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3 01:4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孩子礼仪教育心得体会的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作文的主题,即孩子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主题应鲜明、突出,以便让读者迅速了解作文的核心内容。
2. 结构合理:一篇好的心得体会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背景和主题;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自己在孩子礼仪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3.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枯燥的词汇,力求用简洁、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内容丰富:心得体会作文要充实、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孩子礼仪教育的意义:阐述礼仪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
b. 教育方法与技巧:分享自己在孩子礼仪教育过程中运用的一些有效方法,如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情景模拟等。
c. 孩子成长的变化:描述孩子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的变化,如行为习惯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改善等。
d. 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分享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自己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e. 教育心得与建议:总结自己在孩子礼仪教育过程中的心得
常常我们会要求孩子看到长辈、外人要打招呼,也会希望他要常把「请、谢谢、对不起」挂在嘴上,当个有礼貌的小孩。但是,身为父母的自己,有检讨过自己是否也有做到吗?
父母做榜样,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孩子
身为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自己无论在对待家人或外人,都不会说「请、谢谢、对不起」,那么孩子怎么会知道该在什么时机使用这些话呢?又或者是孩子可能也会认为,爸爸妈妈都没有说,我也可以不用说!
应该很多父母发现,正在学说话的孩子,常常脱口而出我们没有特地教他的话,但因为曾听大人说过,就学起来了。有些行为也是一样的,常常看父母做,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第一学习榜样,唯有自己先做好,才更有立场要求孩子!
用提醒代替责骂
如果孩子忘记了,疏忽了,请用提醒代替责骂;尤其在外人面前,更不要大声斥喝、训骂他没礼貌,可以用提醒的方式告诉孩子,而提醒的方式,建议简单明了,例如「阿姨送你东西,记得要说谢谢唷!」,尽量不要用打哑谜的方式,如「阿姨送你东西,你要说什么?」其实这样也是提醒,但对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他真的不记得,真的忘记了,你这样问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可能你又会生气的以为他故意不说;所以我认为直接的提示是最好的方式!
肯定与称赞让孩子更有信心
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对蜜豆莎来说,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肯定」,我看过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做对的事是应该,做错了就开骂,长期下来孩子只觉得自己老是做错事而被骂,事实上他们很棒了,只是棒的时候父母没告诉他们而已!
肯定和称赞,与过度的夸奖不同,分寸也要拿捏好;以今天的主题来说,可以简单的说「阿姨送你礼物,你有说谢谢,真有礼貌!」这样的肯定,可以让孩子接受到正面的反馈,知道这个行为是好的、是对的!
如果说「天呐~宝贝!你说了谢谢!真的太棒了!你是全世界最有礼貌,最棒的孩子了!」;我想不用多说什么大家都知道太过了吧XD
经验分享
以我们家为例,墨墨刚开始学说话时,其实我们很少教他说谢谢,因为一开始通常都先教名词,突然有一天,墨墨想玩某个玩具,我递给他时,他说了「谢谢!」,那天之后,他很爱使用谢谢这句话;到现在两岁大,只要我们拿东西给他、帮他洗澡、换尿布、穿鞋子…,他都会说谢谢。
后来我和墨拔讨论发现,虽然我们没有特地教他使用这两个字,但因为蜜豆莎自己是很爱用「请、谢谢、对不起」的人,所以墨墨就这样学起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可能是巧虎教的)
蜜豆莎是连对家人都很常用这三句话的人,即便是请墨拔帮忙抽张卫生纸都会说谢谢!早期交往时,墨拔还因此不开心,觉得我把他当外人,后来发现我对我妈也是什么都会说谢谢,才释怀了呢XD
而只要墨墨有跟我们说谢谢,我们一定也会「不客气!」,一方面是顺便让他知道「不客气」的用法,但更重要的是让他「获得回应」,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说话、玩耍,只要是大人有给予相对的回应,都会让他们特别开心及喜欢这些事物唷!
不过有时候面对外人、或比较不熟的人,不知道是忘记还是害羞,常常就会在该说的时候没说谢谢,我们就会在一旁提醒他,要记得说谢谢!
而他现在还不太会用的「对不起」,我们也都尽量在适当的时机,告诉他使用的方式,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之后有心得,再跟大家分享唷!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 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 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家教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我的儿子陈泰龙今年十二岁,今年小学六年级,他不是很出色,但也有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孩子发展比较全面,学习上进步非常明显,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动学习;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体谅、尊重父母,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知道劳动的艰辛,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粗心、爱玩电脑 游戏、做事情慢等。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少年,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 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句瑗;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