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天空在脚下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5 15:56

推荐《天空在脚下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请求出错,状态码:0内容:

福地怀化·康养季|白云脚下飘一一徒步苏宝顶有感

(徒步开始挑战之旅)

当登顶的那一刻,所有的疲劳一下子烟消云散,往下俯视,盯着平时高高在上的白云在脚下飘动,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6月15日,在洪江市苏宝顶村,记者有幸跟随一支由4人组成的登山小分队在当地村民的热心带领下,成功徒步登顶海拔1934米的苏宝顶,这是怀化市的最高峰。

苏宝顶位于怀化洪江市八面山农场境内,最高海拔1934米,为雪峰山脉最高峰、怀化市至高点,周围海拔千米以上大小山峰共56座。铁山、熟坪、江口等3县数个乡镇环绕四周。苏宝顶植被丰富,山地冬冷夏凉、潮湿多雨,年均温10摄氏度。苏宝顶风景美如画,山顶风电场建成后再添一道风景线,是户外活动爱好者露营的网红打卡点。

记者此前曾经先后3次登上苏宝顶。这次不同的是,记者从洪江市铁山乡苏宝顶村出发,全程徒步攀爬垂直落差达一千多米的“怀化最高峰”,上、下山耗时6小时,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

来到苏宝顶村,不上苏宝顶,就好像到了北京却不去长城一样。苏宝顶村就在苏宝顶的山脚下,从村里最高的禾梨坪往上望,山顶旋转的风车清晰可见,仿佛就在眼前。只是完全没想到,要登顶却要花去我们三个多小时。

这是一次临时起意的决定。采风队伍数十人,原本打算坐车上山,但盘山公路在洞口县境内一截没有拉通,要想上去只有抄近路步行一条道。而徒步,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准备。

早上经动员,这支临时组成的登山小分队,平均年龄超过62岁:向导72岁,4名成员来自在苏宝顶村文学采风的洪江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分别为易松槐66岁、师古65岁、周明君59岁,记者51岁。这也许是非专业年龄最大的一支苏宝顶登山队了,行走的路线也并非首次发现的,是当地村民上山放牛的常走小路,一路上,“行走的力量”户外活动者留下不少红布条,似乎也在为后面的登山者指路。

“我给你们带路”当天上午8点40分,登山小队在苏宝顶山庄集结完毕。在队伍中,有一位备受瞩目的向导——一72岁高龄的卢昌福。他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对苏宝顶的山路烂熟于心。卢老哥非常热情,得知我们想走上苏宝顶,他主动提出给我们当向导。卢昌福在苏宝顶山脚禾梨坪生活几十年,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熟悉。而且,老人还在山顶放了十几头牛,隔个十天半月就上去看一下。正是在他的助力下,4名登山爱好者才得以从海拔850米的苏宝顶村禾梨坪出发,踏上了充满挑战的登山之旅并顺利登顶。

一路上,卢老哥还给我们介绍他的家里情况,谈起现在的生活,是一脸的幸福感。卢昌福感慨道,搭帮党的好政策,日子越过越好。卢老哥现有两女一子,全家每年享受生态林守护补贴一万多元,村里水电分红更多,加上每年卖掉一两头牛,每年收入有好几万元,他说过去做梦都没想到会有现在的好日子。老哥尽管年逾七旬,仍种了好几亩高山水稻,平时的蔬菜也是自给自足,加上当地环境优美,山好水好空气好,卢昌福说,神仙日子也莫过于此,而且,禾梨坪这一带近两百村民都和他家的情况差不多。这么一说,听得我们也是羡慕不已,爬山的苦累消散了不少。

苏宝顶山高林密,植被丰富。在山下早已过季的蕨菜,快到山顶时却长得正当时,只可惜大家没有多余的袋子,否则下山后吃饭还能添上一道“山珍”好菜。听卢老哥说,他在巡山时还曾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沟里发现过五步蛇。听到这,怕蛇的我们顿时紧张起来,一路上更是小心翼翼。还好,全程平安无恙。

爬山是很累的,曾多次想坐下来休息缓劲。但登山这事,你越是休息就越难爬,还不如一鼓作气强些。仿佛看到了我们,山中各种珍稀鸟禽便争相放开嗓门,为我们鼓劲加油,的确帮我们增加了乐趣,减少了不少疲劳。

山路崎岖陡峭,林木茂密,不时有山石和荆棘阻挡去路。但队员们在向导卢老哥的引导下,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他们时而手脚并用攀爬岩石,时而相互扶持穿越密林。3个小时后,历经千辛万苦,我们终于在12点成功登顶。

卢老哥笑着说,若是他一个人爬山,至少要快半个小时以上。他可是72岁了,队伍中最长者,就凭这一点,我们几个怎么也不能认输,给自己丢脸呢!

这一路,我们还有很多收获:畅饮怀化最高的山泉水,最高达海拔1800米的一处:泉水破岩而出,冰凉甘洌,透彻心菲。还有1600多米处的树林密处,也有一股更大的泉水,向导卢昌福老哥还专门放置了一个水杯,安装了两根水管,方便了自己,更方便了登山者。

登山时不宜负重过多,轻装简从的我们一路上汗如雨下,很快喝光了所带矿泉水,这两处泉水,正好为大家“续水”,成了攀爬途中的“加油站”,让征服苏宝顶之旅顺利完成。

站在苏宝顶山顶,心旷神怡,视野豁然开朗。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脚下是翻涌的白云,好像置身于仙境之中,白云在脚下缓缓流动,仿佛伸手可及。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惬意的心情。大家尽管都一把年纪了,仍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欢呼雀跃,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胜利”时刻,毕竟,即使是从海拔800多米起步登山,到顶垂直落差也近1100米,对几个平均年龄超60岁的我们来说,当属人生的一次“壮举”。

大家同时也感慨道:今后肯定会找时间再上苏宝顶,但要像今天这样徒步,估计是很难了!

“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苏宝顶,当我看到脚下的白云时,感觉就像踩在了棉花上,整个人都飘起来了。”易松槐激动地说道,“这次登山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师古则表示:“这次徒步征服怀化最高山太有意义了,多年夙愿一朝成真。卢老哥是我们这次圆梦的第一功臣,他不仅熟悉山路,还一直鼓励我们坚持下去。没有他的帮助,我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登顶。”

此次采风中的登山活动,不仅是饱尝苏宝顶绝美风光,收获了徒步征服苏宝顶的喜悦和成就感,更体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生活。作为怀化最高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全媒体记者 易达)

(饱赏远处美景)

(途中留影)

(漫步山顶公路)

(山顶风车林立,风景如画)

(最后的冲刺)

(登顶的喜悦)

下山时,劲头未减的卢老哥还扛了根木头回家(以上图片均为 易达 摄)

福地怀化·康养季|白云脚下飘一一徒步苏宝顶有感

(徒步开始挑战之旅)

当登顶的那一刻,所有的疲劳一下子烟消云散,往下俯视,盯着平时高高在上的白云在脚下飘动,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6月15日,在洪江市苏宝顶村,记者有幸跟随一支由4人组成的登山小分队在当地村民的热心带领下,成功徒步登顶海拔1934米的苏宝顶,这是怀化市的最高峰。

苏宝顶位于怀化洪江市八面山农场境内,最高海拔1934米,为雪峰山脉最高峰、怀化市至高点,周围海拔千米以上大小山峰共56座。铁山、熟坪、江口等3县数个乡镇环绕四周。苏宝顶植被丰富,山地冬冷夏凉、潮湿多雨,年均温10摄氏度。苏宝顶风景美如画,山顶风电场建成后再添一道风景线,是户外活动爱好者露营的网红打卡点。

记者此前曾经先后3次登上苏宝顶。这次不同的是,记者从洪江市铁山乡苏宝顶村出发,全程徒步攀爬垂直落差达一千多米的“怀化最高峰”,上、下山耗时6小时,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

来到苏宝顶村,不上苏宝顶,就好像到了北京却不去长城一样。苏宝顶村就在苏宝顶的山脚下,从村里最高的禾梨坪往上望,山顶旋转的风车清晰可见,仿佛就在眼前。只是完全没想到,要登顶却要花去我们三个多小时。

这是一次临时起意的决定。采风队伍数十人,原本打算坐车上山,但盘山公路在洞口县境内一截没有拉通,要想上去只有抄近路步行一条道。而徒步,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准备。

早上经动员,这支临时组成的登山小分队,平均年龄超过62岁:向导72岁,4名成员来自在苏宝顶村文学采风的洪江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分别为易松槐66岁、师古65岁、周明君59岁,记者51岁。这也许是非专业年龄最大的一支苏宝顶登山队了,行走的路线也并非首次发现的,是当地村民上山放牛的常走小路,一路上,“行走的力量”户外活动者留下不少红布条,似乎也在为后面的登山者指路。

“我给你们带路”当天上午8点40分,登山小队在苏宝顶山庄集结完毕。在队伍中,有一位备受瞩目的向导——一72岁高龄的卢昌福。他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对苏宝顶的山路烂熟于心。卢老哥非常热情,得知我们想走上苏宝顶,他主动提出给我们当向导。卢昌福在苏宝顶山脚禾梨坪生活几十年,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熟悉。而且,老人还在山顶放了十几头牛,隔个十天半月就上去看一下。正是在他的助力下,4名登山爱好者才得以从海拔850米的苏宝顶村禾梨坪出发,踏上了充满挑战的登山之旅并顺利登顶。

一路上,卢老哥还给我们介绍他的家里情况,谈起现在的生活,是一脸的幸福感。卢昌福感慨道,搭帮党的好政策,日子越过越好。卢老哥现有两女一子,全家每年享受生态林守护补贴一万多元,村里水电分红更多,加上每年卖掉一两头牛,每年收入有好几万元,他说过去做梦都没想到会有现在的好日子。老哥尽管年逾七旬,仍种了好几亩高山水稻,平时的蔬菜也是自给自足,加上当地环境优美,山好水好空气好,卢昌福说,神仙日子也莫过于此,而且,禾梨坪这一带近两百村民都和他家的情况差不多。这么一说,听得我们也是羡慕不已,爬山的苦累消散了不少。

苏宝顶山高林密,植被丰富。在山下早已过季的蕨菜,快到山顶时却长得正当时,只可惜大家没有多余的袋子,否则下山后吃饭还能添上一道“山珍”好菜。听卢老哥说,他在巡山时还曾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沟里发现过五步蛇。听到这,怕蛇的我们顿时紧张起来,一路上更是小心翼翼。还好,全程平安无恙。

爬山是很累的,曾多次想坐下来休息缓劲。但登山这事,你越是休息就越难爬,还不如一鼓作气强些。仿佛看到了我们,山中各种珍稀鸟禽便争相放开嗓门,为我们鼓劲加油,的确帮我们增加了乐趣,减少了不少疲劳。

山路崎岖陡峭,林木茂密,不时有山石和荆棘阻挡去路。但队员们在向导卢老哥的引导下,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他们时而手脚并用攀爬岩石,时而相互扶持穿越密林。3个小时后,历经千辛万苦,我们终于在12点成功登顶。

卢老哥笑着说,若是他一个人爬山,至少要快半个小时以上。他可是72岁了,队伍中最长者,就凭这一点,我们几个怎么也不能认输,给自己丢脸呢!

这一路,我们还有很多收获:畅饮怀化最高的山泉水,最高达海拔1800米的一处:泉水破岩而出,冰凉甘洌,透彻心菲。还有1600多米处的树林密处,也有一股更大的泉水,向导卢昌福老哥还专门放置了一个水杯,安装了两根水管,方便了自己,更方便了登山者。

登山时不宜负重过多,轻装简从的我们一路上汗如雨下,很快喝光了所带矿泉水,这两处泉水,正好为大家“续水”,成了攀爬途中的“加油站”,让征服苏宝顶之旅顺利完成。

站在苏宝顶山顶,心旷神怡,视野豁然开朗。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脚下是翻涌的白云,好像置身于仙境之中,白云在脚下缓缓流动,仿佛伸手可及。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惬意的心情。大家尽管都一把年纪了,仍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欢呼雀跃,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胜利”时刻,毕竟,即使是从海拔800多米起步登山,到顶垂直落差也近1100米,对几个平均年龄超60岁的我们来说,当属人生的一次“壮举”。

大家同时也感慨道:今后肯定会找时间再上苏宝顶,但要像今天这样徒步,估计是很难了!

“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苏宝顶,当我看到脚下的白云时,感觉就像踩在了棉花上,整个人都飘起来了。”易松槐激动地说道,“这次登山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师古则表示:“这次徒步征服怀化最高山太有意义了,多年夙愿一朝成真。卢老哥是我们这次圆梦的第一功臣,他不仅熟悉山路,还一直鼓励我们坚持下去。没有他的帮助,我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登顶。”

此次采风中的登山活动,不仅是饱尝苏宝顶绝美风光,收获了徒步征服苏宝顶的喜悦和成就感,更体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生活。作为怀化最高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全媒体记者 易达)

(饱赏远处美景)

(途中留影)

(漫步山顶公路)

(山顶风车林立,风景如画)

(最后的冲刺)

(登顶的喜悦)

下山时,劲头未减的卢老哥还扛了根木头回家(以上图片均为 易达 摄)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