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庄子的故事 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4 08:56

怎么写《庄子的故事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庄子的故事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你的读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比如庄子的哲学思想、人生观、宇宙观等。
2. "故事概述":简要概述庄子故事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背景。
3. "深入分析":深入分析故事中体现的庄子哲学思想,如道、自然、无为等,以及这些思想对你有何启发。
4. "结合自身":谈谈你对庄子哲学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你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5. "论证充分":用具体的事例或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有力。
6.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情况。
7. "情感真挚":读后感要表达出你的真实感受,避免空洞的赞美或批评。
8. "结构合理":文章结构要清晰,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9. "篇幅适中":根据要求控制文章的篇幅,避免过长或过短。
以下是一个关于庄子故事读后感的示例:
---
题目:《逍遥游——庄子哲学的启示》
引言: 庄子,一位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由的追求而闻名。在阅读了《逍遥游》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

读了3遍《庄子》,我的精神内耗终于被治愈了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走在路上,无意间看到自己的影子与足迹,以为遇到了鬼怪。

他飞快地跑起来,不料跑得越快,留下的足印就越多,影子也追得越紧。

于是他更加拼命狂奔,直至筋疲力尽而死。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内心的冲突。

就像故事中的人,对外界过于敏感,一点风吹草动,就激起了情绪上的波澜。

最终在自我的纠缠与焦虑中,将自己彻底压垮。

闻一多先生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千百年来,庄子的智慧,不仅藏着为人处世的学问,更是内含修补心灵的良药。

当你活得纠结痛苦的时候,不妨就读一读《庄子》。


01

  • 不抱怨生活的苦,学会转变心态。

《庄子·达生篇》里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名叫孙休的人,年纪很大,却一事无成。

他在家乡种地,每年收成都很差;外出谋求一官半职,又四处碰壁。

他整天愤愤不平,有次就向老师扁庆子诉苦:

“从来没人质疑过我的德行与勇气,我落到这步田地,只怪上天给我安排了不幸的命运。”

扁庆子听完,摇了摇头说:

“你身上完好无损,耳不聋,眼不瞎,腿不瘸。这就够幸运了,怎么还反倒埋怨老天呢?”

听了这番话,孙休不再言语,灰溜溜地走了。

作家张德芬说,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

生活中有很多像孙休这样的人,遇到难处,总是喜欢找人诉苦。

殊不知,抱怨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让自己被负能量包围,不断消耗自身精力。

心理学家安杰卢说:

“如果你看不惯某些事物,那就改变它;如果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

少点埋怨,多些反思与行动,才能脱离内耗的泥潭。

北宋庆历二年,大才子曾巩参加进士考试,没想到落榜了。

当时一同落榜的很多人,纷纷发起牢骚。

有的指责考官过于严苛,有的抱怨自己太过倒霉。

曾巩却一言不发,反倒默默收拾起回乡的行李。

临行前,老师欧阳修将他召去,满是遗憾地对他说:“真是太可惜了。”

没想到曾巩却摇头说:

“我没考中,是因为还达不到要求,请老师放心,我会继续用功,来年再考。”

面对落第,曾巩并没有抱怨指责,而是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回到家乡后,他一心扑在书上,潜心苦读。

终于在嘉祐二年,曾巩再度参加考试,以第四名的成绩考中进士。

《淮南子》里说,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面对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改变自己,换个心态。

下雨自己打伞,跌倒独自爬起。

遇事不避,向内归因,才能将抱怨转为动力,轻松跨过命运的刁难。


02

  • 不在意他人眼光,过好自己的日子。

《庄子》里记载,在极北之地,有一只鲲鹏。

它的脊背长几千里,振翅起飞的时候,翅膀就像是挂在天边的云彩。

鲲鹏借着旋风盘旋而上,向遥远的南方飞去。

路过一片低空时,麻雀看见了它,讥笑说:

“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

你为什么这么蠢,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向南飞呢?”

面对麻雀的嘲讽,鲲鹏不为所动。

它继续翱翔,最终飞到南方天池,获得了真正的自在逍遥。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像麻雀那样的人,他们喜欢随意评价,热衷于指指点点。

若你过于在意外界的审视和非议,最终折磨的只会是自己。

1999年,作家余秋雨应电视台,担任《千禧之旅》纪录片的嘉宾主持。

没想到这次“抛头露面”,引来外界巨大的诋毁。

很多读者甚至评论家都指责他“不入流”“沽名钓誉”“向金钱低头”。

面对漫天的恶意,余秋雨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马行千里,不洗泥沙。”

随后几年,他前往中亚、西欧等10多个国家,探索历史遗迹,追寻文明演变。

最终历时四个多月,他写出了《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经典著作。

这些兼具思想性与可读性的作品,成为对所有质疑最有力的回击。

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对于世人的称赞,我们不必激动,对于世人的责难,也不必沮丧。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受外界干扰,永远活在自己的节奏中。

人生不易,学会放过自己,不要轻易被外界的噪音动摇,也别用他人的标准绑架自己。

当你屏蔽了外界的闲言碎语,专心走好脚下的路,自然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03

凡事不纠结,过松弛的生活。

画家何多苓曾在《十三邀》中,讲了一个观点:

任何事情,都要松一点比较好。

活得太紧的人生,难免拧巴而焦虑,松弛下来,才能为自己解绑。

《庄子·田子方》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孙叔敖曾经三次出任宰相,可他脸上却从不见任何喜色。

他也曾被三次罢官,但也从不见有任何忧愁。

好友肩吾十分好奇,就问孙叔敖:“三次上任,三次罢黜,你心里是怎么感受?”

孙叔敖道:

“我觉得该来的不必推辞,该离去的也挽回不了,得与失往往自己无法掌控,又何必纠结其中?”

正如作家亦舒所言,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勿愤愤不平。

面对人生的起伏,最好的姿态就是物来顺应,不忧不惧。

唐高宗时,吏部尚书卢承庆,负责朝廷内外官吏的稽查考核工作。

当时有位转运使,在督运朝廷物资时,因途中船只遭遇风浪,损失了若干粮米。

卢承庆给他考评批示为“临运损粮,考中下”。

看到考评,这位官吏很平静,没说什么就转身告退了。

卢承庆很惊讶,要知道,考核的等级与升迁、俸禄是直接挂钩的。

想了下,他觉得此人很有雅量,于是将考绩改注为“非力所及,考中中”。

不料,这位官吏知道后,仍一如上次那样,一脸淡定。

卢承庆对此非常欣赏,最后便将其考绩改为“宠辱不惊,考中上”。

无论是幸与不幸,这个官员始终心态平和,最终收获内心的淡定,也得到了生活的奖赏。

作家汪曾祺说:“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知道,明天迎接我们的是阳光明媚,还是风刀霜剑。

若时时忧心忡忡,事事都挂在心头,那就如同给自己套上了一副枷锁。

不妨把心放宽一点,把事看淡一点。

在生活这场兵荒马乱中,保持淡然,才能笑对风雨,于绝境处发现转机。

《庄子》里说:“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外在的苦难,通常来自刑具;而内在的痛苦,则来源于自己与自己的冲突。

每个人都是自己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也是它的终结者。

读懂《庄子》,从现在开始,整理好内心,不抱怨,不在意,不焦虑。

来源:微信公众号“洞见”

编辑:以凡、王皓仪(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童话庄子》:讲给儿童的奇幻“逍遥游”

《童话庄子·玄珠》,萧袤著,济南出版社2021年2月第一版,28.00元

萧 袤

你能否想象,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哲学经典之一《庄子》,有一天竟会与当代童话产生量子纠缠?这部蕴含了华夏大地丰富深邃厚重的人文智慧的经典之作,竟会在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天真活泼的童趣中,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再现庄周梦蝶的奇遇?

中国的传统经典哲学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但是对于儿童来说,那些艰深的哲学内涵和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可是,如果换一种形式呢?比如,儿童文学作家萧袤,就敏锐抓住《庄子》这部典籍的独特论述方式——大量运用譬喻故事即寓言,由此入手,将之与儿童熟悉并且喜爱的童话形式进行嫁接,从而使这部深邃厚重的哲学典籍变得轻盈可亲起来。

《童话庄子》,顾名思义,其童话的构思源自《庄子》,《庄子》里的一些故事和人物也巧妙融入童话之中。《童话庄子》这部作品是由《童话庄子·逍遥游》《童话庄子·屠龙》《童话庄子·蜗国》《童话庄子·鲲鹏》《童话庄子·玄珠》五个故事组成一个大故事的系列作品,而每一分册的结构也是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庄子》中的各种哲理小故事则以幽默的方式化入其中。整个故事的展开以庄周梦蝶为基本模式,譬如在第一册《童话庄子·逍遥游》中,一个陌生小菜园栅栏上的神奇小葫芦,吸引着五年级小学生小惠穿越时空,与两千年前智慧又风趣的庄周老爷爷相遇,随着时空不断变幻,小惠忽而变成蝴蝶、忽而变成小鱼,在这梦境般的故事情境中,庄周老爷爷带着小惠体验了蝴蝶、小鱼们在大自然中逍遥自在、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情景。而一只邪恶的黑色野猫突然出现,将小惠和小伙伴掳走,飞进冰冷的黑暗魔王领地,惊险的旅程就此展开。在《屠龙》《蜗国》《鲲鹏》《玄珠》等系列故事中,小主人公及其伙伴们在上古神话世界与当代社会之间来回穿越,在梦幻的平行世界奇情异境中,作冒险刺激的“逍遥游”,与一心抢夺玄珠的黑暗魔王展开生死搏斗。童话构思格局宏大,想象丰富多彩,故事跌宕起伏,处处惊险又化险为夷。主人公小惠善良、聪慧、坚韧,小伙伴天真烂漫、憨萌可爱,在与魔王的战斗中,聪明勇敢的小惠坚持不懈地从魔王的魔爪中拯救小伙伴;同时,孩子们在与庄周老爷爷的交流中,不断领悟人生,获得身心成长。

作家萧袤匠心独运,在《庄子》与童话之间发掘了一条奇妙的“虫洞”(时光隧道),穿越这条“虫洞”的小惠和小伙伴们走进了《庄子》中的形形色色哲理故事,与庄子笔下那些神奇人物共同演绎新的童话,从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庄子》的微言大义。譬如,小惠跟随庄周老爷爷忽而变成蝴蝶忽而变成小鱼,在快乐自在的逍遥游中感受到天地万物的和谐、生命平等、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愉悦。又譬如《庄子》中庖丁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壮汉、佝偻承蜩的老者等,纷纷来到想要学屠龙术的小惠和小伙伴们身边,他们持之以恒练出神功的奇异故事令孩子们领悟到,做大事必须从专注做好每件小事开始,要耐得住寂寞。又譬如,小惠和小伙伴们乘坐“幻影号”蝴蝶时光机进入《庄子》讲的“蜗角之争”所在地,即蜗牛左犄角和右犄角上两个互相厮杀的小国家,孩子们被卷入其中,他们救出被绑架的小伙伴,在千钧一发之际制止了超级武器滥杀无辜,揭穿了黑暗魔王的阴谋,两位国王握手言和,幡然醒悟为了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而导致战争灾祸是多么愚蠢。古老的寓言变成了直观生动的代入式历险记,庄子深奥奇妙的哲学思想在这样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也变得明晰易懂,孩子们神游于奇幻的童话意境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庄子寓言的深意。

同时,作家以这种创作方式,揭示了先哲的思想并非专属于高深学者的书斋学问,其思想精髓其实是涵盖天地万物包括凡夫妇孺的。《庄子》中的很多思想皆是借助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故事来体现的,其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大道至简、辩证视角、生命的至高境界是回归自然等思想,可以说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人类幼童期的万物有灵心理与庄子寓言的意境很容易达到浑然一体。

作者:汤锐

来源: 中华读书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