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4 13:48
写作核心提示:
《小学英语国培日志作文注意事项》
在撰写关于小学英语国培日志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以确保作文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规范: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作文的主题,如培训心得、教学感悟、学习体会等。 - 主题应与小学英语国培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培训背景,如培训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 主体:详细描述培训过程中的亮点、收获和感悟,可以分几个小部分来写,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互动交流等。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培训对个人教学实践的影响和未来改进的方向。
3. "内容充实": - 具体描述培训中的课程内容,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分析等。 - 分享个人在培训中的实际操作和反思,如课堂实践、教学设计等。 -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培训成果,如学生的进步、教学效果的提升等。
4. "语言规范": - 使用规范的英语书面语,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性。 - 避免口语化表达,使用正式的学术语言。 - 保持逻辑清晰,句子结构完整。
5. "格式规范": - 遵循学校或培训机构要求的作文格式
今天是国培学习的第四天,大家上午倾听了潢川县实验中学杨正东老师的课《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成长与学生管理》,下午又领略了羊山中学高级数学教师李芳芳《教师专业化之旅》一课,大家都直呼今天太幸福了!
学员们有幸听到了两个来身一线教师且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备极高的专业化理论水平,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和自己的不断探究,大家都说今天的收获太大了!
今天上午,潢川县实验中学杨正东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向大家阐述了《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成长与学生管理》。
杨老师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向学员们阐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说明孩子们当前的需求是什么。
又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等人提出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说起,孩子们当前在本性中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关系需求。
而当前的孩子们在见识、知识渊博等方面与以前的孩子有天壤之别,老师们如果拿以前的老教法、老做法来对待现在的孩子,那注定是要失败的。
这就要求教师履行终生学习理念,在教学之余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为自己充好电,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做一个让学生心仪的教师。
杨老师从教师的品质训练、教师的情绪控制力训练、教师的觉察力训练、教师与学生谈话技巧训练、教师与家长谈话技巧训练等十二个方面阐述了他在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并拿一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遇到的偶发事件时不冷静、不合理的做法导致的恶性后果作实例,说明了与学生、家长谈话技巧的重要性。
“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杯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台上一分钟,台下年功”,何况面对今天见识不凡的神兽们呢?
至于在教学中表扬学生的技巧、批评学生的技巧,以及面对家庭环境问题学生的管理训练的具体做法,让听课的与会学员们频频点头,认真记录。
杨老师还从班会课的准备与形式以及做法、家长会的准备与预案,与家长、学生的谈话技巧,还从教室的布置与管理,班规制度的制定技巧等,结合他自己的具体做法和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挫折等,让与会老师们直呼收获满满,收获太多了。
在下午的讲课中,来自羊山中学的李芳芳老师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结合她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历程和她的做法,让大家对自己的的专业化成长充满憧憬。
李老师数学硕士毕业,起点高,素养高,她又紧抓住了学校组织的几次新课改机会,教学之余又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为自己充电,还不断地在校内与同行交流,走出学校,与外校名师、专家听课、磨课,不断地参加更高层次的教研活动,让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高,成为名师。
大家从李老师的专业化成长、成功的历程中感受到了李老师强烈的上进心、不懈的专业追求之心!
学员们都说李老师的专业化成功之路为自己的追求提供了目标,为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不懈的动力!
大家都说受益匪浅!收获多多!回去后一定身体力行,践行李老师的专业化成长做法,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国培计划”十周年专题报道
1989年,我中师毕业。31年间,我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成长为今天负责全市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我感念人生中重要的3次“国培”经历。每一次“国培”于我而言都是一次积聚成长内力的机会。
第一次“国培”让我率先与新课改同行
2000年,我是“国培计划”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首期学员,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在首都师范大学白广路校区培训,当时外语界的学术大咖为我们带来一场场学术盛宴,令我大开眼界。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伊始,我在学习中不断颠覆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认知。晚上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30位学员一起泡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经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离开北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带走的不仅是一摞摞厚厚的书,还有国家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与重托,以及每个人的踌躇满志。
这次“国培”让我率先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行。在之后的10年间,我把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和我同事们一起深耕细作,致力于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变革,力图改变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
第二次“国培”让我跳出学科看教育
2010年,我获得“国培计划”首批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访问学者的资格。在国外的180天,我用图片与视频记录我所见到的教育,学习笔记整整32万字,《“慢”教育,让孩子自然成长》一书是归国之际我交上的一份答卷。这次的国培经历,让我开始跳出学科看教育。此后10年间,我和我的同事们专注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次“国培”让我懂得教育的共生与传承
2018年,经过层层遴选,我成为“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的首期学员,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科学规划下,作为培养基地的西南大学为我和来自其他省份的10位学员的专业成长量体裁衣,选派学校顶尖级专家做我们的导师。两年来一路相伴,亦师亦友,我们收获良多。去年,在西南大学、天津市教委和我所在单位共同努力下,我成立了全国首个由教育部命名的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独行快,众行远。我知道此次“国培”的深远意义。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个10年里,我必须在导师的引领下倾尽全力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攻坚克难阶段,让教育共生与传承。
三次“国培”,让我成长。此生有涯,教育无涯。我愿意甘之如饴踏踏实实做一辈子好老师,教好书,育好人。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06日第3版
作者:张宏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