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自我鉴定部队精选》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7 20:58

推荐《自我鉴定部队精选》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自我鉴定在部队的精选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其脱颖而出,真正体现你的成长和部队经历的价值:
"1. 紧扣“自我鉴定”核心,突出反思与成长:"
"明确目的:" 自我鉴定不仅仅是流水账式的经历罗列,更重要的是"深刻反思"自己在部队期间的"思想、政治、军事、作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和成长。 "展现变化:" 清晰地展示你从刚入伍时的状态到现在的变化。例如,思想认识上是否更加成熟,纪律作风上是否更加严谨,业务技能上是否更加精通,意志品质上是否更加坚定。 "具体事例支撑:" 用具体的、生动的事例来支撑你的反思和成长。避免空泛的口号和形容词。比如,通过一次紧急任务、一次训练挫折、一次思想波动后的调整等事例,来体现你的成长轨迹。
"2. 突出部队特色,展现军人风采:"
"融入部队元素:" 在字里行间体现部队的"纪律性、集体主义、战斗精神、奉献精神"等特色。例如,可以写你对“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理解和实践,你对“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会,你对“苦练本领,保家卫国”的担当。 "展现军人品质:"

致敬榜样!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事迹公布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他们是张灿灿、马少利、陈思麒、崔道虎、何元智、李慧灵、谢亮、王超、傅达林、傅婉娟、雷耀明、布和图木尔。

张灿灿

张灿灿,陆军某合成旅营长。男,汉族,1984年7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8年4月入党。该同志传承红军部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记使命责任,矢志强军打赢,长期奋战在备战打仗一线,带领官兵攻克10余项战训难题,梳理总结20多条高原高寒练兵经验,先后多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被表彰为战区陆军“新时代精武强能标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马少利

马少利,海军资阳舰区队长。男,汉族,1980年7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2002年10月入党。该同志坚守舰炮岗位,先后在4型舰艇、6型舰炮岗位工作,编写《某型舰炮电气原理与维修》等海军统编教材,先后累计实射炮弹万余发,研究“射后数据分析法”提升精准度,创新提出“快速瞄星法”在战区海军推广使用。被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军士”,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陈思麒

陈思麒,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男,汉族,1990年3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党。该同志热爱飞行,矢志向战,苦练精飞,是运-9、运-20等多型运输机飞行员,参与筹划设计多项演训任务,创新系列战法训法,深挖战机作战潜力,圆满完成境内外军事空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外联演联训等重大任务,被所在战区空军评选为“时代先锋”,荣立三等功2次。

崔道虎

崔道虎,火箭军某旅工程安装技师。男,汉族,1977年3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1998年8月入党。该同志矢志建功国防工程30载,扎根深山精武强能、创新攻坚为剑筑巢,先后在8个工种、12个岗位历练,参与30余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取得数十项革新发明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被火箭军评为首批“工匠型”军士。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军士”,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何元智

何元智,信息支援部队某研究所研究员。女,汉族,1974年8月出生,1991年9月入伍,1995年3月入党。该同志长期从事通信领域科研工作,率领团队在通信前沿方向取得重大创新突破,成功研制建成某新一代通信系统。党的二十大代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军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

李慧灵

李慧灵,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热带医学科主任。女,汉族,1975年12月出生,2014年9月入伍,2015年9月入党。该同志牵头组建全军首个临床热带医学学科,长期致力于热带感染性疾病、热带虫媒病、热射病等防治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承担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被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联勤保障部队卫勤保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

谢亮

谢亮,广西军区某部军官。男,汉族,1981年8月出生,2000年9月入伍,2003年6月入党。该同志忠诚履行职能使命,潜心研战谋战务战,勇于担当作为,矢志奋斗强军,探索改进民兵训练方法,牵头编写多部操作手册和训练教案,多次参加重大任务,苦练打赢本领,形成支撑练兵备战系列成果,相关成果获全军性奖项1项、战区级奖项4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王超

王超,东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男,汉族,1982年7月出生,2001年9月入伍,2003年5月入党。该同志着眼联合作战指挥需求,深耕新质作战领域,10余年扎根岗位潜心攻研,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不断创新技法战法斗法,参与执行多项重大任务,攻关破解10余项技术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军某领域特等成果1项、一等成果9项、二等成果5项,荣立二等功1次,其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傅达林

傅达林,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教授。男,汉族,1979年2月出生,1997年9月入伍,1998年12月入党。该同志长期从事依法治军和军事行动法教研工作,完成30余项重大课题,参与20多部军事法律法规起草修改,出版教材专著12部,研究成果获全军性奖项9项、战区级奖项20余项。被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被评为国防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国防大学首届“名师名家工程”中青年杰出专家,荣立三等功1次。

傅婉娟

傅婉娟,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女,汉族,1974年7月出生,1995年6月入伍,1995年4月入党。该同志长期扎根教学一线,倾心铸魂育人、奉献三尺讲台,到部队开展理论宣讲、座谈交流近百场,多次参与《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等编写工作,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院校优秀政治教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雷耀明

雷耀明,驻疆某部技师。男,汉族,1984年8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6年9月入党。该同志牢记强军使命,精通工程维护和30余种工程装备操作与维修保养,探索总结出10多项新型施工方法和工艺,参与完成重大国防施工任务20余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1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曾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装备发展部表彰为某重大任务突出贡献个人,2024年3月被中央宣传部表彰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布和图木尔

布和图木尔,武警部队内蒙古自治区总队某支队大队长。男,蒙古族,1986年8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2007年9月入党。该同志矢志扎根边防、守卫边防,爱民助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参与抗洪抢险、火灾救援等重大任务30余次,为维护边疆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获“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责任编辑:刘哲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丨陈思麒:中军帐里驭“鲲鹏”

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陈思麒——

中军帐里驭“鲲鹏”

■张 雷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鲁泰来 杨 进

天空之上,“鲲鹏”振翅远航;千里之外,指挥中心运筹帷幄……盛夏时节,空军航空兵某部一场实兵联合训练火热展开。指挥大厅内,指令声此起彼伏。该部飞行员、参谋陈思麒带领团队系统筹划,进一步压减空运计划时间和架次,着力提升空中运输质效。

从万米高空的驾驶舱,到全盘运筹的指挥中心……这名“90后”飞行员不断向新领域新战位发起冲锋。

陈思麒操纵战机。邓亮 摄

陈思麒的父亲曾是一名飞行员。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梦想自己也能驾驶战机翱翔蓝天。那一年,他以优异成绩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选择未来所飞机型时,父亲告诉他:“战略投送能力是我国空军转型发展急需。如果都不当运输机飞行员,谁来补这个短板?”

“要保持‘内心的沸腾’,去部队发展急需的岗位!”陈思麒第一次意识到,个人梦想和部队发展联系如此紧密。他义无反顾奔赴运输机部队,并自觉刻苦训练。

2016年,运-20列装部队。陈思麒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所在部队首批改装运-20的最年轻飞行员。

“第一次坐进运-20驾驶舱,看到屏显和操作按钮上都是中文,别提多自豪了!”陈思麒告诉记者,驾驶运-20俯瞰祖国大好河山时,光荣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运-20列装,带动我军战略投送能力显著跃升。这些年,陈思麒驾驶“鲲鹏”飞过大江南北、飞越远海大洋,航迹遍布亚非欧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愈发认识到,大型战略运输机蕴含广阔发展前景。

“必须进一步释放装备的战略能力。”完成改装、成为机长后,陈思麒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装备性能的提升需要伴随思维理念的变革,换装的同时要“换脑”。

一次训练,飞行教员的课目演示让陈思麒陷入思考:“许多动作要凭‘感觉’作判断,但‘感觉’究竟可不可靠?”为此,他自主设计计算模型,将各环节标准进行量化,不仅为飞行教员提供参考依据,成果还得到上级推广。

那年,空军将战略投送相关课目作为某演练重点内容,陈思麒以运输机飞行员身份参加前期筹划工作。阶段任务完成后,他主动找到上级指挥员,提出新的投送构想。随后,指挥机构决定组建运投小组,由陈思麒担任组长。

有了实践“土壤”,陈思麒的构想得以落地生根。后来的一次任务中,他带领运投小组从规范运输需求提报做起,逐步实现需求提报标准化、任务规划流程化,同时梳理出从战役指挥直达机组的实时指控网络。凭借优异表现,他们被空军授予“首创奖”。

近年来,随着实战化训练持续深入,陈思麒认识愈发深刻:在联合作战大棋局中,大家都不是局外人。

一次演训中,陈思麒被选入作战计划小组。接连几天,战局一直处于被动。阶段性复盘时,陈思麒结合联合指挥需求,提出建立空中机动任务规划系统的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很快,一套凝聚官兵智慧的指挥控制系统诞生。

“中军帐里驭‘鲲鹏’,必须敢想敢干、放手拼搏,才能让空中投送能力不断提升。”前段时间,陈思麒发现,联合战场上还有许多节点需要打通。为此,他积极协调空勤、战勤、后勤等部门,以及不同军种、不同岗位官兵,共同研究联合空中作战计划标准化操作程序升级版本,推动联合作战能力加速提升。陈思麒说,打赢,是大家的共同目标;联合,是制胜未来战场的关键!

记者手记

始终保持“内心的沸腾”

从一线飞行员到指挥筹划者,从驾驶战机远航到指挥机群机动……陈思麒紧跟人民空军战略转型步伐,始终保持“内心的沸腾”,驭“鲲鹏”、练指挥、研联合,不断升级能力、开拓创新,勇当改革转型先锋。

当前,我军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建设的攻坚期,容不得“观望”“歇脚”。每名官兵都应做搏击者、奋进者,把个人目标融入强军事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激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闯劲,向转型建设难点堵点持续发力,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坚决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