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7 13: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屎壳郎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书”的内容和主题:" "核心问题:" 你读的关于屎壳郎的“书”到底是什么?是科普书(比如《屎壳郎的奇妙生活》)、文学作品(可能包含屎壳郎作为象征的寓言或故事)、还是其他类型的书籍? "抓住重点:" 无论是什么书,都要明确它主要讲了屎壳郎的哪些方面?是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如滚粪球)、行为习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是它们在文化、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确定主旨:" 这本书想传达什么信息或观点?是通过屎壳郎让你了解自然,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还是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2. "深入理解“屎壳郎”的象征意义(如果适用):" "超越字面:" 如果书不是纯粹的科普,屎壳郎往往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 "勤劳、专注、务实:" 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滚粪球)。 "独特价值:" 不被世俗理解,但自有其生态或生存价值。 "卑微与韧性:" 生活在不起眼的角落,但生命力顽强。 "特定文化寓意:" 在某些文化或神话中可能有特殊
这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自然段)先写伙伴们当小虫子的感受一一“一点儿都不好”,再写觉得不好的理由一一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哪怕是小狗撒的一泡尿,也能把伙伴们淹得昏头昏脑;小鸟对伙伴们的威胁更不用多说。第二部分(第三至七自然段)主要写“我”当一只虫子的感受ー一“还真不错”。与伙伴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你瞧,“我”在摇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是多么惬意!坐上“免费的特快列车”跟着小狗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是多么幸运!接着介绍小伙伴,有可能撞伤“我”的屎壳郎,有想吃掉“我”的螳螂,有脾气不好总是想顶“我”的天牛,但在“我”眼里,它们都特别有意思,于是“我”小心、有礼貌地对待它们。最后以“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课文结构清晰,以“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设问开头,然后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这两点都是围绕“小”的特点来描述的,两部分都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段落之间联系紧密。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生活,想象丰富而独特。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懊恼,一起快乐。语言幽默、俏皮,富有童趣。如,“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股会被苍耳刺痛的”“其实,那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读来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给自己找个好多借口,大抵就是有点懒,时间总是有的,只是不想动。今天开始挤出时间慢慢写点家乡随笔,流水账,大家愿意看就看看,不愿意也没关系。
首先从清明节回老家,甚至更早就很想写写我的家乡,一方面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回老家了,没能看看爷爷奶奶的坟,心中深感难过,另一方面,在学习强国看过几次对家乡这个古镇的介绍,其中有我熟悉的东西,也有我不太熟悉的东西,我感觉有的可以接受,那是我的家乡,但有的我不太接受,感觉异化了我的家乡,我的家乡不是这样的,打开朋友圈是给亲近的朋友们摆摆龙门阵,聊解思乡之苦!也给大家说说一个从古镇长大的孩子眼里的古镇!(题外话:本来想在电脑上的朋友圈开始编辑,可是不知是版本问题还是什么原因,不能编辑,只好换手机慢慢码字!)就从清明说起吧:
好不容易熬过几年的新冠疫情,又说解封哪一年不合适,于是又多一年加起来起码四五年没有回乡,直到今年才终于回到我的家乡——横江古镇!
其实这个古镇两个字叫的有点儿别扭,因为我小时候一直到七八年前从来不会叫古镇两个字的,这些年家乡为了搞活经济,也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古镇旅游的行列!故而现在横江名字后边也加上古镇两个字。那横江算不算的古镇呢?我认为还是算的,只是没有收集资料可以给大家证实这个古镇的历史!但我从小见过的各式建筑和充满时间痕迹的砖瓦可以说的有底气!
大约从成都四五个小时的路程顺着京昆高速一直向南过四川云南省界,走过昭通的水富县一直到楼坝下高速,在导航的指引下一路通过一座叫做横楼大桥的桥,跨过横江河(或者叫做江)这就到了横江镇了——我出生的地方!这横楼大桥修的时间不长,大约只有几年时间吧!没有修桥前楼坝和横江之间要过河得乘渡船的!横楼大桥修在古镇外的西面,过了桥右拐,顺着斜坡可以下到河坝中的停车场,同时这条路也是绕过古镇的道路。先说说整个横江镇的大致地理结构吧!我看了下地图,标注河名为关河可我们本地人都称它横江,所以不管学名怎样大家知道我说河时,横江就是这条河!由于横江河流经横江镇时,从西面转了一个弯,离开横江时方向变为东北方,在镇子与河之间形成一片比较开阔的河滩,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河坝,在镇东北和镇西边各有一条小溪流入横江河,经年不断,两条小溪上各有一座桥梁,刚才说的横楼大桥下来的斜坡就要经过西面的那座小桥。而在两条小溪间背靠一座山岭,有一片缓坡地,整个横江镇就是建在这个缓坡地上,所以如果从主街经过,你会发现是在缓坡上行走。很多年前的河坝不是这个样子,没有停车场,没有道路,只有躺在宽敞的河坝里数不清的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这鹅卵石上游一般都很大,下游就越来越小,所以下游曾经有采砂工在那里采砂。很多鹅卵石大的可以坐人,镇里居民有时会抱两个鹅卵石回去放在门口当板凳,干净又凉快,当然还有更大的石头,根本搬不动,小的也不少,也有真鹅卵那么大的也有更小的,遍地的石头其实是孩子们的乐园!可以办哥哥宴!(就是孩子们做的游戏,用手边的材料代替食物,做出丰盛的一桌子)别看河坝里都是石头其实还有很多生物,第一个是一种可能是芦苇一科的植物,由于以前每年夏天,会发大水,大水来了整个河坝都会被淹,所以能存活的植物很少,鹅卵石们也被大水冲刷的很干净,唯有这种植物可以在大水中不被淹死,这儿一从,那儿一簇的长着,孩子们因为这种小草很像缩小版的甘蔗,所以称之为小甘蔗,甚至摘两株去掉叶子撕掉表皮放在嘴里嚼,似乎真的有那么一点淡淡的甜味儿!第二个生物就是推屎坑儿(就是屎壳郎),常在河坝里会看到狗或者其他牲畜的粪便,如果在粪便下有个小洞,这大抵就是有推屎坑儿了!小男孩儿们总是会拉开裤子,用酝酿好的一包童子尿灌入小洞里,如果尿足够多,不多一会儿,一只头上长尖角的甲壳虫就会爬出来,这就是推屎坑儿(屎壳郎)了!抓住它,可以玩儿好几天呢!第三个就是枇杷虫!用科学的说法我想应该就是九香虫!当年在河坝的石头下面这种虫很多,可不像成都周边的放屁虫那么臭,它不放屁!抓住它,小时候小伙伴儿传说可以生吃,于是在虫子肚子上一捏屁股上就会嗤出一股水,就说这是枇杷虫的尿,不能对着人!有腐蚀性!(有一回被一个小伙伴用枇杷虫的尿嗤中了脖子,痛了好几天!)然后嗤过尿的枇杷虫就可以剥开肚子据说就可以吃了!小时候大抵是不会好好吃这些美味的,不过有一次幼儿园到河坝里耍,老师组织大家找枇杷虫,找了几茶杯的虫子,回去后炒熟,大家算是认真吃了一回枇杷虫!忘了味道,大约就是酥脆吧!上火,不能多吃!没事儿的时候也会去河坝里耍,上游不太远有一根钢缆拉过两岸,那是水文站,有时测量水流的仪器会顺着钢缆滑到河中间,然后一个白色有点像飞机的设备会垂入河里,小伙伴看见了会高兴的叫起来——看!水飞机出来了!除了这些,就是主街十字路口向河边走,遇到赶场(就是赶集,赶圩)天一些周边的乡民因为街上没位置也会把货物摆到河坝里面来,尤其是过年前,常会有卖土火锅(砂火锅)的人将货物摆在河坝里,既宽敞不容易被碰坏,又便于购买者挑选!现在基本不会有这种情景了,赶集的人少太多了。
俱往矣!首先就是横江河上游已经修了水电站,之前的那种大水大约不太可能发生了,其次河坝里修了道路和停车场,整个河坝早已面目全非,原本应该有很多鹅卵石的河坝除去道路停车场早已淤满沙泥,杂草丛生,不复当年的模样!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