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4 13: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课文《鸟》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要深入理解课文《鸟》的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只有充分理解课文,才能写出有深度、有见解的读后感。
2. 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还是为了探讨某个话题,或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明确目的有助于使文章更有针对性。
3. 选取合适的切入点: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主题思想:对课文中的主题思想进行阐述,如赞美大自然、关爱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等。
b. 人物形象: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勇敢的鸟儿、善良的猎人等,探讨其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c. 语言特色: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
d. 情感体验: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谈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如感动、喜悦、悲伤等。
4. 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论述要有条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使文章结构清晰。
b. 举例说明:在论述过程中,适当举例说明,
《鸟》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河开水绿。人们禁固了一冬的身心也可在大自然中放松一下。可是今天我就遇到了扫兴之事,几个人在乡间打鸟。笔者劝了几句尽糟一顿漫骂…及至傍晚河边散步竞又看见几个人撒网捕鱼。见此情此景不由想起了白居易的《鸟》。
三月份正是万物生发时节,鸟儿孵化,鱼儿产籽。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是以仁爱,善良,孝道育人。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干鱼籽在腹中,劝君莫杀春之生,伤母连子悲同亲。但总有不合谐的一幕发生。这里我就讲一个佛教的小故事来劝喻大家吧。
很久以前我佛释迦牟尼在讲经时有一个人提出了个问题,他对佛说:“我知道有一种人,从小到老没有子嗣,他们孤苦伶仃,老死后也无人送终。请问佛祖,这样的人犯下了什么罪过呢”。
佛祖释迦牟尼答道:“这些人在前世时,往往十分粗暴凶恶,不相信罪、福的报应。在百鸟孵蛋之时,残杀它们,并拾捡各类的鸟蛋煮熟了大吃一顿,而有的鸟被捕杀之后,小鸟在巢中悲鸣,喉咙也叫破了,眼中也流出血来,最后也饥饿而死。同样的道理捕杀一条鱼等于杀死了万千个生命啊。这些人因此得到了无子嗣的报应"。
我们在寻找快乐的时候是否应该关爱一下大自然呢,因为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和谐共生是我们的主题。
应当承认,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对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等功不可没。那么,语文课本里,文质兼美的篇目,在技术的助力下,阅读是否更到位,语文课的味道是否出来了?我一直在不断思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搭船的鸟》一文,描写了作者探亲途中遇到的一只翠鸟。
生活中这种鸟十分少见,学生对其极为陌生,美丽的外貌、优美的文字、美好的情怀,仅靠教师的讲解,恐怕会将一篇美文弄得支离破碎,美感全无。
人们通常用“凤头”来形容好的文章的开头,同样,语文课的导入也需巧妙设计。上课伊始,我使用AR相机中带有3D虚拟功能的APP,再利用传屏技术,在智慧黑板上展示了一只富有魔幻色彩的鹦鹉,只见它一会儿站立静默,一会儿展翅飞翔。我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鹦鹉?”“这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鹦鹉。”“这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鹦鹉。”接着我趁热打铁:“有一位作家在一次探亲之旅中,遇到一只比鹦鹉还要漂亮的鸟,他用生动的文字写下来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我感受到他们强烈的学习期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带领学生感受翠鸟美丽的外形。课文的配图中,不仅翠鸟非常小,而且采用写意画法,利用插图感知外形之美显然效果不佳。怎么办?我想到了智慧大屏的蒙层功能。利用蒙层,我将翠鸟图片隐藏起来,同时问道:“文章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学生答:“它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我就擦出翠绿的羽毛,再根据学生的慢慢擦出翅膀和嘴。就这样,一只颜色鲜艳亮丽的翠鸟随着擦拭动作慢慢呈现,视觉上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效果。从细节到整体画面的呈现,也是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过程。借助可视化的支撑,再品文字,我明显感觉到学生读起来感受更深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感受翠鸟捕鱼的力量美和速度美。翠鸟捕鱼关键在“冲、飞、衔、站、吞”这5个动作。敏捷利落的动作,如果放视频,仅仅几秒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感知文字描写的精准,我把视频速度变慢,清晰展示了一系列连贯动作,再请学生上台亲自截取关键动作画面,把每一个瞬间定格。“截屏谁不会啊!”开始,有学生掉以轻心,结果一上手,不是有些动作重复了,就是有些动作漏了。“老师,翠鸟捕鱼又快又准,我们也要眼疾手快才跟得上呀!”我微微一笑,佩服学生的感受能力,而这样的效果不正得益于“精准截屏”的技术操作吗?
回顾整节课:AR相机的导入让语文课更有“趣味”;蒙层的使用让语文课更有“人文味”;截屏的运用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巧用、善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让学生参与语言感悟,在认知与情感之间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让文字之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语文课才能越上越有味道。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浏阳市长郡浏阳实验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06日第4版
作者:鲁益平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