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导演读书笔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3 23:17

写作《导演读书笔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导演读书笔记》作文注意事项:
一、明确主题 1. 确定读书笔记的主题,围绕导演这一职业展开,可以从导演的艺术追求、作品分析、导演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 2. 突出读书笔记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有明确的导向。
二、选材合理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作品进行分析,如经典电影、知名导演的代表作等。 2. 结合导演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等,丰富文章内容。
三、结构清晰 1. 按照读书笔记的结构进行写作,一般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2.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所读书籍的作者、内容,以及自己选择该书的理由。 3. 正文部分对导演的艺术追求、作品分析、导演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4.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语言表达 1. 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2. 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3. 避免口语化、啰嗦的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五、论证有力 1. 结合实际案例,对导演的艺术追求、作品分析、导演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证。 2. 引用相关理论、观点,为文章提供有力支持。 3. 注意论证的深度和广度,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六、创新

《大师拍片术:掌握顶级导演的运动摄影技巧》读书笔记

《大师拍片术:掌握顶级导演的运动摄影技巧》一书由美国导演吉尔·贝特曼创作,2016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阐述了运动摄影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核心内容涵盖以下方面:

第一部分:为何要进行运动摄影

第一章:运动摄影的重要性

  • 核心观点
    运动摄影是当代电影视觉语言的主导,观众对动态画面的需求日益增强。动态摄影不仅能增强画面的动感,更是叙事和情感表达的核心工具。
  • 关键内容行业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动态摄影逐渐成为电影视觉语言的主导,现代观众对动感画面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叙事需求:运动摄影能通过画面的动态变化,强化故事的节奏感和情感冲击力,是导演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案例支撑:引用斯皮尔伯格、泽米吉斯等导演的作品,说明运动摄影如何提升画面的叙事能力和观众代入感。

第二部分:用运动的摄影机拍摄对话场景

第二章:为什么要让摄影机动起来

  • 核心观点
    摄影机的运动需遵循“鲍勃原则”,通过外因或内因驱动,使运动服务于故事,同时保持隐形性。
  • 关键内容鲍勃原则外因驱动:摄影机跟随场景中移动的物体(如演员走位),实现无缝衔接和视觉甜头。内因驱动:摄影机运动展示角色视角或内心感受,增强情感表达。运动的定位镜头:通过摄影机运动定位新场景,保持画面流畅。史努比镜头:打破鲍勃原则,摄影机运动不受故事驱动,刻意制造动态感,常见于潮流导演作品(如《犯罪现场调查》)。实践建议:分析经典电影(如《低俗小说》)中的摄影机运动,理解其如何服务于叙事。

第三章:运动主镜头

  • 核心观点
    运动主镜头是对话场景的核心,需平衡动态性与戏剧性,遵循五大原则。
  • 关键内容五大原则开场信息:镜头需传递关键剧情信息,帮助观众理解场景。无缝衔接:减少剪辑次数,保持画面流畅(如《危机四伏》中沃伦·弗尔的镜头)。视觉甜头:通过动态构图吸引观众注意力(如动态模糊、纵深变化)。戏剧性:在冲突激烈时突出戏剧性,平衡动态与情感(如《甜心先生》中杰里与艾弗里的争执)。备用镜头:预留特写等备用镜头,增强剪辑灵活性。案例分析《甜心先生》:通过运动主镜头捕捉演员情绪变化,结合备用镜头强化戏剧性。《危机四伏》:泽米吉斯打破固定模式,最大化无缝衔接,提升视觉甜头。实战练习:提供15个“边走边对话”的场景,要求用运动摄影机拍摄,练习动态构图与叙事结合。

第三部分:拍摄动作场景

第四章:动作场景——基本原则

  • 核心观点
    动作场景拍摄需遵循三大原则:正确的机位、合适的镜头、足够多的片段。
  • 关键内容机位选择:摄影机位置需最大化动态感(如侧方位视角加速动作感知)。镜头选择广角镜头:适合狭窄空间,增强压迫感(如Pogo Cam稳定器应用)。长焦镜头:在开阔空间营造速度感,模拟激烈打斗。片段拍摄:多角度、多机位拍摄,通过蒙太奇剪辑增强视觉冲击(如《变脸》中枪战场面的快速剪辑)。

第五章:镜头的选择

  • 核心观点
    镜头选择直接影响动作场景的动态感和真实感,需结合透视、景深和运动轴向。
  • 关键内容透视与景深:超长焦镜头压缩空间,长焦镜头强化速度感,广角镜头增强纵深感。运动轴向Z轴:迎面/离开镜头的运动(如《坠落的人》中特技镜头的运用)。X轴:水平方向运动(如追逐场景中的位置关系)。Y轴:垂直方向运动(如跳跃、跌落场景)。实践建议:通过分镜头脚本预览动作场景,确保镜头选择与动作设计匹配。

第六章:分解动作场景

  • 核心观点
    分镜头和可视化预览是动作场景拍摄的关键,确保动作设计与镜头语言一致。
  • 关键内容分镜头实例:分析《视死如归》中伏击场景的分镜脚本,展示如何通过多机位、多角度拍摄强化动态感。实战案例:特技协调员与导演的合作流程,提前规划机位和镜头,避免拍摄时资源浪费。

第七章:追逐场景

  • 核心观点
    追逐场景需结合位置关系、镜头选择和幽默元素,提升画面张力。
  • 关键内容基本原则联合镜头:通过多机位切换(如广角与长焦结合)增强动态感。位置关系:利用环境元素(如障碍物、地形)设计追逐路径。幽默元素:通过意外动作或反差设计(如《低俗小说》中服务员装扮)增加趣味性。镜头对比广角镜头:在狭窄空间营造压迫感(如酒吧追逐)。长焦镜头:在开阔空间强化速度感(如公路追逐)。

第八章:打斗场景

  • 核心观点
    打斗场景需遵循双机位原则,通过分段拍摄和备用镜头确保安全与视觉效果。
  • 关键内容双机位原则:主镜头捕捉整体动作,备用镜头(如特写)强化细节。分段与备用镜头:将复杂动作分解为片段,预留安全距离的备用镜头(如《霹雳游侠》中的特技设计)。特技拍摄:强调摄影师与特技演员的协作,通过镜头角度(如侧方位视角)虚化危险动作,提升真实感。

总结

《大师拍片术》通过系统化的理论阐述与经典案例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从对话场景到动作场景的完整运动摄影指南。书中强调,运动摄影的核心在于将技术(机位、镜头)与艺术(叙事、情感)结合,通过实践练习(如15个边走边对话的场景)和案例拆解(如《甜心先生》《危机四伏》),帮助读者掌握顶级导演的运动摄影技巧,最终提升电影的视觉表现力与叙事感染力。

《大师拍片术》中“视觉甜头”的详解

一、视觉甜头的核心定义

视觉甜头(Visual Sweetener)是《大师拍片术:掌握顶级导演的运动摄影技巧》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指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尤其是水平或垂直方向)结合特定场景设计,产生的动态模糊效果。其本质是:

  • 动态模糊的视觉效果:当摄影机运动时,静止或运动的物体边缘会产生模糊,使连续静态画面产生动态感,仿佛观众看到的是流畅的运动而非静止的帧。
  • 视觉吸引力来源:通过快速水平(X轴)或垂直(Y轴)移动摄影机,结合明亮、纵向线条鲜明的物体(如柱子、海报),创造出大量动态模糊,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二、视觉甜头的重要性

  1. 区分动态与静态镜头
  • 视觉甜头是运动镜头与静止镜头的关键区别,赋予画面动态力量,避免长时间无剪辑镜头带来的流畅但缺乏冲击力的效果。
  1. 平衡无缝衔接
  • 在遵循“无缝衔接”(减少剪辑)原则的同时,视觉甜头通过动态模糊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吸引力,使镜头既流畅又富有表现力。
  1. 强化戏剧性
  • 视觉甜头能突出戏剧矛盾,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情节和角色上,同时通过动态美学提升情感表达。

三、实现视觉甜头的方法

1. 摄影机运动方向

  • X轴水平运动:沿画面水平方向移动摄影机,配合纵向物体(如柱子、海报)产生最大动态模糊。案例:《甜心先生》中,克罗利用大厅的明亮柱子,通过X轴运动捕捉演员对话,增强情感张力。
  • Y轴垂直运动:通过摇臂或计算机图像合成(CGI)技术实现垂直移动,但成本较高。案例:泽米吉斯在《危机四伏》中通过垂直摇拍增强空间压迫感。
  • Z轴运动:沿画面深度方向移动,但需结合其他轴运动以增强视觉甜头。案例:昆汀在《低俗小说》中通过打破Z轴运动,突然转向X轴,创造动态模糊。

2. 场景设计

  • 外因驱动:利用环境或演员走位自然推动摄影机运动,如《甜心先生》中大厅布置的明亮纵向物体。
  • 内因驱动:主动设计摄影机运动以强化戏剧性,如昆汀通过突然转向创造动态模糊。

3. 镜头选择

  • 广角镜头:在狭窄空间增强压迫感,配合稳定器(如Pogo Cam)捕捉动态。案例:动作场景中,广角镜头捕捉狭窄空间的紧张感。
  • 长焦镜头:在开阔空间营造速度感,模拟激烈动作。案例:追逐场景中,长焦镜头强化速度与紧张感。

四、案例分析

1. 《甜心先生》分手场景

  • 实现方式:克罗利用大厅中的巨大明亮柱子,通过X轴运动摄影机捕捉演员对话,同时产生动态模糊。备用镜头(如特写)与主镜头结合,确保戏剧性与视觉甜头的平衡。
  • 效果:动态模糊增强情感张力,使对话场景既真实又富有表现力。

2. 《危机四伏》中的无缝衔接

  • 实现方式:泽米吉斯通过最大化无缝衔接(减少剪辑)并融入视觉甜头,使长时间运动镜头既流畅又充满动态感。
  • 效果:观众感受到无缝的流畅感,同时动态模糊提升画面的动感与冲击力。

3. 昆汀的打斗场景(如《低俗小说》)

  • 实现方式:打破Z轴运动,让摄影机突然转向X轴,创造大量动态模糊,强化动作的突然性和冲击力。
  • 效果:动态模糊突出打斗的激烈与不可预测性,增强视觉震撼。

五、总结

视觉甜头是《大师拍片术》中运动摄影的核心技巧之一,通过摄影机的运动与场景设计的结合,创造出动态模糊效果,使画面既流畅又富有表现力。它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艺术表达的利器,帮助导演将戏剧性与动态美学结合,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电影画面。大师级导演如斯皮尔伯格、泽米吉斯、昆汀等均擅长利用视觉甜头,提升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深度。

徐俊的导演笔记里,藏着《哈姆雷特》的一面镜子

“真正的创作是从演出开始,人物在每场演出中不断细化,不断完善。加油!”

——2023年5月12日于上海文化广场

“进入第三场演出,气韵和顺许多,节奏也流畅,在唱和表演上都有新的理解,新的调整,新的表现。相信随着不断演出,对角色刻画越来越深入,角色与自我成为自然一体。继续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23年5月13日于上海文化广场

“自演出以来,有不同反响。梅耶荷德观点,一部剧,都说好,未必真好。反之,一部剧,都说不好,未必真差。观点不同,甚至有争议,这可能是部好剧。我之所以引用这段话,旨在,无论怎样的反响,都不要受影响,坚持并自信,按排练的要求进行人物刻画。《哈姆雷特》自有不同的气质样貌和高贵的格调。”

——2023年5月14日于上海文化广场

以上三段文字,摘自导演徐俊的笔记。5月11日起,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0场,徐俊每晚都会写下导演笔记,条分缕析地指出当晚演出存在的问题,分享给演员们。长长的问题清单后,总少不了一段鼓励的话。

徐俊导演的上一部音乐剧《赵氏孤儿》迄今演了91场,他写了80多场导演笔记,写到后面,他发现,笔记变得越来越短,作品越来越接近他心中的模样。他说:“导演是演员的镜子,我得始终照着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5月17日是音乐剧演员朱芾的第一场《哈姆雷特》,演出前,徐俊在跟她沟通细节

5月17日是音乐剧《哈姆雷特》的第6场,演出前,我们在上海文化广场后台专访了导演徐俊。6月至11月,《哈姆雷特》将在全国各地完成50多场演出,徐俊的导演笔记还将继续写下去。

当哈姆雷特穿上东方的色彩

上观新闻:在《赵氏孤儿》获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后,《哈姆雷特》如何突破?‍‍

‍‍徐俊:我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作品,但我觉得,《哈姆雷特》难度要比‍‍《赵氏孤儿》高得多。‍‍现在很多观众觉得看第一遍不够,因为信息量太大了。‍‍《赵氏孤儿》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和线索‍也‍比较清晰,而《哈姆雷特》更复杂更深刻,需要观众潜下心来慢慢‍‍去体悟。‍‍所以有看过3遍4遍的观众,觉得越看越有味道。‍‍因为《哈姆雷特》里的人文与哲思,是需要慢慢品的。

上观新闻:《哈姆雷特》首演之后,角色的服饰引起了讨论和争议,因为它更偏向东方的美学。为什么要让哈姆雷特穿上东方的色彩?

徐俊:以往在中国舞台上演外国经典,戴上假头套,画个蓝眼睛,服装也是高度复刻,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即使是在国外演莎士比亚的作品,服饰也常常是当代的,或者古典与当代的‍结合,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张叔平老师设计的服装,一定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人物造型上索性‍‍跟西方产生反差。

《赵氏孤儿》的服装是超现实的,他用了杜邦纸,有一种肌理感、几何感,达成延伸和扩张。这次《哈姆雷特》里,张叔平老师用了‍‍麻的材质,很挺括,某种程度跟西方礼服很像,但‍‍从局部去看,还是东方的美学与色彩。

‍‍穿上这样的服装,演员也不会刻意说我在演一个外国人,这让表演更加自然。‍‍有的观众会觉得,你们不像外国人,其实就是没有突破以往的框架,但也有很多观众看了以后觉得很中国,很别致。

《哈姆雷特》里中西融合的服饰

上观新闻:从沪剧演员转型成导演,传统戏曲的功底对您把握音乐剧有帮助吗?

徐俊:有很大的帮助。‍‍戏曲有表演,有演唱,讲究形体美,也讲究节奏感和韵律,让我做音乐剧的时候很容易上手。更重要的是,戏曲里呈现的‍‍中国传统写意美学,给了我很多的滋养。‍‍我认为,如果在‍‍我们中国的原创音乐剧中融入这种传统写意美学,很有可能会建立起我们独特的中国音乐剧风格。

上观新闻:《犹太人在上海》曾在美国纽约与以色列上演,《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未来有机会去往国际舞台吗?

徐俊:我们一直在努力。严格意义上讲,《赵氏孤儿》是第一部传入西方的中国戏剧,在欧洲已经演了300年,各种版本,长演不衰。2012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赵氏孤儿》在英国的演出十分轰动,他们也希望我们把《赵氏孤儿》带到英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赵氏孤儿》《哈姆雷特》都能走向世界舞台。‍

导演徐俊、作曲金培达和演员朱芾

克劳狄斯成为解读《‍‍哈姆雷特》的新视角

上观新闻:这一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双男主”的设定很有看点,为什么这么设计?

父亲的亡魂

徐俊:‍《哈姆雷特》一般聚焦哈姆雷特的彷徨、犹豫、复仇、纠结。‍‍但克劳狄斯其实是一条隐秘的主线,‍‍它如同一个强有力的漩涡,会把所有的东西卷进去,‍‍这也是我们这次解读《‍‍哈姆雷特》的新视角。

郑棋元扮演的克劳狄斯

上观新闻:请评价一下郑棋元演的克劳狄斯和金圣权演的哈姆雷特?

徐俊:‍‍从《赵氏孤儿》到《哈姆雷特》,郑棋元一中一西、一正一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很过瘾。‍‍他一开始‍‍对克劳狄斯这个角色还是有些犹豫的。他之前演了18部原创音乐剧了,全都是正面角色,这是第一次演反派。通过扎实的排练,他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久而久之,到了台上,就建立起完全的信心。郑棋元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演出前,音乐剧演员郑棋元在台上

‍‍‍‍金圣权还很年轻,但他的哈姆雷特完成度很高,‍‍因为金培达老师的音乐难度很大,全是“大歌”,‍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完成如此大体量的演唱和表演。而且我对他的表演要求非常高,我希望他在台上有一种‍‍雕塑感,连拿剑的角度都要精确。他非常认真,自己做笔记,反复练习‍‍。‍‍我觉得他进步非常大,每场都在提高。

金圣权扮演的哈姆雷特

上观新闻:明星演舞台剧成为一种趋势,您的作品曾找过胡歌、明道、薛佳凝等影视明星来演,如何让他们快速适应舞台?

徐俊:胡歌‍‍、薛佳凝本就是话剧舞台出身的,他们在舞台上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明道恰恰相反,他是第一次,充满新鲜感,觉得很刺激。我不会拿演员来做“实验”,那是浪费时间。我需要非常清楚地告诉演员场面怎么调度,在场面的调度中,我让他们对角色有自己的认识,也有他们的发挥。

我觉得‍戏剧舞台应该是开放的,尤其是音乐剧,很多好莱坞的大腕儿,终极梦想也是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因为这是真正考验‍‍戏剧功力的地方,他们对舞台充满敬畏之心。很多观众可能是冲着某一个明星来的,但看了演出,可能会因此爱上音乐剧,这就产生了转化。

余思冉扮演的奥菲莉娅

真正的好作品里,总是充满‍‍爱与泪水

上观新闻:您一开始是导演话剧,为什么会踏上音乐剧之路?

‍‍徐俊:我在上戏读研究生的时候,除了暑假寒假之外,‍‍还有一个春假。我就利用这三个假期到英国、美国‍‍看音乐剧,看了好几年。‍‍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今天这样的音乐剧面貌,‍‍但我觉得有朝一日,这一艺术形式一定会在中国有市场。

我导演的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其中也有一些歌舞场面。因为这部戏,我们的老院长荣广润相信我能驾驭音乐剧作品,于是他拿出酝酿已久的一个题材——《犹太人在上海》。我就此走上音乐剧的道路,‍‍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悬挂在舞台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上观新闻:一步步走过来,您觉得目前中国音乐剧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徐俊:我觉得最大的困境其实在于我们自身。‍‍音乐剧领域需要大量人才,‍‍包括有影响力的演员,有实力的幕后,我觉得我们都应该要倾力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

音乐剧传入中国30年了,我觉得以往这种简单的模仿复刻环节可以告一段落了。如果一直在复刻,出发点不是创作,而是为了短期收益,低质量重复,‍‍会让观众感到迷茫,失去判断力,会搅乱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生态。

我们要建立起中国观众对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信心,就要拿出对得起观众的原创作品。‍‍我们有没有这种使命感?‍‍如果大家都站出来,担起这种责任,我相信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生态一定会更好。

中场休息,观众到台前拍摄哈姆雷特的剑。

上观新闻:现在小剧场沉浸式音乐剧很受欢迎,您觉得大剧场和小剧场各自的功能和意义有何不同?

徐俊:大剧场作品,成本高投入大,题材的厚度、深度、高度都不一样。而小剧场的意义应该是实验性和探索性,这是难能可贵的。‍‍我自己很喜欢小剧场戏剧,我也做过小剧场戏剧,但小剧场戏剧如果失去探索性,那就丧失了它的价值。

《哈姆雷特》剧照

上观新闻:下一部作品是什么?还是文学经典的改编吗?

徐俊:是的,依然是对文学经典的改编,依然是庞大的叙事。很多人都觉得,音乐剧‍‍不需要很复杂的故事,歌好听就可以,但我认为,‍‍音乐剧的故事非常重要。《悲惨世界》长演不衰,离不开雨果原著的思想性和文学性。里面有战争,有爱情,包罗万象,才能产生一种力量的爆发。那些真正的好作品,总是庞大而厚重的,总是充满‍‍爱与泪水。

最后一幕

上观新闻:已经开始创作了吗?

徐俊:是的。有句话不是说嘛,‍‍吃在嘴边,‍端在碗里,还要看着锅里。

‍‍我始终认为,当你每一部作品‍‍都花心血去对待,当你做出自己的品牌,市场会向你靠拢,观众‍‍也会对你产生信任。创作者不能停下来,永远要有下一个目标。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董天晔 摄

来源:作者:吴桐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