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元日读书笔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7 15: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元日》这首诗的读书笔记,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见解深刻、结构清晰:
1. "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Foundation):"
"逐句翻译与解读:" 首先,要确保自己完全读懂了王安石的《元日》。逐字逐句翻译诗句,理解字面意思,并深入挖掘每个词语背后的含义和意境。例如,“爆竹声中一岁除”的辞旧迎新,“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温暖与喜庆,“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明亮与希望,“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更新与习俗。
"把握核心意象:" 注意诗中出现的核心意象,如“爆竹”、“春风”、“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分析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理解诗人情感:" 体会诗人王安石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是欢快、是喜庆、是充满希望,还是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变革寓意?《元日》不仅仅是描绘节日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对新朝气象和未来希望的赞颂。
2. "深入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Analysis):"
"语言风格:"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清新、明快、简洁、富有节奏感等。可以具体分析某些词语或句子的
张效雄 读书笔记:王安石《元日》诗,总把新桃换旧符
读书笔记:王安石《元日》诗,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初五,翻阅古诗,读到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七绝《元日》,写的是过年时节的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即一年初始的元旦日。宋代的新年元旦,是指旧历除夕之后的一天,也就是现在的春节。我们如今所称的元旦和春节,是辛亥之变以后的说法,推行西元历法,便于区别旧历。《元日》诗描写过年时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全诗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几个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写新年景象。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古时人们过年时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快乐之情。诗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改革人物,官至宰相,诗文传世者不少。这首诗通过对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古今通例,就像后来的贴春联和请门神一样,寄予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则,新桃换旧符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大疫将尽,否极泰来,江河日下,涛声阵阵,除旧布新,万物复苏,春天必定会到来,迈入新生活的脚步是谁人也阻挡不了的。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毕业。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孩子打卡古诗第五十五天,《元日》宋 王安石
打卡小目标:古诗打卡第五十五天,每天坚持,今日打卡《元日》宋 王安石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推行变法初期,全诗洋溢着革新除旧的时代气息,成为历代传诵的新年佳作。
原文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一岁除:旧的一年过去。除,逝去、更替。
- 屠苏:古代一种酒名,传说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长寿。
- 曈曈日:形容太阳初升时明亮温暖的样子。
- 新桃换旧符:古代民间在门上挂 “桃符”(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辟邪,新年时取下旧桃符,换上新的,后来演变为贴春联。
译文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煦的春风送来暖意,人们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诗意赏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开篇以 “爆竹声” 点明新年的热闹场景,爆竹在古代有驱邪迎新的寓意,“一岁除” 直接点出 “辞旧迎新” 的主题。
- “春风送暖” 既写初春的气候,也暗喻时代的生机;“入屠苏” 则通过饮屠苏酒的习俗,展现家家户户欢庆新年的景象。
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曈曈日” 以阳光普照的意象,象征新的开始、光明的未来,呼应 “春风送暖” 的暖意,画面开阔而明亮。
- “新桃换旧符”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面写春节更换桃符的习俗,深层则暗含 “革新除旧” 的哲理 —— 旧的事物被新的取代,既是自然规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与王安石推行变法时 “破旧立新” 的思想高度契合,让诗歌超越了单纯的写景,具有了更深远的政治与人生寓意。
艺术特色
- 以俗写雅:全诗选取爆竹、屠苏酒、桃符等民间习俗,充满生活气息,却在通俗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展现了 “大俗即大雅” 的境界。
- 意境明快:“爆竹声” 的热闹、“春风暖” 的柔和、“曈曈日” 的明亮、“换新符” 的生机,共同营造出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氛围,读来令人精神振奋。
这首诗不仅是对春节景象的生动描绘,更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因此能穿越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