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3 16: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九一八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对九一八事变的感想和思考。可以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影响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作文,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引用史料: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史料可以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史料要准确、权威,避免使用未经证实的消息。
4. 表达观点: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九一八事变进行评价。可以结合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5. 情感真挚:读后感作文要表达出自己对九一八事变的真实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思考和感悟。
6.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准确、流畅,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同时,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7. 举例说明:在作文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8. 避免偏激:在评价九一八事变时,要客观、公正,避免偏激的观点。可以引用不同观点,展示多元的思考。
9. 引导思考:作文要引导读者对九一八事变进行深入思考,
对于我们沐浴在和平年代里的人,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不曾经历很难有切身感受。但近代史的战争基本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影视记载。看下面这组图,残忍吗?这就是1945年之前,日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经常干的事情。
我们要战争的目的,就是达到下面这组图的效果,别的地盘咱管不了,但是在中华大地这块自己的土地上,我们自己说了算,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子民,也有能力抵抗外辱的侵略。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晚清政府将中国拖入一个泥潭,袁世凯的崛起将中国导向了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军阀之间的相互倾轧争夺,给了帝国主义太多侵略中国的机会。
在我们的文化中,远亲不如近邻,但令人难以置信的却是,在近代史上,我们的邻居日本居然成为侵略我们的最大敌人,手段之残忍,炮火之猛烈,居心之卑鄙,使中华儿女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路线,与其毗邻的中国和朝鲜便成了它侵略的首选目标。1874年,日本对中国实施了第一次侵略行动,目标是中国宝岛台湾;20年后,又发动了甲午战争,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1904年,侵略成性的日本,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我们没有参与的战争--日俄战争。
战后日本以战胜国的姿态侵入了中国东北,与沙俄共同把持了我国东北。东北是我国少数民族--满族的发源地,也称满洲。1912年清廷退位后,满洲被民国政府划分为东三省。20世纪初,日本推行“大陆政策”,企图把东北三省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
沙俄的存在对日本的计划是一个绊脚石,但1917年,俄国国内爆发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新政府苏俄说要将占有我们的土地全权归还,这让朴实的中国人狂喜了一阵,但最后发现,苏俄政府并未兑现承诺,而是仍旧继承了旧俄在北满的部分特权。
苏俄这一闹,加强了日本在东北的存在感,从那时起,日本便打算侵占整个东北。众所周知,东北是张作霖起家的老巢,在这个地盘上,他一直周旋于日俄之间,甚至在更多的时候,他与日本是狼狈为奸的。
张作霖
日本要侵占东北,自然牵涉到东北王张作霖。在一群强盗们召开的美其名曰“东方会议”上,他们对张作霖的政策是,如果他能尊重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地位,那么就给予适当的支持,否则就除掉他。
日本向张作霖索要的首要特权便是满蒙的铁路权,对此他们准备了两套方案:其一,对张作霖软硬兼施;其二,以武力解决张作霖。
不可否认,张作霖长期盘踞东北离不开日本的扶持,1927年6月,张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从那以后,就以为自己可以说了算,对日本人也不再那么言听计从了。
少帅张学良将军
当“满蒙铁路计划”递到张作霖手上时,他大吃一惊,这条铁路一旦修成,自己也基本成了爆破筒,等着日俄来收拾。如果不合作,日本说了,他们就要掉头支持老蒋,这是张作霖的痛处。
最后,在日本的软硬兼施下,张作霖在《满蒙新五路协约》上批了个“阅”字。这五条铁路分别是:敦化--图们江,长春--大赉,吉林--五常,洮南--索伦,延吉--海林。这几条路一旦建成,将大大加深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张作霖倍感压力山大。
1928年春,老蒋的势力急剧膨胀,不断向北推进,奉军已处于不利地位,张作霖不得不考虑退回东北老巢,并指责日本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在此节骨眼上,日本还拿着“满蒙新五路”的承建合同让他签。张虽受日扶植,但也并不完全是一个傀儡的角色。他脚踏三只船,除了与日本、苏联保持着联系,还用英美的钱修了大虎山至通辽、沈阳至海陇的铁路,使英美势力伸入东北,以此对抗日本。
张作霖和日本政府之间产生了的一系列矛盾,妨碍了日本完全控制东北的实现,最终,他们决定对张作霖实施第二套方案,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炸死。
日本以为除掉了张作霖,东北就是他们的天下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很快便控制并稳定了东北局势,并宣布东北易帜,致使皇姑屯事件并没有达到日本想要的战略目的。
日本把满蒙看得很重,不论在国防上还是经济上,都看作是他们的生命线,不把满蒙霸占为他们的殖民地,日本不会罢休。果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从1929年至1931年之间,日本发起了诸多挑衅,终于在1931年演变成大规模的侵略行径。
早在1930年底,日本关东军就打算在沈阳附近制造事端,地点选在了柳条沟,将发动“事变”的时间定在了9月28日。他们打算事变发动后,用大炮轰击东北军驻地大北营,采用“闪击战”的方式一夜占领沈阳城。
但是由于日本内部的意见不一,而关东军又急于在中国东北发动事变,好战分子为了避免计划流产,最终将计划提前至9月18日。当天晚上,日军炸毁了柳条湖铁路,之后向东北边防军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军精心挑选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实因柳条湖和北大营是中国东北的军事要地,不得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地形地物上,都便于日军寻找事变借口和易于发动事变。
但由于当晚张学良受老蒋的指示,向全军传达了一条“不抵抗”的命令,导致了日军轻松攻占了沈阳,又占领了长春,最终日军侵占了东北全境,建立起伪满洲国的傀儡政权,近百万平方千米的大好河山和三千万东北同胞,陷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之下。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日救国的号召,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人的侵略,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国民党内的左派人士和部分爱国将领也纷纷行动起来。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宋庆龄从国外回到国内,严厉谴责了老蒋对日本的妥协不抵抗政策,并提出了抗日主张。
爱国将领冯玉祥、杨虎城、傅作义、张自忠等也相继发表通电,主张武装抗日。其他党派及无党派爱国人士也纷纷发出了抗日的呼声。如中国致公党、中国青年党,还有沈钧儒、黄其翔、邹韬奋、蔡元培等爱国人士,也表示反对内战、主张抗日。
同时,不甘做亡国奴的东北爱国军民,出于民族义愤,军人守土职责,冲破了不抵抗政策的羁绊,率先发起抗战,虽然他们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们没有愧对军人的职责。
可以说,“九·一八”的炮声震撼了全国,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抗日的浪潮,工人、学生及各地商界都纷纷行动起来。中华民族空前地觉醒起来,团结在了一起。
在此,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不得不提西安事变,它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内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我们感谢发动事变的两位将军:杨虎城、张学良将军。他们以个人的牺牲换取了民族大义,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曾经被讥笑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巨大的民族灾难面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正是这种空前的民族团结,开创了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全新局面,并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而也证明了一个真理,我们的民族复兴还得靠我们自己,只有自强不息才是一个民族长存的灵魂。
作者:赵俊清
赵尚志在学生时代即参加了革命。1925年,在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同年末,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从黄埔回东北后,在中共北满地委工作。其间,两次被捕入狱,经受了酷刑和铁窗生活的严峻考验。获释后,先后担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等职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民族遭受危难之时,赵尚志响应党关于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号召,奔赴抗日斗争第一线,组织、领导东北人民开展了大规模、有效、持久的抗日运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赵尚志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是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的创建者、东北民众抗日运动的组织者、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者,他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创建抗日武装 领导游击战争 建立根据地
1931年末,赵尚志就开始从事抗日斗争。翌年4月12日曾在哈尔滨郊区成功颠覆一列日本军车,震动敌伪。从1932年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之时起,就肩负起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建立抗日武装的任务。赵尚志在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宣传等实际工作。根据省委决定,他曾到巴彦反日游击队担任参谋长、政委。后来,赵尚志率6名同志脱离孙朝阳部队来到珠河(今尚志)。在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的领导、支持下,建起一支由13人组成的珠河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任队长。1936年8月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该军以队伍人数多、对敌作战次数多、获得胜利战果多而著称,成为令日伪军惊心丧胆的劲旅。不仅如此,抗联第六军、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第十一军的组建与发展都得到过赵尚志的帮助和他领导的第三军的支援。可以说,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与赵尚志和抗联第三军是分不开的。
赵尚志领导抗日武装积极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先是领导巴彦游击队在哈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后,在珠河道南、道北开辟了游击区,而后游击区扩大到哈东地区珠河、方正、延寿、五常、双城、阿城、宾县等地。赵尚志领导、指挥的游击战争活跃在日伪当局北满地区统治中心哈尔滨附近,予敌人以很大威胁。随着抗日运动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战场遍及松花江两岸、小兴安岭山麓。南到吉林舒兰、榆树,北到黑龙江边的萝北、佛山(今嘉荫),东到乌苏里江边的饶河、抚远,西到黑嫩平原的海伦、通北,近四十县。在这广阔的领域内到处都有抗联第三军斗争的足迹。
1934年,赵尚志在领导游击队进行反日斗争的同时,配合珠河中心县委建立了以珠河为中心的哈东抗日根据地。1936年冬,赵尚志率第三军主力北上,越过松花江到达汤原,又与抗联第六军加强扩大了汤原根据地。根据地的建立使抗联部队能有可靠后方,有力推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在根据地被破坏的条件下,为了能继续坚持抗日斗争,赵尚志在1935年提出要在深山老林建立秘密营地(简称“密营”),作为抗日部队休整、活动的后方。密营是东北特殊的抗日根据地,广建密营可以说是极具预见性的重要决策,对于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意义重大。
贯彻抗日统一战线 建立联合军政府建立北满临时委员会
1936年1月,赵尚志倡导在汤原县召开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扩大会议。汤原会议贯彻党的《八一宣言》精神,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被推举为总司令。会议对于统一领导指挥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深入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协调各军关系等起到重大作用。会议经民主协商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临时政府,拟定了临时政府各委员会组成人员,发表了扫荡日帝在华任何反革命统治,推翻日帝走狗“满洲国”,拥护并参加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发起组织之国防政府等十二条施政纲领,极大扩展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政治影响。在贯彻统一战线政策过程中,赵尚志主张“抗日”与“反满”应该并提。
1936年初,中共满洲省委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销后,赵尚志提议召开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第三、第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会上抵制了来自代表团提出的一些对伪军、伪自卫团、“归屯并户”等不切实际的反日斗争政策,提出了根据现实环境,灵活运用领导群众抗日反满斗争的策略。同时,根据代表团关于在东北建立四个省委的指示,结合北满地区工作实际,建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他担任临时省委执委主席。这在满洲省委被撤销之后,保证党对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至关重要,对于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对敌斗争方针策略、不断发展北满地区民众抗日运动和武装斗争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军事学校 发明总结游击战略战术
抗联第三军在赵尚志的领导、指挥下,不断加强部队政治、军事、文化建设。赵尚志曾说“从三五个人滚成一支万人的大军,在东北义勇军里并不算惊奇的事。然而,重要的是聚结后能保持无论在人数上、作战能力上、政治意义上经久不变,还有长足进步与发展,这就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在小兴安岭深山密林中建立,赵尚志亲任校长。他主持制定了各种比较完备的教育纲领、纪律详则等规章制度。政治军事学校学习政治理论、军事常识,结合抗战实际进行军事演练,培养的大批干部对于提高北满抗联各军政治军事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赵尚志在抗日战争中,把在黄埔军校学到的理论与东北抗日斗争实践相结合,他能够娴熟地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对敌斗争中,他既总结胜利的经验,也总结失败的教训,并注重上升到理性认识。1937年他著文《东北义勇军与其战略》,提出十种游击战术:运动战与阵地战,外线战与内线战,进攻战与防守战,歼灭战与消耗战,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避实就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迂回袭击,小包围和大包围,诱敌、毁敌、间敌、疲敌、惑敌,行踪飘忽,出没无常等,并提出“不打硬,不攻坚”“无胜利把握不作战为铁则”。1940年,他又写出《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的过去与现在的略述》《关于布置和建立东北游击队的报告》两篇重要文献。他所总结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丰富了对敌斗争经验,是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情况下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坚持长期斗争、克敌制胜的宝贵财富。
赵尚志所率抗日部队与敌人展开上千次战斗,仅敌人防守严密的县城就打过巴彦、东兴、宾县、方正、五常、木兰、佛山(今嘉荫)等。赵尚志亲自指挥了许多次战斗——攻袭敌人据点,破坏敌人交通、通讯,消灭敌人武装。在宾县三岔河、五常县五常堡、方正县肖田地、通北县冰趟子等地进行的许多著名战斗,威震敌胆。北满抗日游击战争战场的开辟和长期坚持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给东北人民以极大振奋和鼓舞。七·七事变前开展的游击战争,打击了日伪政权的反动统治,延缓了日军对关内地区的入侵;七·七事变后开展的游击战争,牵制大批日军不能入关,有力配合了全国总抗战。“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在日伪报纸上赵尚志的名字频频出现,日伪当局称赵尚志是“北满治安之癌”。(赵俊清)
来源: 黑龙江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