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3 12:4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书笔记好处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作文的主题应围绕读书笔记的好处展开,明确指出读书笔记对个人成长、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读书笔记的概念,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读书笔记的好处,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3. 论证充分:在正文部分,应充分论证读书笔记的好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提高阅读效率:通过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阅读效率。
b. 培养思维能力: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c. 促进知识积累:读书笔记有助于整理和归纳书籍中的知识点,便于后续学习和应用。
d. 提升写作能力:通过读书笔记,可以学习优秀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e. 增强人际交往:读书笔记可以分享给他人,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和友谊。
4. 举例说明:在论证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个人经历,具体说明读书笔记的好处。例如,讲述自己在做读书笔记过程中,如何提升自己的某项能力或解决某个问题。
5. 语言表达:作文应使用准确、流畅、生动的语言,避免出现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阅读名著,我们司空见惯,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与发展,快节奏生活的到来,有些人宁愿匆匆忙忙地在网上草草地给上几行评论,也鲜有人踏踏实实地静坐下来思考后写点读书笔记。让孩子读书后写笔记到底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好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杭州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一篇读书笔记中,列举了《西游记》不同故事里宴会上的菜名,发现即使到了西域,菜也是中餐。该学生说,自己将《西游记》读了好几遍,里面很多菜是相似的,推测应该是吴承恩老家的菜,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淮安人,这些食物大多是江淮美食。
这一新奇的视角也受到了教育家专家的首肯以及家长们广泛关注。专家认为,此学生的思考是合理的,值得肯定,说明其读书很细心,但又提出了对作者吴承恩本人身份和经历的质疑。看来,此举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和争议。
那么,是什么诱发了此小学生在读完名著时有了与众不同的思考?甚至还抓取小说漏洞,引发有关作者创作背景的探讨与争议。据了解,这名学生的妈妈喜欢在家给经典名著写评论,于是时常鼓励并指导孩子写读书笔记,让孩子能在读完书后有一定理解与思考,激发写作兴趣的同时也提高写作水平。如今,孩子已经养成了凡是读书就要写点文章的好习惯,不过这次能写出这个角度的读后感也着实令其妈妈大吃一惊。
思考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刘峰(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阅读与写读书笔记往往不可割裂。这不单纯的是要通过读书笔记促进孩子记忆,更重要的是阅读的“精细化”。孩子读书,更在意的是书籍的趣味性,至于语言优劣、逻辑思维、文化价值等方面是要看个人兴趣的。因此,孩子的阅读往往因天性而有“粗糙化”的倾向,从而使阅读的价值弱化。读书笔记,能够帮助孩子走向“精细化”,使阅读更有意义。
“精细化”不是指成人的精读,而是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仅仅以兴趣为导向的“粗糙化”阅读,还要在此基础上多一点其它要求。比如父母在陪伴孩子阅读过程中,要求孩子记下一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孩子的阅读就多了一点指向性,从而使孩子的阅读不再囫囵吞枣,避免因急于看感兴趣的内容而跳跃、忽视很多内容。写读书笔记,能够在此基础上强化孩子阅读的“精细化”程度,促使孩子逐词逐句地阅读。
孩子的口语表达,受限于周围的环境。而书面表达,受限于阅读的质量。只有养成“精细化”阅读的习惯,才可能提高阅读质量,引导孩子走进语言运用的大门。古人所言“一字师”,所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即是对语言运用和揣摩的至高境界,即使将来孩子未必从事文学创作,却离不开语言的准确运用和理解。而读书笔记的方式是培养孩子感知语言、领悟语言的重要途径。
“写作就是与自己对话”,一部经典,就是一个思想者与自己对话过程的外化。孩子尚小,未必能够理解其中的意蕴,但不理解未必就意味着没有感受。读书笔记在强化某种感受的基础上,很有可能将感受引向感悟,从而使孩子的思想走向深刻。思想的深刻性,是孩子获得人生价值最锋利的武器,如干将莫邪之剑,吹毛断发,削铁如泥。
语言是思维的河流,是在河边看一看还是跳到河里洗洗澡、游游泳,对孩子而言,其意义的差别不言而喻。所以,当孩子不愿意下水的时候,父母不妨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以读书笔记的方式把孩子引向河流,日积月累,孩子的思维最终也能汇成小溪,积成大河、大海。
智库链接
读书笔记的“七大招式” 和“三大方法”
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一元笔记法:俗称最灵活易坚持的方法,在一本笔记本里记录任何与书有关的信息。例如:先摘记从报纸书评和杂志报道看到的书,再列购书清单,到书店指定购买;其次是读书后,制作读书笔记,然后输出书评或感想;最后通过重读,灵活运用知识。整个从买到读再到思到写的历程完美呈现,如记账一般清晰可见且很实用。
勾画旁批法:看书过程中,直接在书上将打动内心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留白处进行备注旁批,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境。
思维导图法:整理出一本书的逻辑脉络,并发现所读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它书或文章的联系。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一下原书作者的思维框架,画个思维导图,便于从全局把握一本书。
读书笔记呈现形式多样:笔记本、活页本、卡片、剪报、全文复印、书签式、图像式……
作者:本报记者 张莹 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现教君
泉州南安市官桥西庄小学学生。
四川广元利州区宝轮一小学生做的好书推荐卡片。
让孩子阅读的意义在哪里?这个问题也许应该放在最前面提出,但因为“阅读有好处”基本是共识,我们搁置了它。可事实上,人们所期待阅读能带来的好处和它真正能起到的效果,经常并不一致。
阅读能提高学习成绩吗?
读书能提高成绩吗?对于相当比例的学生或家长,这一定是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事实上,即便在图书资源已经颇为丰富的学校,《小学生作文400字》等作文辅导书也始终占据着借阅排行榜的前几名。很多孩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直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迅速提升学习成绩。
其中,与阅读关联最紧密的,又当数语文成绩。好在,有一些事例让我们倾向于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能。新京报记者为了寻访力推阅读的孙水仙老师,走进广元市利州区宝轮一小时,正是这所小学周一升旗仪式之后的总结大会,刚好听到在刚过去不久的统考中,六年级语文成绩最高的几位同学,几乎都来自孙水仙老师的班级。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和作文始终是重中之重,而写作能力又必然建立在阅读带来的积累之上。在走访中,许多语文老师向记者提及,对于乡村孩子来说,从三年级开始的写作文是老大的难题。这很可能是由于乡村孩子从小有阅读习惯的极少,而生活又相对封闭。于是,在学校广泛阅读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目前在广元宝轮一小带五年级的刘玉梅老师说,自己从一二年级开始带班上的孩子读绘本,虽然开始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快乐,但“到三年级的时候,作文起步就感觉要轻松一些,没有以前带的班写作文那么难”。
在此之外,阅读能力在更广的意义上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之一。一些稍显极端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小学生之所以在低年级时考试成绩很差,是因为“考试题都看不懂”。长远来看,学习各个科目,乃至于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也都需要足够的阅读能力作为保障。
但是,如果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阅读的主要期待和目标,造成的问题也许比收获还多。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人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孩子们充分感知到阅读带来的新鲜和快乐,而不是过早为他们设立目标,才能让阅读的兴趣得到健康的滋长,否则,抵触的情绪就会开始萌生。比如,读书之后要写读后感,是多年来学生们的噩梦之一,一旦带着“读后感怎么写”的考虑读书,学生就会觉得反感,能感知和吸收的内容反而大大窄化。摘抄好词好句,也是许多学生都有的阅读习惯,因为这最方便写作文时拿来用,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反而是实现深度、完整阅读的阻碍。
阅读能改善性格和人际关系?
这么多公益机构将绘本等童书送入乡村学校,几年下来,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记者向各个机构提出这一问题时,得到的开始让人有点意外,但后来发现其实早已是共识。
“我发现一个特别好玩的现象,一些没有做桂馨书屋项目的学校,下课的时候往往很安静,但在做了书屋项目,阅读做得好的学校,一下课,校园氛围特活泼。学生状态真的不一样,他们更愿意去跟人对话。而不会说很胆怯,不愿跟人交流。”桂馨慈善基金会的冀志伟这样讲述自己进校园的感受。
“坚持阅读的班级,老师们的反馈主要集中在觉得师生关系变好了,突然成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原来当个老师这么幸福等等。在实际接触中,我发现课堂上孩子们状态很放松,敢说敢想,不像有些地方的孩子,怎么都推不动,不敢说话,没有想法。所以,我觉得阅读可能会带来孩子生命状态上的改变,就是整个人都被打开的一种状态。”担当者行动的陈美玉给出了这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好的童书,总是与孩子们的情感紧密相连。十几年来,中国童书市场繁荣,而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出版了大量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绘本,尤其是国外引进书数量很多,带来的是全新的儿童阅读理念。比如,一本书不一定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的情感有抒发的通道;亲子阅读最重要的未必是读了什么,而是父母与孩子彼此陪伴的时间和情感沟通。对于亲子阅读缺失的乡村儿童来说,老师陪伴他们一起阅读这些有趣的、动人的故事,也正是一种珍贵的情感沟通。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作为管理者,往往起到的是约束和震慑的作用,很多老师甚至希望学生能够怕自己,这样他们才能更规矩,更遵守纪律。但在教学之外“另起炉灶”的阅读中,孩子发现自己的表达可以更自由,师生关系也有了更丰富的面向。
冀志伟讲述了桂馨慈善基金会与合作学校在今年4月一起策划的绘本剧活动。他们杜绝有明确剧本、孩子需要一字不差背台词的方式,要求孩子们自己选择故事,然后自己上台演。并且所有孩子都要参与到第一轮非正式的演出当中。在一个村子里的教学点,有一个小女孩一个人表演了六个角色,非常出彩,但据她的老师们说,这个女孩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来没在课堂上发过言说过话,已经被定义为“问题学生”,这次的表现让所有老师都非常惊讶。“我觉得这些老师未来肯定会特别相信他们的孩子,相信他们能做到那些以前他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记者到广元市,在孙水仙的班级也切实地体验到了这个喜欢阅读的班级里学生们的活跃与热情。几乎是一进教室,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来和记者交流,一个个都想把他们完成的花样繁多的写绘作业、制作的团扇纸伞分享给记者看。在这个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的班级里,一起读过的书、完成的作品是他们珍爱的宝贝。对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孩子们尊重、信任,看不出紧张和隔阂。
“我们班的孩子们特别团结。”孙水仙说。她将阅读作为培育班级文化的一种方式,比如,无论学生完成的质量如何,她都坚持每次将全部写绘作业装订成册,即便有领导检查,也绝不抽出那些看似简陋或潦草的作业。她还尤其强调阅读对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在孙水仙此前写过的一篇文章里,她还谈到过自己如何用《晴朗的一天》《小偷波波》两本绘本,解决了班级上物品遗失的悬案,以不点名、不批评的方式,让做了错事的孩子有悔过自新的机会。对比这些关乎品格和人生的坚持,优秀的语文成绩确实只像一个副产品。
阅读重要但绝非唯一
尽管乡村儿童阅读的推广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很容易发现,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与语文科目的直接关系,“阅读”向基层的渗透程度已经相当之高。全国各地,提倡建设“书香校园”的乡村中小学有多少,虽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比例一定不会小。
在着力于乡村教育的公益机构中,以阅读为核心的就占据了相当部分,而在拥有多个模块的机构中,也往往是推广阅读的人数最多,成效最明显。一公斤盒子的晓华对记者说:“学校对阅读的重视,远远大于对其他课程的重视程度。比如我们要开展一个关于阅读的培训活动,阻力会很小。但我们比较担心当阅读成为一个趋势之后,会让他们比较少关注到其他板块的内容。”她表示,在阅读盒子之外,一公斤盒子还有关于生活、安全教育等方面的项目和产品,但推广起来的难度明显高于阅读产品。
学生的成长,好的教育,都应该包含多个面向。优质的阅读对提升读写能力、人文素养,乃至于情感能力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在生活技能、科学素养、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就需要其他的学习资源和培养方式。记者在走访中看到,有一些学校比如宝轮一小也通过班级小菜园等方式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但总的来说,在基本的教学之外,得到最多关注的仍然是阅读和艺术课。
而且,学校里重视的阅读本身,也存在过于偏向文学的问题。因为带阅读的老师基本全是语文教师,阅读也通常和写作、诵读等形式相结合,无论是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还是老师们为孩子选择的阅读书目,文学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童书中的另一主要品类科普都出现的很少,这势必会造成孩子们阅读内容的偏颇和不完整。究其根本,阅读也只是实现良好教育的一条道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标仍然是让孩子们的成长有更多的可能,更少的遗憾。
记者 李妍 何安安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