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金蟒蛇的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7 04:41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金蟒蛇的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金蟒蛇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读后感”的核心:" "“读”的对象是什么?"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读了一篇关于金蟒蛇的"文章"?一本包含金蟒蛇内容的"书籍"(比如科普书、故事书)?一部关于金蟒蛇的"纪录片"或电影?还是听到了关于金蟒蛇的"讲座或故事"? "你“感”的是什么?" 是对金蟒蛇的外形、习性、生态位的感受?是对它被描述或展现出的力量、美丽、危险或神秘感的感受?是对作者/编者/拍摄者如何呈现金蟒蛇的方式的感受?是对金蟒蛇在自然界中角色的思考?还是结合自身经历产生的联想? "混淆对象和感受会导致文章跑题。" 必须清晰地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并围绕这个“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内容选择:" "紧扣主题:" 围绕金蟒蛇展开。可以写它的外貌特征(色彩、体型、鳞片等)、生活习性(捕食、栖息、繁殖等)、生态作用(作为顶级掠食者维持生态平衡)、文化象征(在某些文化中可能代表力量、智慧或危险等

丛林之书——鲁德亚德·吉卜林激发的旅行(上)

丛林中传来隆隆响声,象群在前进。地上的树枝在它们脚下嘎吱作响,猴子们只敢远远地看着。时不时地,领头的公象扬鼻朝天吼叫,震耳欲聋的声音回荡在树木之间。后面走来一头象崽,是所有小象中最幼小的一只,个子才刚刚到它母亲的膝盖,——它正蹦跳着向前走,急切地想捉住身前那头大象的尾巴。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20世纪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他的儿童书也广为孩子们所知。如今,人们每次提起印度的象群,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他所著的《丛林之书》和《原来如此的故事》之中的种种画面。吉卜林的作品已经出版了上百个版本,被翻译成这颗行星上的几乎每一种语言,又在迪士尼公司的魔幻工作室里变成动画片,传播给更多观众:他把印度野生动物的故事讲述给全世界,成功空前绝后。他所创造的角色,无论是丛林孤儿莫格里,还是大熊巴卢和老虎谢尔汗,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自然保护主义者、野生动物摄影师和游客造访印度次大陆,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些动物。

吉卜林在他的中年时期 资料图 本文图除 资料图 外均为Sophie Ibbotson 摄

因为太想对故事背后的这位作家有更多了解,我们旅行去印度,追随着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脚步。我们要重读他的小说、故事和诗歌,就在它们曾经发生的现场;我们要去确认一番,他所熟知、热爱过的那个世界,如今还留下什么。

“是我心中万城的母亲,

我生在她城门里边;

棕榈树下,海洋之滨,

停着往海角的汽船。”

——《致孟买城》

1865年12月31日,鲁德亚德·吉卜林出生于孟买。他的父亲,约翰·洛克伍德·吉卜林是该城J.J. 爵士艺术学院的校长、建筑雕塑学的教授。自然,他的家庭经济宽裕,在殖民地官员和当地商人组成的社交圈中也颇受尊重。年幼的吉卜林被艺术家、作家、唯美主义者和知识分子们环绕着,不用说,他的嬷嬷(印度奶娘)也总是给他讲些睡前故事,——王子与公主、神与女神、仙子们,还有其他民间传说。吉卜林出生的房子位于艺术学院的校园中央,至今还伫立原地,墙上有块圆匾纪念他的诞生。

17世纪,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公主时,布拉干萨的凯瑟琳给他带来了孟买城作嫁妆。年幼的吉卜林所熟知的孟买是英属印度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如今城里仍立满令人难忘的殖民地建筑:壮美的主火车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维多利亚终点站,依照伦敦大本钟建造的拉贾拜钟塔,以及豪华的泰姬玛哈酒店,它又被人们钟爱地称为“印度酒店”。

孟买壮丽的维多利亚火车站

今日,孟买是个混乱、肮脏又喧嚣的巨型都市,第一次踏入时,很容易就会招架不住。政治、大宗生意、宝莱坞电影工业和地下犯罪世界从始至终交叠在一起,彼此依靠着制造出骇人的罪恶,与此同时,城市中危险的微小暗示、铺摆的巨大财富,还有居民身上散发出的活力,又让人迷得欲罢不能。

吉卜林在英国完成教育,乘坐汽船回到印度,长途海上旅行后停泊在孟买——那时,这座城市一定如现在一般,对一个充满才华、精力,口袋里还有几英镑的年轻人来说,拥有一切可能。

“老虎谢尔汗听见了他们雷鸣般的蹄声,爬起身来,蹒跚着走下河谷,左瞧右看,想找一条逃跑的路。”

——《老虎!老虎!》

尽管城市是吉卜林早年生活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题材。因此,我们乘坐早班飞机,飞往那格浦尔,位于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城市。然后,我们驱车前往坎哈老虎保护区(Kanha Tiger Reserve)中的吉卜林营地(Kipling Camp)。

坎哈公园建于1973年,是印度老虎保护计划的一部分,其中的婆娑双树林和竹林是野生孟加拉虎的主要栖息地;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世界上观虎的最佳地点之一。

吉卜林营地由一家英国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经营。他们热衷于老虎的保护事业,对当地人民的教育也同样富有热情,并将之视为保证野生动物长期存活的关键。

“问题在于,”我们的主人解释道,“印度的人口始终在增加,挤压了老虎的生存空间。为了建造村庄、种植庄稼,甚至为了修公路,他们摧毁了老虎的自然栖息地,于是老虎不得不缩进越来越小的地方。它们因此忍饥挨饿,在人类的居住地附近游荡,终至猎食牲畜,偶尔也会杀人。”显然,老虎身处两难困境,并且没有直接的解决方案。“这个保护区对印度中部地区和虎群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里有清晰的指南,告诉人们哪里可以开发利用、哪里不可以。老虎习惯于在广阔的领地内游荡,它们需要自己的空间。我们希望当地居民接受教育后,能懂得尊重动物的生活边界、欣赏老虎的美,并意识到野生动物给旅游经济带来的巨大价值,这样,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人和老虎都将有更光明的前景。”

隐藏在坎哈老虎保护区的灌木丛中老虎

目前看来,他们在保护区中的艰苦工作已有所回报。这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野生老虎数量确实在增加的地方之一。尽管老虎们总是隐蔽在茂盛而干燥的草丛内,当地管理员和观光向导的眼神却像鹰一样锐利,对它们最喜欢的隐匿点无比熟悉。

在营地内吃过午饭后,我们乘坐一辆4x4越野车进行第一次游猎,时刻目不转睛、手持相机;没过多久,我们就看到了一只老虎身上泄露行踪的条纹,它正偷偷穿过树荫。

“斑点是豹子的荣耀,犄角是水牛的骄傲……”

——《蟒蛇卡阿捕猎》

黄莺、赤红山椒鸟和带箭鸟的鸣声把我们早早唤起,它们站在帐篷外的树上,彼此呼叫。坎哈是观鸟者的天堂,许多种鸟儿在黎明时分就开始歌唱,真是个起床的好时间。我们清晨徒步外出观兽,路上享用一顿野外早餐,一整天里见到了许多兽群:草甸中的印度豹、黑鹿、梅花鹿和稀有的泽鹿,山坡上的野牛,还有银色乌叶猴,每当有老虎靠近就发出警告的叫声。

营地小屋简朴的外观

一天里最热的时候,每种有感知的生物都休憩了,我们也回到了帐篷中,凉爽又舒适,正适合读书。我躺在电灯投下的光斑里,手中拿着一本磨旧了的《丛林之书》,回想第一次听说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年方五岁,坐在我祖父的膝盖上。他大概不太可能意识到,当时他读给我听的故事,以及对我讲述的、在斯里兰卡度过的童年岁月,会激起我对南亚长达一生的迷恋:远在我亲自踏足之前,就已经满怀激情地眷恋着那里了。

快到傍晚的时候,我重新起身,爬上越野车,这次是要去搜寻更庞大的猎物了。暮色将至,大地上的热气稍有减退,豹、野猫、狐狸和鬣狗都从午睡中醒来,静静地在丛林中挪动,极难被发现。好在这些动物总是沿着相似的路线从睡觉的地方踱到池塘去,再走同样的路返回来,因此我们可以在半路上找到它们,隔着一段距离停住,看着它们伸展四肢、打哈欠、沐浴,或者在清冷的池边饮水。

暮色中的鹿

“老大谢尔汗换地方狩猎了,下个月起他要在这附近的山里捕食……”

——《莫格里的兄弟们》

在坎哈的最后一天,我决心要近距离拍一张老虎的照片:我迄今一直没成功,无疑,我之前的许多游客也都被难倒了。为了增加机会,晨光尚且熹微时,我就坐上吉普车钻进了丛林,然后把自己隐蔽起来。我看着、等着,一小时又一小时过去了,忽然,老虎谢尔汗最耀眼的一位亲戚就出现在我面前!它很安静,完全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哪怕我在公园中再也没看见别的动物,只为了这个时刻,这次坎哈之旅也完全值得了。

“谢尔汗”的亲戚

当然啦,这一天仍有别的见闻吸引我,在吉卜林营地还有另一位著名居民:大象塔拉。她是马克·山德(Mark Shand)的畅销游记《买头大象走印度》中的耀眼主角,长久隐居于此,偶尔恩赐般地用象鼻温柔地碰触游客。每天下午晚些时候,她都安详地从营地漫步到河畔沐浴——毕竟,她已经是位上了年纪的夫人啦;我在她身侧游荡,想着她周身充满诗意的环境。

我们刚回到营地,天色就渐渐擦黑了,有什么东西从天而降,落在我们面前,尖叫着窜上了树。我恐怕得承认,我发出了比它更刺耳的叫声,还一跃而起,毁掉了这里的宁静。别人确定无疑地告诉我,吓坏我的访客不过是只鼯鼠,住在我们头顶的树冠上,有时它没抓稳树枝,就会出人意料地坠在地上。

“打猎如何,大胆的猎手?

兄弟,我打着颤久久守候。

你要杀死的猎物在何方?

兄弟,他还在丛林中潜藏。”

——《老虎!老虎!》

印度中部的老虎们有许多偏爱的狩猎场,于是我们从坎哈驱车继续前行,直到中央邦的班达迦国家公园(Bhandhavgarh National Park),期间穿过许多村落,要不是手机的问世以及偶尔驶过的摩托车,这里的生活许多个世纪里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变化。田野里,妇女们身着颜色鲜亮的沙丽,卷起到膝盖的高度,高高弓着身种植或收割庄稼,太阳晒着她们的脊背。女人身边是年纪不到学龄的小孩子,都坐在尘土里,面孔脏兮兮的,却一脸满足,因为手里有卵石、木棍,甚至格外稀罕的、半新不旧的塑料玩具可玩。

老照片中,当地人耕作的场景 资料 图

班达迦国家公园得名自附近有2000年历史的堡垒,是从前雷瓦(Rewa)王公们的狩猎场。堡垒建在一列洞穴之上,最晚至公元1世纪时已有人居住。我们穿过村庄,走过土屋、集市和学校抵达堡垒,一群制服整齐的孩子们热情地跟在我们身后,试着讲几句零碎的英语。洞穴之内,我们找到了描绘骑士、老虎和猪的古代图画,以及婆罗米文写就的铭文。显然,自古以来,这里就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我们过夜之处是虎穴酒店(Tiger's Den)的豪华小别墅,位居美丽的花园中间,夜里也梦见白天见过的奇观。

“他能听见野猪在树干上磨牙的咔嚓咔嚓声,微弱又遥远。”

——《春跑》

班达迦集中居住着相当多的孟加拉虎:2010年,印度老虎保护计划的调查显示这里大概有257只老虎,而且数量很稳定。公园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雄虎包括巴梅拉(Bamera)、蓝眼(Blue Eyes)和穆昆达(Mukunda)。虎穴酒店中住着三位博物学家,对公园和其中的动物都了如指掌。白天,他们带着我们穿梭于公园中,夜幕降临时则围在篝火旁,给我们讲述老虎的故事。

象背上的游猎

在班达迦有很多乐趣,其中一种就是骑在大象背上游猎。这样的旅行方式让你可以从一个全然不同的角度欣赏身边的风景,断续起伏的地貌、多草的沼泽和森林覆盖的山谷。一骑上象背,我立刻有种居高临下的快感,越野车发动机的扰人隆隆声也终于消失了。公园中有22种野生动物和250种鸟类,我观察到不少:灰色的犀鸟、红色的原鸡,优雅的翠鸟有白色的胸脯,各种鸟类都数量繁多。我还看见了野牛、白斑鹿和野猪,对于这些动物,我很高兴自己坐在它们够不到的地方!

行走的世界·书香大理 | 今日共读《活法》之“冷眼”旁观最理性

~~~好书相伴,终身成长~~~

今日共读好书——杜礼青《活法:为人处世智慧书》



作者简介:

杜礼青,自由撰稿人,出版作品《你好,青春》,社科读物《正能量:从优秀到卓越》《活法:为人处世智慧书》《科学家预言的可怕未来》等。


《活法:为人处世智慧书》是为人处世的人生字典,通过对一个个经典案例的剖析,告诉大家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原则、处世小妙招,讲述了什么样的“活法”是正确的。


接下来一起来阅读这本书第一章“经营人生从做人开始”当中的一篇文章《“冷眼”旁观最理性》


“冷眼”旁观最理性

做一个旁观者,往往能更理性地看待事情的前因后果,从中找到一番新天地。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旁观者不会带有私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少了情绪和喜好在里面,自然会看得更准,而这种做法也往往是我们在碰到利益时容易缺失的。人很容易自我,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从而做出冲动的判断,这是很致命的。所以,理性的旁观者很重要。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人都要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生存,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人会不择手段,不会顾及你们之间的交情,甚至还会做出不利于你的事情。但即使是这样,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去做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那么本书将教会你一个有效的做事方法——身处其中,置身事外。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没有必要将自己卷入其中,虽然这件事情和我有关系,但是我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这样就会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


利益当前,人常常容易自我,陷入自己设置的剧情中不能自拔。为人处世,讲究的是一种策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从旁观角度来思考事情,从而做出最准确的决定。



战国时代,秦、赵两国战意正酣,秦国派出名将白起,赵国起用后起之秀赵括,两军在长平进行决战。结果,秦国不愧当时的霸主,一举歼灭赵国四十万大军,弄得赵国军心涣散,上上下下一片恐慌。秦国连下十七座城池,将军白起已然直逼赵国都城邯郸,可以说胜利在望。


此时的赵国危在旦夕。然而,关键时刻有人叩响了平原君的大门,说是有事求见。苏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客,他给平原君献计来了。


苏代是合纵大家苏秦的弟弟,不但伶牙俐齿,而且勇气可嘉。他此来是请命赴秦,想找对方说理去。平原君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又与群臣商议。最后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让苏代去秦国游说。


没过多久,苏代带着大量礼物到了咸阳,第一步拜访宰相范雎。二人对视,范大人一脸的不屑。哪知苏代一开口,就让范雎悚然动容。


苏代话说了不少,核心意思只有一个:秦国的武安君白起现在正是威风八面,这次长平一战要再打赢了,对范雎来说,后果不堪设想。赵国灭亡事小,范大人失势事大。我是为您着想。话从何来呢?苏代接着给他分析,如若赵国亡在白起手里,那么他就立了大功,必然赢得秦王赏识,那么您就肯定会被他压倒。



苏代的话告一段落,范雎开始询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又说:“范丞相,我赵国本来已式微,如今灭亡赵国的话,赵北部国土必然入燕国,东部国土必然入齐国,南部国土必然入于韩、魏。这样的话,秦国所能得到的土地、人民能有多少?由此看来,不如允许赵国割地求和,请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勋了。只要仗不打了,白起没了兵权,您就可以继续安安稳稳做秦国的丞相。”


范雎闻言主意已定,立即进宫,和秦王谈起当今天下大势。秦国兵民已被战争拖累得很苦了,何不暂时歇歇,割赵国一块地,同意赵国的求和。果不其然,秦王高高兴兴在协议书上签了字。结果以赵国献出六座城池,秦国退兵终了此事。难道苏代的目的如此单纯吗?实则不然。


首先,战场上的白起将军突然接到一纸调令,让班师回朝。眼看着就要立下不世奇功,却突然要撤军,白起心里十分恼火。回来一打听,是范雎提的建议。但两人势均力敌,白将军不得不把满腔怒火压了下去。


时隔两年后,秦王心意有变,再次怒向赵国。于是召唤白起将军,让他带队灭掉赵国。不巧,白将军生病,没法带兵打仗。不得已改派王陵,率领十万大军征讨赵国。



此时的赵国今非昔比,老将廉颇老当益壮,不是说打就能打败的。好几个回合较量之后,双方互有胜负,秦王气得头发都快竖起来了,又找到白起,请他挂帅出征,白起也坦白了自己的想法:“大王,赵国今有廉颇,那是精通战略战术的奇人,并非当年的赵括可比;另一方面,秦赵两国先前已经议和,现在我们单方发起进攻,一定会令诸侯不服。”秦王碰了钉子,又派范雎去做动员工作。自两年前苏代挑唆,白、范二人早已成了冤家,而且矛盾越积越深。此番范雎前来求见,白起索性装病不起。回报秦王,气得秦王直拍桌子,怒道:“秦国没人了?除了白起还有人能出征吗?”但还真没其他人了,想想又把王陵派出去了,直奔赵国都城邯郸。一晃打了小半年,赵国安然无恙。秦王没办法,再去请白起。


白起心里的疙瘩始终没解开,如今干脆装作重病不起,秦王实在受不了了,盛怒之下削去白起的官职,逐出咸阳。范雎也没闲着,落井下石得落到点上,趁机跟秦王吹风:“这白起留不得啊,他心里恨我也恨您。现在您将他赶跑了,万一别国收留了他,到时反过来咬一口,肯定对秦国不利呀!”秦王一听有理,赐利剑一把,逼得白起自尽身亡了。白起将军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此人戎马倥偬一辈子,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然而终究落得死无葬身之地,晚景万分凄凉。而范雎听取苏代的游说,使得赵国转危为安。不仅如此,秦国白、范两位文武大将失和,也让赵国获得了喘息的时机。



作为当事双方的秦国和赵国,它们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看待战争,只求你死我活。但苏代却极其聪明,作为旁观者,他冷眼看待世事,适时理清了敌我双方优劣,并呈送良方,助赵国转危为安,可谓强者。


由此可见,旁观者最大的优势在于,他能极其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并做出最为正确的抉择。当然,这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冷眼”旁观能让我们透过重重迷雾,看清事情的真相,开辟另一番天地。



春秋时期“一桃杀三士”也演绎了一位旁观者成功的故事。


齐国正卿晏婴偶然在一个场合碰上公孙捷、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位武士。这三个人平时就非常霸道和自傲,三人竟没有一人对晏婴施礼。想到自己是齐国的正卿,晏婴非常气愤。于是晏婴向齐景公建议将此三人除掉,来平息自己心中的愤恨,还要求尽快处置。齐景公经晏婴一番游说之后,终于同意除掉这三位勇士。可是,这三人力大无比,要派人去杀死他们绝非易事。那怎么样才能将其除掉呢?


晏婴在春秋时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谋,可以说是老谋深算。他对齐景公说:“他们三人平时就自高自大,我们派一个使者带两个桃子送给这三个人,要他们按照自己的功劳吃桃子,谁的本事最大,谁就可以得到一个桃子。”齐景公对他的说法表示同意,于是就派一个使者按照他的说法去送桃子。



结果三个勇士见了两个桃子后,就争论谁的功高,根本就没想到这是害他们自相残杀的一个阴谋。公孙捷第一个表功说道:“我有一次空手制服了一头野猪,另一回我也只凭肉掌捉住了一只猛虎,凭我的本事就是我们三人之中的大将,我当然应该得到一个桃子。”说完就拿走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听了之后很不服气,于是就第二个出场表功。他说:“有一次我是单枪匹马打跑了成群结队的敌人,打得敌人狼狈不堪,就这件事来讲,我当然也应该得到一个桃子。”说完拿走了另一个桃子。


古冶子看两人表功之后,轮到自己表功了,但是自己的功再高,桃子已没有了,于是怒气冲冲地对公孙捷和田开疆说道:“你们应该知道,有一次,我跟随景公渡黄河,河里一条巨蟒抢走了我的左骖马,于是我潜入水中,在河底逆流百步,游行九里,找回了左骖马,最终还将巨蟒杀死。当时我从水中一手提着马尾巴,一手提着巨蟒的时候,村民还认为我是河神呢。凭着这个本事,难道你们不应该给我留一个桃子吗?”说着古冶子抽出了宝剑。


眼看一场恶斗就要开始,田开疆和公孙捷感到问心有愧了。自己先拿了桃子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伙伴。于是二人一齐对古冶子说:“你的本事比我们大,你的勇猛比我们强,我们真不应该这样做,我们俩先拿了桃子说明我们有贪心,现在我们以死向你表示我们的忏悔。”说完二人拔剑自刎。



面对着两具尸体,古冶子的良心也深感愧疚。心想:“不就是因为一个桃子吗?而现在两个同伴都死了,我一个人还苟活着,这是不仁;是我用言语吹嘘自己羞辱他俩,这是不义;如果我不以死谢罪,这就是不勇。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不勇的人呢?”于是也拔剑自刎。就这样,三个有情义的勇士都自刎而死,而作为旁观者的晏婴不费一丝力气就除掉了自己的眼中钉,真可谓是高手啊!


“子贡救鲁”的故事是《史记》中记载的传奇故事。


在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大将国书领军,兴兵伐鲁。鲁国实力远不如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冷静分析形势,认为此时唯有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之后,子贡开始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活动。首先,子贡跑到齐国,游说齐国头号实权人物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抓住他的这一心理,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攻弱。指出田常应扩大势力,而借机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做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个很容易。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


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夫差听了之后,果然意动。然后子贡又说服了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助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堪称“借刀杀人”之计最为精彩的一次运用。




明朝末期,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政权已是锐不可当,仿佛举手之间便可除掉那个腐败王朝了。明熹宗天启年间,努尔哈赤亲自率大部队打到宁远。来之前分析,后金胜券在握,因为他们有十多万兵马,而宁远守军只有一万多人,基本上可以里三层外三层给他们围上。然而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宁远有个叫袁崇焕的人。这位袁大将军简直是个战神,他亲自挂帅,竟三次带兵击退努尔哈赤铺天盖地的人马。古代战争中士气很重要,袁崇焕的勇猛令后金军伤了锐气。他们先是锐气大减,继而遭到反扑节节后退。袁崇焕乘胜追击,追杀数十里开外,一箭射伤了努尔哈赤。兵败又受伤,并且多败于少,努尔哈赤从此恨死袁崇焕了。然而恨也没恨多久,壮志未酬英雄先死。待到皇太极继后金帝位,依然朝着入关立业的宏伟目标奋斗。无奈经过几次交手,都不是袁崇焕的对手。养精蓄锐又过几年,皇太极决定,必须直取大明朝,只许胜不许败。


崇祯三年,皇太极想了个主意,避开袁崇焕守地,不跟他硬碰硬了。当时设定路线为,由内蒙翻过长城,再经山海关,最后到达北京城。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袁崇焕得到了消息,立即率部往北京赶。最后袁大将军比皇太极早到了三天,早早在广渠门外等着他们,结果不出意料,皇太极一方又输掉了。新仇旧恨一起来,皇太极心疼得要裂开了。


可是单单发愁没有用,必须想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既然硬拼不过,那不如用点策略。后来皇太极就想到,朱家王朝的皇帝们一贯疑心重,如此危急关头,难免思虑更多。于是借刀杀人的毒计出笼了。皇太极舍得花银子,很容易买通了明朝某位宦官。找他向崇祯皇帝告状,就说袁崇焕早已私下投奔皇太极了,要不然他们不可能打到京城外头。话音未落,崇祯没给袁大将军半点辩解工夫,定罪入狱,谁求情也不顾,即刻开刀问斩。城外皇太极十分高兴,没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心腹大患,而不仁不义的事儿全叫崇祯皇帝干了。



当你置身事外时,往往会付之一笑,但是当你身处其中时,很可能会陷入利益的争夺无法自拔,最后走向失败。只有“身在其中,置身事外”的智慧,才能站在超然的立场上,冷静运用各种计策,对付种种不利的局面,从而在变幻莫测的社会之中从容应对。


为人处世的智慧,需要学会做一个“旁观者”,不要什么都用“我”的角度。这样的眼光往往因为利益的纠结而片面,甚至是完全错误。要学会智慧的思维方法,学会换位思考的艺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事情的利弊得失,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天地已经向你打开。

END

本书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大理融媒”公众号持续为您分享


收听方式:

1、收音机搜索大理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AM1044/FM99.9。


2、手机下载“蜻蜓FM收音机”等App,搜索大理人民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可同步收听或回听。


3、数字电视用户,选择“广播”界面,选定“苍洱调频”即可收听。


栏目介绍

《行走的世界》是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全新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类节目,节目涵盖《书香大理》《大理艺苑》《黄金旅游线》《我来说大理》《在大理看世界》《主播带你逛大理》《话说白语》等多个节目板块,周一至周五10点至12点,锁定大理人民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9.9,主播白羽、小宋、王阳、李丹与您相约《行走的世界》。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