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03:2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师德自我鉴定的作文,尤其是在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紧扣“师德”核心,体现时代要求 (Focus on the Core of "Teacher Ethics" and Reflect Contemporary Requirements):"
"明确师德内涵:" 回顾并阐述你对师德的理解,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方面。结合2018年的教育背景和你的实际工作,谈谈你认为当时最重要的师德规范是什么。 "结合时代背景 (2018年):" 思考2018年国家在教育领域提出的新政策、新理念(例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信息化发展、减负政策等),以及社会对教师的新期待。你的师德表现是否与之契合?你如何在实践中体现了这些时代要求? "突出个人特色:" 不要泛泛而谈,要结合自己作为教师的日常工作、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处理教学难题的方式等具体事例,来展现你的师德风貌。用真情实感打动人。
"2. 内容真实具体,避免空泛理论 (Content Should Be Realistic and Specific, Avoiding Vague Theories):"
"以事论理:" “鉴定”不是空谈,要基于你2018年度(或相关时间段)的实际工作和表现。选择1-2个最能体现你师德亮点的具体事例进行详细
第一篇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回首 2024 年的教育之旅,我在师德的道路上且行且思,心怀暖阳,育梦成长。
于理想信念之途,我坚守教育初心,将育人使命化作每一次备课的专注、每一堂课的热忱,以知识为笔,绘就学生心灵的蓝图,引领他们逐光奋进,让理想的火种在课堂上生生不息。
爱岗敬业是我每日的坚守。在业务上,我精研教学技艺,不断探索创新,将新的理念融入课堂;面对学生,我倾心关怀,用耐心与爱心搭建沟通的桥梁,倾听他们的心声;于教学之中,我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成为知识的盛宴与智慧的摇篮,努力为学生的成长铺就坚道路。
为人师表,我以身作则,言行雅正,以高尚的品德润泽学生心田;尊重家长,携手共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廉洁奉公,坚守教育净土,让教育的纯粹在校园中熠熠生辉。
这一年,有汗水,有欢笑,有成长的磨砺,更有收获的喜悦。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怀揣对教育的赤诚热爱,以德修身,以爱育人,在教育的征程中不懈前行,让师德之光闪耀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路上,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培育出更多逐光而行的时代新人。
第二篇
2024 年,于岁月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于我而言,却是教育旅程中熠熠生辉的珍贵片段。在这一年里,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初心,在教师这方神圣的舞台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用爱与责任书写着师德篇章。
在每一个晨曦初露的清晨,我带着对教育的热忱走进校园;于每一盏星光熠熠的夜晚,我心怀对学生的牵挂伏案备课。
课堂上,我用智慧点亮知识的火种,引领学生穿越历史长河,探索科学奥秘,领略文学之美,在求知的旅途上稳步前行。面对懵懂稚嫩的心灵,我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与欢乐,用爱去浇灌,助力他们拔节生长。
我深知言传身教的力量,时刻谨言慎行,以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尊重个性差异,包容每一个独特的灵魂,用微笑和鼓励给予他们勇气与自信。与同事相处,我秉持真诚友善,携手共进,在教育的花园里共同耕耘。
为人师表,我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真诚的言行传递善良与正直,用宽容与理解营造和谐的氛围,用严谨的态度塑造学术的严谨,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丰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是一场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滋养。这一年,我见证了学生的点滴进步,也收获了他们纯真的爱戴。未来道阻且长,但我愿继续坚守这方净土,守望着一届又一届学子奔赴星辰大海,用一生的时光诠释师者之爱,让师德之光闪耀在教育的每一寸土地上,永不褪色,温暖如初。#开新年#
如果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对教育价值、职业信条的个性化认知和践行,那么学校普遍开展的师德教育,其过程便可理解为——以教师本职所赋予的伦理规范和时代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唤醒教师个体内在的道德本能,激活并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动。我们在把握新时代师德标向的前提下,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及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是教育内容“关乎自我”。在学校师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一直坚守这样一个重要原则——关乎自我。这里的“自我”,指的是自己学校、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学校每一位老师的生活情况和工作动态。在落实常规性教育内容、达成一般性教育要求的前提下,我重点关注、了解、把握本校老师生活和工作的实时状态,据此设计入情、入心的主题活动,做到切实、顺势。
二是方式方法“指向主体”。对于师德教育,我一向坚持“外在导引”与“主体建构”相统一,极力促成基于“外在导引”的“主体建构”。除了必要的“上情下达”“苦口婆心”外,更多的时候则采取“情境—浸润”“项目—体验”的方式,以亲和、自然的外在之力,最大程度地撬动主体内在的自觉和能动性——唤醒每一位教师的道德本能,催生每一位教师的正向追求。
三是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在明确某一目标的前提下,以某一主题为导向的师德教育,既做到切准校本状况——针对自己学校的事,更善于发掘校本资源——用好自己学校的事。也就是,悉心发现并深入发掘校内直接、真实、可见的人和事,将它们转化为直观、有张力的教育动能。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一束照亮同伴的光”。
以生发于师生故事的我校一次师德教育活动为例。
那天,董效宁老师刚宣布下课,班里一向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张琪就追到她,嚷着让董老师给他一个作业本。原来上周董老师曾跟张琪达成一个协议——只要他每天都能完成作业,坚持一周,就奖给他一个作业本。一周过去了,张琪果然做到了,董老师却把这事忘在脑后了。董老师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向张琪道了歉,并奖给张琪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不仅如此,董老师还与全班的孩子约定——鼓励他们主动提醒老师说过的话,一起监督并纠正老师的言行。从那天开始,黑板的右下角每天上面都会出现简短的提示语——“本周举办‘说句心里话’主题班会”“老师,这个周四下午我们排练课本剧”“下次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教我们包粽子”“老师昨天错怪了李××”……
围绕着“董老师的言行中投射的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老师们展开了思考、讨论。其间,我适时追问:“董老师为何当着全班孩子的面给张琪道歉”“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董老师的言行,启发你今后要注重哪些与孩子相处的细节”……活动之后,“以细节改变师生关系”“在细节中赢得学生”的教师行动,悄无声息地在全校蔓延开来。
师德教育最容易走入泛泛说教、单向要求的误区。上述师德教育活动指向“秉持公平诚信”这个新时代师德行为准则,立足校本化直接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把老师代入真实的学校生活,通过追问,撬动他们的内在省思,触发他们的深层思考、讨论和行动——反思教育习惯,考问内心世界,继而以真实行动去实现超越、实现更好的自我。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
一是重心。一开始老师们讨论的话题范围很广泛,有一部分老师只关注到了教育智慧。于是我通过追问,及时把教师的讨论引导到师德领域,聚焦到讲诚信、讲民主、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上面。
二是过程。本次师德教育,不是我直接把“秉持公平诚信”告诉他们,而是引导他们从案例出发,通过思考、讨论,自主经历价值澄清的过程,进而真心领悟并认同“师生关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三是结果。对于本次师德教育,教师并没有止步于思考和讨论环节,紧随其后的是各自的细节践行。这时的践行,并非硬性的规定、统一的要求,而完全是老师的内生——价值觉醒后的行动自觉。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山东省莱州市扬务沟学校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08日第13版
作者:杨振亭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