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4 20:4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铣削加工实训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铣削加工实训心得体会。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确保文章内容与主题紧密相关。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 引言:简要介绍铣削加工实训的背景和目的。 - 实训过程:详细描述实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 心得体会: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感悟和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 技能提升:实训过程中,自己在铣削加工技能方面的提高。 b. 团队合作:实训过程中,与团队成员的协作与沟通。 c. 职业素养:实训过程中,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提升。 d. 创新意识:实训过程中,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铣削加工实训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收获。
3.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流畅。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专业术语:在描述实训过程和心得体会时,适当运用铣削加工相关的专业术语,以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 - 举例说明:在阐述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来源:宜宾日报】
□叙州区高场职业技术学校 郭军
摘要:数控铣削在国民生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加工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企业仍然紧缺高技能人才。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推动加工制造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数控铣削 技能提高
数控铣削加工对于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学生不仅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把安全和实训并行并重。努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能很重要 安全是前提
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前提,所有学生在进行技能实训前要做到:首先,做好实训室的安全隐患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整个实训环境的安全。然后,要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要让学生明白数控铣削加工的危险点在哪里,怎样去避免;加强对学生数控铣削操作规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每一条规定,做到条条清晰,铭记于心,时刻警醒自己。最后,加强学生思想意识教育,要让学生牢记:不懂的知识一定要问,不会的操作一定不能去私下尝试,必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要永远把安全放在首位,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因材施教 从易到难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理解力不足,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学生偏科比较严重……针对这种参差不齐的基础状况,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对数控铣削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在教学初期,要以简单的零件铣削为主,让学生体会到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学会,就能完成操作,培养学生兴趣。到教学中期,适当增加零件加工难度,让学生稍微“垫垫脚”就能够得着,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自己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增强成就感。到教学后期,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进行综合的铣削练习,对于技能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更大的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再次组队,通过团队配合,共同攻克难题,从而获得较大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保持对数铣编程加工的热度,取得好的成绩。
三、制定合理的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在数控铣削加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零件图的要求,制定好合理的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流程。在基准先行、粗精分开、先主后次的工艺原则下,制定好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明确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如粗加工阶段的任务是铣削大部分毛坯余量,提高效率;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为精加工做好定位基准;精加工阶段是完成主要表面的加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合理的铣削加工工艺流程,不仅能保证零件加工有序进行,还能提高零件加工的生产效率,也是高质量完成零件加工的前提。学生先要根据工艺流程进行手动编程,所编程的零件要先易后难,加强练习,熟悉编程环节和要点,快速学会程序编制。手动编程学会后,再进行自动编程教学,进行难度较大的零件程序编制加工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四、教师自我提高 学生刻苦练习
教师要不断学习数控铣削加工的新知识,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己,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所以,专业师资培训尤为重要,可以到企业实践,可以参加培训,也可聘请行业专家,从而提高师资队伍力量。
学生在校实训过程中,根据学校数铣设备情况,实行分小组实训制,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实训练习。如每个小组安排编程人员、程序输入员、毛坯准备、装夹及对刀人员,教师指导每位同学单独操作,让人人有事干;每次实训进行职责轮换,让每名同学在各个岗位都要亲自操作,从而熟悉整个铣削加工流程。在实训过程中,遇到操作不熟练的情况,教师要耐心指导,竭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进行分组竞赛,每组每次选取1名同学代表小组参赛,在规定时间完成零件铣削加工,根据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成绩优异的同学选拔参加学校集训队,代表学校参加同项目的市级技能大赛,这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校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技能优异学生的技能水平,树立成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自我技能水平。鼓励学生报考技能等级证书。学生考取技能等级证书既是对学生现有技能水平的验证,又是学生提升技能水平的契机。学生有了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的目标后,就会积极、努力地去训练,弥补自己的短板。学生通过考证前的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五、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学校与机械加工企业密切联系,紧密合作,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可采用培养模式:一是定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的,根据学校、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每学年去企业实习1个月,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生产要求等,明白自身与企业员工的差距;在企业里,采用师徒制教学,企业师傅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教学生,从而让学生努力学习,快速提升。二是企业安排师傅到学校给学生上实训课,让师傅根据机械加工企业的标准培养学生,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使之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和企业要经常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努力培养学生,让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能顺利进入工作角色。
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
多数学生开始对数铣加工充满热情、干劲十足,但是由于自己急于求成、编程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如装夹工件时打百分表不正确,工件装夹总是不平整,导致铣削面平面误差过大;刀具选用不合理,程序编制思路不清晰,机床操作不熟悉等,导致收获甚少,部分学生慢慢地就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老师做好调查统计,学生主要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学生哪里不明白就要耐心讲解、多次讲解。老师用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要适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养成不服输的心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己。
总之,想要提升学生数控铣削加工的技能水平,不仅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还需要老师进行耐心的教导,更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努力培养学生成才,为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金工实习的东风它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它吹来了我的两周的女工生活,吹来了一阵雨,化成四个字:险、累、难、乐。
险不险?险!我们听了铣削老师讲的机床搅断了手、搅掉了头皮的故事,一个个不寒而栗。边听边麻利的把袖子卷的高得不能再高,把帽子外的漏网之鱼的发丝一根一根塞到帽子里。刚开始,操作机床时,开一个按钮都要跟同伴再三确认步骤合乎规范,生怕不幸找上门来。
累不累?累!加工工件时总要在精度和速度中做艰难抉择,因为我们初学并不知道决定工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只知道把所有的步骤当关键步骤一样细致对待,自然速度和精度就两难全。工件加工全程精神不能松懈,一松懈轻则把工件毁了,重则伤了四肢,精神紧绷程度远比学习紧绷程度高。记得铣削加工那天,白天因为生怕机器有什么闪失毁坏了工件,我寸步不离机器,精神高度集中,晚上梦里还站在机床前,继续铣削。
难不难?难!体力劳动如智能制造(热),要求我们把薄金属片敲成茶漏。老师敲两下就断的金属片到了我们手上,我们使出吃奶的力气乱砸一气,而金属片仍是藕断丝连。我们连敲金属片都敲不断,更别提敲出一个完美的圆了。体力劳动不擅长,那拿手的脑力劳动总可以了吧?工业控制,要求我们用plc语言控制电路,逻辑比c++更底层。往常我们对电路和计算机编程的关系只停留在,电路闭合代表1,断开代表0。而电路上如何实现for循环,怎样也想不出。谜底揭晓后,我对plc电路设计者佩服的五体投地。
乐不乐?乐!看到自己的汗没有白流,力没有白费,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产品,乐的合不上嘴,逢人就说:“劳动最光荣!”。除此以外,我们的奇思妙想也有了用武之地。数控铣削加工、激光加工、加工中心加工,都给了我们施展创造力的机会。
金工实习的东风不仅吹来了四个字,它还吹走了我的鞋袜,让我我第一次赤脚踏在劳动者们劳作的土地上,并肩和所有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站在一起。它还吹走了学科的帽子,我第一次明白脑力劳动者间不需要用学科相互区分。他们因追求真理而挂满笑容的脸颊,不再受学科帽子的遮蔽,被太阳照的金灿灿。
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白天是身体劳动,晚上是精神劳动,一天下来是身心俱疲。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人生活是不是这样的呢?记得爷爷说那时候吃公家饭的工人都是一份羡煞旁人的美差,曾几何时,一辈人的间隔就让这样一份美差变成了天坑呢?机械专业的同学焦虑、担忧不就是为了毕业不要去工厂、不要做工程师,因为工程师、工人拿不了高薪—在来到五山之前,我们这群高科技人才已经瞧不上这份美差了。
《山海情》中,由闽南工作队牵线搭桥,贺兰山脚下的女工在厦门工厂就得了这一样一份美差。她们的文化程度低,因而吃了不少亏。他们晚上发奋学习,苦练专业技术,终于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争了一口气,证明农民不比谁笨。而我们并不需要证明自己,想到金工实习,我们一群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自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我们自诩是F+新工科人才,智商超群。以我们的脑力,分出几个脑细胞应付远比脑力劳动强度低、难度低的肌肉劳动,应该绰绰有余。况且我们的文化课就是金钥匙,开金工实习这把锁,更是绝不在话下。就这样在金工实习的第一天,我们一个个趾高气扬的上了开往五山的大巴。
到了五山后,现实狠狠的敲打了我们。敲打之后,我摸着隐隐作痛的脑袋,问自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孰优孰劣?脑力开发难度大,培养周期长,那么脑力劳动就比体力劳动崇高吗?
如果抛开基础知识的多寡之别,两种劳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是一样的。我认为不论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需要三种素质:严谨细致、统筹规划、合作沟通。对脑力劳动来说:以科研为例,科研中的推演工作要求逻辑缜密,一个计算错误可能就歪曲了科学事实;科研工作周期长,没有坐够三五年的冷板凳是做不出真成果,假如爱迪生少了统筹规划,发明如无头苍蝇乱碰,怎能试遍两千种灯丝为人类带来光明呢?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合作沟通,有沟通才有灵感的碰撞、智慧的火花,才有跨学科成果。对体力劳动来说:以铣削为例,要铣削出高精度的工件,要保护设备、保护人身安全,就要一丝不苟的确保操作合规,马虎不得。将圆形工件铣削为正方形需要许多步骤,如果不统筹规划就贸然加工,很容易造成前半部分纠结于细枝末节,耗时过多,后半部分草草收尾,反而加工出的工件精度低的情况。铣削工作是以二人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在前期如果组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虽然两人都十分上心,但由于工作几乎没有并行的部分,会出现一个人干着急插不上手,另一个分身乏术的情况。
虽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有可替代性强和弱的岗位。可代替性越强的岗位对劳动者的这三种素质要求越低,可代替性越弱的岗位对劳动者的这三种素质要求越苛刻。岗位不同,只对这些素质的要求程度有差别,要求的范围并无二致。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三种素质:严谨细致、统筹规划、合作沟通缺一不可。换句话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并无高下之分,只是汲取养分的方式不同。就如同用不同的餐具,刀叉、筷子还是双手,并不会改变餐食中的养分,并不会决定人的美丑,并无优劣之分。
如果说劳动方式只是餐具,那么不同学科就是不同种类的餐食。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总是以挑食为傲,以“专”为傲。因为“专”,我们有了拒绝学习其他学科的骨气;因为“专”,我们埋头书本,不问天下事;因为“专”,自然界被化成了一条一条的走道,学物理的学生、学化学的、学机械的低头各自走自己的道。多亏了金工实习悄悄把我们的道拧在一起,我们这些五花八门的专业学生撞了个满怀。工业安全这门课说,只有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加工流程才能防患于未然,小小的物品位置摆放、求生技术都能挽救一条生命。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制造业和管理学这样的文科不分家。热处理这门课说,金属的锻造、冶炼技术和材料科学紧密相连,宏观的金属硬度的提升都能在微观金相研究种找到答案。我们豁然开朗:原来制造业和材料科学是唇齿相依。作为智能制造的学生,我们一直以为制造是机械的子集,事实却是机械是制造的子集。要从事制造业,除了专业技术过硬,最差还要具备和其他学科沟通的能力。而我和这条要求还相距甚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啊!怀着新的信条,眼里的世界大不相同:处处都是新鲜而待汲取的知识,过去毫不相干的专业的同学都变成了同路人,变成了可以请教的老师。
金工实习的东风卷起尘土向远方吹去,向更多无知的、自视清高的花朵儿们吹去。我摸了一把脸上的尘土,怔怔地发起了呆:原来,我们和“工人”二字,离得这么远,离得这么近。远就远在:我们自视清高,坚决不肯“返璞归真”做一枚螺丝钉。我们在工人和我们之间刻了一条深深的沟壑;不仅如此,我们轻视工人工作难度,甚至连理解都不屑于理解。我们在自己的脚下垫上书本,以为自己高了工人半个头。近就近在:往小处看,我们都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往大处看,我们自豪的 “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长征八号”“辽宁舰”都是建立在工业的基础上。
可以想象,如果任由我们自负下去,歪风邪气就会越来越近。
现在我们是大学这个花园里的一朵小花,老师们会为我们修剪枝叶,引导我们向人生正道上发展。即便是在这样的百般呵护下,我们对工人、对民生都知之甚少,甚至有偏见。整日挂在嘴边的就是食堂贵了、假期少了、考试难了,紧紧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小算盘声、埋怨声溢满了校园。难以想象,以后步入社会,受社会中五彩斑斓的观念的诱惑,能承担的了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的责任吗?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
假使社会上研究生、博士生这些高端人才,乃至小小的本科生都低看一颗在工厂流水线上的螺丝钉。随着人民生活水准、教育水平的提升,专科生数量减少,未来谁来检修机器,运转机器?更何况,我国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是工业而不是包含高科技产业的服务业。教育系统源源不断产生的新鲜血液都对工业这个重要器官唯恐避之不及,一窝蜂全要挤到作为大脑的服务业中,这能有利于中国这个巨人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么?
想着想着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又深深的感念着这股吹来了一阵雨、吹走了我的鞋袜的顽皮的东风。
作者:方略 ,华南理工大学2019级智能制造学院学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