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7 07: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书笔记的梅花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以确保文章既有深度,又符合读书笔记的规范:
1. "紧扣“读书笔记”性质,而非单纯抒情或描写:" "核心要求:" 读书笔记的核心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感悟、疑问或批判。因此,关于梅花的作文,重点应放在你从"书籍(或相关阅读材料)中"获得了关于梅花的哪些信息、启发或观点,而不是仅仅描绘梅花的形态、香味,或者泛泛而谈对梅花的喜爱。 "避免:" 大量篇幅用于纯粹描写梅花的美景,或者背诵与梅花相关的古诗词(除非这些诗词是你在书中读到并引发了你的思考)。
2. "明确“梅花”的象征意义来源:" "追溯源头:" 你所写的关于梅花的象征意义(如坚韧不拔、傲骨、纯洁、报春等),必须明确指出是你在"哪本书、哪篇文章"中读到的观点或受到的启发。直接引用书中的原文、观点或作者的分析会更有说服力。 "示例:" “正如我在《XX散文集》中读到的,作者将梅花视为‘傲雪独立的精神象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 或 “书中提到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特性,这与作者自身的经历形成了呼应
歌咏梅花的诗词很多,写的最动人的该是林逋的《山园小梅》。说这首诗之前,先说说作者林逋,他是个“怪人”。
《宋史,隐逸传》说林逋“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生性淡泊,钦羡古代隐士生活。对荣华名利不热衷。“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年轻时游历在江淮一带,后来估计是看破红尘了,就在杭州西湖孤山上弄了间小草房,定居下来,二十年没有下山,真正的离群索居。
他在山上干嘛呢?开荒种田之外就是养鹤种梅花。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把梅花当妻子,鹤当孩子,所以人们称他是“梅妻鹤子”。
北宋时期地广人稀,随便可以在山上盖小屋,做隐士。搁现在,违章建筑,破坏生态环境,园林处早把他的房子拆了!还让你养鹤种梅花?!即使特批让他住山里,估计每天天不亮就有旅游团打着小旗,戴着小红帽,举着小喇叭到林逋门口喊:大家快来看,这就是“梅妻鹤子”林逋住处,大家可以扒着窗户看看他长什么样,不要太喧哗,他估计正在睡觉,吵醒他了,他会放鹤啄我们。还不把老光棍林逋烦死啊!
闲话太多了,书归正传。这首诗是: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开时,其他的花都还在“睡觉”,都还一副调败景象,所以梅花是独自绽放,开的明媚新妍。暄是明和暖的意思,这样的感觉是其他诗人写梅花没有的,其他诗人写梅都是“寒”。因为是“独放”,所以整个园子里,只有梅花显眼了,梅花的风情占尽整个小园。风情,一般是形容人的,比如“风情万种”,是说该女子美的让人心旌摇曳,失魂落魄。一个人长的标志,漂亮,不见得能让人心动,必须有“风情”才能动人。风情是言谈举止中的神韵,是种感觉的到,又具体说不清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眼睛大,却无神,是无法迷人的,必须“明眸善睐”才吸引人。善睐就是风情一种。所以说用风情形容梅花,说明梅花在诗人心里,是位高雅又妩媚的女子。
三四句更是经典“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作者就是因为这两句而成名的!疏和横斜两词用的非常准确,梅花开时无叶所以显得“疏”,而梅枝一向以“曲”为美,。这疏和横斜把梅的姿态准确写出来。只是描写的准确还不够,就如艺术照不是身份证照一样。必须有意境,有美。一两枝梅花横斜在清浅小溪上,有了背景,艺术效果就出来了。这还不够,这只是视觉,还有“暗香”,按说香味即使晴天大中午也看不到,只能闻到,为什么还要用个“暗”字形容呢?妙处就在这个“暗”字,是因为“月黄昏”而产生的感觉吗?应该是,月色朦胧里,忽然被一缕清香拥围住,这香是隐约飘忽的——浮动,像黑暗里,一位看不见美人在你的颈项吐气若兰,神秘而绮丽。但又不全是因为天色昏暗而说香是暗香,而是种心理上的直觉,这香来的神秘而暧昧,换其他词表达不出这香的感觉,唯有一个“暗”字才能恰得其妙。再把这两句连起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副意境幽艳的画面就出来了。
一个诗人一辈子能写出这样两句足矣!
五六句写的很有趣。霜禽,霜,是寒的意思,霜禽应该是寒冷季节的鸟,常见的是麻雀,就当是麻雀吧。它在高处(房檐,或者高树上)想飞到梅花上,犹豫着,先转动小脑袋四下偷看下。这“偷眼”原本是鸟为了安全,习常动作,而作者却想的是,这麻雀是被梅花吸引,想去亲近,又有点发怵,不好意思。说的跟个青涩少年在美丽少女面前一样的羞怯神态。麻雀在梅花面前是这样的,而要是蝴蝶见到梅花会如何呢?诗人假设,如果是蝴蝶见到了梅花,还不“断魂”啊,丢了魂儿!梅花的美艳会要了蝴蝶的命!哈。
最后两句是替梅花表白,说有诗人陪着吟诗就行了,不需要音乐和美酒凑热闹。檀板是乐器,打击节奏的,代指音乐。金樽是豪华的酒杯,代指美酒。这两句表面是梅花的表白,也是诗人自白。意思自己品格跟梅花一样高洁孤傲,不需要世俗的喧闹。
好的诗歌都是诗人的人格写照。比如李白豪放,杜甫的沉郁,王维的空灵。都跟诗人性情胸怀相符合的。林逋能把梅花写绝也是如此,因为梅花的品格就是诗人的品格。不合世俗,遗世独立。他这样爱梅花,才能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十分重要的意象之一,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并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文人表达某些特定情感的艺术载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以其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备受文人墨客青睐,他们不吝自己的笔墨留下了一首首经典绝唱。
南北朝北魏时,陆凯率兵南征经过梅岭,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梅花开放,回首北望,想起了正在陇头的好友范晔,又恰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于是他折了一枝梅花并写下了《赠范晔诗》让驿使捎给范晔,诗中写到: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首诗语言浅近,无秾丽绮艳之气,没有刻意为诗的痕迹,轻描淡写中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后来,人们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而且还形成了“一枝春”的词牌名。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巅峰时期,各种题材的诗歌作品层出不穷,几乎什么东西都可入诗,其中自然少不了梅花。许多文学大家也都写过关于梅花的诗,但特别出彩的似乎不是太多,倒是一些不著名的作者写的涉及梅花的诗让人印象深刻,广为流传。
一位法号黄蘖禅师的高僧写过一首《上堂开示颂》的诗: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诗中的最后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们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成为了千古名言。许多人把“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梅花以其不畏严寒独自开的气节一直在我国诗歌意象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到了两宋时梅花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品格的象征。宋朝人特别喜欢梅花,梅花因此成为宋朝的国花,它在宋代的文化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
宋人所普遍具有的梅花情节,也使得对其的描写以及歌颂达到空前的地步,咏梅诗词至于宋代臻于极盛。由梅花所蕴含的作者对于时代、人生、命运的刻画,对审美、思想、情感的寄托,都促成了梅花成为具有特别文学含义的特殊花卉之一。
北宋真宗年间,喜欢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的隐逸诗人林逋有一首著名的诗《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了梅花清幽飘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无数人为之倾倒。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有一首《梅花》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退隐江宁时所作,作为壮志未酬的改革家,作者当时的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别有一番意味。
南宋时期,涌现出许多写梅花的诗词大家,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可谓家喻户晓。在这里我不说词,只说诗。
论写梅花,有一位诗人特别厉害,他一生写了300多首梅花诗,知道他的人都称他为“梅花诗人”,此人名字叫张道洽,我们欣赏一下他写的《岭梅》: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张道洽自称“癖爱梅花不可医”,这首诗直抒胸臆,倾吐了诗人对梅花不可遏抑的欣喜之情。
南宋末年,有一位名叫卢梅坡的诗人,其人知道的人不多,其诗知道的人却不少,不信请看这一首《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的最后两句是不是经常被人们引用?
我在文中所列举的历来写梅花的诗人及其诗,只不过是太仓一粟,朋友们要想领略更多诗人风采、感受其诗美妙意境,还是自己多读些书吧。
文化随笔
文|褚延锋
壹点号储己图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