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书香家庭的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4 09:41

书香家庭的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书香家庭的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书香家庭这一主题展开。思考书香家庭对你有何影响,以及你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感悟。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书籍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正文部分阐述你的感悟和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突出重点:在正文部分,要突出书香家庭对你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家庭氛围:描述书香家庭给你的感觉,如温馨、和谐、充满书香气息等。
b. 父母影响:讲述父母在家庭中营造书香氛围的做法,以及这些做法对你的影响。
c. 兄弟姐妹:描述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以及书香家庭对他们的成长有何帮助。
d. 个人成长:分享你在书香家庭中获得的成长和收获,如阅读习惯的养成、知识面的拓宽、人生观的塑造等。
4. 运用修辞手法:在作文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和感染力。
5. 结合实际:在阐述感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真实性。
6.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

家庭记事|家庭共读,书香润心


亲爱的家长们,不妨与孩子一同开启阅读之旅,成为孩子的书友,做彼此的知音。这样的陪伴,比昂贵的礼物更有意义,比刻意的说教更有效果。它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自然成长,让亲子关系在书香中愈发紧密。让我们一起在书海里与孩子共赴远方,用共读为家庭增添温暖的记忆。

——《家庭共读,书香润心》

1

我和女儿很多甜美的共同记忆,都珍藏于一本本书页之间。

女儿出生没多久的时候,我就到邮局订了全年的婴儿画报。画报从封面到封底,每一页都鲜艳明丽,图画多文字少,嘟嘟熊、小猪和小兔等动物形象夸张可爱,故事情节简短有趣。一有空,我就把女儿抱在怀里,轻轻捏住她胖乎乎的食指,指着封面上的字,一字一顿地念:“婴、儿、画、报。”然后翻开内页,一页一页慢慢往下读。她专注地听着,小小的软软的身子紧贴着我胸腹,圆滚滚的小手像一枚刚出锅的剥了壳的鸡蛋,热乎乎贴着我的手心。我的心都要融化了,常常忍不住停下来,在她可爱的脸蛋上亲一下。她抬头看我,拍拍画报,咿咿呀呀嗯嗯啊啊说一通婴儿语,催促我继续念。终于念完了最后一页,合上书,我吁了一口气,仿佛共同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旅程——在美丽的花园中漫步,蹚过小溪,跨过草地,翻过假山,终于抵达幸福的顶点。

一开始,女儿的奶奶还担心,说:“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看得懂书?买书不是浪费吗?”没想到,每次翻开画报,我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一响起来,女儿就立刻进入角色,变成了专心致志的小学童,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芒。奶奶在旁边,像看西洋景一样瞪大眼睛,笑着咂舌又点头。

只要选对了书,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喜欢读书。画报色彩鲜艳、故事生动,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孩子在愉快的亲子共读中,不知不觉积累了知识,提升了听、看、说各项能力。更让孩子愉悦的是:读书的那一刻,全世界仿佛都远远退开成了背景,我们是彼此世界里唯一踏实、安详、瑰丽、温暖的存在,这是一种全心投入、心心相印的高质量陪伴。


2

上幼儿园后,女儿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故事,我开始给她读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自由活泼的生活,是优秀的儿童读物。每晚睡前半小时的阅读时光,成为我们最期待的时刻。读到汤姆把苦药灌进猫嘴,猫惨叫着上蹿下跳时,女儿大笑,还把舌头伸出来“哈哧哈哧”喘粗气,模仿着猫的样子;读到汤姆用计谋哄小朋友们帮忙刷围墙,还赢来很多小玩具时,她用手捂着嘴笑,说“太聪明了”;读到汤姆半夜去坟地,意外遇上一桩谋杀案,她吓得拉上被子蒙起自己的脑袋,在被窝里大喊“汤姆快跑”;读到汤姆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终于大胆出庭指证凶手时,她钦佩赞叹“真了不起”。这部17万字的小说,我用了半年时间读完。她嫌不过瘾,说:“妈妈,再读一遍吧。”于是我又读了第二遍,她依然意犹未尽,于是如她所愿读第三遍、第四遍……幼儿园三年,这本书成了我们母女俩最好的睡前小游戏。

上小学后,女儿开始独立阅读。她捧着书,模仿着我的语气读给自己听。遇到不认识的字,她会通过上下文猜测,实在猜不出,才来问我。记得小学四年级暑假的一个上午,女儿在房间里忽然号啕大哭。我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慌忙跑过去,只见她泪流满面,指着手中的《木木》说:“木木死了。”那是屠格涅夫的小说,讲述农奴被迫淹死自己心爱的小狗。我把她搂在怀里,任她的泪水打湿我的衣襟,轻声说:“妈妈第一次读这本书时,也哭了。”她渐渐安静了下来,说:“妈妈你真好。”那一刻,母女俩心心相印。

亲子共读让我暂离工作压力,在童真视角中重拾好奇心,形成双向的情感疗愈。

渐渐地,她开始不出声默读,沉浸于书的世界。得益于从小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她的注意力一旦集中起来就非常专注,学习成绩自然优秀,优秀的成绩反过来又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有时候,她推荐书给我看,比如《大草原上的小木屋》,全集9本,她看完1本,我就紧接着看1本。这是写一家人坐着马车在大草原上辗转流浪、攻坚克难却始终保持勇敢乐观的故事,很有趣。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和她讨论书里的人物和故事,意见一致时,母女俩相视会心一笑,对彼此都感觉满意和欣慰。


3

女儿的阅读面越来越广,我跟着她的阅读轨迹往前赶。我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在她高考前,看完她书架上的所有书。无论白天工作多忙、家务活多累,我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女儿也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一路走来,我很欣慰自己是女儿的书友,母女俩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书。教育学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履行好第一任老师的职责呢?我觉得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书。

曾有个亲戚向我诉苦,她五年级的儿子成绩不佳,不爱读书,作文很差,她担心孩子考不上高中,因此非常焦虑。我送给她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收录了许多适合学生阅读的记叙性短文。她接过书,连翻开书看一眼目录的兴趣都没有,转身立刻递给儿子:“你要好好看哦。”我很惊讶,问她为何不读,她更惊讶:“我读它干啥?我又不写作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倘若家长连书都不肯阅读,无法与孩子并肩前行,那何谈让孩子热爱读书、热爱学习?又何谈让孩子与自己亲近呢?

亲爱的家长们,不妨与孩子一同开启阅读之旅,成为孩子的书友,做彼此的知音。这样的陪伴,比昂贵的礼物更有意义,比刻意的说教更有效果。它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自然成长,让亲子关系在书香中愈发紧密。让我们一起在书海里与孩子共赴远方,用共读为家庭增添温暖的记忆。


周孙卉: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其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江苏省书香家庭等称号




纸上 掠影


本文节选自《莫愁·家庭教育》2025年第4期。
- END -

莫愁大观园


1








编辑:东 篱

校对:闫 清

审核:王淑娟

总编:韩丽晴

图片来源:神笔PRO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书香家庭以书为友以读传家

在新疆,有这样一些家庭,他们以书为媒,用阅读点亮生活,用书香涵养家风。一个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故事,生动诠释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深刻内涵,也为“最美家庭”写下了温暖注脚。

共读时光:

夫妻同心播撒阅读种子

乌鲁木齐市第16中学的教师阿依努尔·买买提与艾力江·群阿洪不仅是夫妻,更是家庭阅读的践行者。他们深知“孩子的心像空地,种什么长什么”,而阅读就是那颗能萌发幸福的种子。为此,夫妻俩精心打造了充满特色的家庭阅读空间,让经典与圣贤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作为教师,夫妻俩深谙“言传不如身教”的道理。他们坚持与孩子共读,交流心得,用翻书的声音代替说教,用讨论的热忱点燃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渐渐成为家庭生活的日常:饭后的围坐畅谈,睡前的亲子共读,周末的书房探秘,让两个孩子在墨香中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如今,大儿子伊力塔比尔就读于大连民族大学,成绩优异,小儿子伊力塔热希在乌鲁木齐市第十小学勤奋上进,这正是阅读种子结出的丰硕果实。

“以书为标尺,可以找到改进的方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夫妻俩也在阅读中不断充实自我。这份对知识的热忱,更延伸到了他们的教学工作中。课堂上,夫妻俩努力向40分钟要质量,将阅读习惯融入教学细节;课后,他们鼓励学生走进书本世界,激发探索欲望。多年的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校级优秀教师”“市级教学能手”“自治区教学能手”……一张张鲜红的证书,是对他们教育初心的见证,也是书香家庭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回馈。

书香传家:

四世同堂的精神接力

塔城地区的热孜万·买买提家庭,用四代同堂的阅读传承,诠释着“书香传家”的真谛。在这个获得自治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的大家庭里,84岁高龄的母亲至今保持着读书的习惯,2017年,老人还在地区图书馆读书比赛中斩获亚军。正是这份坚守,让阅读成为家族血脉中流淌的基因。

受母亲影响,热孜万与丈夫将藏书、读书、传书视为家庭传统。家中的书架上,书籍数量与种类日益丰富,从经典名著到专业典籍,从文化民俗到时代新知,这些都是全家人的“精神宝库”。一有闲暇,全家人围坐共读的场景,便是这个家庭最美的画面——长辈的批注里藏着岁月的智慧,晚辈的提问中透着成长的渴望,书香在代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这份对知识的尊重,更化为对生活的热忱。热孜万创办了热孜万面包坊,挂牌“妇女微家”,培养了100多名各民族糕点师,用技能点亮她们的生活;从事教育工作的丈夫,则将书中智慧融入实践,获得全国“优秀裁判员”称号。工作与家庭的和谐共进,恰是书香浸润出的责任与担当。

德润人心:

半个世纪的书香与善行

五家渠市人民路街道龙泉社区的张术军家庭,用50多年的坚守,书写了“书香传家,德润人心”的范本。走进他家,三面墙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见证着岁月沉淀,全国“书香之家”、兵团“最美家庭”等荣誉证书,闪耀着温暖的光。

“这是我积累了50多年的书,搬了几次家,一本都没舍得丢。”62岁的张术军轻抚泛黄的书页,眼中满是珍视。妻子陈世香的话语更显朴实:“要说家里最值钱的,就是这些书了。”在经济尚不富足的年代,她省下化妆品的开销,只为满足丈夫买书的心愿——“我不化妆可以,他没书可不行”,简单的话语里,是对阅读的理解,更是对彼此的支持。

知识改变了这个家庭的轨迹:张术军从一名普通的财务工作者,通过自学成了新闻工作者;陈世香从纺织厂工人成长为管理人员;女儿张誉曦受家庭熏陶,成为一名律师。2016年获评全国“书香之家”的荣誉,是对这个家庭最好的褒奖。

退休后的张术军并未停下脚步,他担任社区关工委副主任、小区党支部副书记,奔波于学校之间讲述兵团故事,“红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他带领志愿者服务居民,而陈世香则默默打理家务,支持丈夫的公益事业。这个家庭,用善行诠释着“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的朴素哲学。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仿佛没有阳光;生命里没有书籍,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在新疆,阿依努尔·买买提、热孜万·买买提、张术军这些普通的家庭,以书为友、以读传家,用阅读让书香成为最美的家风。(高芳)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