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4 12:44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关于格言读书笔记作文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
在撰写关于格言读书笔记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作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观点明确:
一、选材要精当
1. 格言的选择:应选择具有深刻内涵、广为人知的格言,避免使用生僻或过于口语化的格言。 2. 格言与主题的关联:所选格言应与作文主题紧密相关,能够有力地支撑文章观点。
二、结构要清晰
1. 开头:简要介绍格言的来源、作者及背景,为读者提供背景知识。 2. 主体:围绕格言展开论述,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阐述格言的内涵及其对人生、社会的影响。 3.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格言的价值,并展望未来。
三、论证要充分
1. 举例论证:通过具体事例来证明格言的正确性,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2. 引用论证:引用相关名言、典故、文学作品等,丰富文章内容,提升文章品味。 3. 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推理,从格言出发,推导出合理的结论。
四、语言要优美
1. 词汇丰富:运用丰富的词汇,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 句式多变:运用不同的句式,使文章节奏感更强。 3. 避免口语化:
文/爱打机的妹子
很多人人生中第一次做笔记,是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上学时期的读书笔记一般有两种:
①在重点句子下面划线,标注背诵;(纯记忆内容)
②在重点句子下面划线,旁边标注着题型和答案;(考试时需思考作答内容)
这类型笔记,往往是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辅助学生完成,一般只适用于记忆与考试。
毕业离开学校以后,再也没有老师的辅助、没有标准答案,很多人看书就懵圈了,这笔记该怎么做?
很多人只记住了当年做笔记的第一步——划线。在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很高深的句子下面划线,然后把划线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在摘抄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费时又费力,一本书的“金句”非常多,全都摘录下来,半年时间可能都还没看完一本书。
一本书真正值得被记录的部分,往往是对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
如何评判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在《读懂一本书》里,作者总结出一套关于图书画线的学问:如何确定书里的精华部分。
作者所举的例子是关于“反脆弱”的概念界定:玻璃杯往地上一摔碎了,在不确定的事发生之时受损,称之为脆弱;铁球扔在地上还是原样,在不确定的事发生时不变,称之为坚固;乒乓球扔地上不会碎,反而会弹起来,在不确定的事发生时反而获益,称之为反脆弱。
在这里脆弱、坚固、反脆弱的概念都很清晰,并且由脆弱与坚固的概念进一步界定反脆弱的概念。
这种清晰地界定概念的方法和这个概念本身我们需要记下来,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概念本身,学习推理定义的方法对我们定义这个世界非常有帮助。
一本优秀的书籍,都会有作者想要着力表达的地方。
比如一本传记性的书籍《奇特的一生》,作者描写了柳比歇夫生平获得的成就、他如何阅读、学习、工作、写信等,但作者的着力点依然是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是书里最有价值的部分。
比如一本小说《局外人》,作者加缪描写了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杀人的过程和在监狱里被审判的日子,而加缪的着力点是在默尔索的心理活动上,尤其是引起我们共鸣的部分,则需要记录下来。
当你读的书越多时,越容易找到一本书“与众不同”之处,而这些令你感到意外的观点,则需要记录下来。
比如我看《微习惯》这本书时就被它独特的概念所吸引。
我们以往都是说减肥需要每天坚持做4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才能有效果,却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微习惯》的作者每天只规定自己做一个俯卧撑,却减肥成功,靠的是“微习惯”。这个“微习惯”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怎么会如此有效果?这就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做笔记的内容。
不是所有的书,随便抽一个章节都能看懂,尤其是知识学习类型的书籍。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初高中没有学数学,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看懂高数的。很多书籍的内容是层层递进、不能错过其中的细节部分。
这些串连着上下知识点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我们记录、记忆的。而那些很明显是作者为了凑字数或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给概念作出的解释,则不需要记录。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转折,不断地经历顺境和逆境,而转折点必然十分精彩,包括人的行为和思想,都会有所改变和升华。
书里主人公思想的转折必然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记录的地方,书里的主人公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影子。
比如《局外人》默尔索死前最后一段话,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这段话是默尔索对他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也是引发我深思的句子。
一些实用型书籍会向我们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方法。
比如《心流》这本书介绍了心流在体育、艺术、商业、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除了以上六种需要我们记录的点,我们还要在具体的例子中记录对我们产生实际作用的部分。
比如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心流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应用,就把它记录下来。
读到一些对我们心灵产生冲击的内容,就像遇到一个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把他记在心里。
书里能够触动我们、让我们深受启发的内容,是值得被记录的。
比如我在读《追风筝的人》时,哈桑的一句话让我深受感动——为你,千千万万遍。
奇闻轶事不仅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让阅读不再乏味。
这些内容值得成为我们知识库的一部分,因为这些内容也可以为我们日常生活、写作、发表观点时增添乐趣。
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很多时候是不知道书里哪里的内容对我们来说是有价值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读的太少,感觉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做笔记。
最好的方法是从今天开始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框架就会越来越清晰,知识系统也会越来越完善,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END——
今日话题:
你平时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
欢迎到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的人生!
人到中年,风霜已过半程。脚下泥泞,是岁月馈赠的厚礼;眼里清明,是经历洗炼的安定。
回忆初入尘世时,似那鲁迅笔下“横眉冷对千夫指”,虽热血翻腾,却也不免莽撞。辗转成家立业,才明白家是遮风挡雨的小舟,不需惊涛骇浪,只求清茶温酒、细水流年。
老祖宗留下一串串字句,棉衣暖心,犹如夜半灯火,照亮每一次归途。“兄弟和顺,虽饔飧不济,愉快何如?” 三五亲眷一席话,道尽柴米油盐的烟火意味。
一念从容,只因懂得让步,譬如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窗明几净,有一席旧书,月下轻声,便已抵过外面闹市浮华。家,是每日劳碌后的一壶浊酒、一碗粗饭;是万事将息、能够卸甲安身的地方。
人生多半琐碎,纷扰常萦绕心头。可若能细读《治家格言》,句句朴实,句句成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教我们,善念微光,渐次照亮来路。
家中琐事,常听老人讲,忍让一步,春暖花开,计较三分,鸡犬不宁。有时黄昏下的拉扯,次日清晨不过一笑烟消云散。“长幼有序,尊卑无间;勤俭持家,宽厚待人。”白发父母的叮咛,是岁月最柔软的依靠。
偶尔,看夕阳缓缓落下,年少意气已然远去。愿学苏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淡对过往,不作无谓争执,把烦恼轻放,换心头太平。与老伴共煮饭羹,看孙儿追逐,一针一线间,日子悄然岁月静好。
《治家格言》提醒我们: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将心比心的所在。如杨绛所说:“一家人,千万不要计较太多,把日子过暖。”日子有崩塌,也有修复,有苦涩,也有甘甜。
三十岁的人学会弯腰,五十岁的人学会沉默,六十岁的人以和为贵,不为一时气短也不为烦恼话多。“家和万事兴”,不是一句陈词滥调,而是天长地久的温柔志向。
人生大半已过,余生来日无多。愿守着良训,修得从容,春来种花,夏来煮茶,秋来看云,冬来听雪。一饭一蔬皆知恩,一语一行留余地。
治家易,治心难。但只要心里清明了,生活自有纹理可寻。愿每一个午夜归家的人,都能在灯下取暖。不为往事扰,不为余生愁,怀揣温良,收获简单,拥抱属于自己的圆满和从容。
记住《治家格言》中的每一份敦厚与谦让,未来的日子,岁月慢慢煮,家味缓缓浓,余生再无波澜,也自得悠然。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