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7 05: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孩子你真棒》的读后感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让你的文章更深刻、更吸引人:
1. "明确核心主题与中心思想:" "《孩子你真棒》的核心是什么?" 这本书通常强调无条件的爱、积极鼓励、关注过程而非结果、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等。你需要先在阅读后,明确你从书中感受最深刻、最认同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基于核心主题,提炼出你这篇读后感的中心思想。例如:“《孩子你真棒》让我深刻认识到,用欣赏和鼓励代替批评,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或者 “这本书教会了我,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比简单评判更为重要。”
2. "精选阅读感受和印象深刻的片段:" "书中哪些观点或案例让你印象深刻?" 不要试图涵盖全书所有内容,选择1-3个对你触动最大、最能支撑你中心论点的观点、故事或章节来重点阐述。 "结合自身经历或观察:" 思考书中的理念与你的实际生活(作为家长、老师或与孩子相处的经历)有什么联系。用具体的例子来佐证书中的观点,会让读后感更真切、更有说服力。例如,书中提到孩子“淘气”可能是探索世界的表现,你是否
回首四年来三尺讲台的荏苒时光,班主任工作的感动瞬间映入我的脑海:生病时孩子们送来了红苹果和感冒药,每天清晨班级门口一个个温暖的拥抱……怀揣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育人理念,我引领“心苗之家”的孩子们在童年旅行中幸福前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当属“书香溢满童年”育人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我和学生相遇在五年级(2)班,刚刚建设“心苗之家”时,孩子们并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为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及时记录自己读书时的思考,方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为每个学生购买了读书笔记本,专门用来积累语言、记录读后感。依稀记得发笔记本的那天,孩子们高兴极了,有的孩子开心地对我说:“李老师,谢谢您!”有的说:“李老师,我舍不得用”……起初,我还担心孩子们会因为不爱读书而抵触读书笔记,可看到他们爱不释手的样子,我心底的喜悦油然而生。
第二天,一个平日里不爱动笔记录的孩子拿着读书笔记跑过来,兴致勃勃地对我说:“李老师,您看,我把第一页记满了。”看到他认认真真的笔记,我感动得把他抱在怀里:孩子,你真棒!
冬日的午后,阳光照在校园里,暖洋洋的。每个阳光明媚的午休时间,我会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一边散步,一边背诵诗歌。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排成一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此起彼伏的琅琅书声荡漾在校园上空,好像小鸟在歌唱。路过的老师纷纷夸赞:孩子,你真棒!
为了不辜负同事的鼓励、家长的支持,我建立了“心苗之家诗书诵读小打卡”,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每天坚持背诵古诗文。我和孩子们一起坚持打卡,在日积月累中,我们收获了诗意,也收获了好习惯。每一次听完孩子们的诵读,我都会点上“小心心”,对他们说一声:孩子,你真棒!
很幸运,我们的班级建设一直都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一次带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读书,是在亚运村图书大厦。我和6个孩子坐在书店的一隅,津津有味地读着手中的书。可是好景不长,不一会儿图书管理员走过来说,这里不允许停留……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第一次,我们感受到了“窃读”的滋味。正当孩子们垂头丧气、想要放弃时,我们终于在书城的最里边寻觅到一块“宝地”,这里坐了许多儿童和家长,我们席地而坐,“开小火车”读起林海音的《窃读记》——“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读罢,孩子们若有所思。
有了一次窃读经历之后,我找到了另一家书店。那是一家可以供人读书交流的书店。以前我是不舍得办会员卡的,得知会员可以预约“阅读空间”举办沙龙时,我毫不犹豫地办了一张。那样就不用带着孩子们到处窃读,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地交流啦。之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带孩子们到那家书店,阅读有趣的书,共读整本书。有一次,离预约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才到,我以为孩子们不会等我,结果到书店时,他们静悄悄地坐在角落读书,我感动得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孩子,你真棒!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9年07月03日第11版
快点起床了,上学要迟到了;
快点吃,饭都凉了;
快点睡觉啦,明天上学起不来了;
……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每天,是不是都要和孩子说上很多遍?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得催好几遍?
是不是总觉得孩子,太磨蹭了......
这就是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的话题:你家孩子磨蹭吗?
孩子为什么会做事拖拉?
对时间没有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比如,家长常常会说“快点儿,给你10分钟的时间。”
而10分钟到底指的是多久,孩子的大脑里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家长们就会认为孩子做事拖拉。但孩子是不知道的,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陷入情绪困境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现象。而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对做这件事有情绪,不愿意或排斥做这件事。
比如你让孩子赶紧写作业、收拾东西,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时,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所以便会有拖拉不愿去做的情绪。但如果你告诉孩子快点去玩,那么我相信孩子一定不会出现拖延的情况。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父母包办太多
有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妈妈是急性子,看到孩子吃饭慢,就给孩子喂饭,不让孩子自己吃了;嫌孩子书桌乱糟糟的,就去帮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学迟到,就帮孩子穿衣服……
父母为孩子代劳太多,就会让孩子滋生严重的依赖心理,有些事情不愿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反正他知道,有爸爸妈妈看不过去就会帮忙。
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的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是孩子的先天气质。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了解了孩子的现实,就不会那么容易对孩子着急了。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孩子自理能力差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
如果宝宝年纪尚小,自理能力刚刚开始发展,所说很多事情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了,但是还不是很熟练,这时候宝宝就会显得比较磨蹭。
很多时候,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拖延时总是不停地催促,这不仅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对待孩子,家长们不能丧失耐心,以亲和、温柔的话语鼓励孩子要比严厉地催促好得多。
孩子磨蹭,父母这样做!
给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孩子没有时间概念,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对他们来说都一样。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孩子不觉得自己拖拉有什么不好的。
想让孩子感受到时间,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例如闹钟。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计划表,慢慢的就能培养出孩子的时间观念。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孩子有了对自己的掌控感,就会积极主动的做事情了。
鼓励多过于催促
父母应该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做得真棒,加油!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这些真诚的鼓励能够很好地打动孩子,受过表扬的孩子下次会争取做得更棒,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信。
除此之外,当孩子的拖延比以往要有所进步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物质奖励,比如说:带孩子出去玩,给孩子买玩具等。
总之,面对孩子的拖延,父母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对孩子多些耐心,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
拒绝帮孩子善后
很多时候,孩子磨蹭是知道由父母帮忙兜底。比如早上赖床,妈妈会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替他换衣服;刷牙慢了,家长会帮他刷;甚至早饭都会喂到嘴边……因为妈妈的着急,所以孩子更加有恃无恐。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妨让孩子吃一次亏,让他自己承担拖拉磨蹭的后果,这样,他自然会加快速度。
虽然孩子拖延虽然是一个令许多父母头疼的问题,但也并不是“无药可医”,父母们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慢慢来,孩子自会找到自己的节奏,健康的成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