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读书笔记用书》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3 06:46

3招搞定《读书笔记用书》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读书笔记用书:注意事项与建议》
在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选择一本合适的读书笔记用书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在使用读书笔记用书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笔记用书
1. 内容丰富:一本好的读书笔记用书应该包含丰富的笔记方法和技巧,如思维导图、关键词提取、总结归纳等。
2. 结构清晰:笔记用书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便于读者查找和使用。例如,按照笔记方法、学科分类、主题等进行编排。
3. 实用性强:选择一本实用性强的笔记用书,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应用笔记方法。
二、注意笔记用书的使用方法
1. 熟悉笔记方法:在开始使用笔记用书之前,先了解其中的笔记方法,如如何提取关键词、如何绘制思维导图等。
2. 个性化调整: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对笔记用书中的方法进行个性化调整,使之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3. 定期回顾:在使用笔记用书的过程中,要定期回顾自己的笔记,巩固记忆,提高阅读效果。
三、注意事项
1. 保持整洁:在使用笔记用书时,要保持页面整洁,避免乱涂乱画,以免影响阅读体验。
2. 合理规划:在阅读过程中,要合理规划笔记内容,避免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

《人民日报》推荐85部高分质量书单 ! 你看过几部?

1.《活着》- 余华中国当代文学里程碑之作,借福贵一生的苦难轮回,勾勒出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挣扎与坚韧,以冷峻笔触探讨生命本质与活着的意义。

2.《人生海海》- 麦家融合悬疑与成长的当代小说,以 "上校" 神秘的前半生为线索,在荒诞叙事中解码人性的复杂,传递 "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的哲思。

3.《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巅峰之作,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在马孔多小镇上演,文字如旋涡般裹挟着神话、现实与孤独,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学寓言。

4.《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以画家高更为原型,讲述中年男人放弃优渥生活追逐艺术理想的故事,探讨梦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的永恒冲突,"月亮" 象征崇高理想,"六便士" 代表世俗生活。

5.《平凡的世界》- 路遥全景式展现中国 70-80 年代城乡变迁,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奋斗为主线,在平凡人生中挖掘不屈的精神力量,被誉为 "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6.《白鹿原》- 陈忠实渭河平原的史诗巨著,以白、鹿两大家族的恩怨纠葛为缩影,串联起半个世纪的时代动荡,在历史烟云与人性博弈中书写民族秘史。

7.《悲惨世界》- 雨果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画卷,冉阿让从苦役犯到救赎者的蜕变,交织着爱与宽恕、苦难与抗争,展现人性光辉对黑暗现实的穿透力量。

8.《人性的枷锁》- 毛姆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在残缺中追寻生命意义,从爱情、艺术到哲学的探索充满幻灭与觉醒,堪称 "青春迷茫者的成长指南"。

9.《山茶文具店》- 小川系(日)治愈系书信体小说,代笔人雨宫鸠子在替人书写信件中感受人间温情,日本传统美学与现代情感的细腻融合,传递 "文字承载心意" 的温暖力量。

10.《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日)时空交错的温情推理故事,浪矢杂货店的回信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烦恼与救赎,在悬疑外壳下包裹着治愈人心的善意。

11.《人间值得》- 中村恒子(日)90 岁心理医生的人生哲学,以平实语言分享面对工作、人际、孤独的智慧,倡导 "不勉强、不逃避,诚实接纳平凡的自己" 的生活态度。

12.《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俄)19 世纪俄国社会百科全书,贵族妇女安娜的爱情悲剧与列文的精神探索双线交织,托尔斯泰以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开篇,探讨婚姻、道德与生命价值。

13.《面纱》- 毛姆殖民背景下的婚姻寓言,凯蒂在背叛与救赎中走向精神独立,从香港到湄潭的旅程既是地理迁徙,更是女性自我觉醒的心灵蜕变。

14.《杀死一只知更鸟》- 哈珀・李(美)以孩子视角见证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与人性善恶,律师芬奇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勇气,成为正义与良知的永恒象征。

15.《刀锋》- 毛姆战后迷茫一代的精神求索,拉里放弃优渥生活追寻生命本质,从美国到印度的旅程充满对哲学、宗教与自我的叩问,"剃刀边缘难以逾越" 的终极命题引发深思。

16.《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思想随笔集,王小波以幽默犀利的笔触批判愚昧、倡导理性,呼吁 "智慧、有趣、自由" 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启蒙读物。

17.《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阿富汗)战火下的救赎故事,阿米尔为童年背叛寻找救赎,风筝既是童真的象征,也是贯穿一生的愧疚与和解,展现阿富汗动荡历史中的人性光芒。

18.《云边有个小卖部》- 张嘉佳南方小镇的温柔叙事,刘十三与外婆、程霜的羁绊充满离别与重逢,在平凡烟火中书写 "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 的生命暖意。

19《爱玛》- 简・奥斯汀(英)英国乡绅家庭的婚姻喜剧,爱玛的 "matchmaking" 闹剧背后是对女性智慧与自我认知的探讨,奥斯汀以细腻笔触勾勒 19 世纪英国社会的婚恋观。

20.《山月记》- 中岛敦(日)改编自中国古典的短篇小说集,李徵化虎的故事隐喻 "知与行" 的困境,在中日文化交融中追问人性与自我的边界,充满哲学思辨色彩。

21.《边城》-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诗意挽歌,翠翠与傩送的朦胧爱情在端午龙舟、白塔渡船间展开,如山水画般静谧的文字下,流淌着对传统美德与纯粹人性的眷恋。

22.《围城》- 钱钟书现代文学经典讽刺小说,方鸿渐的人生轨迹是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的永恒隐喻,语言幽默尖刻,道尽婚姻与人生的荒诞本质。

23.《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美)南北战争背景下的史诗爱情,斯嘉丽・奥哈拉在乱世中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的宣言成为逆境中永不言弃的精神符号。

24.《白夜行》- 东野圭吾(日)黑暗系推理代表作,雪穗与亮司共生般的扭曲关系横跨 20 年,在罪恶与救赎的深渊中,揭示人性在光明与阴影交界处的复杂光谱。

25.《麦田里的守望者》-J.D. 塞林格(美)叛逆少年霍尔顿的精神独白,以脏话连篇的 "垮掉" 姿态反抗成人世界的虚伪,成为 20 世纪美国青少年的 "精神圣经",字里行间藏着对纯真的守护。

26.《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马拉松,阿里萨用 53 年等待费尔米娜,在疫病与时光中诠释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展现爱情的千万种形态。

27.《茶花女》- 小仲马(法)巴黎交际花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以 "阿尔芒的日记" 形式展开,在世俗偏见与真挚情感的冲突中,书写社会底层女性的尊严与无奈。

28.《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单恋者的深情告白,女人用一生暗恋作家,直至死亡才揭开秘密,茨威格以细腻心理描写,将爱情的孤独与执着推向极致。

29.《房思琪的初恋花园》- 林奕含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的创伤叙事,少女房思琪被文学老师性侵后的精神崩塌,文字如带刺的玫瑰,直面性侵对灵魂的摧毁与语言的失效性。

30.《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英)女性意识觉醒的宣言书,孤女简・爱在爱情中坚守 "灵魂平等" 的信念,"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 成为跨越时代的性别平等强音。

31.《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英)英国乡绅家庭的婚姻经济学,伊丽莎白与达西在傲慢与偏见的误解中相爱,奥斯汀以喜剧外壳探讨婚姻中的理性与情感平衡。

32.《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美)提出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四步法,倡导通过同理心建立真诚沟通,化解人际冲突,让语言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

33.《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卡洛琳・塔格特(英)聚焦沟通中的共情技巧,强调 "说对方想听的,听对方想说的",通过场景化案例解析如何在日常对话中实现有效交流。

34.《谈话的力量》- 艾伦・加纳(美)提供 100 + 开放式提问模板,帮助打破冷场、深化交流,核心是 "通过提问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提升人际交往中的互动质量。

35.《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美)人际关系心理学经典,从 "真诚赞美"" 换位思考 " 等原则出发,教会读者如何赢得他人信任、影响他人行为,至今仍是社交必备指南。

36.《关键对话》- 科里・帕特森(美)针对高风险、高冲突对话场景,提出 "保持安全氛围"" 明确共同目标 " 等策略,帮助读者在关键时刻实现高效沟通与决策。

37.《沟通的艺术》- 戴尔・卡耐基(美)系统梳理沟通的语言与非语言技巧,涵盖演讲、倾听、谈判等场景,强调 "沟通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艺术"。

38.《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佐佐木圭一(日)以 "措辞菜谱" 形式拆解日常沟通话术,从拒绝到赞美,提供简单实用的语言公式,让情商提升变得有章可循。

39.《学会提问》- 尼尔・布朗(美)批判性思维入门读物,教导读者通过 "为什么"" 如何验证 " 等关键问题,分辨信息真伪,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0.《逻辑思维简易入门》- 加里・西伊(美)逻辑学基础教材,从概念、推理到论证结构,用通俗语言解析逻辑规则,帮助读者避免常见思维谬误。

41.《决策与判断》- 斯科特・普劳斯(美)揭示人类决策中的认知偏差(如锚定效应、易得性启发),通过心理学实验解析判断失误的原因,提升决策理性。

42.《深度思考》- 莫琳・希凯(法)结合商业案例与哲学思维,倡导 "慢思考" 对抗信息过载,教会读者从复杂现象中提炼本质,建立系统化的思考框架。

43.《思辨与立场》- 理查德・保罗(美)提出 "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标准",强调通过换位思考、公正推理提升思维质量,实现从 "无意识思考" 到 "有意识反思" 的跨越。

44.《六顶思考帽》- 爱德华・德博诺(英)创造性思维工具,用六种颜色帽子代表不同思考维度(白 - 数据、红 - 情感、黑 - 批判等),帮助团队或个人打破思维僵局,全面分析问题。

45.《系统思考》- 丹尼斯・舍伍德(英)讲解系统动力学原理,通过因果环路图分析复杂问题(如组织管理、社会现象),培养 "见树又见林" 的整体思维。

46.《逻辑学导论》- 欧文・M・柯匹(美)逻辑学权威教材,涵盖演绎逻辑、归纳逻辑、科学方法等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适合系统学习逻辑思维。

47.《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认知心理学著作,区分 "直觉快思考" 与 "理性慢思考",揭示大脑决策机制中的漏洞与优化路径。

48.《逻辑思考的 100 个关键》- 茂木健郎(日)提炼 100 个日常可用的逻辑技巧(如 MECE 法则、假设检验),通过漫画与案例结合的方式,让逻辑思维训练变得轻松有趣。

49.《金字塔原理》- 芭芭拉・明托(美)麦肯锡经典方法论,主张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提升结构化表达与问题解决能力,适用于写作、演讲、职场沟通。

50.《脉动中国》- 许纪霖从地理、思想、制度等维度解构中国文明的 "精神脉动",以 25 个关键命题串联历史,解读中国社会的深层逻辑与文化基因。

51.《史记的读法》- 杨照跳出传统注疏视角,从叙事艺术、人物塑造解析《史记》的文学价值,同时还原司马迁的历史观,让经典史书焕发新的生命力。

52.《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以 "小历史" 见 "大时代",选取 1587 年作为切片,剖析明朝官僚体系的僵化与衰落,提出 "中国缺乏数目字管理" 的历史观。

53.《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通俗历史读物典范,以幽默通俗的语言讲述明朝 300 年兴衰,让历史人物从教科书走进大众视野,掀起 "历史通俗化" 浪潮。

54.《为什么是中国》- 金一南从鸦片战争到伟大复兴,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关键转折,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崛起逻辑,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关怀。

55.《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民国时期近代史研究经典,以 "近代化" 为主线,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变革与困境,视角客观理性,至今仍具参考价值。

56.《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选取汉、唐、宋、明、清五代,对比分析政府组织、科举制度、经济政策等,主张 "理解历史应设身处地",反对简单批判。

57.《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专治东晋政治史,揭示 "王与马共天下" 的门阀制度本质,在考据中还原历史细节,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突破。

58.《南明史》- 顾诚以扎实史料考证南明政权的抗清历程,驳斥 "南明腐败无能" 的传统观点,展现乱世中军民的不屈抗争,被称为 "晚明史的良心之作"。

59.《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美)以英文撰写的纪实著作,通过幸存者证词、影像资料还原 1937 年南京的人间地狱,是向世界揭露日军暴行的重要文献。

60.《史记》- 司马迁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 3000 年历史,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魅力,鲁迅赞其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1.《国史大纲》- 钱穆抗战时期写成的中国通史,强调对本国历史 "温情与敬意" 的态度,以文化传承为主线,重构民族历史自信。

62.《人类简史》- 吕思勉中国通史的简明版本,从史前到近代,以流畅笔触勾勒历史脉络,注重社会经济与文化思潮的变迁,适合通史入门。

63.《原生家庭》- 苏珊・福沃德(美)解析不健康家庭关系对个人的深远影响,从 "有毒父母" 到 "情感勒索",提供走出原生家庭阴影、重建自我的实用指南。

64.《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时间管理与个人成长手册,强调 "管理时间不如管理自己",通过认知升级、持续行动实现个人蜕变,适合迷茫期读者。

65.《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李尚龙批判 "伪努力" 现象,倡导 "深度思考 + 高效行动",用亲身经历告诉读者:真正的成长需要目标明确、拒绝自我感动。

66.《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马丁・塞利格曼(美)积极心理学奠基之作,区分 "改变 able 的部分,接纳 unable 的部分",帮助读者建立现实的乐观主义,提升心理韧性。

67.《心理学与生活》- 理查德・格里格(美)心理学入门经典教材,涵盖认知、情绪、社会行为等领域,将理论与生活案例结合,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

68.《活出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奥)集中营幸存者的心灵独白,提出 "意义疗法",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承担苦难、创造价值,是超越时代的心灵救赎之书。

69.《人生只有一件事》- 金惟纯台湾媒体人人生智慧总结,主张 "活好自己" 是人生终极课题,从家庭、职场、修行等维度,分享 "小事做到极致即是大道" 的哲学。

70.《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个体心理学经典,认为自卑是进步的动力,强调通过社会兴趣超越自我,解读童年经历、梦境与人生意义的关联。

71.《海边理发店》- 中岛敦(日)短篇小说集,以理发店为舞台,讲述普通人的离别与重逢,在日式细腻中传递 "人生如海浪,起伏皆有意义" 的温暖哲思。

72.《少有人走的路》- 斯科特・派克(美)心理自助经典,开篇 "人生苦难重重" 直击本质,从自律、爱、信仰等维度解析心智成熟的路径,强调 "真正的爱需要付出与责任"。

73.《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华语世界心灵成长畅销书,通过 "老人与女孩" 的对话,探讨 "我是谁"" 如何与情绪和解 ",是入门级身心灵修行指南。

74.《被讨厌的勇气》- 岸见一郎(日)阿德勒心理学的通俗解读,主张 "课题分离"" 共同体感觉 ",教导读者摆脱他人期待,追求自由人生," 勇气 " 是改变的核心钥匙。

75.《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美)华尔街传奇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谈,强调 "投资你了解的东西",从普通投资者视角解析选股策略与市场逻辑,兼具实用性与可读性。

76.《纳瓦尔宝典》- 埃里克・乔根森(美)硅谷创投家纳瓦尔的智慧合集,涵盖财富创造、幸福哲学,核心是 "靠代码或资本实现杠杆效应,用判断力而非时间赚钱"。

77.《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哈维・艾克(加)揭示贫富思维的 17 项差异,主张 "改变金钱观念是致富的第一步",通过心理训练建立富人思维模式,激发财富行动力。

78.《贫穷的本质》- 阿比吉特・班纳吉(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扶贫研究著作,通过实地调研解析贫困陷阱的形成机制,为反贫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79.《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乔治・克拉森(美)以古巴比伦寓言形式传递理财智慧,"控制支出、持续储蓄、善用投资" 等原则穿越千年,是通俗易懂的财商启蒙读物。

80.《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银行螺丝钉适合普通人的指数基金定投指南,从原理到实操,拆解 "通过长期定投实现复利增长" 的方法论,降低理财门槛。

81.《牛奶可乐经济学》- 罗伯特・弗兰克(美)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如 "为何牛奶装方盒,可乐装圆瓶"),让经济学从高深理论变为观察世界的有趣视角。

82.《小狗钱钱》- 博多・舍费尔(德)写给孩子的财商童话,通过小狗钱钱的指引,教会设定目标、记录收支、投资赚钱,培养健康的金钱观与财富思维。

83.《富爸爸穷爸爸》- 罗伯特・清崎(美)颠覆传统理财观念,提出 "资产与负债" 的核心区别,倡导 "让钱为你工作",是改变无数人财务认知的启蒙之作。

84.《财务自由之路》- 博多・舍费尔(德)分阶段规划财务目标,从 "财务安全" 到 "财务自由",提供具体的收入提升、债务管理、投资策略,适合系统性财富积累。

85.《超越期待》- 松浦弥太郎(日)日本生活美学家的商业哲学,主张 "先为他人创造价值",从细节处践行 "超越期待" 的服务精神,适用于职场与人生的长期主义。

#读书# #我在岛屿读书# #读书笔记# #今天读书了吗# #学习# #笔记#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遇见好书# #不可错过的好书#

10部好书 | 值得收藏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教师节就要到了,为大家分享10位老师的10部书,一起收藏阅读吧!

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
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严复
未完成却影响深远的名著
讲演出来的一本书
看书如同在听其讲学
一本书读懂300年学术史
晚明的20多年,清代,民国12年,是为300年。
本书原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间,梁启超在清华等校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义,成书后共分十六讲。中国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藏有题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清华学校讲义”一册,现存第一至十二讲(第十二讲未完)内容,经过与当时听讲者回忆的对照,应即为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讲义原本。

2.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
本书收录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即《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并附录其他文章14篇。
《红楼梦评论》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述,将西方的哲学理论与中国的文学作品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显露出作者独特的学术个性。
《人间词话》代表着王国维在词学研究的学术成就,也是中国现代词学的奠基之作,已成为词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和必读书目。
《宋元戏曲考》则代表了王国维戏曲研究的最高成就。在该书中,王国维对戏曲从萌芽到宋元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对后世戏曲及文学艺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3.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傅斯年
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梁启超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代表作
了解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的必读书
也是初学读史者的入门书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

4.赵元任 摄 :《好玩儿的大师——赵元任影记之学术篇》
赵元任的“微信朋友圈相册”
一部独一无二的百年时代记录
百年间,千幅照,一个知识分子镜头下的时代变迁与学术人生
收录在“赵元任影记”中的私藏共有万余幅,最早的照片拍摄于1896年,最晚的照片拍摄于1980年代,绝大部分都由赵元任亲自掌镜拍摄,他用这万余幅照片,给自己、为后人留下了一场长达80余年的“人生直播”。
近百年,灿若星河的现代学人群像,在他的镜头下,在他的相册里,宛在眼前,触手可及。


5.钱穆:《国史大纲》
“本书谨奉献于前线抗战为国牺牲之百万将士!”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难之际。
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一时间,对国家命运、民族未来、文化前途的悲观情绪弥漫开来。当此时刻,中国的前途何在?中国文化的命运走向哪里?中国还能否取得胜利?
全面抗战爆发后,钱穆随北大南迁昆明西南联大,继续从事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
1940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开篇扉页上,他写下,“本书谨奉献于前线抗战为国牺牲之百万将士!”
《国史大纲》中处处可见作者忧患之情,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強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有人整本抄录,抄着抄着就泣不成声。时评人写道,这本教材使懦夫有立志, 病夫有生气,读之无不热血沸腾。

6.《张祥龙文集》(全16卷)
哲学要讲理,但要讲到终极处,也就是边际处,那里的道理就会放光。贺麟先生曾几次对我说:真理不只是正确,而是能够感动人的光明,为艰难乃至黑暗人生带来根本的希望。
对于我,哲学从来都活在人生本身的内在缝隙乃至断层之中,如茫茫黑夜中一支摇曳的火把和宁静深处的背景音乐,又如危难时的一线生机和想象另类将来的出奇能力。
如果你在此《文集》中找到了这样的思想,无论是古老儒家的新生命,东方与西方乃至人与自然交融共生的可能,还是助人破开各种形式的“热寂”或“黑暗森林”的契机,那就正是这套书所要追求的。因为,我们的儿女、孙儿女乃至父母和祖先,都可能通过它们而与我们相遇和重逢。
——张祥龙
目录:
  • 第1卷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 第2卷 「海德格尔传」
  • 第3卷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 第4卷 「现象学导论七讲」
  • 第5卷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上卷)」
  • 第6卷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下卷)」
  • 第7卷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卷一)——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 第8卷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卷二)——从《春秋》到荀子」
  • 第9卷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卷三)——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 第10卷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卷四)——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
  • 第11卷 「儒家现象学研究——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
  • 第12卷 「儒家现象学研究——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
  • 第13卷 「家与孝——从现象学视野看」
  • 第14卷 「中德哲学浅释」
  • 第15卷 「摸索仁道——随笔集」
  • 第16卷 「精神的婚恋」


7.温儒敏:《用好语文统编教材》
2024年秋季学期义教语文统编教材最新修订情况

“名著导读”“整本书阅读”等新课型的教学建议

教材理念、框架、体例、选文、单元设计深度解读

落实语文课标,尊重教学实际,给出具体教学建议
本书是温儒敏教授有关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与使用的论集,体现出作者从事语文教材编写工作20余年间的理念、思考与成果阐述。内分三辑:上辑“如何用好语文统编教材”,主要是有关语文统编教材使用以及课标落实的一些讲稿和论文,帮助一线教师理解和用好教材,有些教学建议还比较具体;中辑“名著导读与整本书阅读方法举隅”,探讨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新课型,并在导读中提示某些读书方法;下辑“语文统编教材是怎样‘炼’成的”,约略记录教材编写和近时修订的艰难过程,可从中看到教材理念、框架、体例如何形成,以及选文、单元设计等方面的用心。

8.陈平原:《陈平原文集》(全24卷)
面对此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当老师的你不能不回应。
在我看来,当下中国要讲“阅读的敌人”,首推过分“功利化”。
不管你喜欢读哪方面的书,只要能读出乐趣来,就是好事。在我看来,读书讲趣味,比讲方法、讲宗旨,要重要得多。
——陈平原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文学术的演变,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学思历程可以提供一份生动的时代证言。
他早年在粤东山村插队务农,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山大学,后又北上读博,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亮相京城;九十年代提倡学术史研究以及“学者的人间情怀”,且坚信“学在民间”;新世纪以来关注大学精神与文学教育——其人生轨迹的起伏呈现出“与时代同行”的特点。
作为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学人,陈平原教授的研究也展现出了一种广开风气的博雅视野。他由现代文学研究起步,关注作家作品中的人文意识;在九十年代转向学术史研究,从学人精神到学科体制再到述学文体;之后关于文化史、教育史的研究,更体现出了一种不断开辟新领域,在多元视野中拓展学科疆域的努力。


9.葛兆光:“葛兆光讲义系列”:《亚洲史的研究方法》《学术史讲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中国经典十种》
葛兆光:给大学生常识;给硕士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
葛兆光:这十种中国经典,揭示了中国思想、文化与历史的特征
学术史研究的意义,既不是“怀旧”(批判现实),也不是“表彰”(见贤思齐),而在于知道“一代有一代的问题和方法”。
研究学术史,最终目的是懂得如何做学术,不是仅仅把学术的历史说一遍。
如果通过学术史, 你学会如何做学问,那也是得到了“指头”。
“葛兆光讲义系列”为葛兆光先生从教以来给学生们开授多门课程的讲义结集,均历其十多年之反复修订,其中既有关于古代中国文化的地图、古代中国的经典,征引广博,不同于掇拾浮华;亦有关于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考,研思深厚,尤其有裨益于后学。此系列可为读者之锁钥,使其在习得传统文化知识时,亦可一窥学术研究之门径。

10.陈嘉映:《陈嘉映著译作品集》(全18卷)
如何读懂《存在与时间》?陈嘉映带你读
重磅首发!陈嘉映著译作品集全18卷出齐
出现在《罗刹海市》的维特根斯坦是谁?陈嘉映:他达到了其他哲学家难以企及的深度
我所写所译,大一半可归入“哲学”名下。希腊人名之为philosophia者,其精神不仅落在哲人们的著述之中,西方的科学、文学、艺术、法律、社会变革、政治制度,无不与哲学相联。所有这些,百数十年来,从科学到法律,都已融入中国的现实,但我们对名之为philosophia者仍然颇多隔膜。这套著译集,写作也罢,翻译也罢,不妨视作消减隔膜的努力,尝试在概念层面上用现代汉语来运思。所憾者,成就不彰;所幸者,始终有同好乐于分享。
——陈嘉映
1卷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2卷 《存在与时间》述略

3卷 简明语言哲学

4卷 哲学·科学·常识

5卷 说理

6卷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7卷 少年行

8卷 思远道

9卷 语言深处

10卷 行止于象之间

11卷 个殊者相应和

12卷 穷于为薪

13卷 存在与时间

14卷 哲学研究

15卷 维特根斯坦选读

16卷 哲学中的语言学

17卷 感觉与可感物

18卷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每日一书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每日一词


《新华成语大词典》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