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5 00:00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航拍中国新疆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明确": - 确定作文的主题,比如“航拍新疆,感受大美风光”、“航拍新疆,见证历史变迁”等。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结构要清晰,逻辑要严密。
3. "内容丰富": - 结合航拍的实际经历,描述新疆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 可以穿插一些具体的事例,如拍摄过程中的趣事、遇到的挑战等。
4. "情感真挚": - 表达对新疆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 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描绘出新疆的独特魅力。
5. "语言生动": -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 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6. "注意细节": - 描述航拍过程中的细节,如拍摄角度、光线、构图等。 - 体现新疆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事项:
"开头": - 简要介绍航拍新疆的背景和目的。 - 引出主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间": - 描述新疆的自然风光,如天山、喀纳斯、塔里木盆地等。 - 描述新疆的人文景观
文/图 金炜
5月7日到10日,“新疆农信·农商银行”航拍新疆大型全媒体采风活动首站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举行,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成为飞手中的一员,倍感荣幸。
任务结束回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行的队伍是一支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甘于奉献、出奇制胜的团队,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难以忘怀。团队飞手中年龄小的20多岁,年龄大的70多岁,记者和飞手团队都起早贪黑,每天都奋战到深夜两三点。为了拍到日出,飞手们每天5点就起床去拍摄。
博格达峰下的昌吉市新农村建设。金炜 摄
摄影摄像记者,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职业。他们带着相机,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捕捉那些美好的瞬间。然而,只有真正身处这个行业,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每一次到达采访目的地后,团队成员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工作中。昌吉州的工业成就、城乡变化乃至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的模样,都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要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这些精彩的瞬间。
在采访拍摄过程中,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展现出了高度的敬业精神。每到一处,大家都会使出浑身解数,要写出最好的稿件,要拍摄出最佳的照片。一路上,快速发出的大量作品让我赞叹不已,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图文、视频报道不仅是在记录新疆沧桑巨变,也是团队成员对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深情祝福。
五彩斑斓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万亩旱田。金炜 摄
我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们,是你们的敬业奉献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在这个团队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我也要感谢那些我们采访和拍摄的人们。是你们的故事、你们的坚强与乐观,让我们的文字、照片以及视频有了灵魂、有了温度。
感谢这次采风活动,虽只有短短4天,但容量太大,大到能浓缩70年历程。何其珍贵,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能为我们可爱的新疆留下一帧帧影像记忆,祝福新疆,祝福祖国。
吴静
作为飞手,我参加了“新疆农信·农商银行”航拍新疆大型全媒体采风活动。6月15日,我再一次来到伊吾县淖毛湖镇的中电哈密太阳能热发电有限公司5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拍摄。
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戈壁上的光伏电站和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吴静摄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出生在石河子市莫索湾垦区。小时候,荒漠戈壁上的狂风、飞沙、骆驼刺、梭梭以及目之所及的土黄色,无不诉说着一种荒凉。那时的戈壁,寂静得让人心慌胆怯。
从40年前军旅生涯开始直到现在,我的手中没有离开过相机。大漠戈壁是我钟爱的拍摄对象。我常常背着沉重的器材背包,用双脚在戈壁大漠间行走,拍摄了上万张展现戈壁自然之美的照片。
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戈壁,霞光中的风力发电站。吴静摄
时光的巨轮滚滚向前,科技的力量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戈壁大漠。如今,我有了无人机,操控无人机升空拍摄,有了鹰一样的视角。俯瞰大地,眼前的景象让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昔日荒无人烟的戈壁,如今成了新能源发展的前沿,不再色调单一,不再荒凉。
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城子光伏产业园、中电哈密太阳能热发电有限公司5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还有那星罗棋布的风光发电和储能设备,就像一群神奇的魔法师,轻轻挥动手中的魔杖,掀开了大漠戈壁神秘的“面纱”,让它尽情展现迷人的风采。
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是我每次飞行都忍不住驻足欣赏的奇景。当我操控无人机缓缓靠近,那座高耸入云的吸热塔如巍峨灯塔,在阳光下闪耀夺目。周围1万多面定日镜环形排列,如银色大军精准将阳光反射至塔顶。高空俯瞰,定日镜阵列似波光粼粼的银色海洋,随太阳轨迹有序转动,演绎光影盛宴。镜头捕捉这绚丽画面时,仿佛能听见阳光与科技碰撞的激昂乐章。这座电站不仅是人类智慧结晶,更是大漠新生的象征,让我真切感受到科技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戈壁,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定日镜和远处的风电“大风车”遥相呼应。吴静摄
在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一座座铁塔、一条条银线,组成了一条能源高速公路,高效快捷地将新疆的电能输送到重庆。
“疆电入渝”——千里电源一线牵的伟大创举,让我由衷惊叹与自豪。作为我国首个投产的“沙戈荒”大基地外送工程,它如横跨千里的能源巨龙,将新疆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向重庆。曾被视为无用之地的戈壁荒漠,如今正为千里之外的城市注入生机,这是何等神奇的转变。
“沙戈荒”新能源项目是哈密这片热土上最耀眼的明珠。该项目不仅创新了新能源发电模式,还将新能源发展与生态治理巧妙结合。我见证了“风光”电站建设过程中,防风固沙植被在戈壁茁壮成长,荒漠渐披绿衣。这让我领悟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科技、经济、生态共奏的和谐交响曲。
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草原和荒漠间的输电铁塔。吴静摄
作为飞手,我是这场戈壁之变的见证者与记录者。无人机镜头捕捉着大漠的蜕变——昔日经济发展的阻碍,如今已成为新能源热土。我坚信,这片戈壁将续写传奇,而我会继续用镜头记录这些精彩瞬间,让更多人见证这场能源变革。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魏永贵整理)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