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5 17: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鸟的语言》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作品背景": - 研究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 理解《鸟的语言》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2. "明确读后感的基本结构": - "开头":简要介绍作品,包括作者、作品名称、出版时间等,并引出你的读后感。 - "主体":详细阐述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情节分析":对作品中的关键情节进行解读,分析其象征意义或对主题的贡献。 - "人物评价":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价,分析其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 "主题探讨":结合作品内容,探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如人性、社会问题、自然等。 - "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叙事手法、表现手法等。 - "结尾":总结你的读后感,强调作品对你的影响或启示。
3. "注意以下几点": - "客观公正":在评价作品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 - "深入浅出":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 - "联系实际":将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社会现象联系起来,
应当承认,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对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等功不可没。那么,语文课本里,文质兼美的篇目,在技术的助力下,阅读是否更到位,语文课的味道是否出来了?我一直在不断思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搭船的鸟》一文,描写了作者探亲途中遇到的一只翠鸟。
生活中这种鸟十分少见,学生对其极为陌生,美丽的外貌、优美的文字、美好的情怀,仅靠教师的讲解,恐怕会将一篇美文弄得支离破碎,美感全无。
人们通常用“凤头”来形容好的文章的开头,同样,语文课的导入也需巧妙设计。上课伊始,我使用AR相机中带有3D虚拟功能的APP,再利用传屏技术,在智慧黑板上展示了一只富有魔幻色彩的鹦鹉,只见它一会儿站立静默,一会儿展翅飞翔。我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鹦鹉?”“这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鹦鹉。”“这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鹦鹉。”接着我趁热打铁:“有一位作家在一次探亲之旅中,遇到一只比鹦鹉还要漂亮的鸟,他用生动的文字写下来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我感受到他们强烈的学习期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带领学生感受翠鸟美丽的外形。课文的配图中,不仅翠鸟非常小,而且采用写意画法,利用插图感知外形之美显然效果不佳。怎么办?我想到了智慧大屏的蒙层功能。利用蒙层,我将翠鸟图片隐藏起来,同时问道:“文章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学生答:“它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我就擦出翠绿的羽毛,再根据学生的慢慢擦出翅膀和嘴。就这样,一只颜色鲜艳亮丽的翠鸟随着擦拭动作慢慢呈现,视觉上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效果。从细节到整体画面的呈现,也是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过程。借助可视化的支撑,再品文字,我明显感觉到学生读起来感受更深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感受翠鸟捕鱼的力量美和速度美。翠鸟捕鱼关键在“冲、飞、衔、站、吞”这5个动作。敏捷利落的动作,如果放视频,仅仅几秒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感知文字描写的精准,我把视频速度变慢,清晰展示了一系列连贯动作,再请学生上台亲自截取关键动作画面,把每一个瞬间定格。“截屏谁不会啊!”开始,有学生掉以轻心,结果一上手,不是有些动作重复了,就是有些动作漏了。“老师,翠鸟捕鱼又快又准,我们也要眼疾手快才跟得上呀!”我微微一笑,佩服学生的感受能力,而这样的效果不正得益于“精准截屏”的技术操作吗?
回顾整节课:AR相机的导入让语文课更有“趣味”;蒙层的使用让语文课更有“人文味”;截屏的运用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巧用、善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让学生参与语言感悟,在认知与情感之间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让文字之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语文课才能越上越有味道。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浏阳市长郡浏阳实验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06日第4版
作者:鲁益平
视频加载中...
封面新闻记者 周丽梅 实习生 雷楠欣
曾燕燕,小学高级教师,成都双语实验学校语文老师,教科室副主任,高级儿童阅读指导师。多篇科研论文、教学随笔发表于国家省级刊物,所带班级曾获全国优秀动感中队。
本期《老师荐书》栏目,封面新闻到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的曾燕燕老师,她为我们推荐的书籍叫做《一只乌龟一只猫》,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童话作家汤汤老师的新作,汤汤曾经三度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她的童话清新隽永,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到自己,在困境中找到明天。
曾燕燕
好的故事 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一只乌龟一只猫》讲述的,是一只叫小白的半水龟和一只叫小黑的白猫的故事。有一天,它们都突然被主人抛弃,安逸的生活也戛然而止,小黑与小白被迫踏上流浪的道路。开始小黑对小白处处嫌弃,它嫌弃小白黑丑,觉得小白胆小又愚蠢,不敢从台阶上跳下去,于是它选择离开小白,后来小黑回到小白身边又离开,在一次次分别和一次次相遇中,小白与小黑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白猫小黑愿意忍痛让乌龟小白咬住自己的尾巴过马路了。
在流浪的途中,它们各自或共同解决困难,互相依靠。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牵挂的生命个体通过一系列惊险又有趣的经历,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故事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他们知道人是会长大的,在经历中成长,在学习中成长。”曾燕燕说,天空底下的生活和天花板底下的生活是不一样的,生命中能承受多少意外,就有多少力量拥抱惊喜,我们也要一直拥有这样的力量朝前走去。
用心阅读 关注故事的语言与构思
在读这本书时,曾燕燕也给了孩子们一点建议——希望孩子们不要读得太快,阅读时要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一只乌龟一只猫》全书只有五万多字,很多孩子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可这样读书很难关注到书中有趣的情节、优美的语言。老师建议孩子们可以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背一背、抄一抄,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在分享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对词句的理解,也可以关注句子的修辞,和句子中人物的品质和人物性格的变化。
除了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关注作者的构思也极其重要,曾燕燕表示,在最开始阅读的时候,孩子们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事的开头,为什么小白不直接用嘴把小黑从台阶上叼下来,却要把小白扔下呢?
老师道:“如果作家这样写了,后面还会有这个精彩的故事吗?”而且,如果小黑直接将小白叼下台阶,也不符合它最开始嫌弃小白的剧情设定。给主人公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让他们各自解决困难,或者合作解决困难,故事才会精彩,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笔下人物行为的合理性,符合逻辑和人物本身的设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