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4 08:33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小学英语评价策略作文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评价策略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在撰写关于小学英语评价策略作文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明确评价目的
在作文中,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小学英语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因此,在作文中要突出评价策略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二、全面评价内容
小学英语评价应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作文中,要对这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三、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作文中,要强调评价策略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评价任务,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英语学习。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作文中,要介绍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这样既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合理运用,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评价方式。
五、注重评价反馈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在作文中,要强调评价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徐盼盼
摘要:分析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背景。简要介绍“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策略,即评价学生基础,制订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样活动;采用过程评价,优化教学细节;评价学习成果,分层设计作业。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能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从而推动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研究背景
在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关注到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教育部 2022)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进一步淡化自身身影,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 2022)。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并确保学生能够与教师有效配合,参与学习活动,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从而发展自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基于如上《课程标准》的分析成果,教师围绕“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展开深度探究,认识到将“教” “学” “评”三者有效融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指导,从而达成师生的有效配合,让他们在主动、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达成学习目标,突出主体地位的同时,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评”一体化概述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强调“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科基础、学习方法及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深度等,从而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黄莉 2022)。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表现等展开评价,及时给予其学习反馈和帮助,使其可以得到指导,从而调整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深度。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评价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引入更多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评价明确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调整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深度,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教师的帮助,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和收益。这样,通过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可以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评价学生基础,制订教学目标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情况制订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目标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常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既往学习表现、对语篇主题意义的了解程度等开展学情分析工作,设计有助于提升其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以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Section A时,教学内容的核心主题为offer help,以“We / You could ...” “Let’s ...”等句式和人物所能做的事情为他人提供帮助,重点语法为动词不定式。
在教学前,教师开展学生基础评价活动,了解到:学生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已经初步了解了情态动词的用法,形成了使用英语展开日常交流的意识,并且具备传递爱与善良、积极给他人提供帮助的意识。然而,部分学生存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意识不强,深度解析、学习材料能力不足等情况,其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锻炼;部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不足,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具有一定困难。
结合学生基础,教师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让学生积累与offer help相关的语言知识,使他们能够从志愿活动的主题、内容、流程等角度通过口语或书面语与他人展开沟通。
文化意识: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奉献、友善等社会生活中的传统美德。
思维品质:辅助学生梳理语篇中的语言知识,评价说话者或语篇主人公的想法、态度、言行等,并创造性地设计与“志愿服务”相关的对话,以培养其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品质。
学习能力:通过布置预习、复习任务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在课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语篇分析习惯。
以上,教师在教学开始前结合教材内容展开评价工作,初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由此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确保他们参与单元学习活动,并全面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样活动
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初步搭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陈燕萍 2022)。在设计学习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引入课前自主学习活动,也可以引入课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活动,还可以设计课后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凸显主体地位,更好地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提升活动效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提示。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Section B 2a—2e时,为达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正确认识“友谊”,提升其深度解析语篇的意识及优化其学习习惯等目标,教师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课前预习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积累Section B 2a中呈现的词汇,阅读Section B 2b的三段短文,并标记在分析短文过程中的困惑。课中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前预习成果,之后,开展由教师主导的班级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从语言知识、短文结构、语篇主题等角度系统梳理Section B 2b的短文,形成分析成果,再由教师适当补充相关单词、短语等细节,以提升学生语言知识挖掘的全面性,确保他们可以独立完成Section B 2c—2e的读后任务。
课中辩论活动:围绕“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活动,鼓励他们组织语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
课后自主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成果,要求他们撰写一篇短文,系统说明自己的观点。
以上,教师组织多个活动,有效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深度,为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三)采用过程评价,优化教学细节
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期间,教师应采用过程评价,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及遇到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细节,加深“教”与“学”之间的联系,确保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秦赛君 2022)。针对课前和课后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成果;针对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组织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等途径,提升过程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Section B 2a—2e时,结合课前任务,教师设计调查问卷,并从多个角度设计调查问题。参考范例如下:
1. 第一次阅读课文的时长约为?
●4—6 分钟 ●7—8 分钟 ●9 分钟以上
2. 精读短文期间,是否遇到了无法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若答案为是,请列出相关内容。
●否 ●是( )
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难题,并设计课堂教学细节,从而在主导班级讨论期间着重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需要开展过程评价活动。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评价各组的讨论氛围,从而合理进行干预,确保各组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在班级讨论和辩论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情,当发现其出现注意力分散、未能理解教师或同学的观点时,应引导他们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困惑。同时,学生要评价自己的表现或组员的表现,并反馈评价结果,从而辅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调控教学细节。
以上,教师科学组织过程评价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细节,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四)评价学习成果,分层设计作业
在完成阶段性教学工作后,教师应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结合其学习成果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具体来说,若学生很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适当指导他们开展课后拓展探究活动,以扩充其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其综合能力;若学生基本达成学习目标,但无法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或技能,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后语言实践训练,帮助他们巩固所学,进一步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若学生课内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辅助他们巩固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达成学习目标。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的Section B 1a—2e为例,在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后,为确保他们掌握使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参加特色节日活动的经历或见闻的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并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师快速引导他们展开自评,并基于其自评成果回顾其课堂表现、课堂练习成果等,以评价其学习成果,并基于评价成果分层设计作业。具体如下:
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就开发微课和复习清单,辅助他们整合Section B的听力语篇和阅读语篇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若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究热情不足,教师就分享趣味短文,通过介绍风筝、孔明灯、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等,以提升他们对传统手工文化的热爱之情。
若学生已形成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但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不强,教师就布置语言知识练习题,通过多样的习题辅助他们巩固所学。
若学生课内学习效果理想且对探究传统手工文化感兴趣,教师就引导他们收集与糖人、麦秆画、竹扇等相关的信息,并要求他们模仿课文写一段短文来介绍传统手工文化。
以上,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评价,了解其课后学习需求,科学布置作业,从而提升其课后学习效果。
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教学前评价学生的基础情况,制订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后续教、学、评工作,引导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再通过评价其学习过程调整教学细节,最后根据评价结果设计分层作业,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和效果。
引用文献
陈燕萍. 2022. 生生互评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分析 . 教育界,(35):86-88.
黄莉. 2022. 逆向教学设计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课例研究 . 中学生英语,(48):80-82.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秦赛君. 2022.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初中英语课堂评价的改进策略 . 校园英语,(36):145-147.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5年第1期)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李雨柏
摘要:针对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构建高品质的英语课堂。阐述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即借教学源头审视理念、让教学目标指引航向、以教学活动承载理念、借评价之力助推成长。本文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8 Natural disasters为例,分目标导航引路,探教学新境—寓理念于活动,展教学魅力—评价助力成长,书育人华章三步,阐述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英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育部 2022)。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往往存在评价方式单一、与实际教学目标脱节等问题,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提出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以构建高品质的英语课堂,为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保驾护航。
一、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一)借教学源头审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课程标准》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教学建议和理念,这要求教师从源头上审视教学,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仅要传递知识、技能,更要发挥其育人价值;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基于育人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促进学生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深入理解并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确保教学的方向与目标的一致性,由此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根本价值(王华 2024)。
(二)让教学目标指引航向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为教学提供明确的导向。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在于确保“教学评一致”。教师应依据单元育人蓝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结合语篇主题,关注目标的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具体而言,教师要关注“学教一致” “教评一致”和“学评一致”三个层面的一致性要求,确保所教内容与学习目标相一致,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让教学目标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灯塔”,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不断进步。
(三)以教学活动承载理念
教学活动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学应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于无形中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理念的自主构建,逐渐形成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学活动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载体,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要精心考虑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确保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具体而言,教师应遵循“以学定教、以教定评”的思路,有序、顺利地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丁美红 2023)。在此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其学习和发展。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形成学习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学生学习进步的体现,还为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估的依据。
(四)借评价之力助推成长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的方式、内容和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实现“教评一致”和“学评一致”。具体而言,教师作为评价的核心人物,可以从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维度出发,构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新体系。首先,在评价指标方面,教师应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维度着手,以核心素养为指引,设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高云 2023)。其次,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应关注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家长、同伴共同参与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最后,在评价方法方面,教师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二、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课例分析
下面,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为例,具体分析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过程。
(一)目标导航引路,探教学新境
首先,教师结合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其次,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和育人目标,制订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具体见表1。
(二)寓理念于活动,展教学魅力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实现学习目标,同时能得到有效的评价反馈。
1. 学习理解类活动
活动一:主题导入
为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灾害的纪录片,其中包含各种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暴风雨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观看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What ar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humans?”这个问题旨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自然灾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的看法。
活动二:词汇学习
教师展示本单元的新词汇,如earthquake(地震)、flood(洪水)、storm(暴风雨)等,同时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辅助解释词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加深词汇记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分析词汇的具体用法,加深他们对词汇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词汇的准确含义和常见搭配,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造句,以巩固记忆(曹智敏 2023)。
活动三:文本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How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ir effects?”这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逻辑关系和语言表达。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锻炼其归纳和表达能力。
2. 应用实践类活动
活动一:情景模拟
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教师创设情境,模拟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救援行动,引导他们扮演救援队员、受灾群众、医生等角色。在模拟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沟通、协调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二:写作训练
为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主题的理解,同时提高其写作技能,教师鼓励他们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灾害的短文。学生需要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某种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逻辑关系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同时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并给予写作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文章内容。
3. 迁移创新类活动
活动一:研究报告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关于某种自然灾害的信息,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学生需要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整理分析后形成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展示报告,分享研究成果。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能有效锻炼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二:创意演讲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如何防范自然灾害”为主题进行创意演讲。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PPT演示、短视频等,辅助演讲。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强调内容的创新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一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其语言能力。
(三)评价助力成长,书育人华章
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要求教师将评价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使评价成为推动学生学习、促进教学改进的重要力量。教师从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维度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秦小娟 2024),具体见表2。
结语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学—评”一体化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教学源头到评价,每个环节都要紧密相连,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学要素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并借助评价之力,促进学生成长。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深入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助力初中英语教学驶向新的发展征程。
引用文献
曹智敏. 2023. 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探究 . 中学生英语,(48):77-78.
丁美红. 2023. 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 中学生英语,(48):123-124.
高云. 2023.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施分析 . 中学生英语,(48):117-118.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秦小娟. 2024. 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 . 学园,(1):37-40.
王华. 2024. 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与实践研究 . 山西科技报,2024-01-22(B08).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5年第1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