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4 17: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苏武传》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文章内容": - 熟读《苏武传》,理解其故事背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等。 - 了解苏武的忠诚、坚韧不拔以及面对困境时的精神风貌。
2. "明确写作目的": - 明确你写这篇读后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表达对苏武精神的敬佩,还是为了探讨忠诚与背叛的主题。
3.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苏武传》的作者、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 主体: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苏武的形象、精神品质以及给你带来的启示。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 "内容要点": - "苏武的形象":描述苏武在故事中的形象,如忠诚、坚韧、勇敢等。 - "苏武的精神":分析苏武在面对困境时的精神品质,如不屈不挠、坚定信念等。 - "现实意义":探讨苏武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注意段落
时至2018年年末。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习惯于盘点亮点的时刻,“大地”副刊把年终的致敬献给平凡中闪光的你。
伟大出自平凡。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正是万千平凡人直面工作生活中困难、勇于奋斗拼搏圆梦的精神,才汇聚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奋进之光。
为此,我们四位今年曾在“大地”副刊上讲述平凡人故事的作家,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所思所想,以致敬和祝福那些在新时代中平凡的奋斗者。
——编者
坚持,真的了不起
杜卫东
世界文学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人也许要数美国作家约翰·肯尼迪·图尔了。他耗尽心血完成的长篇小说《笨蛋联盟》被屡屡退稿,以致失望至极,在三十二岁那年自杀身亡。他走后的第十一年,这部由母亲送到出版社案头的著作终于出版,并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大名鼎鼎的普利策小说奖。只是,图尔没有能够站上领奖台。
这个故事实在令人扼腕!生命既顽强又脆弱,它是像冬梅一样披雪绽放,还是如夏花一样随雨凋零,原来常常取决于两个字:坚持。
坚持,实在是值得脱帽致敬的一个词。人事代谢、古往今来,高岸成谷、时易世变,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群体、一个人,哪一次兴衰不与坚持相关?哪一次成功不与坚持为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一位智者对于坚持的认知。
坚持,需要百折不挠的意志。渐冻症患者葛敏曾经告诉我,最绝望的时候她多次想到放弃,是友人讲述的一则故事使她领悟了坚持的含义:记者问一位历经挫折的成功者,在最苦难的日子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砥砺前行?成功者伸出手,说如果我松手,手中的水杯会怎样?答案不言而喻。可是他手一松,杯子掉在地上却完好无损,原来这是一个用玻璃钢制作的特殊杯子。葛敏明白了,凡成功者,必须具备有别于常人的特质,经得起摔打。这样的人即使只剩一口气,也依然不哀怨、不放弃、不妥协。我把葛敏的事迹写成《为了爱,所以坚持》一文。接到文章采用通知后,我微信告诉葛敏,才知道病情仍在发展的姑娘又在筹划一个新项目:拍摄一部渐冻症病人的专题护理片。是的,如果把坚持比作一辆列车,它从来也不会超员,有太多的人会在行进的途中下车。坚持的过程中痛苦如影相随,没有坚强的意志,绝望就会像巨大的阴影吞噬生命的天空。
顽强的意志,源于对内心信念的忠诚。击败我们的往往不是困境本身,而是自己。因为我们不知道再坚持下去还有没有意义。这时候,执着的信念才是坚持下去的保证。苏武执节出域,面对威逼凛然不屈,身处绝境坦然面对,青丝熬成白发,十九年后终归故国,是因为他回家的信念始终未曾动摇。司马迁直言获罪,忍辱接受宫刑,“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却承受着难于承受的屈辱,历时十三载,朝乾夕惕、笔耕不辍,是为了积平生之所学,完成一部理想中的史学巨著。图尔的《笨蛋联盟》最终得以出版,同样归功于作家母亲的坚定信念。看到独生子的遗书,老人当即昏倒。当这位母亲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她坚信儿子在写作方面是个天才。之后十年,一次又一次试图说服出版商,小说不能出版不只是她和儿子的损失,更是整个世界的损失。如果这位坚强的母亲没有这一信念支撑,人类的精神宝库就少了一颗璀璨的珍珠。生活中的情况往往是,我们不是看到希望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两种景色的迥然转换是因为你多走了几步。而这几步或许是你人生中最黑暗的路程,只有内心的信念才能引领你去穿越。
一般而言,成功有物质和精神层面两种。物质层面自不必说,因为坚持,事业上取得重要成果,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财富,这样的成功显而易见。精神层面的成功则很难用物质的转换来衡量。葛敏问渐冻症病友陌尘——真名叫陈君的中年警官——既然“解冻”在很远的路上,和它的相遇或许渺茫,成功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陈君说,在等待“解冻”的过程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即便最终我们和“解冻”失之交臂,离开时也要留给世界一个美丽的背影,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同样成功吗?现在陈君很难进食,但是他依然乐观、坚强。他还和葛敏开玩笑,说我不能吃了,你要替我多吃,我要看着你把渐冻症打败。这使我想起罗曼·罗兰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些人或许身处困苦,却不曾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由此,我还想到登山。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每年都会有几十个国家的登山队扎起营盘。在冲顶的过程中,有的人陷落在冰缝中,再也看不到明天升起的太阳;有的人长眠在雪山上,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呼唤。少数登顶成功者,无非是迎着呼啸的山风,在地球之巅展示一下迎风招展的国旗。登山的意义就在于——登山过程中与风雪的搏斗,超越身体极限的努力,以及登山者不屈的身姿和壮丽的风光给你的内心震撼和心灵升华。作家张健是中国体育报资深记者,曾随中国登山队冲顶珠穆朗玛峰。他认为登山的过程就是坚持的过程,昭示着一种充塞天地间的生命豪气,展示的是人类虽九死而不悔的不屈精神,登山者在风雪中迈出的步子,其实是对生命的真情拥抱。它的意义正在于对艰难、未知和极限的挑战。
陈君在葛敏为什么要坚持的问题时,说过三个字:因为爱;张健在向我阐释登山的意义时也有一句话令我难忘:登山者在生命极地的互助精神,映照出的是人类大爱。没有一个登山者不被这种爱所震撼、所净化。是的,爱能为我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能,支撑“人”字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有爱就能坚持;只要坚持,梦能抵达的地方,脚步也一定可以走到!
(《为了爱,所以坚持》,作者杜卫东,发表于2018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坚持的人格力量
李培禹
坚守是一种职业精神,人们对坚守的肯定和褒扬没有异议。然而,当我今年有了那次北纬53°极寒冰雪中的行走,在祖国最北端一个加油站与一对普通职工夫妻相遇后,我对坚守有了新的体悟。
那是一次难忘的采访。漠河北极村的“极寒”天气啥样?我的体验是:鼻子、耳朵快冻掉了!此行目的地是中俄原油管道进入我国的第一站——大兴安岭漠河首站。天气预报说,当天漠河地区有雪,气温零下四十一摄氏度。中巴车需要加油,于是我们走进那座建在北纬53°,极端气温可达零下五十三摄氏度的祖国最北端,即“雄鸡鸡冠顶”的中国石油大兴安岭北极村加油站。看上去它与城市里常见的加油站没什么两样,加油站经理王海军是竞聘上岗的,站里唯一的员工是他的妻子宋连辉。小两口2011年从千里之外的加格达奇来到这里时,加油站还没通电,供水、供暖都是问题。但他们没有哀怨,没有退却,熬过了最艰苦的阶段,相依相守在这个加油站整整七年。
这是一次与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的相遇,他们是坚守者。当我了解到他们一个个习以为常的“小事”后,我对这平凡的坚守充满敬意。
谈到坚守,往往会联想到不改初衷、坚守创业,成就一番大事。而一个加油站职工的坚守,似乎与大事业沾不上边儿。小人物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汗水流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一般不会去特别关注,生活本来不就是这样吗?但它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比如给车辆加油,这平凡的坚守就突然变得不可或缺。
如果说顺境中的坚守是职业精神的体现,那么困难重重中的坚守,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力量。为什么王海军和妻子能在极端严寒、面对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王师傅的我至今记得。他说当时上级领导交代给他时告诉他,国家投资建了这个站,它能不能存在,就看你们夫妻能不能坚守下来。王海军说,我们当然要坚守下来!
坚守开出了成功的花朵:这个只有两名员工的北极村加油站,刚开业时一年的加油量仅三百吨,今年突破了一千吨,七年的坚守换来了加油量三倍的增长。漠河北极村的旅游事业因机动车的增加发生了质的飞跃。
坚守闪耀着人性之美。一天夜里,雪下得正急,加油站接到一个求救电话,江苏来旅游的一家四口驾驶的越野车没油了,孩子在车里已经喊冷了。他们查到了这个方圆百里唯一加油站的电话,一打,真的通了!王海军问清他们被困的位置后,拎上一桶92号汽油就出发了。路上遇到滑坡,他就把棉大衣垫在车轮下,车才得以爬过去。雪夜中开了二十多公里,终于找到了那辆越野车。他把汽油加进油箱,然后又带着那辆车开回加油站,以把油箱加满。江苏一家人拿出一沓人民币往王海军手里塞,他坚决不多收一分钱。江苏游客中的女人先哭了,接着一家人抱头痛哭起来。海军安慰了好一会儿,他们才怀着感动开车离去。今年春天,这一家人重返漠河,带着礼物专程来感谢当年的雪中送炭人。
坚守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实实在在的持之以恒。北极村加油站全天对外营业,经理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做到这一点,多么不容易!我不禁想到我曾到过的中国最热的加油站——新疆轮台县境内的沙海加油站,一年中有五个月以上地表温度达到七十二摄氏度。还有我虽未去过却大体知道的,如我国最南端的加油站是三亚东海加油站;最东端的加油站是黑龙江佳木斯东方第一加油站;最西端的加油站是新疆红其拉甫加油站。还有离我家最近的北京丰台区刘家窑中国石油加油站,那个生活中我们真的离不开的地方。
我将“坚守”的故事写成《在北极村遇见你》一文,文章和读者见面后引起较大的反响。我觉得是“宛如平常一段歌”的真善美,拨动了善良大众的心弦,“坚守”产生了共鸣。我还要向朋友们报个喜讯:2018年6月26日,中国最北加油站的石油宝宝出生了,海军在微信里告诉我,是个女孩。小名是妈妈起的,叫“米粒儿”;大名是他起的,叫王雨尧。
又是大雪飘飞的季节了,新的一年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几个“老记”约定,将重返漠河北极村,看望王海军一家三口儿。进入2019年,夫妻俩将是第八个年头坚守在祖国最北端加油站的平凡岗位上了。
坚守,真的了不起!
(《在北极村遇见你》,作者李培禹,发表于2018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坚持就是不妥协
秦岭
纤绳,可断原木;滴水,可穿顽石。
一切,源自一开始就义无反顾地用心与用力,结果似乎是反直觉的,可它却是常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种用时间换取空间、用过程赢得结果、用岁月抵达终点的铁逻辑,非常完美地诠释了两个字:坚持。
是坚持,架起了开始与抵达之间的桥梁;是坚持,汇成了努力与前行的乐章;是坚持,铸就了价值与意义的丰碑。
毋庸讳言,只要你坚持始终,有可能就是最优秀的那位。
2018年,我曾创作过一篇题为《“明星”黎明与万家灯火》的报告文学,文章的主角,就是被誉为“大国工匠”的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普通蓝领职工张黎明。因为坚持,他工作三十多年来始终奋战在电力抢修一线,累计巡线八万多公里,完成故障抢修作业近两万次,被誉为电力抢修的“活地图”。因为坚持,他先后实现技术革新四百余项,其中有二十多项填补行业空白,被公认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杰出代表。因为坚持,他模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十年如一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用爱心搭起企业与群众的“连心桥”。
我曾问过张黎明:“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面对这个过于凡俗的问题,张黎明却沉吟良久。最终,他吐出了这样的话:“大概,在于能够坚持吧。”
这样的答案,既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这句话分明是他思考和判断的结果。“坚持”二字在他那里,重如山岳,长如河流,阔如海洋。所谓坚持,该是他在漫长的岁月流年中抢修线路的点点滴滴,该是他在枯燥乏味的巡线路上踩出的一个个足迹,该是他闷头斗室发明创造的千千心结。天津滨海新区的万家灯火证明了他的坚持,老百姓的口碑证明了他的坚持,环绕在他头顶的“时代楷模”、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诸多荣誉和光环证明了他的坚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张黎明的坚持,让更多的人再一次读懂了我们老祖宗这句名言。
张黎明并没有过多阐释“坚持”二字,可我们却从他身上看到了坚持的结果。在我们的身边,因未能坚持而失败的例子难道还少吗?面对生活的坎坷,多少意气风发者最终灰心丧气,陷入沉沦;面对事业的挫折,多少志比鸿鹄者最终知难而返,放弃初衷;面对前途的变数,多少枕戈待旦者信念动摇,迷失方向……归根到底,他们一开始,就忽视了“坚持”二字。一个无法用坚持证明自己的人,难免会被惰性、气馁和妥协五花大绑,坠入人生的低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没有抗击礁石的勇气和行动,永远不会绽放美丽的浪花。张黎明只不过是技工学校毕业的中专生,他出身普通工人之家,他的四方脸和微黑的皮肤,他憨厚的表情和淳朴的笑容和一个普通的“天津卫”别无二致。据我了解,曾经一度,当险象环生的电路故障、恣意肆扰的风霜严寒、千头万绪的技术难关横亘面前时,他也曾彷徨,也曾犹豫,但他却没有望而却步调转马头,他始终在尝试跨越一个又一个门槛,尝试寻找新的路径,把脉新的时机,判断新的可能。
他非常像跨栏的运动员,只是,他靠的不是运动员的爆发力和极限速度,而是老黄牛般的耐力、韧性和犟劲儿。于是,一个又一个的发明创造像变戏法似的诞生了:急修专用工具BOOK箱、绝缘操作杆、可摘取式低压刀闸、智能机器人“钢铁侠”……分明是“一分辛苦一分才”,可工友们告诉我:“他好像总是开始着,没有结束。这是慢火炖排骨啊!”
这种坚持,也印证了比阿斯的名言:“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
(《“明星”黎明与万家灯火》,作者秦岭,发表于2018年8月18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坚持就是不放弃
李迪
因为常去各地采访——或者说“疯跑”——我经常乘坐飞机。要托运行李,必须排队。队长,心急,排着排着,发现旁边那个队办得快。一动念,转移!马上转移到旁边那个队。还没高兴够,这个队又凝固了。探头一看,哎哟喂,柜台前的一位,箱子里不知放了什么,要开包。又撕又拽,好不容易打开了,一股臭气差点儿没把人熏死!你猜怎么着?一罐臭豆腐,人还没出发玻璃瓶就碎了!得,这位又赶紧翻腾箱子里的东西。急死谁!我扭脸一看,刚才排的那个队,跟在我后边儿的人早办完了,笑眯眯去安检了。再跳槽回去吧,又心有不甘。这时值班的喊了一嗓子,说又开了一个柜台。人们呼啦一下,抢到新开的柜台去,我当然也不落后。可抢过去一看,比臭豆腐那个队人还多,还不如不动呢!
为什么会动?没主心骨,不坚定。
坚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关于坚定的故事我们听过太多,以至于觉得这个事简单又容易。然而事实是,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坚定。眼下,社会节奏太快,许多人还未准备好如何开启生活的下一步,就随着社会的快节奏而摇摆不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做好某一件事,如同我在办理登机的队伍中频繁跳槽。的确,生活不易,充斥压力。为了生存,许多人在选择“最短的队”,以求快速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一旦觉得希望渺茫,就没了主心骨,坚定不下去了。突然有一天,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已失去初心,两眼只盯着“最短的队”,而“诗与远方”荡然无存。
但是,我们的身旁还有很多石赤不夺、意志坚定的人。社区民警熊海就是一个。
初冬,为书写深圳警察能征善战忠诚为民的四十年奋斗历程,我三下深圳,采访了一百六十多位一线民警。他们是飞扬的旗,他们是壮丽的诗,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在这里,我遇见了熊海,写了纪实短篇《熊警官》。
胖乎乎,笑眯眯,百姓叫他快乐熊。深圳公安局以这胖乎乎的形象,做成可爱的小熊警官吉祥物,发送给社区百姓。一时间,“喜大普奔”,一熊难求。
熊海从部队退伍后,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五年!
比起叱咤风云的特警刑警,社区民警是公安战线的另一道风景。少有轰轰烈烈,尽是鸡毛蒜皮;难得冲锋陷阵,只有家长里短。然而,最生活,最百姓,最基层,最地气。你来我往,都是群众;你推我搡,还是亲人。急不得,恼不得,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熊海起早贪黑,走家串户,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温暖传递给百姓,在家长里短中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多次立功受奖,被授予深圳“马天民式民警”光荣称号!
面对灯红酒绿,面对发小大款的召唤,熊海为什么能扎根社区坚定不移,以十五年的埋头苦干实践了一名公安民警对平凡的超越?
自从戴上人民警察的帽子,我就把人民顶在了头上,永远记着头上有人民!——这是熊海的,也是他所以坚定的主心骨。
这个主心骨,让他把大爷大妈挂在嘴上,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从琐事、小事做起,甚至陪着说太阳不转了的智障孩子,在太阳地里一站就是半天,直到孩子喊出转了转了!在他的心里,这些琐事、小事,对外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但对群众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必须认真解决。“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里老婆婆的坚定是为了给自己缝衣,而熊海历久弥坚的坚定,却是为了通过他所做的好事、实事,增强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本人也因此得到群众的爱戴。唯有爱民,方得民爱;一心为民,民恒爱之。十五年的时间足够漫长,其间种种艰辛与诱惑,可以将一个人的激情消磨殆尽,而熊海摒弃“最短的队”,不忘“诗与远方”,让时光永远崭新,让激情永远燃烧,让平凡砥砺初心,让岁月擦亮使命!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像熊海这样的小人物,把人民顶在头上,真切感受人民的冷暖疾苦,不说空话办实事,不讲报酬讲奉献,以自己的坚持不放弃,成为复兴之路不可或缺的铺路石!
从这个意义上说,坚定又是一个鼓舞人的常说常新的话题。
坚定的火,点燃前行路上的灯;坚定的灯,照亮我们可能会暗淡的心;坚定的心,引导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熊警官》,作者李迪,发表于2018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苏东坡新传》,来自中国台湾作家、学者、苏东坡研究者李一冰。
苏东坡的传记中,最有名的可能要属作家林语堂的版本,但李一冰的版本却自有着不可替代的好处。作家张辉诚说到:“一冰先生写《苏传》,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他看的东坡是狱中狼狈至极的东坡、虎口余生出狱后的东坡,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如果你对这本《苏东坡新传》或者李一冰感兴趣,欢迎报名此次阅读评审团。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苏东坡新传》
著者:李一冰
版本: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
李一冰
(1911—1991)
,原名李振华,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取笔名“李一冰”,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毕业于浙江私立之江大学经济系,后留学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陆续于新文学重要刊物发表白话散文。李一冰熟读苏轼诗作,同时整理《东坡事类》等重要书籍并编订《苏轼年谱》,历时八年,写成《苏东坡新传》,共计七十余万字,于1983年以笔名出版。另著有《明末孤臣张苍水传》,后增补成《张苍水传》。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
全新增订版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追寻谜样作者和出版缘由,附录《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
它为何吸引人?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不俗成就。如此天才,一生都颠沛流离,但他却能超越个人的悲哀,既超脱现实,又有烟火气。这种旷达的态度也指引我们获得自己的快乐之道。
◎余秋雨高度评价的传记经典,全新增订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直接引用本书原文,并高度评价此书文字典雅,作者归结甚有见地。本书已出版近四十年,此次全新增订,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
◎以诗词为主线,参考百余种书目,还原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诗言志,所以本书十之八九取材于东坡诗词,以触摸他内心的喜怒哀乐。此外,作者参考东坡文集和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考证坚实,笔触细腻,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典雅现代的装帧设计,四色彩插,极具典藏价值
典雅与现代并行的装帧风格,封面选用纹理极强的手揉纸,手工粘贴纹理温厚的环保幼棉,并烫金印鉴。四色彩插,采用100g细腻纯质纸印刷,直观展现苏东坡及其相关的画像、作品。
《苏东坡新传》抢先读 (节选)
第九章 书斋内外
一家融融
苏轼元祐还朝,虽然被官僚集团围剿得遍体鳞伤,身心交瘁,但是同一时期的私人生活,却是百花齐放,灿烂非常。
汴京比较高级的朝官,为了上朝方便,大都住在皇城附近。这皇城的城门,朱漆金钉,非常辉煌;城壁砖石间,甃嵌着龙凤飞云的图案,雕甍画栋,峻桷层榱;城楼上覆盖的琉璃瓦,在太阳下闪烁生光,真是一派皇家气象,帝阙风光。
沿着皇城城墙,整整齐齐地种着高槐古柳,浓荫覆地,宁静有如山居。杨奂《汴故宫记》:“登闻鼓院之西,曰右掖门。翰林知制诰者,多居西掖。”黄庭坚有《雨过至城西苏家》诗,颇能写出当地的如画景色: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苏氏兄弟并不住在一起,但是苏轼退朝,常常先到苏辙家盘桓一番,然后回家,相距应不甚远。
二苏自分别出仕以来,已有二十余年不能同在一地居住,现在虽然还不能达到“同归林下,夜雨对床”的乐境,但比两地分居,动辄要三五年才得晤叙一次,却要好得多了。两兄弟公余之暇,日有过从,可以元祐三年十月作《出局》诗为证。那一天,苏轼局中早出,天色阴晦欲雪,而苏辙在户部因公未归,苏轼便在家里煮酒等他,作《出局》诗,亲密地写下“子由除一字同叔”,并称他的乳名叫“卯君”,此因他生于宝元二年己卯之故。诗云:“急景归来早,浓阴晚不开。倾杯不能饮,待得卯君来。”
二苏友爱之笃,固是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而彼此互爱子侄,也是毫无异致。如元祐二年除夕,苏辙被派在办公厅里值夜
(省宿致斋)
,不能回家,他家孩子们过年不见父亲,当然很失望。第二天元旦,苏轼朝贺一毕,帽子上插了御赐的银幡,立刻赶往弟弟家去,陪他的侄子们玩耍。作诗三首,录一: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遥遣试春衫。
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轼家二十余口,除出长子苏迈尚在江西当德兴县尉外,余自王夫人以次,十七岁的苏迨、十五岁的苏过、侍妾朝云等,一家团叙,其乐融融。《次韵和王巩》诗说:“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夫人不妒忌,儿子个个好学,使他觉得比汉朝的冯衍、晋朝的陶潜幸运得多。
王夫人出身青神农家,她有农家妇女刻苦耐劳的习性,是治家能手;虽然教育程度上有点隔阂,因此不能充分了解她的丈夫,但她谨守传统的妇德,一切依从他,敬爱他,尊重他的一切爱好,包括容纳朝云在内。
朝云冰雪聪明,善解人意,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
例如,有一日,苏轼退朝还家,食罢,按照他的养生法,在室内扪腹徐行。旁有侍儿,
他忽然指着自己的大肚皮问她们道:“都是文章。”“你们且说,此中藏有何物?”一婢说:一婢说:“都是识见。”主人摇头不以为然。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
苏轼捧腹大笑——果然是个红粉知己。
全家抵京半年后,苏辙上《乞兄子迈罢德兴尉状》,大约未久,长子那一房也已来京团聚。苏迈照当时大户人家早婚的风习,十九岁即已娶妇,娶的是同乡世交王宜甫的女儿。翌年,元丰元年,苏轼就已有了孙儿苏箪。此时,他家一个屋檐下,已经三代同堂,儿孙绕膝,充满了笑语和喧阗。
苏轼抵京不久,即往晋谒师门,拜见师母——欧阳太夫人,欧阳修的长子发
(伯和)
已经过世了,遂与欧阳斐
(叔弼)
、辩
(季默)
兄弟时常交往。欧阳家托苏轼撰《文忠公神道碑》;苏轼则入见太夫人,为他十七岁的次子苏迨求婚于欧阳斐的千金,太夫人说这是“师友之义”,一口允诺。从此与师门又成了儿女姻亲。
苏轼在京,公事既忙,再因朋友众多,趣味广泛,所以很少会有在家空闲的时光。不过他对于儿子的学业还是非常用心的,次子苏迨虽然长大了,但是身体还是病弱,所以不太管他,对稚子苏过则常亲自督教。叔党天生性分,最像父亲,非常努力于诗赋的学习,诗赋是当时科举的主科,又是苏门光辉的家学,苏轼手写一则《评诗人写物》给他,开导他作写物诗的诀窍:
诗有写物之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黄昏,决非桃李诗也。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工。若石曼卿红梅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盖村学中语。
有一次,苏过念《南史》,父亲睡在床上听。读到一个段落时,苏轼便对儿子说道:“王僧虔家住建康禁中里马粪巷,子孙贤实谦和,当时人称誉马粪王家都是长厚的人。东汉赞论李固,有句话说:‘视胡广、赵戒如粪土。’粪土本是秽物,但用在王僧虔家,便是佳号;用来比胡、赵,则粪土有时而不幸。”
——前者是修辞的技法,后者则是剀切明白的人格教育,两者皆不偏废。
苏轼平常生活很有秩序,讲究养生之道。他在家晨兴夜寝,各有一定的法门:
每日五更初起床,梳头数百遍,盥洗后,就和衣还卧另一干净榻上,假寐数刻,据说“美不可言”;直到天色平明,吏役齐集,他即起身换朝服,冠带上马,入宫早朝。
夜眠,苏轼颇以“自得此中三昧”为豪,他的方法是:初睡即在床上安置四体,使无一处不稳;如有一处未稳,即重新安排,务令稳贴。身体上如有任何轻微倦痛的地方,则略自按摩,然后闭目,静听自己的呼吸,直到呼吸平匀,心也跟着静定,如此一顿饭时,四肢百骸,无不和通,睡意既至,即便呼呼入梦,虽寐不昏。
苏轼的个性,乐与朋友群居,而不昵妇人,即使家中妇女,他也很少和她们说话。宋代士大夫社会里,饮宴的风气甚盛,高等门第,家有伎乐,但以只应宾客为主。苏家虽也不能免俗,养了几个能歌善舞的侍儿,不过苏轼接待宾客,却有各别的对待:凡遇“不可与言”而又不得不招待的俗客来到,他就搬出“搽粉的虞候”来,以丝竹和歌声来逃避乏味的言语;若遇佳客临门,则屏绝声色,只备清茗佳酿,相与坐谈累夕,兴会淋漓。
苏轼推托不掉应酬,他也乐意欣赏女性的明慧和美丽,他会用最美的辞章来赞美她们,赠诗作曲之外,甚至还为她们作画,但都是过眼云烟,从不轻付感情。
所以,苏轼能以生平不耽女色自豪,五十岁后,有诗曰:“已将镜镊投诸地,喜见苍颜白发新。历数三朝轩冕客,色声谁是独完人。”
固然,这是苏轼“不昵妇人”的性情,但与道家养生之说也有关系,黄州的“雪堂四戒”中,有一条即是“皓齿峨眉,命曰伐性之斧”。他认为四戒中“去欲”最难,以苏武为例,他身陷胡地,啮雪吞毡,死生一线,但仍不免与胡妇生子,“乃知此事不易消除”。他的朋友中,如多情词人秦观、风流成性的杨绘和雅好声色的王巩,都经他再三劝告“戒之在色”。如定国
(王巩)
谪宾州,致书有曰:“粉白黛绿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深愿以道眼看破。”
饮茶,是苏轼生活上的一大乐趣,一大享受。但在北宋当年,茶的种植制作,还在推广时期,好茶不多,如丁谓于真宗朝所制的“龙凤团”茶饼,每年仅产四十饼,只够宫廷御用,皇族以外是不敢奢望的;至庆历朝,蔡襄努力改良品种,另创一种“小团茶”,欧阳修《归田录》记述:
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纯精,谓之小团,凡廿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镂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嗣后,植茶事业不断推广,至元丰年间,神宗有旨下建州造“密云龙”,质量更是超越小龙团而上,官廷赍赏,限于王公近臣,所以苏轼珍视异常,自己偶尔品啜一瓯,绝不用以招待一般宾客。他曾作很美的一阕茶词,专门歌颂这“密云龙”,调寄《行香子》: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镂,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能够分享这珍藏的,据说仅限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所谓“苏门四学士”来时,他才吩咐家人:“取密云龙。”一天,苏轼在外厅会客,忽命取密云龙,苏宅内眷总以为当是黄、秦、晁、张中的哪一位来了,屏后偷觑,却是晚登苏门的廖明略
(正一)
。
如何参与“评审团”?
我们希望你:
| 是一位认真的阅读者,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李一冰或他的作品有所了解。
| 期待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与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领一种主张。
| 时间观念强,能够遵循我们的约定。
你只需要:
| 留言告诉我们你为什么想读《苏东坡新传》,或者你对苏东坡或他的文学有怎样的了解和兴趣。
| 等待我们的回复。我们会尽快选取3位评审员,然后确认地址与联系方式,尽快将书寄出。
| 在两周内
(从收到书之日起)
将书读完,发回1000字左右的评论或读后感。
如果你被选中为当期阅读评审员,我们还将邀你加入“阅读评审团”微信群,让你遇到更多热爱阅读、认真思考的同路人。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一本免费寄送的书,换来这么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赠阅并不是“阅读评审团”的核心,我们所期待的,是让有意愿有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读者,有一个发表和交流的平台;是让那些原本灵光一闪、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励和督促之下能够被文字所记录、被他人所阅读;是为了通过认真的讨论,让“热点”的潮水中多一些独立的、真诚的声音;甚至,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新的书评作者,让我们以这种方式相遇,然后看到你从此不断成长。
编辑丨董牧孜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