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精心挑选《公益劳动心得体会1500》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5 05:14

精心挑选《公益劳动心得体会1500》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的15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公益劳动的意义、感受、收获等。主题要鲜明,有利于后续的写作。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公益劳动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描述公益劳动的过程、感受和收获;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公益劳动的重要性。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详细描述公益劳动的过程,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具体行动、活动后的反思等。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在公益劳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注意以下几点: a.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口语化; b.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c.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紧凑。
5. 情感真挚:公益劳动心得体会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在描述公益劳动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热情、关爱和责任感。
6. 举例说明:在作文中,适当运用具体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些事例可以是自己在公益劳动中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

触动心灵的家庭教育盛宴(籍心亮)





触动心灵的家庭教育盛宴

——— 听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报告心得体会

籍心亮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走进代县报告会,会上由康金胜、苏艳平、宋丽娜三位老师作了精彩的报告,通过真实案例和国学经典,引发大家对家庭教育的深入思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对家庭教育的认知,真实案例的呈现,鲜活事实的叙述,触目惊心的悲剧反思,以及精辟入里的理论探讨和国学经典引述,共同构筑了我对家庭教育的新理解与深感悟,受益匪浅。

首先由康金胜老师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十几年从事家庭教育的实践,作了题为“一句《论语》治天下,家和国安天下平”的报告,他从《论语》强调平等与共情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反思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巧妙地运用《论语.卫灵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经典话句,深入剖析了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列举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力众多失和家庭及网瘾、忤逆、抑郁、自杀等青少年走出困境的实际案例,让不少家长引起对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指出许多走出家庭教育困境的根源在于家长,例如有的家长严格要求孩子远离手机,自己却沉迷于其中,有的家长期望孩子尊敬长辈,自己却对老人缺乏应有的耐心。

接着由苏艳平老师作了题为“童蒙教育人生幸福之根本”的报告,使我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苏老师通过“教育三原色”理论,阐述了早期教育对行为的重大影响。她以“三岁看八十,七岁定人生”的实证研究数据为依据,有力地证明了0至7岁阶段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将深刻影响一个人80%的行为选择,更令人深思的是她所提出的“教育三原色”理论——以仁爱为底色,规矩为框架,同时留有探索的空间,为众多家长提供了明确的教养方向。

最后由宋丽娜老师作了题为“父母失和对孩子的影响”的报告,宋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结合学习传统文化前后的对比,探讨了父母失和对孩子的影响,揭示了家庭教育中的隐秘私痛,讲了自己过去曾忌恨母亲、抱怨老公、失管孩子,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感恩母亲、理解老公、身体力行教育孩子,改变了生活态度。同时指出父母争吵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和“情绪代际传递”的现象尤为明显,提出修复关系的实用建议,如每日三句肯定语、每周一次家庭会,每月一次和解仪式等,为改善家庭氛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

8个小时的台上精彩演讲,如同家庭教育领域的一场及时雨,唤醒了众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反思。台下的参会家长们坐无虚席,听得入神,记得认真,还不时发出阵阵掌声,恰似一场触动心灵的家庭教育盛宴。




籍心亮1956年12月出生,中专学历,1976年9月入党,同年11月参加工作。

有6年田园劳动、4年企业、32年机关工作的经历。当过村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下过乡、教过书、任小队会计,参加工作后钉过秤、当过保管员。从事财务工作40年,期间任二轻局财务股长6年,财政局预算股长17年。我与文学结缘于1974年,热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作品颇丰,先后有100余篇散文、诗歌见诸杂志和报端,数字、文字两不误。我的经历丰富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我的执著追求是成功的奠基石和动力。现为代县作家协会理事会成员,2016年12月退休。

“河小清”志愿服务活动心得

“三下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宝贵机会。而在此次“三下乡”中参与的“河小清”志愿服务活动,更是让我收获颇丰,心灵得到了深刻的洗礼。

初入活动:期待与责任交织

当得知要参与“河小清”志愿服务活动时,我满心期待。河流是大自然的脉络,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渴望能为守护河流的清澈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与此同时,一种责任感也油然而生。我深知,我们的行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清理,更是在传递环保理念,唤起更多人对河流生态的关注。

活动开始前,我们接受了详细的培训。了解到河流污染的现状、原因以及保护河流的重要性。看着那些被污染的河流照片,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水面漂浮着各种垃圾,河岸边也堆满了废弃物。这些景象让我更加坚定了参与活动的决心,我要尽自己所能,让河流恢复往日的生机。

实地行动:艰辛与坚持并存

正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那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指定的河段。当真正面对那条被污染的河流时,我才深刻体会到任务的艰巨。河岸边杂草丛生,垃圾隐藏在草丛中,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我们分成小组,拿着垃圾袋、钳子等工具,开始了清理工作。

一开始,大家都干劲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逐渐显现出来。有些垃圾陷入了泥土中,很难清理出来;有些漂浮在河面上,需要用长杆工具才能捞到。而且,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衫。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在默默地坚持着。我们用钳子一点点地夹起垃圾,用长杆工具一次次地打捞漂浮物。每清理出一块垃圾,我们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我们离让河流变清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在清理过程中,我们还向周围的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一开始,有些居民并不理解我们的行为,甚至对我们的宣传不屑一顾。但我们并没有气馁,而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保护河流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环保中应承担的责任。慢慢地,居民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主动参与到清理活动中来,还表示以后会更加注意保护环境,不随意向河流中丢弃垃圾。这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的行动是有意义的。

活动感悟:成长与担当同行

通过这次“河小清”志愿服务活动,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但又相互协作。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遇到危险时,大家相互提醒、相互保护。正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我们才能顺利地完成清理任务。团队合作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其次,我更加坚定了环保的信念。这次活动让我亲眼目睹了河流污染的严重性,也让我看到了我们的行动对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保护河流、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再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最后,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担当。在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在清理垃圾,更是在传递一种正能量,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只要我们有爱心、有担当。这种担当将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河小清”志愿服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我会将这次活动的收获铭记于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河流一定会更加清澈,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更加美丽。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