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7 14: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纳兰性德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其既有深度又不失清晰:
1. "明确核心主题与范围 (Clarify Core Theme and Scope):" "选择侧重点:" 纳兰性德的作品内容丰富,情感真挚。你需要确定这篇读书笔记要聚焦于他的哪个方面?是他的词作中的特定情感(如悼亡、伤感、对友人的思念、对自然的感悟),还是某几首代表作的深入分析,或是他个人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亦或是他词作的艺术特色? "设定界限:" 明确你要分析的作品范围,是某几首词,还是某一卷词集,或是他的全部词作?避免泛泛而谈,导致文章缺乏焦点。
2. "深入理解纳兰性德及其时代背景 (Deeply Understand Nalan Xingde and His Historical Context):" "作者生平与心境:" 简要介绍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显赫的家世与早逝的仕途,以及他敏感、忧郁的性格。理解这些有助于把握他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 "时代背景:" 了解清初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为何会带有特定的色彩和主题。 "文学渊源:" 了解他的词作受到哪些前人(如李
喜欢《红楼梦》的人,必有游历大观园的雅兴,即便知道那只不过是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境;钟情于李白诗歌的人,必有身临天姥山的强烈愿望,即便知道那只不过是谪仙人的一丝残梦;而对于迷恋《纳兰词》的我,多么想漫步于词人用文字搭建的渌水亭边,沐浴在那漫天感伤的词“雨”,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落花般凄美的词章。
初见纳兰容若之名,乃是在梁羽生先生的《七剑下天山》,小说中的纳兰容若是位“手摇纨扇,儒冠素服,飘飘若仙,玉树临风”带有忧郁情怀的少年公子。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容若虽然是开在明珠相府的“人间富贵花”,为什么却愿做一片“冷处偏佳,别有根芽”、随风漂泊的雪花呢?纳兰容若早期接受的儒学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是其心灵苦闷的根源,而当侍卫的扈从生涯却煎熬着他的心灵,父子间的志向不同,更是让他苦上加苦。再加上他自幼身患寒疾,这种病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这样他的性格中就平添了几分多愁善感。
泡上一壶“岩骨茶香”的东水山茶,燃起一炉檀香,我手中捧着一卷《饮水词》。袅袅升腾的香烟中,仿佛有一位高贵而眉宇间略带忧郁的风度翩翩才子向我走来,他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声音幽怨,如泣如诉,充满了无奈与叹惜之情。
无独有偶,同为纳兰容若悼亡词的代表作《金缕曲》,一字一咽,血泪交溢,语痴入骨。不仅极哀怨之致,也显示了词人的情真意切,以上两首词可以直追苏东坡的《江城子·记梦》。
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生为情所困,终身未能畅心如意。他一生中有过婚恋的女人共有五位:一棵开在深宫的紫色丁香——初恋情人表妹“谢娘”;一株灿烂而短暂的合欢花——元配夫人卢氏;两把秋天的扇子——官氏与颜氏;江南盛开的空谷幽兰——红颜知己沈婉。五位女子,在他的词中或喜或悲,若痴若醉,若即若。叹也好,泪也罢,都无非是一个“爱”字在作怪。
如果说李煜的词就像国画中简练放纵的写意笔法,只寥寥几笔便形神兼备。那么纳兰词便如精勾细描的工笔画,一丝不苟,曲尽其妙。我爱苏轼词的豪迈旷达;爱晏几道词的浓挚深婉;但我更爱纳兰词,因为它集豪放与婉约于一身,刚柔并济,形神兼备。与晏几道的《小山词》相比,《纳兰词》的内容则更加丰富,既有婉丽清凄的爱情词,缠绵悱恻的悼亡词,又有雄浑苍凉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的348首词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而“人生若只如初见”又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虽然是整首词里最平淡的一句,但它却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这一句让我有“返朴归真”的感觉,又似佛家所说的“刹那便是永恒”意境。邂逅意中人的惬意,如诗似梦,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佳人的一颦一蹙,一言一笑,犹如吹面而来的杨柳风,沐浴爱河的清波。心中那只不安份的小梅花鹿,似一团慢慢升腾的火焰,燃起了那无边无际的憧憬。初识是一种美好的时光,然而相处久了就会产生矛盾,当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时,什么“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什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举案齐眉,只不过是空话一句。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当爱情渐行渐远,蓦然回首,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了,只留下红泪轻浥的桃花。爱情也好,友情也罢,如果能保持始终如一,生死不渝,那该多美好啊!
同为清初三大词人,陈维崧提倡“豪放”,朱彝尊追求“清雅”,而纳兰容若却独创“主情”的独特艺术观念。纳兰词的最大魅力在于“感情真率”,《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上片写塞外行军的奇特风景,下片抒发刻骨的思乡之情,酣畅淋漓,不假雕饰,浑然天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为纳兰词中经典当中的经典,更是集中体现了纳兰词的四个特点:真情、自然、追忆和伤心。
茶已淡,香将尽,而纳兰容若你的影子在我脑海中竟挥之不去: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的无奈,“我是人间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的惆怅,“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的哀怨。读着这些凄美的词,让我感动,心痛,不忍卒读。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不知何时,我已“泪湿春衫袖”。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我缓缓地走到高大的书架面前,从中抽出一本厚重的古书。拉开窗帘,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泡上一杯茶茗,让茶香弥漫在室内。
于桌子上插上一枝梅花,端坐于书桌前,于静谧中尽享阅读的美好。掀开《纳兰词》的泛黄书页,在一词一句中寻找灵魂的安放之处。
袅袅上升的茶香热气在空气中氤氲开来,渐渐地在我的面前幻化成了一个清晰的人影……
胸纳幽兰,神容自若,纳兰容若,一个文武双全,才情如诗的伟大词人。他生于富贵,却满篇哀愁感伤;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魄文人;他,其父乃权势滔天的纳兰明珠,却甘于淡泊,不向往繁华。这就是真正的容若,一个不爱仕途,但爱诗词的翩翩佳公子,一个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少年郎。
通过读《纳兰词》,我仿佛看到了容若那"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的孤独寂寞,那"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的满腔柔情,那"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的心头哀伤。一本书,一首词,一个人,一段人生。
"少年游,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是谁家少年,策马临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又是哪位"当时年少春衫薄"的少年在轻声浅唱。
轻轻地吹开几百年历史的尘埃,我仿佛来到了那段被他惊艳的时光。生于皇室贵胄之家,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权臣纳兰明珠。他十岁便能赋得窈窕之章,十八岁中举,仕途顺畅,名动京华。他言笑晏晏,一出口便是诗辞华章。闲暇时,他时常约上三五好友在家中闲坐。把酒言欢,畅谈人生,丝毫没有一点富贵子弟的做派。
在春光明媚之际,一行人春去踏青,行至几里,趣味无穷。又或是席坐于凉亭之中,曲水流觞,百转千回。一把古琴,一首诗,一杯酒,谱写出动人的华丽诗篇。无论是德高望重的殿阁学士、清高孤傲的潦倒诗人,还是久居闺中的大家闺秀,不精词赋的庶民,亦或是是风月场地的烟花女子,落魄至极的汉族书生,无一不对容若推崇备至。
街头巷尾,亭台楼阁,无人不晓纳兰容若之名。即使是在多年后的今天,容若也被王国维这样的文学大家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北宋以来,惟此一人尔"。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个惊艳了岁月,温柔了时光的词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生为词人的纳兰容若,他无疑是多情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少年时代的他,与自己的表妹一起长大。
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愫已然萌生。正当容若鼓起勇气准备向表妹吐露心声时,表妹却已经被选入宫中。"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个消息对容若来说无疑不是一个晴天霹雳。可是,他却无可奈何。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里,他写下"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在无数个相思绵绵的日子里,他写下"回廓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悲伤之心,不溢言表。
终于,他找到了机会能够去深宫里看望表妹。可是,当他终于能够见到表妹的时候,他却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明白,两个人已经分开,再相见,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是徒增伤感罢了。相见如此,聚少散多,不如不见。
而有些人一旦错过,便再也见不到了。
南方有嘉木,谁与望天堂,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正如嘉木可以被风摧毁而思念却不灭一样,容若对表妹的思念永不可断。
初恋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难以忘却的一段回忆,表妹对容若就是如此,让容若一直念念不忘。直到,他的未婚妻卢氏的出现。
卢氏,一个温婉而又善解人意的女子。她的温柔渐渐地将容若从相思的漩涡中拉了出来,让他紧闭的心扉慢慢打开。婚后,两人的生活十分幸福。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首诗是容若婚后生活的幸福写照。
本以为,容若就会这样和卢氏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淡看闲云流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卢氏难产而死,这对即将初为人父的容若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他才刚刚沉浸在喜悦之中,转眼又要面临一个这样的困境。
命运啊,怎么能给容若开了一个这样的玩笑?失去了卢氏,对容若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卢氏,是容若可以信赖的人,是容若的知己,也是容若一生的伴侣,他早以将卢氏当成了其生命的一部分。
在失去卢氏之后,他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词调悲伤哀婉,大多为悼念亡妻之作。容若和卢氏,情于最浓处,哀在离去时。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去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你说,若两个人历经沧海桑田,无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不会改变,该有多好?若两个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一如初见,那,又该有多好?可是,世间沧海桑田,弹指一瞬,岂是不变。
容若,多么希望自己能回到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时代,回到那段与卢氏举案齐眉的岁月。当时只道是寻常,可谁知如今回想起来,却是那么的痛苦。倘若时间倒转,他一定会无比珍惜那段时光。"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他累了,不想在官场中尔虞我斗了,也不想再浸入这个世俗了。终于,在一个暮春之时,这个伟大的词人,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史书记载:"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我不禁为他而感到叹息,哀婉。
倘若容若没有英年早逝,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千古词人。可惜那就不是容若了,他并不在乎这些。对我们而言,他的逝去是一种惋惜,也是一种遗憾。但是对他自己而言,却是一种解脱。
他不愿再在这个失望的世间待下去了,官场,爱情都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往事已成空,远如一梦中。若有来生,容若只愿做一只随风飘荡的芦苇,随风飘荡,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读《纳兰词》,我从中了解到的不仅是他的优美华章,而且还有他的一生。容若,虽生于繁华,却向往巷陌。他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足见其淡泊的心性。在他的生命中,也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却仍能够胸纳幽兰,淡然处之,而这恰是当今我们少年所缺乏的。
也许,他曾官场失意,为官场的黑暗忿忿不平,但他仍能够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在这个喧嚣的世间,无论世事怎样无常,我们都应该像容若一样淡然处之,有一颗生于喧嚣,却向往平静的心。
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有谁去怨恨故人心易变?如果人间处处红烛暖,还会有谁念着西风独自凉?合上书,品一口茶茗。我的梦中将永远有着一个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少年,白衣如雪,气宇轩昂,衣袂飘飘,风华无双。
细细品味《纳兰词》,纳兰心事跃上纸。若非群玉山头见,会想月下梦里逢。我愿多读《纳兰词》,知容若,懂容若,做一个胸纳幽兰,淡然处之的人。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