,到“进京赶考”的清醒认知;从三大战役的战略决策,到七届二中全会的伟大部署,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孕育了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 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

深入学习西柏坡精神,让我对其内涵有了更为透彻的领悟。“两个务必”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不仅是对当时革命胜利后党员干部的警醒,更是跨越时空的箴言。在当今时代,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我们更需要保持这种清醒的头脑和自律的品格。“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勇气与决心,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老区建设的道路上,不惧艰难险阻,以坚定的信念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则深刻揭示了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英山老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同样要紧紧依靠老区人民,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西柏坡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

漫步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狭小的房间、简单的桌椅、陈旧的煤油灯,无不让人感受到当年革命环境的艰苦卓绝。难以想象,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创造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战争奇迹。

就在这间普通的土坯房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成立绘制了宏伟蓝图。每一处旧址、每一个场景,都在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的初心使命。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与大别山老区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山作为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英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英山儿女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红二十五军在英山的战斗历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经英山的光辉足迹,都为英山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此次西柏坡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西柏坡精神,还是大别山老区精神,都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为英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特约通讯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西柏坡之行,让我对如何做好老区宣传工作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和大别山老区精神,深入挖掘英山老区的红色故事、革命人物和历史事件,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事例,讲好英山老区故事,传播英山老区声音。

我将走进英山的山山水水,走进老区人民的生活,记录英山老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英山老区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让更多的人了解英山、关注英山、支持英山。

同时,我也将以“两个务必”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宣传工作中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英山老区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红色精神,英山老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 “赶考” 路上交出优异的答卷。

此次西柏坡参观学习,是一次难忘的红色之旅,更是一次坚定信仰、砥砺前行的精神之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引,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在宣传英山老区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让红色精神在英山大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通讯员童曙明)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