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家风 读书笔记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3 22:02

家风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家风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家风,可以从自己的家庭、家族或者社会中的家风入手,探讨家风对个人成长、家庭和谐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
2. 选择素材:围绕家风这一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如家族传统、家庭教育、家庭故事等,使作文内容丰富、生动。
3.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家风的概念和重要性;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家风的具体表现、影响以及个人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家风的重要性。
4.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同时,注意遵循语法规则,确保文章通顺、易读。
5.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对家风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看法等。观点应具有说服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6. 引用名言警句: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和说服力。选择与家风相关的名言,如“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等。
7. 结合实际:在阐述家风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现象,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8. 展现

读书看报摘抄百万字笔记!半岛老读者坚持18年,整理养生知识、家风家训分享亲友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晓雯

“我的人生追求:生命倘存,绝不有视‘无读’。”这是退伍老兵郑文松2006年退休时,在摘抄笔记扉页写下的一句话。18年过去,这些笔记已有大几十本上百万字,每本都沉甸甸的,也是他多年读报读书沉淀下的“财富”。近日,记者在78岁的郑文松家中见到了这些“宝贝”。

坚持读报剪报摘抄24年

2000年到青岛工作后,郑文松就一直订阅半岛都市报。“半岛报道的青岛大学全宿舍考研上岸,边送外卖边写诗的外卖小哥陈永,用纸壳造出‘火箭’的老人于春生,送台湾老兵骨灰回大陆的灵魂摆渡人刘德文,有的感人、有的励志,我都把剪报保存下来。”说起这些,郑文松如数家珍。他拿出一叠叠收纳整齐的剪报,十多年来的城市记忆徐徐展开。

“半岛确实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一天不看,我觉得心里就好像少点什么似的。”郑文松说,只要在青岛,即使白天没时间,晚上也要把报纸取回,看完才能睡觉。老伴在一旁补充,“早上不吃饭,他都要看报纸!”

废纸上“写书”已达百万字

“我1964年入伍,到今年正好60年。”郑文松在部队时就养成了读书写字的习惯,转业后从事政工工作,“从部队到地方后,我一直坚持写作,也多次投稿,我就是喜欢和文字打交道,退休后也是如此。”

读报剪报、摘好句、写心得,这是郑文松退休后每天的日常,多年来从未间断。有时,他在书桌前一坐就是两个多钟头。老伴喜欢看医疗养生内容,郑文松就四处收集养生知识并摘抄整理,后来把17本笔记结集成《养生秘诀:名人长寿锦集》,厚厚一本总共12个篇章60多万字。

郑文松还将家庭生活心得和各类报刊上的内容,摘写整理成20余万字的《写给家人的爱》,再加上近期完成的家风家训笔记,18年来他摘抄的笔记已有上百万字。“两本书用纸20多斤,都是搜集来的复印废纸,他们说我是在废纸上写书。”郑文松笑着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各色用完的笔芯,足足百余只。

阅读影响家人,也影响朋友

“只要我的眼睛还能看到,读书学习这个事,我就不能撂下。”平日里,郑文松经常和老友们交流阅读心得。有一次好友来家中做客,看到郑文松的笔记后非常触动,提议印刷出来分享给更多人。郑文松的养生秘诀和家风家训笔记印出来后,老友们互相传看,“他们说就像词典一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遇到不明白的可以打开书查一查”。

在郑文松整理的剪报上,到处都有他密密麻麻的批注。“孩子给我买了小平板,我还是更喜欢看报纸。看报可以剪下来记笔记,还可以反复看反复学。现在很多文章用电脑看了,不一定能看明白看连贯。”受郑文松的影响,家人们也喜欢上阅读和写作,“之前小孙女学校有写作活动,她就很积极地报名参加”。

“读书看报让我做摘录更有动力,多少年了,半岛有一种割不断的情缘。”郑文松的心愿,就是像媒体一样记录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传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从中受益。

家风(散文·随笔)



这位小朋友,他弯着双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握住一个棕色银包放在胸前,且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要带钱包去哪里?令人费解。如果我把他的故事娓娓道来,听完后,你必会树起两个大拇指点赞,也必会像我一样对他刮目相看。

日前,我趁着茂名疫情平静 ,从广州回来,去茂名探望 一年多来在轮椅上生活的二姐。27岁的慈母为了我终生守寡不再嫁,2006年92岁寿终正寝,相依为命的大姐距今三年前,85

岁时也离我而去,现在仅剩下分居遥远两地的我与86岁的二姐。我一脚踏入家门,二姐见到了,一滴滴泪水夺眶而出,我走到她面前,握住那骨瘦粼粼的双手,逗她说,“亚姊,老弟来了,您应该高高兴兴。”,她说,“我系高兴,笑出的眼泪。”,血浓于水!瞬间我与二姐的喉咙都咽着!午餐后与二姐及外甥聚聊时,老伴在长女惠仙家打来电话说她要买睡衣,叫我快点回。我有点诧异,好家风传承,习惯了,她10多年都不买新衣服,为何突然提出要买呢,是的,她也该穿件新的了。于是,与二姐他们泪别,赶着回来。到了长女家,邀老伴去商场。她问带钱吗?我说担什么心?随即打开腰里的挂包给她看,呀!怎不见钱包了?急着去睡房找,不见。你胡弄我?有点嗔怒于她了。惠仙对着我憨憨地笑,把我的钱包递给我,接着她导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那天上午外甥立志叫来的出租车快到化州了,我向茶聚中的朋友匆匆告别赶回,刚好车到了,匆忙中小挂包没拉上链,上车时钱包从挂包里抛了出来,失落在惠仙家门口的马路上。约中午11时,一位小朋友路过发现,拾起来守候,不见人认领,他将钱包带回家,将此事告知妈,他妈李霞打开一看,里面有人民币100元,还有两个身份证、两个老人证及银行卡。她顿时紧张起来,急着用手机频频发抖音,通知失主认领。正为此事心急如焚时,她家公外出回来,一眼看出是我的身份证。

在同庆镇工作时,我与他有一面之缘,并认识惠仙。于是,马上带着孙儿来找惠仙。来前,孙子对他说,“老爷爷80多岁了,仅有100元钱,我要拿压岁钱给他买营养品补补身体。”,惠仙见状,激动地紧握小朋友双手表扬,拿出100元赞赏,他摇头拒绝,说:“幼儿园老师经常教导小朋友,从小就要培养好品德,心正手净,路不拾遗,要多做好事,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当即对惠仙说,我要去当面多谢这位小朋友和他爷爷妈妈。恰巧,他爷爷和他再次路过时,认出了我,真是有缘相见!哦!原来是很有热心助人为乐的冯良保师傅,我们紧握着双手,他的孙子叫冯泽熙。

我仔细端详,他5岁多了,个子较高,长着一张长而有肉的瓜子脸,一头后短前长的黑发,一双不大不小水灵灵的眼睛下长着一个小巧的鼻子,洁白皮肤上穿着一件白背心和一件蓝色短裤。我说,泽熙,老爷爷请你饮茶好吗?他说,“多谢了,如果是我爷爷买单我就去。”,在我面前,煞时觉得他已长大成人,不经意间变得哪么精乖伶俐,哪么懂事,哪么惹人喜爱,像百花中红彤彤的牡丹,一枝独秀!泽熙今年在化州市幼儿园大六班毕业,已注册读小学一年级。我坚信,在学校他是位品学兼优的学子,就身社会必将大有作为,造一番天地。

我了解他爷爷冯良保是位热心之人,常帮他人做好事。很多人入伙请他开门进宅、安床铺被讲“四句”,他欣然接受,从不拒绝。更有一次,好家风在他心中传承。去化州下郭第二市场买菜时,发现路旁有个女人背包,打开一看,背包里有人民币和存折及其他物品,他当即拿去猪肉档叫猪肉佬一起验算,人民币4000元,刚用存折从银行取出的。他在那里候失主一个时段,没人认领,于是将背袋和钱交给猪肉佬。过了不久,失主寻找,猪肉佬如数交还给她时,她激动地说要拿200元,请他代为感谢冯良保,猪肉佬说,你有心,但他不会接受的,失主很惆怅,很遗憾,万分无奈地离去。

冯家历代造就了一个好家风,到了冯良保,儿媳李霞传承开来,后代冯泽熙又继续传承。冯家好家风薪火相传,祝福冯家兴旺发达,事事从心如愿!


作者简介:李家坤,1940年生,曾任中小学老师.校长,后任中共化州镇委副书记,喜读通讯作品和抒情性散文,曾在当地报刋发表多篇文章,著有《同根共月.心灵的家园》一书。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