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01:45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案例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点亮童心,妙笔生花:小学英语优秀案例作文的写作要点"
小学英语作文,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学生词汇、语法掌握程度的方式,更是培养其逻辑思维、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环节。一篇优秀的小学英语案例作文,往往能清晰地展现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并给其他学习者带来启发。那么,要写好这样一篇作文,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内容选择:贴近生活,充满童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认知范围和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因此,优秀案例作文的内容应选择他们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如:"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爱好(画画、音乐、运动等)、我的房间、我的梦想、有趣的节日、一次难忘的经历"等。内容要真实、具体,能够体现小学生的视角和情感。避免过于成人化或抽象的话题,力求语言简单,但要能表达清晰、真挚的想法。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在熟悉的生活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增加作文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 主题突出:观点明确,中心清晰"
一篇好的作文必须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在动笔前,学生需要先构思清楚“我要写什么?”“我想表达什么?”这个核心观点或主题要贯穿全文,使读者能够一眼看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简单的提纲或
冯渊媛,孝义市兑镇镇石践村人。从小她就有一个梦想——“威风凛凛”地站在讲台上,给自己亲爱的学生们讲课……
一路走来没有过丝毫的动摇!在经历艰苦的求学之后,2012年,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她通过考试如愿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任职于石践村小学。
重返母校的那一刻,心里的落差感油然而生。她还记得教室和宿舍的房顶都有水渍浸过的印痕,下雨时就会变成“水帘洞”,半夜会被身上爬动的虫子吓醒。教室的桌椅板凳也很陈旧破烂,每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站在讲台上,感觉自己像是在偏远山区支教,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经过几个日夜的思想斗争,她告诫自己你是一名党员,不要忘了自己在党旗下的宣誓,不要忘了自己的梦想!村里的孩子更需要好的教育,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孩子们!
有了坚定的信念,冯渊媛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但她发现,大学英语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不多,需要重新学习怎样授课?怎么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为此,她一有机会就外出参加培训,回来后认真反思,把在外面听过的课进行同课异构,然后把自己备好的课带去别的小学试讲,让老师们给她批评指正;她还经常在网上查找名师教学视频,反复观看,研究课例,笔记上再做笔记……常常是一看便看到深夜,才发觉连饭都没有吃。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冯渊媛总是积极地寻找并总结出能帮助孩子们记忆的方法。课堂上她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入角色。比如在教颜色的时候,她用到了“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 blue, blue 是蓝色,画片草地是绿色, green, green 是绿色……最后拿起大画笔,对着镜子画自己”。她和学生们一起边唱歌谣边画,学生们都非常乐于学习英语。
在学习制作沙拉一课时,她让孩子们以小组分工,自己动手,课堂上他(她)们边说边学边做边吃,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在学习购物对话时,孩子们把呼啦圈搭在两张桌子中间,然后脱下衣服和鞋子,再加点单词卡片,就开始光着脚练起来了。排练、表演、展示、评价、评比……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课堂,不需要老师安排,自己准备,上课争着抢着要表演!就这样,孩子们喜欢上了英语,冯渊媛也喜欢上了这群可爱的小天使们!
她用照片记录下了孩子们课上的表演,动手实践的瞬间、联欢会上的展示和优秀的作业;用笔记录下了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瞬间,教育故事《用心呵护我的小天使们》发表在了《孝义文艺》杂志上;她把孩子们童真的笑脸发到了人教社组织的“校园最美笑颜”征集活动,孩子们的笑容展现在了全国的小朋友面前;她所教的孩子们参加市里组织的英语口语比赛,竟然一路闯进了全国总决赛,并拿到了二等奖。
孩子们欢呼,老师欣慰!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冯渊媛,在两届市千人大比武教学大赛中,也荣获了“教坛新秀”称号和取得“教学大比武二等奖”的好成绩。“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信,有辛勤的付出,就会有丰硕的成果!
(任志宏)
吕梁日报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胡梦君 张 华
摘要:学习外语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了解异国文化,实现顺畅的跨文化交流。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知识教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重点收集了北京市某小学英语公开课的三个教学案例;同时基于这三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跨文化知识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跨文化知识缺失,缺乏跨文化知识教学情境,跨文化知识教学方法单一。因此,作者建议教师们要注重恰当融入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知识;跨文化知识教学;案例分析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交流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交际手段,一种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文化意识分级标准中,对我国小学阶段(二级)的要求是:“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教育部,2012:24)。作为外语的英语学习,不仅仅需要学生记忆单词、提高听力、掌握语法等,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英语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技能,从而应用于实践。“跨文化教育是要在多元社会中通过教育来促进不同文化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对话,发展和维持一种能够平等共处的生活方式”(张红玲,2012:3)。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当适当加入跨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地理解背后的文化,为以后跨文化交流做准备。
研究者通过阅读文献、观察小学英语课堂,发现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跨文化知识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目前相关研究只停留在跨文化知识的介绍或者泛泛而谈的教学建议上,缺乏与课例紧密结合的研究。因此,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重点收集了北京市某小学英语课的三个教学案例,基于这些案例,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英语跨文化知识教学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希望能为一线小学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跨文化知识在复习课“Colors”中的缺失
案例描述:在三年级的一节颜色复习课上,有一个环节是教师问学生“What colors do you like?”,学生I like pink(orange/red/black/white) ... 问与答结束后,教师的教学活动仅停留在对功能句的简单操练以及颜色词的读音和意思辨认上。
分析:其实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补充适合学生了解的色彩文化知识,这样本节课将增色不少。例如,当学生答完自己所喜欢的颜色后,教师可以做一个小引申,问学生为什么喜欢某颜色,是否了解这个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以及相关的小故事等:Why do you like red/yellow/green...? Do you know the special meaning of red/yellow/green ... to us Chinese/the Americans? 这样,学生不仅了教师的问题,还扩展了跨文化知识,掌握了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教师也可以运用图片和小短片等多种形式,介绍中西方两种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词的文化差异。
以“red”一词为例。教师指出一个红色的物品,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英文“It’s red”,还可以运用图片对比或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在“红色”这个词上的文化差异,即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但在西方“red”却代表危险和杀戮。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掌握了表颜色的单词,同时也了解了中西方色彩词的文化差异。
(二)节日教学中缺乏合适的情境
在小学五年级一节学习节日的英语课上,教师没有设置适当的情境,影响了异国文化的传递。
案例描述:教师一开始上课就说:“Happy New Year’s Day!”学生一脸的茫然。接着,教师解释原因:“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festivals?”并在幻灯片上展示出一张新年的图片,有少数学生理解了教师的意思,用汉语说出了“中秋节”、“元宵节”、“国庆节”等。当学生说出节日名称后,教师又问:“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foreign festivals?”少数学生说出了“Christmas”,教师接着问:“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ristmas and the Spring Festival?”这时候学生们就不知道如何用英语了。
分析: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节日单词,了解节日风俗。首先,教师的开篇问候语不符合实际,因为当时不是新年;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在课堂上引出节日话题,并且引导学生说英文。另外,让学生直接说出春节和圣诞节的区别也比较难完成,学生一般只是知道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其他区别很难。如果在区分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如在幻灯上放出圣诞节的歌曲、呈现出圣诞节的照片,让学生仿佛身处西方的圣诞节现场,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说出节日之间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知识教学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阅读课中的跨文化知识教学方法单一
在小学四年级的一节阅读课“Inventions make the world smart”中,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方法单一,仅仅围绕在学习相关单词和理解篇章内容上。中间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案例描述:教师引入问题:“What invention do you know? How can this invention help us?”学生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题目“Inventions make the world smart”。接着,教师继续抛出两个问题:“How many inventi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is your favorite invention?”并给出一分钟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教师在让学生问题时,学生也不知道如何。
分析:发明创造这个话题本应可以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拓展跨文化知识,但整节课下来教师只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学习阅读内容,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学生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热烈,进而影响了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果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可能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在教授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invention”。可以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支架,引出西方的发明,再让学生对发明进行分类。学生可能有多种分类方法,我们在学生分类介绍完之后,可以播放一个相关的短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中西方的发明。然后,再带着学生去看文本,文本阅读之后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展示。这样,一节课中设计了多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会下降,都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只有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不变。因此,在跨文化知识教学中,我们需要统筹多种教学资源,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三、小学英语跨文化知识教学建议
当前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互越来越频繁,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或个体之间的交流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跨文化教育为应对这一时代特征的挑战而兴起(姜亚洲,2015:3)。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跨文化知识缺失、缺乏跨文化知识教学情境、跨文化知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跨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授,无法体现英语教育中的人文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应注重恰当融入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注重融入跨文化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学习外语,不仅需要了解语言知识,更需要了解跨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融入跨文化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克里斯托弗·马尔夫和刘子瑜(2010)提到跨文化教育有四种模式:“模仿学习、表演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学习和交流中的仪式”。其中探究学习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和文化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和提升跨文化意识,丰富跨文化知识。与跨文化知识相关的问题有很多,如:“Why is Saturday called Saturday?”“Why is Mars called Mars?”类似的问题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思考。文化对比的方法体现为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加深对小学生的印象,提升跨文化意识。文化差异随处可见,不仅包含色彩文化差异,中西方的称呼方式、问候习俗、见面礼节、习俗、禁忌等都有所不同。
(二)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异国文化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缺乏的是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英语情境,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异国文化。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在教授色彩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机场接见外宾的场景,让学生说说送什么种类的花、什么颜色的花,这样就可以掌握花和颜色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在学习有关节日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做准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熟悉节日的由来、特点和相关的风俗习惯等。
总之,通过合理创设模拟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还能让学生在交际中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游戏、实物、自制教具、多媒体等资源创设合理的情境,为跨文化知识教学做准备。
(三)利用多种资源和多样化方法,恰当教授跨文化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英语比较遥远,很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因此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真实感、生活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悟到英语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英语就在我们身边。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对英语文化知识有很好的了解,能够整合多种资源,在教学中促进英语文化知识的传递。
同时,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文化,愉快地学习英语。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如果希望学生在一节课中一直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劲头,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的变化而使学生的好奇心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故事教学法、音乐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
四、结语
英语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是文化的学习、交际能力的学习、思维方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恰当地传授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例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本文建议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跨文化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异国文化;利用多种资源和多样化教学方法,恰当扩展跨文化知识,让课堂缤纷多彩。
参考文献
[1] 姜亚洲. 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2]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刘子瑜. 作为跨文化教育的教育:一场全球变革[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
[3] 张红玲. 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 外语界,2012 (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Hu Mengjun Zhang Hua
Abstract: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only to learn about the linguistic knowledge, but also to build up the ability of smooth cross-culture exchange. At the mom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bout cross-culture knowledge to be solved in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es. The research, which is based 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mainly collects three teaching cases of English clas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Beijing. Through these case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ross-culture teaching. They are deficiency of cross-culture knowledge, lack of cross-culture teaching circumstances and platitude teaching method of cross-culture knowledge.
Key words: cross-culture knowledge; teaching of cross-culture knowledge; research on cases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6年第10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