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5 08:00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蒙氏感官教育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蒙氏感官教育的心得体会,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蒙氏感官教育的背景和意义;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蒙氏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要详细描述自己在蒙氏感官教育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蒙氏感官教育的特点:介绍蒙氏感官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
b. 教育效果:阐述蒙氏感官教育对自己或他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如提高感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自信心等。
c. 教育实践:分享自己在蒙氏感官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如参与活动、与孩子互动等。
d. 教育反思:总结自己在蒙氏感官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4. 语言表达:作文应使用准确、生动、流畅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词汇。同时,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5. 观点明确:在论述过程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研究教育行业,特别是幼儿教育,不得不提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就是玛利亚·蒙台梭利,而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感官教育及教具最具特色。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所构思和设计的。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感官的探索者,这个探索活动的高峰期是0~6岁,作为成人,我们必须抓住儿童成长的敏感期,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感官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孩子的各种感觉进行分离,以纯粹的感官刺激训练幼儿的感官,强化感官体验,帮助幼儿建立秩序、专注等能力,同时也为幼儿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No.1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感官,简而言之就是人类感受外部事物的感觉器官,最直观的体现则是我们的五感——视、嗅、听、味、触。
感官教育主要分为:视、听、嗅、味、触五个部分,并且通过真实实物的操作,来感受不同的世界。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
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
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嗅觉和味觉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
在蒙台梭利幼儿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句标语:
我听了,就忘记了;
我看了,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
No.2
常见感官教具操作展示
感官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核心。
幼儿通过感官操作练习,可以对大小、多少、长短、颜色、粗细、声音、味道、重量、触觉等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几种常见的蒙台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方法。
长红棒
1、基本操作:
A、取工作毯,双手握住红棒逐一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
B、取最长的红棒放工作毯最上方,二指从左到右触摸红棒的长度,再取第二长的,教师说“左面要对齐”,放在最长红棒的下面,以此类推。
C、来判断长短,像插座圆柱体组、粉红塔等的教学目的是分辨大小,高矮等,但是不是只有圆柱体或者正方体才有大小、高矮之分,所以不需要加入触摸。
D、打乱顺序,让幼儿自己操作教具。
E、老师说“拿最上面的红棒”,然后双手握住红棒收到工作柜上。
2、适合年龄:
3~3.5岁
3、错误控制:
孩子自身的视觉分辨能力。
4、目的:
直接目的:对长短的分辨能力,对长短的记忆力建立。
间接目的:预备孩子的数学性心智,完善孩子自主动作的发展。
嗅觉瓶
1、基本操作:
A、和听觉筒一样的摆放位置,竖放两排。
B、打开红色的瓶子,用手扇气味到鼻子处,老师演示一个让孩子操作一个。直到完成所有红色的嗅觉瓶。
C、老师说“绿色的和红色的一样,我们俩找找一样的”用点头、摇头的方式来进行配对。固定红色的嗅觉瓶,找匹配的绿色的嗅觉瓶。
D、找到相同气味的以后,让孩子嗅,放在两盒中间。
E、老师打乱顺序,让孩子操作。
2、适合年龄:
3.5~4岁
3、错误控制:
孩子自身的嗅觉能力
4、目的:
直接目的:嗅觉的完善。
注意事项:瓶盖不可以呼唤。
温觉板
1、基本操作:
A、老师将每种材质的板取出一块,叠放在左边。
B、取出其中的钢片,握拳用内手腕处感知温度。再请小朋友感知,之后放在正前方。
C、依此方法将所有的板块在正前方横排。
D、取出眼罩,告诉孩子,盒子里还有一套跟这个是一样的。
E、取出剩下的一组,在左边叠放“老师要戴上眼罩给它配对。”
F、一一用手腕处试出后放在示范组的上方。
2、适合年龄:
3.5~4岁
3、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4、目的:
加深孩子的触觉,感官完善。
听觉筒
1、基本操作:
A、取出听觉筒,同一颜色的放在同一盒的下方。
B、老师左手握住桶身听一遍,放到桌子上,再用右手听一遍,逐一演示红色的听觉筒,听一个让孩子试一个。
C、老师说“蓝色的和红色的一样,我们俩找找一样的”用点头、摇头的方式来进行配对。固定红色的听觉筒,找匹配的蓝色的听觉筒,(蓝色听觉筒要保持一竖线排放)。
D、找到一样声音的以后,让孩子听,放在两盒中间。
E、老师打乱顺序,让孩子操作。
2、适合年龄:
3.5~4岁
3、错误控制:
孩子自身的听觉分辨能力,
4、目的:
完善孩子的听觉。
触觉板
1、基本操作:
A、“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教具,请你帮老师把触觉板1放到桌子上。”
B、老师拿第一块板手指触摸光滑处,重复3-4遍,边触摸边说“光滑”。
C、再触摸粗糙处,重复3-4遍,边触摸边说“粗糙”。
D、让孩子独立操作。
E、拿第二块板,用手交替触摸光滑和粗糙的位置,并配上语言。
F、让孩子操作。
G、拿第三块板,只触摸粗糙的部分(从比较粗糙到最粗糙),无语言,让孩子操作。
2、适合年龄:
3岁半
3、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4、目的:
孩子触觉的完善;帮助孩子控制手腕的控制。
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幼儿园,教师或成人都应该把感官训练当做首要项目。
在孩子不断地动手操作过程中,使幼儿的视、听、嗅、味、触觉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每日蒙台梭利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