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缪伯英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5 10:11

手把手教你写《缪伯英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缪伯英读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了解缪伯英的生平背景: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对缪伯英的生平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教育背景、革命活动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思想和行为,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2. 明确读后感的主旨: 在写作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旨,即通过阅读缪伯英的故事,你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观点。这可以是敬佩、感慨、启发等。
3. 合理安排结构: 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缪伯英的生平和作品;正文部分,结合具体事例,阐述自己对缪伯英的理解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4. 丰富作文内容: 在正文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缪伯英的革命精神:她在革命年代勇敢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展现了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2)缪伯英的人格魅力:她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革命事业,展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3)缪伯英对后人的启示:她的故事可以激励后人,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 运用修辞手法: 在作文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

《英·雄》:以身许党 英雄不悔

■ 杨蔚然

英雄永不朽,精神志长存。

2021年3月24日,我观看了歌剧《英·雄》。这部歌剧由著名导演黄定山担任总导演,著名编剧张林枝撰写剧本,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员第一个女党员缪伯英和丈夫何孟雄为了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勇于斗争、坚贞不屈的感人事迹。有幸,我有此机会去了解缪伯英、何孟雄两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感受那段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历史。

第一个段落“初恋·俚歌”,开场就是一首高昂的湖南民歌——“要上高山那就莫怕风,要下大海呀就莫怕龙。好花不怕霜雪打,霜雪越打花越红哟。”随着悠扬的山歌,故事缓缓开幕。光着脚板走天下的湘妹子“桃哥”出场了,口中朗诵着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来到了北京。在这里她接触到了进步的思想,也邂逅了志趣相投的革命伴侣—何孟雄。两位主角的对唱一来一回,唱腔高亢激昂,久久回荡在剧场里,让人挪不开眼睛。

“热恋·酒歌”主要表现了缪伯英和何孟雄喜结连理,成为夫妇的情节。舞台布置得十分温馨,柔和的灯光透出暖意。缪伯英的红嫁衣是台上的一抹亮色,表达着她和心爱之人成婚的喜悦。两人在洞房花烛夜的歌声如同夜莺声啼,婉转而充满爱意。多么好的一对神仙眷侣——“你是我的人。”“你是我的魂。”

为了党的事业,分离是不能避免的,缱绻的音乐瞬息之间变得激烈。虽是民族歌剧,《英·雄》也结合了西方音乐的优点。交响乐团的伴奏为革命场面增添了不少的激情,铿锵有力。“苦恋·离歌”桥段的情节最为激烈,整部剧的情绪达到了巅峰。革命的事业轰轰烈烈,交织着汗水、泪水和血水。灯光直落到主角缪伯英身上,在风雨交加的街头,她挺着肚子领导游行。她即将成为一名母亲,歌声道尽了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期盼。

最后一幕“生死恋·长歌”昭示了故事的结局——缪伯英为了掩护交通员感染伤寒离世,临终时她躺在病床上气息奄奄,窗外还下着鹅毛大雪,惨败的灯光透出无尽的遗憾和不舍。音乐也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两位歌唱家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和高超的歌唱技术将这感人的一幕表现得如此让人动容。何孟雄慷慨就义的情节也是冲击人心的,叛徒的摇尾乞怜和烈士的坚贞不屈对比鲜明。最后的画面一片血红,刺痛了眼睛,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英·雄》歌剧带我们回到了那段热血激昂的岁月,剧目结束时掌声久久不息,叫好声此起彼伏。从整体编排、剧本创作、舞美设计、灯光加持,到演员表演、音乐创意上,《英·雄》都是极为出色的。130分钟时间带观众领略了英雄夫妇光辉的人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我们为缪伯英、何孟雄的光荣事迹而震撼、感动。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缪伯英何孟雄夫妇用生命践行了以身许党的誓言,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莫忘红色岁月,铭记革命烈士。

来源: 中国妇女网

坚持“向光明的路上走”,遗憾“未能战死沙场”:读完这个故事,流泪的你想起了谁

文/姜欣

这是一个叫做枫树湾的地方,因有两棵挺拔的枫树而得名。每当秋天,枫叶红彤彤的一片,好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焰,风一吹,枫叶又像红色的蝴蝶,漫天飞舞。

缪伯英就是在火红的秋天,诞生于一个读书人家中。那是1899 年 10 月,重男轻女的乡村里,女孩儿大都没有名字,而秀才父亲缪芸可,却为新生的女儿取名为“伯英”。即使是女孩,他也期望孩子生命顽强,不做俗人。而母亲看到女儿面如桃花,如春天般明媚,便又称她为“玉桃”。

缪伯英,桃花般烂漫,枫树般坚强。

玉桃一天天长大了。在立志“教育救国”的父亲影响下,玉桃读完了小学读师范。这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学业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第一,被称为“头名佬”。学习之余,玉桃如乡下其他孩子一样,嬉笑玩闹,上山打柴,下河游泳,是个风风火火的孩子王,十里八乡的孩子们都称她为“桃哥”。

桃哥也是有闺密的。离她家大约四里的地方,住着乡里的另一个秀才,他就是人称“板仓先生”的杨昌济。杨先生的掌上明珠杨开慧,乳名“霞姑”。桃哥和霞姑,一个如阳光般灿烂,一个如秋叶般静美。她们手拉手,行走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如黑暗中盛开的两朵鲜花,一朵鲜丽,一朵嫣然。在乡村的小道上,在高高的枫树下,她们一起奔跑,一起读书,一起在心里幻想着那个更加光明的世界和各自心中的那个“他”。

当霞姑身边站着伟岸的毛润之时,桃哥也遇到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爱人。

杨开慧与毛泽东。

那是 1919 年,缪伯英以长沙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父亲缪芸可教育女儿:“玉桃,你是我的女儿,却有男儿般豪气……求学路上读有字之书,不忘求无字之真理,无论身处何地,都需向着光明的路上走。”

“向着光明的路上走”,成了缪伯英的座右铭。那时候,中国的天空阴云密布,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北京,正是各种新思潮的激荡之地,缪伯英很快被这股追求科学与民主的新潮流深深吸引。在这里,缪伯英遇到了北京大学学生何孟雄。伯英与孟雄,同为湖南老乡,同是热血青年。孟雄带着伯英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尝试着以“工读互助”的方式来改造中国。在这同时,缪伯英随何孟雄一起去北大聆听李大钊先生的讲课。

李大钊先生的讲课像春雷一般,强烈撞击着缪伯英的心。她的耳边时时响彻着李大钊先生的声声疾呼:“只要我们有觉悟的精神,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天。”她也特别欣赏陈独秀先生在《新青年》中所说的:“唤国人之速醒”“以促我青年之猛醒”的句子。

“工读互助”的方式最终失败,缪伯英终于明白,不经过对旧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企求实现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工读互助之路是行不通的。俄国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先声。缪伯英如饥似渴地读着李大钊先生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加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团队中唯一的女性。1920 年 11 月, 缪伯英与何孟雄一起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那时候,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生的组织,前途未卜,生死难料,加入共产党,意味着只有奉献,只有牺牲。但是缪伯英和何孟雄毫无畏惧,两人紧紧握着手,把自己交付给对方,也把生命交付给他们共同为之奋斗的瑰丽事业。

1921 年 9 月 16 日,正是中秋节。一轮圆月高挂天上,家乡的枫叶红透了大地。缪伯英、何孟雄结婚了。婚礼上,伯英一身红装,头上插着一枝孟雄为她采来的鲜花。看着灿若桃花的新娘,孟雄珍爱不已,只愿此生与伯英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后来,他们刻了一枚“伯雄藏书”的印章,“伯雄”是他俩名字中各取一字的合称,意味着伯英与孟雄融为一体,合二为一。而李大钊先生却在他俩名字中各取一字,称他们为“英雄”夫妻。

缪伯英与何孟雄的结合,被李大钊先生称为“英雄夫妻”。

新婚的缪伯英,抚摸着何孟雄身上的累累伤痕,那是孟雄一次次被反动派拘捕后留下的痕迹。此刻,伯英的心泛起了疼痛的波澜,作为妻子,她真希望与自己最爱的人以生命相守,在未来的烟火日子里,多一份欢喜,少一份担忧,不要那么多的痛苦、牵挂与悲伤。

可是,腥风血雨的斗争,容不下任何的私情与浪漫。革命者的爱情,底色永远是信仰与忠诚。婚后的何孟雄南来北往,从事革命活动;缪伯英则作为中共北方区委妇女部第一任部长在北京、在南京,在工厂、在学校,在劳苦大众中参与领导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李大钊先生称她为“宣传赤化的红党”。

1925 年,缪伯英回到家乡长沙,成为中共湘区区委委员、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身怀六甲的缪伯英率领女子宣传队、女子纠察队在大雨滂沱的长沙街头游行时,她的第一个孩子何重九降临。产后的缪伯英为革命继续奔走,到武汉协助蔡畅同志工作,到上海担任地下党沪东区委妇委主任。

缪伯英与儿子何重九。

那时候,缪伯英和何孟雄的生存环境无比险恶,叛徒的出卖,敌人的追踪,使夫妇俩居无定所。生下第二个孩子何小英后,缪伯英的身体每况愈下。1929 年 10 月的一天,缪伯英为掩护爱人何孟雄,跳进冰冷的护城河,待敌人走后才爬上岸来,等找到她时,人已是昏迷不醒。在生死诀别之际,缪伯英咬牙扯下衣服的三粒纽扣交给丈夫,拉着他的手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憾事。孟雄,你要坚决与敌斗争,直到胜利……你要善待重九和小英,使之健康成长,以继我志。”

就这样,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永远离开了她为之奋斗的事业,离开了她深爱的丈夫和一双年幼的儿女……这一年,缪伯英年仅 30 岁。

1930 年,由于叛徒的出卖,何孟雄被捕入狱,同时入狱的还有他 5 岁的儿子重九和 3 岁的女儿小英。2 月 7 日,何孟雄与另外 23 位同志一起被秘密枪杀于龙华,终年33 岁,成为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重九与小英则在战乱中失散,至今下落不明,缪伯英和何孟雄的灵柩也不知所终。

1930 年 11 月 14 日,缪伯英的好友杨开慧,留下“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的遗言,从容就义,年仅 29 岁。

缪伯英去世的那个秋天,枫树湾的枫叶片片飘落,染红了漫山遍野的土地,那两棵枫树,也在岁月的风霜中枯萎消失。

缪伯英去世后的那个春天,桃花红红白白、水水嫩嫩布满了枫树湾的小径,仿佛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桃哥又回到了家乡。

缪伯英去世 20 年后,伟岸的毛润之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英雄的梦想已经实现,枫树湾早已换了人间。只是,岁月悠悠,缪伯英就像很多默默无闻的革命志士一样,很长时间都鲜有人提及。她的故居被损坏,差点被夷为平地,是乡亲们保护了她的故居,留下了她生前的宝贵照片和遗物。当时,朴实的乡亲们不一定知道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但却知道,他们的桃哥,那个叫做伯英的奇女子,本可以在一个读书人的家里写字绣花,安享一生,却偏要风里来雨里去的“向着光明的路上走”;他们知道,正是桃哥这样的人舍生忘死,才赢来了今日的山河美好。

直到 2018 年和 2019 年,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分别报道缪伯英的革命事迹,才从中央层面正式对外确认缪伯英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的历史定位。如今,缪伯英的故居已被重新修缮,成为了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了千百万后人瞻仰和缅怀的纪念地。

那首歌唱缪伯英的歌曲《每一次花开都会想起你》,也在中华大地上响起:“从未想过去斗艳争奇,只愿为世界带来春的讯息;从不在意能光彩四溢,只愿在人间绽放爱的勇气……每一次花开都会想起你……”

歌声所到之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作者系湖南省妇联主席)

编辑:小葵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