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伤势读书笔记》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3 13:32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伤势读书笔记》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伤势读书笔记的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伤势这一主题展开,可以是对伤势的理解、感悟,或者是对伤势相关事件的描述等。
2.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伤势的概念或背景;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感悟或描述;结尾部分进行总结,呼应主题。
3. 选取素材:根据主题,选取与伤势相关的素材,如伤势的定义、伤势的分类、伤势的成因、伤势的治疗等。素材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
4. 逻辑严密:在论述过程中,要保持逻辑严密,观点明确。可以从伤势的定义、成因、治疗等方面展开,逐步深入,使读者能够理解你的观点。
5.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准确,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在描述伤势时,要尽量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6. 引用资料:在作文中,可以适当引用一些权威资料或案例,以增强说服力。引用时要注意注明出处,避免抄袭。
7. 观点独特:在论述伤势时,要尽量展现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可以从伤势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

鲁迅《伤逝》:别高估爱情,别轻贱自己

文/小婷半清

来源/时光的角落(ID:xiaotingbanqing)


梁实秋说:“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一对情人心意相通,许下相伴一生的承诺,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一幅美好的画面。

可爱情和婚姻毕竟不是同一回事。

爱情是风花雪月,婚姻是柴米油盐,爱情讲究心动,婚姻需要经营。

在鲁迅先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伤逝》中,就写了这样一个由爱情走入婚姻的悲伤故事,男女主角一死一伤,故称《伤逝》。

看完这篇小说不得不感叹:

原来世人常犯的错误,就是高估爱情的力量。

为爱情放弃一切,为悲剧埋下了种子

涓生和子君郎才女貌,都喜欢探讨文学,孤单寡女在一起久了,渐渐滋生出爱情。

交往半年之后,子君向父母坦白,说自己爱上了涓生,要和他在一起。

可在那个时代,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子君的家庭不赞同她和涓生的事,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子君,认定是父母愚钝,不接受新思想。

所以她自己做主,铁了心要和涓生一起厮守。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句勇敢的宣言,也彻底打动了涓生的心,他分明看到了女性独立自主的模样,在这份感动之下,他也玩起了电影中学来的那一套,单膝下跪,向子君求婚。

这一跪,子君也跟着激动起来,面色变得绯红,羞得像个新娘子一样。

之后,这对甜蜜勇敢、对新生活充满期盼的男女,决定打破世俗,一起去过新生活。

他们决定同居。

因这一决定,子君彻底和叔父闹翻,叔父扬言没有这样的侄女,远在老家的父母也认定她是败坏门风,有辱家门。

而涓生这边,也和几个忠言逆耳的朋友绝交,他们俩开始享受这清净的二人世界。

涓生借来一笔钱,租了房子买了家具,子君卖掉自己仅有的两件首饰,开心地投入新生活。

我们常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可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

没有家庭支持的婚姻,注定是沙子上的城堡,根基不稳,孤立无援。

有人说,父母赞同的人,你不一定要嫁,但父母反对的人,你一定要谨慎。

世间女孩面对爱情时,往往失去理智,等到吃了苦头,才知道后悔,可已经无法挽回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只有爱情,撑不起现实的生活

同居后的生活,是美好了一段时间的。

他们拥有独立的空间,可以甜言蜜语,可以耳鬓厮磨。

新婚燕尔期间,子君渐渐变得活泼,脸色也日渐红润,人也稍稍胖了起来。

可见,有情饮水饱也不是没有道理。

子君抛开了自己文艺女青年的形象,开始学做饭,养了小油鸡,喂了一条狗,整日忙着操劳家务,心心念念只想着给涓生做一日三餐,忙得连和涓生聊天的时间都没有。

日子一久,涓生就发现了子君的变化。

她不再谈论文学,也不再读书散步,她的手渐渐粗糙,形象日渐邋遢,她所有的关注点都在操持家务上,还陷入了和房东太太的明争暗斗。

涓生心疼她的操劳,总说要雇个女佣,可生活拮据,一直不能如愿。

他们同居的初期,日子还算是美好平静,而那也是他们最甜蜜的时光了。

但生活总是残酷的,美好和平静往往不能持久。因为他人的举报,涓生丢了工作,生活来源成了问题,本就不宽裕的小两口,立刻陷入了黑暗的阴影中。

为了维持生计,涓生决定翻译书稿,并联系好了编辑。

可家里始终没有一块安静的地方让他构思工作,他看着布满碗碟的桌子,吃着子君流水式的饭菜,内心反而越来越烦躁。

他越发觉得子君不如之前善解人意了,总是打断他的思路,影响他的工作。

很快,他们连温饱也成问题了,每日是残羹剩菜,有时候连饭也吃不饱,子君炖了油鸡,放了那条狗,因为没有食物去养了。

跟着变化的,还有子君的脸色,她脸上渐渐浮现出一种凄惨的感觉,可又什么都不说。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家里的气氛日渐冰冷,涓生决意去外面寻一个去处,很快他发现图书馆简直是天堂,安静又暖和,可以给他一片清静的空间,让他开始新的思考。

果然,涓生思考出了一个生活真相: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他突然觉得,子君是他的累赘,是影响他发展的挡路石,虽然他觉得愧疚,但这个想法挥之不去了。

这间同居的房子,早已不能让涓生觉得幸福和安静了,反倒像一间牢笼,锁住了涓生无限的未来。

终于有一天,他向子君摊牌,谈到了他们的分开,谈到了未来的路,还劝说子君,分开对她很有益处,她可以毫无牵挂地获得新生。

听了这番话的子君,脸色陡变,如死了一般,她没有言语,只有无尽的沉默。

可怜子君,生活这般贫困和残酷,她都不曾埋怨过涓生,不曾后悔自己的决定,只是想付出自己的所有,给涓生创造一个家。

可她没想到,在涓生眼中,自己早已变成了累赘。

子君高估了爱情的力量,低估了生活的残酷。

她不懂贫贱夫妻百事哀,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道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别高估爱情,别轻贱自己

伤心绝望的子君,沉默了一段时日后,突就离开了,悄无声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涓生的书稿被刊登了,他开始走向新生的路,他心里觉得轻快了一些,但又懊恼不已。

为什么要给子君说那些真实的话,何不就这样欺骗她一辈子呢,毕竟他们相爱过。

而让涓生绝望的事还在后面,子君回到老家后,消沉下去,竟然死去了。

子君竟然死了,她的死自然和涓生脱不开关系,涓生愧疚,后悔,却无济于事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子君的处境,当时她不顾家人反对,一心一意要嫁给涓生,最后却落得被抛弃的下场。

她灰溜溜地回到老家,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外人的冷嘲热讽和唾沫星子足够置她于死地,一个本来活泼可爱的女子,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有人说,涓生简直就是一个渣男,其实也不尽然,在那个处境下,在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谈爱情本来就是奢望。

只能说涓生是一个自私、卑怯的男人,敢于承诺,却不敢承担,苦难面前,只顾自己。

鲁迅先生不过是把一个男人最真实的想法揭露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洞悉了一个男人最卑劣的内心。

子君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有着新思想,敢于追求新的爱情,但同时,她也无可避免地守护着旧思想,觉得嫁人后相夫教子就是自己的使命。

所以她不懂涓生的提醒,不懂涓生对她的失望,早已忘了他们本是一对灵魂伴侣。

失去涓生之后,子君又陷入了自我折磨之中,若她能够看开这段关系,分析其中原委,自然不会因此丧命。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爱情的力量,人心难测,真心不一定能换来真心。

同时也别轻贱自己,生命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为了爱情去死,是愚蠢的。

一旦你完全放弃自我,必定会失去自己原有的光彩和魅力,变成一个黯淡无光的人。

在涓生眼中,子君就是这样一点点失去了原本的可爱,变成了一个陌生人。

不管处于一段什么样的关系中,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最忌讳的是燃烧自己,成全别人。

别高估爱情,别轻贱自己,这世上你真正能依靠的,到头来还是自己。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雷佳音、汤唯“往事”被扒,3亿女性的体面,被无情撕开了……

爱恨纠葛、满屏狗血,19年前孙俪的这部国产神剧,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从土大款到隐形富豪,我越来越不懂国产剧里的有钱人

快40岁了,她凭什么还能靠“甜”霸屏?


作者:小婷半清,来源:时光的角落(ID:xiaotingbanqing)。值班编辑:刘艳。

鲁迅的《伤逝》,副标题应该是渣男手记

文/怀左

周末看了一篇文章,把我气坏了。

话说这篇文章正是鲁迅先生的《伤逝》,其实以前我也读过,但当时似懂非懂,感觉讲述絮絮叨叨,十分无趣。于是趁着周末闲暇,我又重读了一遍。

这次我感受到的,和上次完全不一样,趁着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分享。

也许你之前读过《伤逝》,也可能没读过,这都不重要。我这篇文章也不是想归纳什么中心思想,就是带大家再读读这篇作品,找点新想法。

说回周末,因为我发小今年刚生了个闺女,所以我也一度沉浸在自己之后生闺女的幻想中。读《伤逝》时,不知不觉把自己代入到了老父亲的角色,这可坏了,越读我越心疼“我们家子君”,越看涓生越像渣男。

最后奋笔疾书,在副标题旁写下了四个字:

渣男手记

01

咱们先看一下《伤逝》到底说了个什么事情,然后再一一展开读。

故事其实很简单:涓生和子君不顾家人与朋友的反对,从恋爱到同居。同居后子君操持家务,而涓生工作不顺,于是两人的经济越来越拮据。眼看着日子马上就要过不下去了,涓生一方面感觉子君失去了以前的灵气,同时也觉得她拖累了自己,表示不再爱子君,并希望她离开。伤心的子君终于离去,跟随自己的父亲回家,不久之后便去世了。

类似的故事,你可能听过无数次,但文学作品精彩的地方,在于它的细节。

看《伤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副标题——涓生的手记。也就是说,鲁迅先生在设计这个作品时,他强调的第一叙述者是涓生,全文是涓生写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子君去世,涓生写下这篇手记,表示“我爱子君,本来我们应该有个好日子的,可我现在悔恨又痛苦。

就冲开篇的这个调调,我以前读的时候还有点同情涓生,觉得他丢掉了自己的爱人,孤苦伶仃。

可现在我觉得很不对劲,就像我小时候上课因为大喊大叫,老师扇了我两巴掌,并让我写了检查当着全班同学念一样。我写得很真诚,读得很大声,但我心里并不感觉自己错了。

就这个感觉。

尤其在我步入社会后,我发现看人,你不能光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满嘴跑火车的人海了去了,但具体怎么做,才是关键。

《伤逝》全篇用的第一人称,这其实也是鲁迅先生刻意设计的。他提醒我们要注意涓生忏悔的真实性,因为以涓生的口吻回忆过去,他就成了创造者,可以对细节进行二次加工,可以美化自己,也可以单方面放大子君的不好,让读者认为子君有很大问题。

就像很多渣男,明明自己是个渣渣,可面对问题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嘴里说的全是:“都是她不好!要不是她我才不会这样!全怪她!”

所以接下来,我们重点看涓生做了什么,再配合分析他所说的话。

开篇第一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让人一读,觉得他好真诚,这可以忽略。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

刚读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盲人,心想怎么盲人还读书,而且也读得不认真,瞎翻。

子君到了之后呢?

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说实话,虽然我是学文的,但我老婆天天和我聊这些,我也受不了啊。知道的说我们是夫妻,不知道的以为我在补习。国家现在都不让补习了,看来这班也开不下去了。

另外我读这里时,发现个问题——不谈实际生活。

涓生天天高谈阔论,小女生子君被打动了,于是说出了那句名言: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涓生听到这句话,表示震动了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感觉狂喜。

他认为: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

一般我在做阅读时看到这样捧人的话,就可以猜到,后面肯定有but,同时也知道,but之后是重点。

同时我们来看子君的话,说白了根本不是涓生想的什么“中国女性辉煌的曙色”,充其量就是女孩子喜欢上了一个人,孤傲地表示,我就要和他在一起。

再对比涓生的想法,完全可以看出来,两人在动心之后,把对方想象成了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完全用理想的眼光看对方。所以子君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涓生,涓生也没那么了解子君。

当然,所有情侣刚开始都这样。恋爱初期,容易把对方理想化

两人同居之后,同居生活也是相当枯燥无味,有几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子君回忆过去」

他们同居后,子君刚开始每天晚上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回忆过去——回忆涓生向她表白时的种种细节。涓生把这称为“温习旧课”。

她却是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一般,能够滔滔背诵……夜阑人静,是相对温习的时候了,我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由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

这个场景看起来好像很温馨,其实很恐怖。大家可以自己脑补一下,两个人一到晚上像背课文一样回忆表白时的场景,真的很吓人。

子君为什么要这么做?说明两点:

首先,子君重感情,把浪漫场面看得很重,这是第一层意思,我们都可以理解,一般女孩子都这样。

其次,一直在温习旧课,那就说明没有新课,就像我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可家里就一本书,我不得不反复看。这说明他们的爱情出道即巅峰,没有新内容,只能活在过去里。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伏笔,暗示他们的爱情没有未来。

第二,「租房与做家务」

租房和买家具,花掉了涓生大半的钱,而且还卖了子君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经济是有多拮据。

租好房子后,涓生说: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

这里有个关键词——清醒。“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和灵魂”,知道的以为他们是情侣,不知道的以为涓生是什么大法师。

子君开始照顾家,买了四只小油鸡和一只叫阿随的狗。为什么偏偏是鸡和狗呢,我想到了一个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能这也是一个伏笔,后面鸡被吃了,狗被涓生扔了,子君也被涓生逼走了。

第三,「涓生开始抱怨,并且丢了工作」

子君忙着照顾家,涓生觉得子君太忙,心生抱怨。他觉得子君变了,不再是他之前想象中的“进步青年”,而是“管了家务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

不得不说,涓生也是心大,租个房子都费劲,天天想的就是读书和散步。

对此,他发表意见:我们总还得雇一个女工

第二个意见是:人总该有一个独立的家庭,这样的所处,是不能居住的

假如我连租房都费劲,却天天说这些废话,我媳妇肯定会直接怼我:那你去好好赚钱啊!

没过多久,涓生的工作因为被人打小报告,丢了。这时候他说了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

“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因为我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钞写,或者教读,或者虽费力,也还可以译点书……”

阿Q精神胜利法。读到这里我也能猜到,他吹的大牛,基本都实现不了。一方面他因为丢工作而云淡风轻,另一方面也倍加痛心:他觉得子君变了,有点担心,较为怯弱。

“人们真的是可笑的动物,一点极微末的小事情,便会受着很深的影响。”

可能我确实理解不了他,自己工作丢了不担心,反复强调是“极微末的小事情”,整天把心思放在女朋友身上,感觉她变了,弱了,想太多。

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正事什么都顶不上,女人自然会怯。

第四,「抱怨加重」

当涓生成为自由职业者,精确一点,应该是无业游民后,他按照自己的想象,开始在家办公。一上手,发现工作不好干。

小广告是一时自然不会发生效力的;但译书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先前看过,以为已经懂得的,一动手,却疑难百出了,进行得很慢。

抱怨没有书房:

可惜的是我没有一间静室,子君又没有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贴了,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使人不能安心做事……

抱怨子君只会做家务:

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

涓生的进一步反应:

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

大爷作风,一览无余。

涓生说子君“毫无感触”,子君难道真的“毫无感触”吗?过的是什么日子,整天受的什么气,她只是不想说而已。而且涓生也没什么实干能力,只会整天抱怨。

第五,「吃鸡扔狗」

饭都吃不上了,涓生催着要吃鸡,于是油鸡成了盘中餐,子君很颓唐、凄苦,不愿意多说话。好不容易养的小宠物,被你说吃就吃,什么心情。涓生看到子君的样子,继续抱怨:人是多么容易改变呵!

读到这里,我有点无语了,跟这样的人过日子,也真的是煎熬。

第二步,处理狗。

终于是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还要追上来,便推在一个并不深的土坑里。

这场面要是被现在的爱狗人士看到,非得把涓生喷死不可。

扔掉狗以后,涓生感觉特别清净,可子君更难过了。

其实子君的命运,就像她养的宠物,结局已经有了预示。

第六,「逼子君走」

日子越来越过不下去了,涓生觉得自己一个人很容易生活,于是萌生了逼子君走的念头。

现在忍受着这生活的苦痛,大半倒是为了她。

然后将想法暗示子君,可他觉得子君貌似不懂,于是开始冷战,他白天去图书馆。

其实子君都懂,努力调整情绪,变得温和,再回忆两人之前甜蜜的时刻,可以看出子君在做最后的努力,也是最后的挣扎。

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展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涓生觉得生活的希望在于子君离去,或者死去。

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

这一句我就不评论了,大家自己看。

其实子君都明白,只是不愿相信,最后不得不问:涓生,我觉得你近来很两样了。可是的?你,——你老实告诉我。

涓生也坦白了: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过多,因为你便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

子君伤心到无语,后来不得不走。

走之前,把仅剩的财产留给了涓生。自己跟着父亲回家不久后,去世了。

02

以上就是《伤逝》的重要细节,我带大家过了一遍,不知道你们读来是什么心情,反正当我代入到“老父亲”这个角色时,读得异常心痛。

现在放下情绪,我们来看一下作品。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要知道这个作品,第一叙述者是涓生,在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他的话很多、想法很多,整个人物特点基本也展现出来了。可我们的重要主人公子君,形象是不完整,而且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子君,是涓生想让我们看到的子君。

真正的子君,有什么想法,说了什么话,我们并不知道。

那涓生给我展现的子君是什么形象呢?简单总结下:一开始还行,有进步思想,还愿意读书,后来只会做家务。

这是涓生眼里的子君,这样说,我们不排除他有推脱责任之嫌——把问题推子君身上,让自己少一点负罪感。

那么子君眼里的涓生是什么样呢?其实我们可以倒推一下:一开始还行,高谈阔论,单膝跪地表白,显得有文化有能力又浪漫,后来婆婆妈妈,整天抱怨,赚不到钱,遇到问题就会逃避和冷战。

涓生认为子君逐渐话少是她变了,怪子君不读书。可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还读什么书。很多时候子君确实有情绪,不想说话,不是因为子君傻,而是她也在努力适应,调整自己的情绪。

爱情就像天上飞的风筝,可接触到生活时,必须落地。你每天啥也不干,天天谈理想是没有用的,你得养家糊口,得让家庭正常运转。

有点生活经验的人,是可以理解子君的,她之所以每天操持家务,甚至手都越来越粗糙了。其实是想成为涓生稳固的后方,在尝试调整改变自己的角色。她可能表达的少,但该做的一样都没落下。

就像写这篇文章一样,涓生除了打嘴炮,正事没干过几件。

他的废话是这样的:

我们总还得雇一个女工。

这样的处所,是不能居住的。

我曾经忠告她:我不吃,倒也罢了;却万不可这样地操劳。

还有几句貌似很有道理的废话,其实都是华而不实的漂亮话。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读作品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他的漂亮话打动,感觉他什么都懂,但还是要注意,这是他事后写的文章,怎么说都是他说了算。

我前面也强调了,看一个人,不是看他说的漂亮话,而是要看他的行动。

涓生说,爱要时时更新,可他除了抱怨、冷战和逼子君走,也没做什么更新爱的事情。

涓生说,要先生活,爱才有归属。可他连个工作都没有,子君跟着他连口饭都吃不饱,怎么会有归属感。

他一直在说子君的不好,可从来没有真正反思过自己的问题。

像极了现在很多公司出现问题时的公关文:都是假的假的假的,全都是因为消费者变了,他们失去了情怀,我是没问题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个一二三。

03

让我们跳出故事,尝试思考一下鲁迅先生写《伤逝》的用意。

《伤逝》被收录在《彷徨》里,比起《呐喊》,《彷徨》的技术水平要更高一些。这个阶段,鲁迅先生的反思也更深入,聊的问题比之前更沉重了一些。所以他写这篇作品,肯定不是为了简单写一个爱情故事,一定是有深意的。

什么深意呢?网上很多人也都尝试分析过了,这里我不再重复别人的内容,只是给大家展示这么一个分析思路:

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尤其小说,不能只看表面的故事。

我们简单看一下《伤逝》中涉及到的元素:

爱情如何落地、

女性离开家之后的生活、

进步青年除了喊口号之外、

理想该如何与现实结合、

……

每一个元素,我们都能从作品中找到线索,然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做一些思考。

这是鲁迅先生厉害的地方,他总能看到更深一层的东西,也会在大家兴奋时沉思,在别人欢欣鼓舞时他一个人默默思索真实生活的样子。

想要爱情,那爱情得到之后呢?

想离家出走,离开家之后的真实处境如何?

想得到自由,真正拥有自由后呢?

他总是在思考更真实的一面,哪怕那一面别人不愿意面对,哪怕思考会遭到很多人的批判,哪怕思考的结果甚至带些黑暗面,他还是会思考,并且发声。

年少时分,我不懂鲁迅,觉得他的作品晦涩难懂,少了些曲曲折折的离奇,少了些振臂高呼的激情。现在终于能静下来重读鲁迅,发现他是那么清醒、冷静、想问题抽丝剥茧,直指核心。

其实《伤逝》中提到的很多问题,抛开当时的时代背景,放在今天,也有很大意义。

我们现代的涓生少吗?子君少吗?只多不少。

沿着这条线,我想到了一些可以和我们生活结合的点,顺便也分享一下吧。

第一,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之所以爱情这个话题永远是热门,主要因为爱情的捉摸不定。爱情唤醒十分,荷尔蒙作祟,我们很容易把对方想象成理想中的样子,其实那时看到的、想到的,都是假的,对方看到的,也是假的。两个人真正处久了,你会发现,大家都是普通人,吃喝拉撒,喜怒哀乐,没有谁是神。

屎尿屁你得跨过去吧,不开心时你得哄吧,遇到生活问题你得解决吧,该有的责任你得承担吧。

话说再好听,承诺再动人,没用,具体还是要看怎么做,尤其是长时间怎么做。因为短时间可以伪装,时间久会展现真性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放哪里,都有道理。

一时冲动很简单,但遇人不淑,后果得自己负。

这就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你的选择很容易,看起来很轻,但后果很重,不容易承受。更可怕的是结果明明不好,有些人还将错就错,给自己洗脑:他一定会好的,我没有看错……

那就继续负重前行吧。

第二,很多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再往前想一步。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事情,你在想的时候觉得特别好,但真正得到之后,发现快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且很快就是消失。一方面,快乐是我们自己想象的;另一方面,人的欲望无穷,刚满足了一个欲望,新的欲望很快就来了。

所以我们得想,得到之后呢?

很多人哭着喊着要自由,可真正得到自由之后呢?其实大多数人是承受不起的,然后会主动选择逃避自由。萨特说,其实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也是,我们明明可以自由选择,你可以选择脱离家庭自己一个人生活,很自由;你可以不找工作,自己尝试自由职业或者创业;你可以远走他乡,靠自己的能力在大城市立足,也挺自由;你可以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你能做到吗?理论上来讲,可以,但操作很难。

所以说,明明我们可以拥有自由,但我们其实很多人都不敢面对自由。

因为真正的自由,代表的是完全独立,甚至是孤立,你需要一个人面对世界,包括来自各个角落的非议。你需要面对无数困难,打到你体无完肤。这可能是我们没想到的,其实我们无意之中,就在逃避自由。

很多人问,我到底是去大城市还是回老家呢?说白了就是想去大城市,但是感觉自己能力不行。你要是真想去,那你就去啊,犹犹豫豫,就是因为不敢拥抱自由,说多了都是废话。

往前再想一步,就是真实的人性。

第三,多读经典。

今年我把自己的书换了一批,以前什么都读,看书就追求数量。现在放慢了速度,只读经典作品和理论,遇到很好的就反复读,边看边琢磨,在书上做笔记,甚至录音频讲出来给别人听。

经典是一个复杂体,每次读都有收获,带着不同的视角看,就能想到不同的东西。刚读经典可能会觉得难,甚至枯燥,但沉住气真读进去后,会发现真香,市面上一般的书你就不想看了。

我现在就沉浸在这真香的氛围里,每天读一点,然后思考、联想、做笔记、录音频,按部就班,感觉良好。

读多了之后,会发现很多理论可以打通,带着这块知识分析那块的内容,也能收获不一样的思考。这种感觉是我之前没体会到的,所以在这里,把“读经典”分享给大家。

第四,生活需要按部就班。

不管你有多大梦想,不管你有多少口号,扎进生活这片大海里,都需要稳扎稳打,按部就班。做事都需要打基础,基础打好,持续积累,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是会幻想,只会喊口号,那是远远不行的。

「后记」

今天第一次在咱们号写到了七千字,其实平时我都会刻意控制字数,这次就放开写了。刻意控制也挺累,假如不控制,其实我每篇都可以写到六千以上。

这篇,就当一次放松了。

附上书页,细读经典。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