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01:13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作文,要想写得好,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一、 确定中心思想 (Thesis Statement)"
"明确你的核心感悟:" 在动笔之前,先问问自己:通过阅读这本书/这些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受到了启发,培养了某种品质,还是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确定一个清晰、具体的中心思想,这将是你作文的灵魂。 "避免泛泛而谈:" 不要写“课外阅读很有好处”这种空泛的句子,要具体到“通过阅读《XX》,我学会了坚持,明白了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
"二、 精心选择内容 (Content Selection)"
"紧扣中心,详略得当:" 围绕你的中心思想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哪些情节、人物、观点或细节最能体现你的感悟,就重点写,写得详细;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可以一带而过。 "选取典型事例:" 可以选择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名言,或者一个让你深受触动的场景来展开叙述和议论。具体的事例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结合自身实际:" 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认识联系起来。思考书中的道理如何应用到
《温儒敏谈读书》一经出版,便引起关注。作者从学生、教师、社会三个层面来谈读书,贯穿其中的核心观点是:读书浸润人生。
作者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需要在阅读中驱遣想象,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反对把读书变成孩子负担。这一点,年级越低越重要。尽管学业压力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兴趣驱使下的读书毕竟是轻松愉悦的。小学阶段不要把读书功利化,否则,学生会伤胃口,对读书心怀畏惧。要让孩子在快乐中阅读,在想象中阅读,不要拿那些沉重的大概念作为“标准答案”去考学生。兴趣读书观,应该成为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基本原则。
对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温儒敏提倡学生要读经典,因为经典的滋养作用巨大。这个阶段要区分精读与略读的不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不同。应该让学生读一点“闲书”,让学生自由选择,这对家长和老师很有启发。作者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论述,是对单篇阅读的有力补充,完善了阅读教学结构。读整本书,叶圣陶先生早有建议,但未能实施。统编教材加入整本书阅读,安排课时,赋予学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材的一次大变化。作者还针对《乡土中国》等经典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提出建议,对一线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温儒敏赞同大量阅读的做法,认为课堂上学生应该成为读书的主人,在读书时间和读书数量上都应成为主体。
温儒敏对中学语文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充满希望,深切关注中学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他指出,语文老师在读书上具有引领作用,教师应做“读书种子”,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准。他建议教师应有一份书单,要有计划,为此画了三个“圈”。第一个是中外文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第二个是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书,比如科技史、科技哲学以及教育类的,打好基础,拓展视野,触类旁通,活跃思想。第三个是专业书籍。语文教师通过读书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同时建立“自己的园地”,有自己专属的读书时间和读书内容,营造良好氛围,防止陷入无边无际的“职业性倦怠”。目前,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已经启动“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引导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走进经典,提升素养。
作者不仅关注学校师生的读书生活,还关注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特别谈到读书与国民素质的关系问题。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读书可以养性,使人变得高雅。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心性、健全的人格和聪慧的大脑。作者希望通过多读书、读好书,让广大群众具有精神寄托,树立坚定信仰。
作者提出问题,也开出药方,不仅针对大学生读书现状给出读书篇目,还以《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为例提出具体阅读建议。在他看来,读《红星照耀中国》,要读出质感的真实。在斯诺笔下,革命前辈们既是有胸怀、德才非凡的,又是有人间味、有人格魅力的。在诸如饮食、住宿、会议甚至房屋摆设等有趣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现场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不无身心的舒展和个性的张扬。这些记载似乎信笔写成,毫无拘谨之态,成为本书魅力所在。作者还谈到如何阅读鲁迅、莫言的作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总之,《温儒敏谈读书》内容丰富,启迪智慧,是一部很好的阅读指导用书。
自从书籍产生以来,读书就成了一件大事。要关心一个人的成长,就应该关心他的读书生活;要关心国民素质的提升,就应该关心国民的读书状况。温儒敏通过切身体会和大量实例来阐述读书的重要性,关心青少年成长,关心教师读书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1日 20 版)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长期的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台山市育才学校 伍惠玲
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深入,课外阅读显得越来越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需要课外阅读来陶冶情操,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多方面指导学生阅读,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
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
开卷有益,但随着电子书籍的流行,网络上充满不健康的内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教师要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文章。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如学习《北京的春节》,我指导学生阅读斯妤的《除夕》。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跟随外国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学习这一单元,我指导学生阅读原著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企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推荐他们读一些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的《西游记》、老舍的《骆驼祥子》、高尔基的《童年》等,还推荐学生订阅与实际生活贴近的报刊,如《江门日报·青苹果》。
因材施教
分层次指导阅读
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分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阅读指导。我根据本班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中低分为ABC三组,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数量要求、时间等方面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A组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阅读能力强,我要求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在书上作批注,写读书心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B组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中等水平,我对他们的阅读要求就略为降低,要求他们默读有一定的速度,理解文章的意思;C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成为学困生,他们表面上虽是高年级的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却很低,我指导他们阅读短小有趣的文章,对于C组的同学阅读不提什么要求,目标是让他们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减轻课业负担
提高读书积极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有一些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是闲书,怕看课外书影响班级考试成绩。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课外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要使学生坚持阅读,必定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课文分析、讲解,每周腾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其次是减少重复无效无意义的抄写作业,过多机械繁琐的书面作业不但没有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如把这种作业改为阅读课外书,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开展读书活动
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我在班级开展许多带有趣味性的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阅读效果的平台。例如:班级定期举行读书笔记、读书手抄报展览会,让同学们分小组传阅、讨论交流,评选出最佳作品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结合节日特点,班级先后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我阅读 我快乐》演讲比赛以及“诵经典”朗诵比赛。为配合学校每学期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我在班中举行写读后感的作文比赛,并把优秀作品编成班级文集,放在教室的书吧里供大家欣赏。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大家逐渐克服对作文的“恐惧感”,敢于动笔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长期的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要善于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饱览群书。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