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烈士陵园领导讲话》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8 00:29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烈士陵园领导讲话》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烈士陵园领导讲话的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以确保讲话稿既庄重肃穆,又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一、 主题鲜明,立场坚定:"
"核心主题:" 讲话的核心主题必须围绕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展开。要明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哀思,以及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决心。 "立场坚定:"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爱国主义精神,反对任何形式的歪曲历史、否定英雄的行为。
"二、 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事迹回顾:"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革命先烈事迹进行回顾,可以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奋斗历程,也可以是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要准确、生动地描述事迹,避免空洞的口号和泛泛而谈。 "情感表达:" 讲话要饱含深情,表达对先烈的缅怀、敬仰和感激之情。可以通过回忆个人经历、引用先烈名言等方式,增强情感的表达,引发听众的共鸣。 "精神提炼:" 要深入挖掘先烈事迹背后的精神内涵,提炼出他们所代表的革命精神,例如:爱国主义、牺牲奉献、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等。并阐述这些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三、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开场白:" 开场白要简洁明了,

延安市富县关工委五老曹子英在祭扫革命烈士陵园活动上的讲话: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延安市富县关工委五老曹子英在祭扫革命烈士陵园活动上的讲话: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陕西关工委

同志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陵园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长征精神。遵照“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争做新时代红色接班人。今天我讲两个话题,即什么是长征精神?怎样传承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富县关工委委员曹子英老师在直罗镇烈士陵园作主题报告

第一、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大家知道,中国工农红军举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的魅力如同一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大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时代、跨越疆域、跨越国界,震撼着每一颗流淌着滚滚热血的心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略大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延安富县红军小学在直罗镇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

长征精神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的烙印,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疫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解。

中国工农红军东村会议红军小学开展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的英勇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长卷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长征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东村会议红军小学在东村会议旧址开展活动

第二、怎样传承长征精神呢?

大家也知道,我们今天祭扫的烈士陵园是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直罗镇战役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率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先期结束长征,和陕北红军会师,于11月21日-24日举行并取得了直罗镇战役(也叫割尾巴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陕北奠定了基础。所以毛泽东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中国工农红军延安富县红军小学组织师生祭扫烈士陵园

这是中共党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是我们富县人民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

中国工农红军榆林桥战役红军小学师生缅怀先烈

最近,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46号文件,即《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工作方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科学素养和法治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五老”在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优势作用,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富县关工委组织学习中办国办【2022】46号文件

所以,传承长征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学习教育任务。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广泛开展“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花儿向阳、童心向党”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党史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要创新形式,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和动漫、手机短片等,全方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少年中落地落实,推动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展现“五老”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出坚强党性、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为党育人、赓续红色血脉,为国育才、培养时代新人。我们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努力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富县关工委

虎啸生风撼山林——在纪念谭震林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今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同志诞辰120周年,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于9月18日上午在北京万寿宾馆隆重举办了“纪念谭震林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北京新四军老战士代表、老一辈革命家后代代表、谭震林同志亲属代表,以及谭震林同志家乡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陈小琴 摄

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军部分会会长蔡平同志在座谈会上作了题为《“虎啸生风撼山林”的谭震林》的发言。以下是他的发言内容:

蔡平同志发言 霍金梅 摄

今年,是谭震林同志诞辰120周年。有一次,他的子女请谭震林讲自己的历史。他郑重地说:“我没有自己的历史,我的历史就是党的历史、部队的历史。”他的子女不止一次问过谭震林:“那时你在做什么?”得到的总是同样的:“我不就和部队在一块嘛!”陈毅元帅对谭震林有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嫉恶如仇,见善宣传,是他最大的特点。”

毛泽东: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是谭震林。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一语惊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数月后,井冈山上,毛泽东同志心生感慨:“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是谭震林。”

谭震林(1902年4月24日—1983年9月30日)

谭震林,原名谭喜起,入党时本欲改名“谭虎”以为明志,介绍人余来觉得欠妥,即言:“云从龙,风从虎,虎啸生风撼山林”,以为“林”好。谭震林大喜,遂用一生。此时,为1926年10月12日。

一年后,秋收起义之一部攻克湖南省茶陵县城,25岁的谭震林当选为该县主席,此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县级政权领导人。1927年11月,谭震林作为工人代表被推举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虽然没有经验,但毫无惧色,出色地完成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任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的首页称之为“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1929年,毛主席率领红四军由井冈山进军福建时,谭震林就和陈毅、蔡协民一起分别担任红四军三个纵队的党代表,后来,他还担任过第二纵队纵队长,政委是罗荣桓。1930年,成立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谭震林与毛主席、朱总司令、周以粟、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林彪同为总前委委员。红军长征以前,他还担任过红十二军政委、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反对国民党的军事斗争中,谭震林深刻地领悟到:“中国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如果离开了对群众的宣传、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目标,红军“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 他为毛主席“工农武装割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光辉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开始长征之后,谭震林和张鼎丞、邓子恢一起,在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领导和坚持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陈丕显:谭震林两次去苏南西路扭转乾坤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他的胆略和才华。

新四军组建时,我党最初向蒋介石提出,新四军编两个师、四个旅、八个团,毛主席亲自点将,提出由陈毅、张鼎丞、张云逸、谭震林四人担任师级领导,其中谭震林和陈毅、张鼎丞等都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骨干。叶挺将军在周恩来副主席和叶剑英配合下,向国民党当局力争未果,最后达成协议,新四军编四个旅级支队,由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分别担任支队长,由傅秋涛、粟裕、谭震林、戴季英分别担任副支队长。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时,谭震林又先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第一师政委、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师政委。

繁昌,位于安徽芜湖西南部,是日军确保长江航运、进逼皖南的必争之地。1938年秋,川军第114师战不力,谭震林新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驻防。一年多间,三支队,或机动钳制,或侧后袭击,或正面狙击,机动灵活,阵仗百余,歼敌近千,击毙敌酋川岛中佐,尤以五次繁昌保卫战规模为最。谭司令阵前指挥,敌炮袭来,进式动作躲避,往复数次。大捷,谭司令军装已成褴褛,鞋面仅及脚趾。当地老人至今还能咏唱《繁昌之歌》中的 “谁说我们游而不击,谁说我们不能打大仗”。

“谭老板”的称谓,来自1940年4月从皖南到苏南的传奇之行。

1940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致电中共江苏省委:“现为加强东路工作,已调谭震林同志去组织军政会,以统一党军指挥,不日出发。”谭震林从江苏溧阳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总指挥部起始,乔装前行:雪白的衬衣,毛料西裤,外披哔叽长衫,头顶黑色礼帽,走路时前呼后拥,俨然一派“大老板”的神气。

中共党史人物有别名、绰号者甚多,或以形象特征得名,或与职务分不开,唯有“谭老板”与形象和职务全无关联,并且名声公认,毛主席、周总理乃至普通战士都是如此称呼。“谭老板”,即是谭震林。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日寇对我茅山地区“大扫荡”,谭震林从江南东路赶到西路,在溧阳黄金山附近坐镇指挥了三次自卫反击战,以少胜多,三战三捷,打击了日伪顽军的嚣张气焰。同年11月28日,新四军第六师参谋长兼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十六旅政委廖海涛在溧阳塘马对日军作战时壮烈牺牲。谭震林不顾个人安危,仅带两名警卫员,由江北冒死渡江、化装卡。他一到十六旅,立即宣布自兼旅长,精简机关人员,充实加强连队,坚持了江南抗日阵地。

陈丕显说:“谭震林两次去苏南西路扭转乾坤的故事,就生动地反映了他的胆略和才华。”

汪道涵:不但擅长政治思想工作,而且在军事指挥上也有杰出表现。

1947年初,谭震林担任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司令员兼政委是陈毅、副司令员是粟裕,人称“陈粟谭”。陈毅元帅在回忆华东野战军的军事生涯时说过:“在政治工作上有谭震林同志,在军事指挥上有粟裕同志。”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主力跳出外线作战,中央军委决定,由谭震林、许世友率领华东野战军第二、第七、第九纵队、第一纵队独立师、第四纵队第十师,以及刚成立的第十三纵队组成内线兵团,把国民党军范汉杰集团引向东海边。当时,许谭兵团以劣势装备面对的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20多万大军。

历时5个月的胶东保卫战,共歼敌6万多人,彻底打破了敌人占领胶东半岛的企图,改变了山东战场的形势。

山东兵团从1948年3月到7月的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正规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共14万余人,恢复了老解放区,又解放了大片新区。

1948年8月,谭震林和粟裕主持的华野曲阜会议决定攻占济南。谭震林铿锵有力地提出了 “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9月16日,济南战役全面展开。以这一战役为标志,敲响了国民党军队灭亡的丧钟,与蒋家王朝总决战的帷幕由此拉开。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攻克有敌军重兵防守和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蒋介石的“重点防御”受到沉重打击,动摇了国民党军企图依托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济南战役只用了8天就攻克了济南城,全歼守敌10余万人,其中起义者2万余人,生俘王耀武等国民党将领23名,迫使临沂、烟台等地的蒋军弃城而逃,山东全境除青岛等少数据点外都获得解放。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说:“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1948年11月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震下达淮海战役攻击命令。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

194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淮海战役不断发展扩大的形势,决定成立总前委,统一指挥两大野战军的作战行动、后勤保障和战区支前工作。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

1948年12月,(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在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后合影。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以70余万对国民党军55万,歼敌47.2万人;平津战役中解放军以100万对国民党军60余万,歼敌包括改编52.1万人,都是以多胜少;唯独淮海战役是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人,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1949年2月9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番号的决定,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并发布了整编命令。整编后的第三野战军,仍由陈毅任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所属部队编为4个兵团,15个军,两个纵队,共58.1万余人。

1949年4月,根据中央指示,仍由淮海战役时组成的总前委领导渡江战役。谭震林作为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奉命指挥以三野第7兵团的21、22、24军,第9兵团的25、27、30、33军,共30万人组成中集团。4月20晚19时30分,谭震林统帅的中集团七个军30万人,从芜湖强渡长江天堑。万炮齐鸣,千帆竞发,国民党军长期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一夜之间就被我军突破。谭震林渡江时遭遇敌舰却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沉着应付,终于安全抵达南岸。渡江战役是谭震林戎马生涯中立下的最后一次战功。汪道涵对谭震林的评价是:不但擅长政治思想工作,而且在军事指挥上也有杰出表现。

胡锦涛同志在谭震林同志诞辰100周年谈道:“谭震林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毛泽东同志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坚定拥护者和忠诚实践者,是皖南、苏南、淮南等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重要指挥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许多重大战役战斗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为推翻‘三座大山’、创建新中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27年冬,他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主要领导人,为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摸索了重要经验。1932年,他任福建军区司令员,为中央红军输送了大量兵员。1940年夏,他主持江苏东路地区党政军工作,使当地抗战局面焕然一新。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中,他指挥的部队首先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

谭震林晚年时,已是国务院副总理的他到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悼念牺牲的烈士,书写墨宝的落款是“幸存者 谭震林”。

谭震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不愧是“虎啸生风撼山林”!

(作者参考资料:《谭震林传》《回忆谭震林》)

出席座谈会的人员合影 郭海鹏 摄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