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3 01:2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抗战历史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对抗战历史的感悟和思考。可以从抗战精神、民族气节、英勇抗争等方面入手。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抗战历史背景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 内容充实:在作文中,要充分运用抗战历史中的具体事例、人物和事件,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抗战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4. 观点鲜明:在论述过程中,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对某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对某一事件的看法等。观点应具有独到见解,避免人云亦云。
5.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同时,注意用词准确,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6. 思考深入:在阅读抗战历史的基础上,要深入思考,挖掘抗战精神的内涵,如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团结互助等。通过思考,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深度。
7. 结合现实:将抗战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探讨抗战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国家、民族、
面对八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我的心情复杂。对于中国人而言,抗战不仅是过去的历史,或许也和每个人的先辈相关。
我的四爹爹(爷爷)抗战时被日本人的炸弹炸死,妻子的外公也被日本人打死。我爹爹曾经对我讲过,抗战期间,自己和弟弟从云梦到武汉,以出卖苦力谋生。有一次,两人和其他几个人被日军抓了起来,一个日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对着爹爹佯装刺杀,爹爹冒出一身冷汗,吓得坐到地上。后来,还是几名妓女觉得爹爹他们可怜,哀求日军把他们释放了。这次死里逃生,让爹爹对日军的残暴心有余悸,终身难忘。因此,《中国抗日战争史》对我而言,既有国难的重温,也有家仇的追忆。
此前了解抗战的渠道包括电影、电视和图书,以及个人的回忆录等等。电影包括《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图书包括《剑拔弩张的盟友》《赣北兵燹》《鏖兵江汉》《国家记忆》等,另外还有包括黄仁宇、王鼎钧、齐邦媛等人的回忆录。
按照主编之一步平的说法,《中国抗日战争史》最重要的创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角度来思考与撰写。第二,把抗日战争放在中国近代社会面貌整体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突破了以往抗战史仅仅以战争为主的叙述方式,力图全面反映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以及沦陷区等各方面的变化,从而深刻分析抗战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第三,立足于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责任进行研究。
遗憾的是,步平先生和另一作者荣维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出版之前即已去世。《中国抗日战争史》成了他们的遗著。“书比人长寿”,在两人身上得到了印证。
从历史上看,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迅速融入现代化进程,富国强兵、对外武力扩张的大陆政策逐步成型,从甲午战争开始逐步侵略中国是其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中国因为专制传统过于悠久,现代化转型颇为曲折。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中国抗日战争史》卷轶浩繁,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本书作者汇聚了国内众多一流的近代史学者,强大的阵容奠定了良好基础。战场角逐直接决定了战争进程和走向,因此,我对第二卷“战时军事”尤其关注。这一卷以毛泽东《论持久战》为基础,将抗日战争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在战略防御极端,主战场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平津实收之后,国军组织了四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后勤供给等远远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台儿庄血战历时近20天,歼灭日军近8000人,中国军队46150人参展,伤亡失踪约7560人。这场战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落空。另外,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作战胜利。
武汉、广州被日军占领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阻击日军,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互为支持。日军放弃了速胜战略,改为持久战略,企图依局部有限攻势,战略轰炸及遮断中国国际补给线。在中部的武汉,日军在外围先后发动南昌战役、随枣战役、枣宜战役、豫南战役以及第一次、第二次长沙战役等等。
在南线,日军企图切断中国从海外获取物资补给的通道。为此,日军发动桂南战役,试图切断广西和越南的通道,威胁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并于1939年11月攻占南宁。
在北线,日军1941年5月发动了攻占中原地区屏障的中条山战役,在20多天的战斗中,卫立煌的部队损失惨重后撤出。
在中国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抗日根据地,牵制了日军正面战场的进攻。与此同时,中共的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八路军还发动了百团大战。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苏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英美三国建立军事同盟,成立中国战区,美国加大了援助中国抗战的力度。史迪威指挥的中国的远征军在缅甸战场经历挫折后重创日军。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一号作战,国民党军队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八路军、新四军主动发起局部反攻,打击伪军。4月,中国军队发动湘西会战,并取得胜利。日军大规模收缩。8月,苏军出兵东北,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由王奇生撰写的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第十章显示,1944年中国军队与在华日军的实际比例大约是3:1,但日军装备完整,训练精良。在官兵素质上,日军大大优于国民党军。因为缺乏粮食,导致国民党军士兵时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前线部队经常断粮,欠发、克扣士兵粮饷普遍,加上服装、药品缺乏,这些因素无疑大大影响了国民党军的战斗力。另外,因为兵役不良,征来的壮丁最终到达指定部队的比例为11:1。另外,士兵中的文盲高达90%以上,加上技能差、训练不足、杂务多、战斗技术教育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作战能力。
而《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第十章引用张发奎、徐永昌等人的日记显示,日军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张发奎称,“我从未取得一次胜利,可是我延宕了敌人的前进,还多次重创过了敌军……我们所作的一切只不过是以空间换取时间。”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胜绩不多,恰恰说明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以空间换时间”也迎来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体现。美国学者易劳逸在《毁灭的种子》中所说,“中国军队的抵抗是一个决心和自立的奇迹。”正因于此,中国的抗战可歌可泣。
作者:王石川
2021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
76年前的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战伟大胜利。每到这一天,每个中国人都有理由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战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从此,古老中国开启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76年过去了,但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铭记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永远铭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除此之外,我们还深切知道,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今天(9月2日),运-20飞机迎回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共和国以最高礼仪迎接英烈回家,表达了鲜明的价值坐标,保家卫国的英雄将永远被人民铭记,被共和国铭记。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时代在变,但伟大抗战精神永不过时。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葆有爱国情怀、保持民族气节、展现英雄气概、坚定必胜信念。今天,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奋勇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必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必能如期抵达胜利的彼岸。(王石川)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