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5 16:38
写作核心提示:
请求出错,状态码:0内容:
孩子今年九月份就要上四年级了,刚刚举行了分班的考试。
孩子英语考了100分,数学考了94分,语文成绩还不知道,但是只要正常发挥的话,应该不会考得太差。
首先,我认为孩子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值得借鉴。
虽然说孩子能够认读课本里面的所有单词,但是因为孩子课文里面的对话不熟练,所以就考得不太理想。
对此,我的建议就是:
(1)观看教学视频,记住对话的情境和意思。
(2)做一课一练,熟悉每个单元的考点。
后面期中考试的时候就考了97分了,进步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后面孩子 每天都坚持读课文,对课文比较熟悉了,成绩也一直比较稳定。
最后一次考试,考了满分。
成绩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可以证明孩子已经掌握了三年级英语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单词的中文意思,基本的句式、基础的问答和对话。
考前的练习、错题的复习扫清了知识的盲点。
因此,二升三年级的家长们就可以学习一下这种经验: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pep人教版配套的练习:
大家观看完视频后可以做一下:
对于这位将要升四年级的小朋友,我的建议同样是先预习新课:
不过,四年级英语增加了一个内容,那就是判断不同单词的相同部分发音是否相同。
因此孩子除了要能够读写单词之外,最好能够记住一下该单词的音标。
【来源:广州日报】
7月21日,广州市教育局官网发布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的通知,明确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相比原有课程计划,均减少了2课时;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口语课,以听说为主,课时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安排,每周安排1-2课时;义务教育学校按要求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初中七、八、九年级的英语每周课时从5节减少为4节。
小学、初中每课时均为40分钟
通知中提及,每学年共39周。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校内外实践、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
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8课时,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934节。小学、初中每课时均为40分钟。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可根据学科实际和课程实施需要开设长短课。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学校应加强幼小衔接,坚持零起点教学,依据学生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发展需要,合理设计课程。一年级入学要设置入学适应期。
各区教育局要加强对课程实施的全面保障,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足各学段学科专职教师和教研员,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撑。
各年级各科的课时量
有何变化?
相较2023年7月印发的《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2023年修订)》,本次《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主要有以下变化。
小学方面,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从28节减少至26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时从每周8节减少至7节。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时从每周4节减少至3节。小学四年级英语课时从每周2节增加至3节,六年级英语课时从每周4节减少为3节。小学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时从每周3节增加为4节,且每周新增1节信息科技。小学三年级、四年级的艺术课时均从每周4节减少为3节。小学六年级艺术课时从每周2节增加至3节。
此外,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有5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均有4课时,可用于安排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含体育与健康)与校本课程。
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如下:
初中方面,初中七、八、九年级的英语每周课时均从5节减少为4节。七年级的艺术课时从每周2节新增为3节。八年级每周有5课时、九年级每周有7课时,可用于安排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含体育与健康)与校本课程,相较原有课程计划,增加了1~2个课时。
广州市教育局指出,人工智能课程是广州市重要地方课程,课时可在三至八年级的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
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二、九年级开设,课时可在校本课程中安排。考虑新旧课程衔接和教学连续性,初中2023级(现九年级)学生延续原课程安排在2025学年上学期继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
此外,《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按要求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除体育与健康课程外,可在地方课程(含体育与健康)中统筹课时安排体育课,确保学校课程表实现每天1节体育课的课时编排。
转发,告诉更多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通讯员:穗教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
扫码观看广州日报视频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