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03:13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学车心得体会的 600 字作文,并附带写作注意事项:
"学车心得体会"
方向盘,这小小的圆形物体,承载着无数驾驶者的梦想与责任。而对我来说,它更是开启独立生活、探索世界的钥匙。回想起学车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初学时的笨拙与迷茫,也有逐渐掌握技巧后的欣喜与自信。
记得第一次走进驾校,面对着崭新的车辆和严肃的教练,我内心充满了忐忑。握着方向盘的手心沁出了汗,心跳如鼓,生怕一不小心就犯错。教练耐心地讲解着驾驶要领,从认识车辆构造到起步、转向、刹车,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然而,理论学得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难倒了英雄汉。起步时,离合器总是踩不准,不是熄火就是冲车;转弯时,方向盘打得太急,车身摇摇晃晃,险些撞到墙壁;停车时,更是手忙脚乱,要么距离太远,要么刮蹭到马路牙子。
在教练的悉心指导和反复练习下,我逐渐克服了初期的恐惧和不安。我开始认真观察其他学员的操作,虚心向教练请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每一次的错误都成为了我进步的动力,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充满了信心。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路况调整车速,如何掌握好离合器的配合,如何准确地将
很多学员表示科目二有一定的难度,容易挂科,那怎样才能学好科目二呢?今天我们分享科目二的学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心得一:享受开车过程
如果一上车就全身僵硬,紧张得直哆嗦,那怎么可能学好车呢?要学车就一定要学会冷静下来、放轻松,按自己的本能来,不要把自己当个菜鸟小心翼翼。要学会享受开车的过程,如果可以,尝试着模仿老司机开车的神态、姿势等,慢慢放松身心,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开车越来越娴熟。
心得二:离合器和追线练习很重要
很多学员一上来就想着练习科目二考试项目,不看重离合控制和追线的练习,这是非常错误的。新手手眼配合慢,离合器一定要稳住,踩刹车也要求稳,速度控制越好越容易把握住参考点。追线更不用说了,关系到你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适合的位置,以及车身是否摆正。
心得三:根据身高调整看点位置
每个人的身高不同,看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直角转弯是看车前盖盖线立即打方向盘这一条,个高的人还没盖线就要打方向,个子矮的要盖过了才能打。教练告诉你的如果你照着做发现不行,那就要根据自己的身高灵活调整、多做尝试,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点位。完全生搬硬套只会浪费时间。
心得四:确定坐姿、座位、后视镜
姿势不同和座位调节不同也影响看点。比如很多女孩子喜欢身子时不时往前倾,前倾和坐直的看点就不一样。座位也一样,尤其是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同样对一个参考点,座位靠后就要提前停,座位靠前就要慢点停,所以最好形成自己固定的座位调整习惯。还有后视镜,我的宗旨是,调到能看见每一个自己要看的参考点就OK!
心得五:注意打方向盘的手法
打方向盘要快速、准确。因为方向盘可以打两圈,所以一开始有的人经常搞不清楚方向盘是否回正,这个要形成默记方向盘圈数的习惯,还有习惯自己握方向盘的位置,久了就自然有手感了。注意:千万不要靠眼睛去看,否则很可能会错过转向时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日,我在驾校学习并准备科目二的考试。这段学习经历竟启发我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看待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经常提醒自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多从学生角度看问题,但什么是学生角度?什么是真正的换位思考?只有当你走下讲台全身心地做一次学生才有可能体会。
一、教师说的话真的有用吗?
我在驾校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资,反而常常让教练很头疼。师傅在教我这个后进生的过程中,说出了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师傅说:“你刚才又乱开,你在想什么?心里有事就不要来学车!”听到这句话的我并没有如师傅所愿立刻收心,我想:我明明在专心开车,只是学得慢一些,你为什么要冤枉我?带着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常常会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推测学生,做不好就代表上课不专心,上课不专心就应立刻批评。师生想法不一致,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师傅说:“这么简单的操作,为什么反复出错?”听到这句话,我感觉自己的错误比一般人更多,让师傅失望了。但是,这对我改正错误并没有直接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也需要被允许。教师不应该随意斥责学生,而应该将错误看成教育契机,化错误为进步。
师傅说:“你凭感觉开就好,不需要知道点位。”在我偶然一次完成曲线行驶后,师傅这样说。其实,偶然的一次成功,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诀窍。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教学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没有详细的指导、踏实的练习,学生不可能掌握诀窍,更不可能获得师傅所描述的“感觉”。
师傅说:“你看某某比你来得晚都考过了!”“别人家孩子”的故事从小听到大,没想到学车还要再听一次。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距需要被承认。我们需要向他人学习,但也不用把优等生的能力作为所有人的标准。学生也许逃不过“同伴压力”,但教师要有意识创造开放与轻松的环境来缓解压力,而不是去强化它。
二、考试失利后学生在想什么?
参加科目二第一次考试时,因为轮胎压线,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成绩变为零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感觉自己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为什么还是不合格,看到满街的人都会开车,我更加埋怨自己是个什么也做不好的傻瓜。冷静下来之后我才意识到,上帝在关上一扇门之后,常常会打开一扇窗。虽然这次考试一败涂地,但让我切身体会到学生考试失利的心理状态,并思考教师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想,“我努力了但我就是做不到”。教师常常将学生考试失利归因为没有努力。但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人努力了就可以考出满意的成绩。有的学生跑得快,有的学生走得慢,教师需要静待花开,不否定他们的努力,给予后进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学生可能会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考成这样”。学生在考试后,常常不能正确分析原因,难以找到改进的方向。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改变现状的动力最强,迫切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指点迷津,少一点指责和抱怨,指引学生如何走出低谷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可能会想,“我一科考差了,其他科也学不好了”。学生在失败后容易自我否定,将情绪扩大化,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在情绪的低潮期,教师需要用爱用心去温暖和陪伴学生,创造契机让学生体验成功、重塑信心。
三、考后如何归因?
科目二挂科后,我生无可恋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却意外收获了朋友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女生都这样,一般都要考两次”“考第二次多学一点,以后上路不慌”“你其他方面很优秀了,不可能样样都出色啊”……我都不知该怎么回复。
如何归因?我怨报名太早,还没准备好;我怨自己工作忙分了心;我怨师傅教学不认真……这些抱怨好像的确让我好受了一点,那是因为所有的归因都指向外界。这有利于情绪的缓解,但似乎无法提供改变现状的路径。于是,我也分析了自身的原因:不够坚持,练习中连续性不够;毛手毛脚,对离合的控制不稳定,车速忽快忽慢;操作能力欠缺……这些都属于内部归因,直指问题的核心,有利于制订下一步的改进计划。
同理,学生在考后分析原因时,需要外部归因与内部归因相结合。通过外部归因缓解压力、重塑信心,通过内部归因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改变的契机,内外结合,方能信心满满地达成目标。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15日第11版
作者:王阳兰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