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7 14:43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安全是什么”的心得体会作文,以及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安全是什么?——心得体会"
安全,一个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的词语,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的温馨到社会的和谐,都离不开安全的保障。然而,我们常常会问,安全究竟是什么?它仅仅是指没有事故发生吗?经过一番思考和体会,我逐渐认识到,安全远不止于此。
在我看来,安全是一种状态,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踏实。当我们身处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到放松和自在,可以专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无须担心突如其来的危险。这种状态,源于对潜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源于对自我和他人的关爱。例如,过马路时,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路况,这就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
安全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还要对身边人的安全负责。例如,在家庭中,我们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保护老人和孩子的安全;在工作中,我们要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社会上,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安全。这种责任感,促使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安全还是一种能力,一种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例如地震、火灾、溺水等。这时,如果我们具备
江苏响水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河北衡水重大建筑施工事故、山东济南医药企业重大着火中毒事故……今年以来,几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引发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提醒我们:必须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下更大气力排除隐患、化解风险。
5月30日,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了2019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意义格外重大。必须要呼吁全社会凝聚起安全生产的最大共识,汇聚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力量,让全国各行各业共同参与,广泛深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各项要求落地生根,切实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前不久,一段名为“一线工人安全帽”的短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引发了社会舆论对安全帽质量问题的广泛关注。群众自发的参与和曝光,反映了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值得点赞。同时也提醒每一个人,安全生产面前,人人有责,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和响应。只有每一个人都重视起来,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安全生产、参与安全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增强民众的参与意识,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是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最不容忽视的环节。
安全生产,不仅关乎社会大众福祉,更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仅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参与,更需要各个主体单位积极落实。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了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三个持续下降”。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安全生产还处于脆弱期、爬坡期和过坎期,处于事故易发多发阶段。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付出更大努力。让安全生产从理念化为行动,同样离不开强有力的执法监督,离不开责任的层层压实。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全覆盖。基层党委和政府担负着“促一方发展、保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必须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职责,对一些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决不能听之任之。以法治利剑破除顽瘴痼疾、以齐抓共管构建全方位格局,必将催生强有力的执法监督合力,带来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毫不动摇守住安全生产的红线。回顾每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大多与缺乏红线意识有关。一些地区和企业片面追求发展的数量和速度,忽视了安全标准要求,对安全隐患不重视、不上心;有的存在侥幸心理,嘴上喊得响,手上抓得松;还有的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上欺上瞒下、敷衍了事,这些做法非常愚蠢、十分危险。唯有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把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才能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筑牢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实现中国梦的每一步,离不开国家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每一步,离不开国家安全;推动改革发展的每一步,同样离不开国家安全。没有了国家安全,稳定的秩序都将失去,更别提人民群众所渴望的理想信念了。可见,树立国家安全观念,是每一个追求民族复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人,分分钟都要记得的“头等大事”啊!
当然,不少童鞋会问:“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明白,不是已经有了个安全部了吗?为什么还要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又为什么要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呢?”
传统安全领域比较单一,主要包括政权安全、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而在当今时代,国家安全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张,辐射领域更为广泛,内外因素愈加复杂。无论是实体空间还是虚拟空间、无论是疆土领域还是域外时空,各种技术的变化、不同思想的碰撞,从物到人,国家安全保障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安全机构的范围,可以说囊括了人类思考的所有方面。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国家安全机构。因此,我们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来指导,确保国家的安全发展。
总体国家安全观,针对于我国的安全体系范畴,包括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十一个重要领域。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五大要素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即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总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国提供了新的国家安全理念和战略思想,也是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建设思路。
为了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总书记引领着我们开启了谋划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道路。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1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问题。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提出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指导思想,成为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石,为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法律保障。从2016年开始,每年的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对于这一天,习总书记强调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法,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能仅靠少数几个机构。只有人人心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才能形成全民的安全观念。正如习总书记讲到的:“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来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作者: 杨光(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辑:邱实
美术编辑:焦剑
新媒体制作人员:刘立志
部分配图来自东方IC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