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林良《小太阳》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7 18:11

推荐《林良《小太阳》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林良先生《小太阳》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ntent):" "核心情节:" 清楚地梳理《小太阳》的主要故事情节,包括人物、事件、起承转合。 "人物形象:" 分析主要人物(尤其是“小太阳”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行为动机以及他们的成长变化。 "主题思想:" 抓住作品的核心思想或主旨。林良先生的《小太阳》通常歌颂纯真善良、童年的美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或者是对家庭、师生、邻里之间温情的描绘。你需要准确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特色:" 注意作品的写作风格(如语言是否朴实、生动,是否富有童趣)、叙事方式、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这些都有助于你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2. "明确中心思想 (Clarify the Central Theme):" 你的读后感应该围绕一个清晰、集中的中心展开。这个中心通常是你对《小太阳》最深的感受、最有启发的一点。例如,你可能最被“小太阳”的乐观精神打动,或者被书中描绘的某个温馨场景触动,或者从中感悟到了关于成长、关于爱的道理。 确定中心后,

《小太阳》:在温馨、自然的家庭生活中,见证教育的真谛

同样作为一个老父亲,在阅读的这本《小太阳》这时候,女儿已经长到林良先生结束这本书的时候他大女儿的年纪。十四岁,十四年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这本书又让我瞬间勾起了那些美好的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女儿成长道路上的摸爬滚打,这么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可惜我没有林良一样优美的文笔,女儿的童年生活就只能存在于记忆中了,还好,有这本书可以让那些记忆还原。

这本完成于1970年的书,50多年能得到不断再版,并且有着广泛的阅读基础,一定有着像我一样的家长,带领着自己的孩子在一起阅读;一起见证林良和三个女儿之间的成长故事;也陪伴了现实中的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这就是一本适合孩子和父母共同阅读的书,而纪念版又增加了品读和相关对于林良纪念的文章,让我们认识本书背后的故事,认识林良其人其事,以示对他的怀念。

《小太阳》一般会被认为是儿童读物,因为这是一个父亲和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有着父亲对于女儿满满的爱,这是任何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父亲所写的各种趣事、各种琐事、当然也有各种教育心得中,孩子们不但能从中读出父爱、读出生活感悟、也能读出优秀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子?

同样的,这本书也是一本父母需要读的书。除了像我一样在书中可以找到点点滴滴自己孩子成长的缩影之外,林良那种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关注,对于生活的细微处的处理,对于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是一部很好的、很有意义、很有趣的、很直观的教育指南。

我们就跟随着林良先生走进她和孩子的世界。两三岁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林良告诉我们《霸道的两岁》,在这个刚刚有了独立意识的年龄,她会想着一切办法吸引大人的注意。在林良在故事中,尿裤子、拉屎在地板上、打碎花瓶、抢东西,等等,这也正是我们两岁的孩子经常做的事情。面对这种失控状态的孩子,我们会怎么处理呢?是打骂?是训斥吗?其实最好的就是像林良所表现的那些,任其自然发展。整个行文中林良没有任何对于孩子的呵斥,有的仅仅是“不得不光着身子去把它从洗脸盆里捞起来”,仅仅是因为我是他的爸爸。

在这本《小太阳》中,我们看到更多的都是被父亲惯坏了的孩子,她们可以发脾气,可以撒娇,甚至可以晚起床,可以吃独食。而父亲的角色就是那个有求必应、阳光灿烂的小太阳而已。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其实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也难怪在林玮的序中所说,“在我成为母亲以后,更能体会她的宽容和用心,也发现用这样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孩子过的开心,亲子关系和乐融融”。

《小太阳》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一切都是那么温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但平凡中见真情,淡泊中有深意。#干货分享读书会##全民荐书人##儿童读物#

儿童文学作家林良逝世 作品《小太阳》温暖无数家庭

12月23日清晨,著名作家、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林良在家中逝世,享年96岁。林良祖籍福建厦门,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亲子教育等写作,创作与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两百多册,他在大陆的大部分作品都授权给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小太阳》,是一部关于家、关于爱的作品,出版半个世纪以来,成为温暖几代人的幸福家庭圣经。

台湾儿童文学界的“大家长”

1924年10月,林良出生于福建厦门。幼年随父母迁居日本,度过童年时光,7岁时回厦门定居。他曾在《永远的孩子》一书中回忆厦门往事:“读初中的时候,下午四点放学,我常常建议大家到港子后散步。退潮时候,海水把那一片白色沙滩留给了我们。我们在那里追逐,演练擒拿术,练习‘跳降’。我们也常常在一起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看看谁的记性好,能够一句不落、一路背到底。”

林良生长在书香之家,读书与写作是他一生的追求。1946年,22岁的林良背起行囊来到台湾,先后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淡江大学英国语文学系;历任小学教师、新闻记者、副刊编辑、杂志主编、广播节目主持人、出版经理等职。此后,林良又担任台湾《国语日报》董事长、儿童文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称为“大家长”“常青树”“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

温暖几代人的“小太阳”

林良写儿歌、童诗,写散文、童话,笔耕不辍数十年,他曾经说:“人一落座,轻易不再离席。”

90多岁高龄时,他依然坚持维持每个月5个专栏8篇文章的写作。林良的女儿林玮回忆,有次父亲笑称,年轻时如果有人要签他写6000首童诗,他会觉得疯了,这种事肯定不敢签。可是他持续地写,一生竟写出超过6000首的童诗。

四十年前,林良以“子敏”的笔名,写下一本散文《小太阳》。他以浅白、幽默的笔触,讲述了平凡生活中的真情故事。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世仁说,《小太阳》启蒙了好几代人对家庭的向往。《小太阳》自1972年初版至今,已经在台湾重印了130多次;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4年引进,获得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荣誉,成为两岸家庭共同的美好记忆。

明年闽少社将出版林良的“第三童年”

林良善于描写家庭生活的点滴,在林良笔下,“家”是永不黯淡的“金色盒子”,照耀着他的人生。

林良曾提出他经历了“三个童年”,第一个是自己经历的童年,于是他有了《永远的孩子》(已于2019年出版),写的是在厦门的童年生活,可称为“小太阳前传”;第二个是陪伴子女的童年,也就是这部经典《小太阳》;第三个是他陪伴外孙女长大的故事,书名为《彤彤》。在书中,林良笔下淘气的彤彤“像一颗保龄球”,横冲直撞打破外公、外婆的宁静生活,但那些成长中令人捧腹的趣事,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外孙女的爱,满是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据悉,《彤彤》计划于2020年出版,此后,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将持续推出林良的作品,让他的文字能继续陪伴并温暖读者。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