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3 02:43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党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党员网络培训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展开。可以着重阐述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收获、感悟和体会。
2. 结构完整: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培训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具体阐述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a. 培训内容:介绍培训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等,以及这些知识对自身工作的影响。
b. 培训形式:评价培训的形式是否丰富多样,是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c. 培训效果: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培训对自己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改进。
d. 培训反思:针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5. 观点鲜明:在阐述心得体会时,要观点鲜明,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要注意观点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6.
全省社区“两委”成员履职能力示范培训班结束后,参训学员立足基层实践,围绕培训内容畅谈学习体会与工作思路。这些扎根一线的鲜活思考,既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又有民生服务精细化的创新路径,融入了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实践智慧。
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整理编发了10位参训学员的学习体会,以供参考。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是基层治理的重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已然成为新时代社区年轻干部的“必答题”。我们沿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实地参观智苑社区、青和居社区等示范社区,将抽象理论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治理图景,实现了履职能力和思想境界“双提升”。具体有四个方面的收获与感悟。
织密组织体系。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推进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网“两网融合”,将党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
建强社区队伍。打造“理论武装+情景模拟+跟岗实训”培养体系,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打造“一专多能”全科人才队伍,为“支点建设”添砖加瓦。
做优社区服务。充分发挥下沉党员作用,重点关注社区“一老一小”与新就业群体,创新开展“六个一”服务,推动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架起社区“大平台”。创新搭建“书记面对面”“厅”听心里话等议事平台,引导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实事项目落地,链接保利广场楼宇综合党委资源,将社企优势互补促进多方融合,广泛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社区工作者既是“小巷总理”,也是“基层工匠”。回到岗位后,我将以“三个一”为行动指南:即一颗红心,传承红色基因,将党建引领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一双铁脚,丈量民情民意,落实“3必到5必访”,回应群众需求;一副巧手,善用“绣花功夫”,将所学先进经验结合落驾坪社区实际情况,打造“颐养落驾坪”特色品牌。
做精“治理微单元”。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建强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借鉴百步亭社区“能人计划”,挖掘社区主理人,做实党员先锋岗。推行“多彩楼道文化”全覆盖,将治理延伸至楼栋单元,让“陌邻”变“睦邻”。
做强“资源聚合链”。拓展社区“合伙人圈子”,吸引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针对社区老龄化特点,建设“三位一体”服务阵地,依托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养老院,构建家门口的医养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银龄服务”。
做优“服务新模式”。持续用好“美好生活馆”,推广“幸福食堂+生活超市”消费抵扣物业费创新模式,解决老人就餐难题,缓解老旧小区物业收费难的治理困境,提升社区造血功能,实现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良性循环。
评论员|周凡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考察时指出,“要把社区基层党组织建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社区各方面服务工作搞好,使各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持续强化组织引领、服务引领、基础引领,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群众生活开出“幸福之花”。
强化组织引领,让党的政策在基层“一贯到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体系中的“主心骨”“顶梁柱”。要找准共治共建共享的切入点,将社区党建、物业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工作纳入城市社区党建格局,以解决群众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通过选派指导员、引导企业积极招聘党员员工、发展党员等方式加强党的工作覆盖,注重发挥社区网格党组织参与物业管理作用,推行“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建机制,真正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服务引领,让党的工作在基层“一呼百应”。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效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最切身、最现实的利益。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服务引领,搭起基层治理连心桥,要在融合上下功夫,完善“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及时响应机制,有效整合社区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推动共建单位资源下沉,发挥职能优势,帮助小区解决问题,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依托各类服务场所,为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学习、休息等便利服务;通过组建“先锋骑手”服务队、党员红旗车等方式,带动更多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强化基础引领,让党群关系在基层“一网情深”。“小网格,大作用”。如果不能有效整合资源,搭建基层党组织与辖区部门协同作战的联动系统,基层社会治理就会一盘散沙,没有“粘合力”,缺乏“战斗力”。要以绣花功夫,统筹党建、民政、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实现“多网合一”。通过设立居家养老中心、青年之家、创客空间等场所,提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使用效率;推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65天服务不打烊”,建立错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制度,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暖心贴心服务;加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让越来越多的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打造凝聚群众、带来和谐的民心阵地。
来源: 江西新闻客户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