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5 01:47
写作核心提示:
报关读书笔记作文是学生在学习报关知识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写作形式。为了确保作文的质量,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一、明确主题
在写报关读书笔记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主题可以是报关知识的学习心得、报关流程的理解、报关单证的重要性等。明确主题有助于使作文内容更有针对性。
二、梳理知识点
在写作过程中,要对所学报关知识进行梳理,确保作文内容系统、全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报关知识点:
1. 报关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 报关流程及各个环节 3. 报关单证及作用 4. 报关税率及计算方法 5. 报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6. 报关实务操作及案例分析
三、注重逻辑结构
报关读书笔记作文要注重逻辑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
1. 引言:简要介绍报关知识及写作目的。 2. 主体部分:分别阐述报关知识的不同方面,如报关流程、单证、税率等。 3. 总结:总结全文,强调报关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运用实例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自身经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进口、出口等不同类型的报关案例。 2. 分析案例中的关键环节,如
内容来源:笔记侠携手卫哲团队,分享卫哲老师25年商业实战经验。本文整理自卫哲老师的个人音频课程《商业实战40讲》。
图片 | Holly责编 | 苏文炳
第 1996篇深度好文:7332 字 | 8 分钟阅读
全网首发·完整笔记·战略思维
本文新鲜度:★★★★★ 口感:橙子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企业要不要去追逐风口、窗口?
当前应该把握住的“势”是什么?
如何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乱节奏?
曾鸣在他“最重要的第五堂课”上说:我们要培养看十年的决心,也要有看十年的能力。“看十年”的核心就是把握“势”,尊重商业规律,同时还要敢于取势,勇于造势。
卫哲说:企业不要追逐风口、窗口,一定要看清“势”,提倡顺势而为,因为风口总会过去,窗口总会关上。
卫哲口中的“势”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抓住“势”的核心,利用势能,占据竞争的主导?
以下内容整理自——卫哲首次个人音频课程《卫哲商业实战40讲》:
所谓“顺势”和“逆势”,其中蕴藏的是企业经营核心法则。
一、从互联网人口结构看什么是势?
对中国互联网人口结构的判断,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势”。为什么当年8848没有做大做强?就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人口结构还没形成“势”。
5年前,我开始做基金的时候认真了分析“85后”,那时中国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应该是85后。因为中国2000年互联网开始起步的时候“85后”大致是15、16岁,他们是真正互联网的原住民,而我们这种年龄都是互联网的移民。
如今,“势”面向的是90后和95后,90后马上到了27、28岁,逐渐进入三十而立,成为社会的主流,95后这两年也要开始工作了。
我们分析一下95后和85后的三个区别:
第一,进入小康时代,95后没有受过穷,也没有饿过肚子。
2005年前后,阿里的中供铁军基本都是85后,那时还能招到许多“苦大仇深”的85后,这也是中供铁军能成功最重要的秘密,因为他们有了翻身做主人的感觉。而现在的95后,“苦大仇深”的感觉已经没有了。
所以劳动力在95后这一代出现了短缺,招人特别困难。比如快递员、餐饮行业招人就特别难。
一个人有没有经济压力取决于:①你对自己工作未来有没有信心;②你有没有可继承的资产。
所以,蓝领对未来就业的信心很足,而白领也有资产可以继承,相对而言,他们都不太有压力。
所以,中国第一次有了一代人敢借钱消费。以前很多校园贷想做却做不起来,因为90后们不敢借钱,85后们还要存钱,但95后是中国敢借钱的一代,这就是区别。
第二,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从70年代开始实行,所以不仅许多95后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大多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特点就是财富安全感特别高,但心理安全感特别差。
所以,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势”。
对于85后而言,产品和服务好用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95后而言,好用尽管仍是王道,但好玩已经变的极其重要。
许多公司开始有新的团队加入,逐渐要面临的情况是:95后不仅是我们的客户还是我们的员工,他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以前我们认为:把公司打造成对员工特别有用的公司,比如晋升、加薪、培训、甚至给股权、期权,但因为95后们对财富安全感很高,他们不在乎这些。
比如,以前阿里找一个95后工程师时说“你做的不错,明年给你升主管”。他说“为什么给我升主管,我不太喜欢被别人管,我也懒的管别人。”
所以,工作环境对他们来说,也是好玩比好用重要。
第三,如果说85后是PC的原住民,那95后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
95后们接触的第一个“电脑”就是智能手机,而85后是移动互联网的移民,85后对PC是习惯的,但95后天生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比如,我们很多来实习的95后,在我们这儿是第一次用电脑,他们都没有碰过电脑,对他们来说iPad加手机就是一切。
所以,我们去了解势的时候,对内要了解我们的团队成员,对外要了解我们的客户,今天95后的客户有三大特点,我们有没有去尊重这个“势”?
没有想到、没把握住“势”,你失败的概率就很高。
所以,势和风口、窗口是不一样的。风口会过去,流行的东西总会不流行。我们一定要懂得顺势而为。
二、“势”的核心在于把握节奏
比如,一个企业一年前估值500万美金,现在估值5000万美金,这能意味着团队能力也放大了10倍吗?当然不能。
我经常看到一些公司,一两年内从A轮到B轮再到C轮融资,他的能力真的有这么大的提高吗?
就像给孩子零花钱,不管多有钱,孩子的零花钱要一点点给。给他50块,等他把50块花好了,再给他100块。如果一下子给他5000块、10000块,他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一个企业也是这个道理,任何一个创始人,不会天生花一个亿,等他把1000万花好了,再去花2000万、3000万。
所以,如果拿到融资最好把大部分钱找地方“藏”起来,因为你的能力没有到。
很多企业控制不好这个节奏呢,有两个原因:
一,可能投资人给逼的;
二,被对手给拉乱。
创业要看对手,但一定不是以消灭对手为核心。
2009年,我跟微软当时的CEO史蒂夫·鲍尔默交流,问他公司的使命、愿景,他讲不清楚。以前比尔·盖茨的使命很明确:每人一台电脑,或每家一台电脑。他在80年代就有他的愿景,微软也有了使命的驱动。
但史蒂夫·鲍尔默跟我谈的更多的是跟谁竞争,跟苹果竞争、跟谷歌竞争、跟索尼竞争。他谈了十几个不同的竞争对手。但马云说,这哥们是“职业杀手”,哪有一个顶尖高手是职业杀手?没有的。
所以,节奏经常会被竞争对手拉乱,就像跑马拉松,很多人按照自己的节奏跑,成绩挺好。结果对手在提速时,他也提速,跟着别人的节奏走,结果把自己的体能给拉坏了,节奏也被打乱了。
当你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有可能做成喜新不厌旧,老树开新花。
三、没有节奏,“好牌”也会打输
一手好牌也会打错,甚至可能打输,为什么呢?牌太好时,一眼望去可能没有对手,这不是好事情,连一个练兵的人都找不到。
这个世界特别公平,天天跟对手竞争,你的水平也不会差。所以,你不是行业第一名的时候应该感到开心,因为你有第一名可以对标,你可以照着他打。
但是,如果行业本来就没有明显的对手的话,找不到练兵的对手,那么你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有对手时,可以找到陪练,没有对手,只能自己跟自己练。一手好牌打坏就是自己练得走火入魔了,为什么会走火入魔呢?就是节奏很难把握得住。
那如何才能把握住节奏?
外部的节奏,不能去看对手,不然对手错了你也错,对手把自己累死了你也把自己累死了。更多要把握的节奏是你内部的团队节奏,看你的团队有多少人办多少事?
内部节奏最容易出问题,就如同天下大乱是因为百官乱,百官乱是因为皇上乱,而皇上乱是因为心乱。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是年轻的85后、90后创业者越心急,越是70后、60后的创业者反而不急。这很奇怪,理应是60后、70后年纪大了时间不多了,应该急一点。85后、90后有大好青春,着急什么?很可能逐渐你的竞争对手以后都退休了,“天下”自然就是你们的了。
现在,有了互联网就不再是圈内竞争,是全球、全网竞争。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忠诚度是下降的,因为迁移成本比传统行业要低很多。比如,传统的商圈就是圈住用户的天然屏障,但互联网打破了空间,圈子外的好产品也在跟你竞争。
所以关于节奏和规模,我们一定要问两个问题:1.“地盘”能不能守住?2.规模和效益能不能呈正比?
首先,圈的地对外能不能守得住用户,对内有没有团队来维护,很多公司有开疆拓土的团队,却没有经营土地,精耕细作的团队。
其次,绝大部分的行业,规模和效益是没有关系的,并不是规模越大效益就越高。如果规模的扩张是建立在效率下降的基础上,这就要很谨慎了。
很多人一直以为阿里是圈地最厉害的,但阿里也是最讲究精耕细作的。
我当时去阿里的时候,阿里70-90%的收入来自于浙江和广东两省,两个省就支持住将近300亿美金的公司。所以,你有了精耕细作的能力再去圈地,否则你圈下来的是一片荒地,因为你不懂得怎么耕耘。
四、阿里如何做到顺势而为?
阿里巴巴是最懂得顺势而为的公司,阿里最早是从B2B业务开始做,B2B中有两个产品:内贸和外贸。而阿里是从外贸开始做起的。
2000年前后,为什么电商可以从外贸开始做?虽然2000年,中国只有500万网民,但美国的网民已经有几亿,这样,买家端就自然成立了。
那卖家端如何成立呢?那时,我们刚刚加入WTO,所有的企业都有外贸进出口自主权,但有了自主权不代表有渠道。比如当时的“广交会”,很多中小企业想去都去不了,因为名额是分给国有进出口公司的,所以卖家缺渠道,这也就产生了卖家端。
海外的买家已经习惯了互联网,所以第一个让阿里巴巴活过来的产品,就是中国供应商就把外贸企业、制造业搬到网上面向海外。
内贸在2000年是做不成的。隔了2、3年以后,阿里的内贸才逐渐成型,直到2003年才有了淘宝。而2003年时,85后已经18岁了,一开始,淘宝上都是这些小孩儿,而天猫是2006年成立,这时候85后已经21岁了,他们开始走出校园,逐渐有了采购主流产品的诉求。
天猫偏主流,而淘宝偏长尾一些。所以进入主流过早,也是死路一条。
支付宝是2005年成立,因为有了淘宝,大家有支付的瓶颈,交易做不成,才出现了支付宝。这也自然形成了支付宝的使用场景。所以有很多支付公司一直苦于没有场景,就是“势”的问题。
再到2007年,阿里开始考虑布局阿里云,为什么此前不做呢?因为此前阿里并没有这么多的数据要求,而且技术也没有达到那一步。因此我说,阿里能够成功真的是每一步都在顺势而为。
所以风口、窗口这些东西,我们不要去追逐,你要去找风口就是把自己当做猪,猪在风口上才能被吹起来。如果你是老鹰,没风照样飞,有风却不见得飞的快。聪明的老鹰会借风而飞,这就是“顺势”,所以坚持找到“势”很重要。
找“势”和找窗口不一样,“势”一旦形成就是好多年,基本上一个“势”被你找到,就决定一代技术、一代人。
你把握住85后,就可以吃透85后这一辈子。把握住95后,也至少能管10年到20年,持续地为这群人服务和生产产品。
五、把握“势”,要看清哪几件事?
我们以义乌的发展为例,来分析把握“势”,要看清楚哪几件事。
对于国际商贸而言,一定是有进也有出的,但目前义乌是以“出”为主,如果义乌能把“进”也做好就很厉害了。
第一,中国的进口量会逐渐提高,而现在主要的集散地不是义乌。但如果义乌跟宁波、上海竞争,成为更好的进口商品集散地,那义乌的小商品就不仅是面向出口。
原来在义乌采购的国内企业很多,但现在如果能够把进口做起来,这是符合“大势”的,对于企业而言,就会多一块儿不小于现在的“蛋糕”。
第二,依托于小商品市场做物流的整合。中国一年在亚马逊上卖的商品超过500亿美金,成本在300多亿美金。这个量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成长,已经超过了eBay。在eBay上,中国商品大概卖的商品在150亿美金左右,成本在120亿美金左右。
把这两块儿合在一起,就有将近400、500亿美金的出口市场,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呢?因为它们都像一个个虚拟的义乌,都是小单、散单,这是需要整合的。目前绝大部分的商家就是以浙江和广东两个地方为核心的。
大概浙江和广东是平分秋色,刚刚说的400亿、500亿美金的散单出口,会有大约200多亿美金在浙江。这又是一块儿不小于今天的蛋糕。
如果吃完肉、喝汤完以后,还要啃最后一点的骨头吗?应该去找下一碗汤、下一碗肉。我看到了两“碗”,一是进口,二是网上的小单出口。
另外,我们看看如何布局,如何形成一个虚拟义乌市场的出口量的物流、报关、托卡的整合,以及反向做大进口。
这一块儿可以考虑怎么来做?比如,去结合一些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把贸易中的资金流结算做好。
所以现有业务的核心在于:一是海外物流如何通过合作,既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又提高收入和利润;二是通过碰跨境结算引进第三方的伙伴。
我们的任务是:去选最好的伙伴,对客户利益最大化的伙伴,而不是利润最高的伙伴。应该让利给客户,更多地提高壁垒。
第三,要应该评估一下,是先以进口义乌开始做,还是先以虚拟义乌开始做?网上存在一个巨大无比的虚拟义乌,如果先做虚拟义乌,那就不要涉及广东,只集中在浙江,这样才能做出密度,做出效率。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曾经努力到无能为力,也曾拼搏到感动自己。但不会顺势而为,再精彩的时代都跟你没有关系。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所以放弃之前,请问问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
近日,笔记侠联合卫哲团队,围绕其25年的商业实战经历及复盘思考,推出线上音频课程《卫哲商业实战40讲》。您可以点击”了解更多“进行全文阅读。
根据《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规定》,报关企业是指按照本规定经海关准予注册登记,接受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向海关办理代理报关业务,从事报关服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企业法人。
我国的报关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是经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国际运输工具代理等业务,兼营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纳税等事宜的企业,如存在时间较长的对外贸易运输公司和外轮代理公司等。
二是专门接受委托,代为办理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境运输工具报关纳税等事宜的企业,包括名为报关行、报关公司、报关服务中心、报关服务咨询中心等的专业报关企业。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