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努力奋斗的心得体会》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8 04:58

怎么写《努力奋斗的心得体会》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努力奋斗的心得体会作文,想要写得好,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一、 确定核心观点和主题:"
1. "明确奋斗的意义:" 你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努力奋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改变命运、实现梦想、获得成长,还是磨练意志?确定一个清晰的核心观点。 2. "聚焦具体感受:" 不要泛泛而谈“努力奋斗”,选择一个或几个你印象深刻的具体奋斗经历或感悟作为切入点,这样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二、 选择合适的素材和事例:"
1. "真实性:" 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深刻观察到的、能够真实反映奋斗过程和结果的素材。亲身经历更能触动人心,也更容易写出独特感受。 2. "典型性:" 事例要能典型地说明你的观点,展示奋斗的过程、遇到的困难、付出的努力以及最终的结果(或收获)。 3. "细节描写:" 不要只写“我很努力”,要写出“我如何努力”——熬夜学习的场景、反复练习的细节、克服困难时的挣扎、获得进步时的喜悦等。细节描写能让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4. "层次感:" 可以选择几个不同阶段或不同方面的例子,或者围绕一个中心事件,从不同角度(如学习、工作、生活)来展现奋斗

团结奋斗精神的心得和感悟

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坚强政治定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一是坚定政治信仰不迷失。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理性迷、信仰动摇;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阳奉阴违、言是行非;更有甚者“不信马列信鬼神”。这些人原本也是党的领导干部,但由于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把梦想信念和党章党规丢到一边,最终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作为共产党人,要坚持立根固本,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守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二是站稳政治立场不偏移。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对党是否忠诚可靠,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是否坚定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时刻想到自我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我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党走,经常地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与党中央对标决不在党面前装“两面人”、耍两面派,决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同中央唱反调、搞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三是坚持政治清醒不糊涂。政治清醒是党员干部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党员干部坚持政治清醒就是要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重大考验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作为党员干部,应当深刻汲取衡阳破坏选举案的惨痛教训,时刻坚持头脑清醒思想敏锐、眼睛明亮,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处理、解决问题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坚决同各种错误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四是严守政治纪律不妄为。在党的所有纪律中,政治纪律永远摆在第一位。一切与党中央离心离德、损害中央权威的言行,都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所不允许的,都会遭到法纪的严惩。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上,我将切实做到“六要六不”:要听党指挥,不阳奉阴违搞自由主义;要五湖四海,不拉拉扯扯搞团团伙伙;要与党同心,不口无遮拦搞妄评乱议;要严守程序,不擅作主张搞先斩后奏;要敢于担当。

游本昌人民日报撰文:为了这一刻,我已奋斗七十余载

原标题:以炙热的向党之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你有一颗炙热的向党之心,令人感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话语,既是对92岁新党员游本昌追求信仰的肯定,也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永葆初心使命、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勉励。将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将青春奋斗融入新时代文艺的辉煌篇章,本版文艺工作者畅谈心得体会,凝聚奋进动力。

——编 者

誓言照亮我一生

游本昌(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给我的勉励和问候,我深感荣幸、激动不已。这份关怀让我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者的牵挂,也让我更加坚定对党的拥护与感激。

2021年12月25日,正值中国国家话剧院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回信,在信中勉励我们“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这份深切嘱托成为我艺术创作的动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2024年春节期间,田沁鑫院长率队到家中慰问时,我向她郑重表达了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田沁鑫院长第一时间将此情况转达给剧院党委、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和有关负责同志。上级领导关心重视,部机关党委和剧院党委工作高效、规范。2025年6月30日,作为新发展的预备党员,我在党旗下宣誓:“感谢党组织接纳了我,我为自己终于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而感到荣幸,我一定会信守对党的承诺,希望党相信我的誓言,这将照亮我的一生。”

为了这一刻,我已奋斗七十余载。这一生中,我多次萌生入党心愿,但始终藏在心里,觉得不够,还差得很远。如今,我终于成为这个光荣集体的一员。尽管已年逾九旬,我仍坚持终身学习、终身进步,在思想和行动上永不懈怠。

我会倍加珍惜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的勉励,全力以赴、倾情奉献,认真完成党组织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只要党需要、观众喜欢,我就一直演下去,用心打磨好每个角色,努力创作更好的作品,竭尽全力为党的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这份沉甸甸的嘱托,也是对所有文化界、艺术界同志们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将炙热的心、全部的力量付诸行动,站牢人民立场,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把心贴在人民的脉搏上

郝 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92岁的游本昌老师以“济公”形象温暖了千家万户,拥抱了信仰的朝阳。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如春风拂过文艺园地,激励了无数一线文化工作者。

中央戏剧学院的艺术长河,始终奔涌着红色血脉。从这里走出的老艺术家们,用一生诠释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老师,在《白毛女》中演绎旧社会的血泪,在《党的女儿》里刻画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为塑造喜儿的形象,田华睡土炕、吃糠饼,她朴素的话语至今回荡:“演戏先做人,要做党的忠诚文艺兵。”“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老师,年轻时在解放区舞台上塑造英雄儿女,后来成就了《茶馆》里秦二爷的经典形象。为演好角色,蓝天野在工厂一蹲就是半年。这种“沉到生活最深处”的创作态度,正是这些老艺术家信仰的写照——他们将对党的忠诚刻进骨子里,融进每一个角色中,用一个个立足时代、扎根生活的作品,诠释着“人民艺术为人民”的担当和追求。

游老九旬入党的选择,像一面镜子,照见信仰并非青春独有的激情,而是岁月淘洗后愈发纯粹的生命选择。

在文艺界,这样的选择并非孤例。郭兰英老师同样在晚年成为党员,把生命融进《我的祖国》的壮阔旋律。当她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眼中闪烁的泪光是信仰的赤诚,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炙热的向党之心”赋予艺术以根基,更为艺术注入奔腾不息的源头活水。这昭示了,信仰绝非虚悬的口号,而是台上每个眼神里的滚烫真诚,是台下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是支撑艺术生命穿越风雨的脊梁。

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今年迎来75周岁生日。艺术教育的真谛,在于信仰的接力。我们坚持以思想引领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创作观,坚持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今天,当中戏学子在练功房挥汗如雨、在剧本围读激烈争论时,他们学习的不仅是表演技法,更是田华“清清白白做人”的操守,是蓝天野“戏比天大”的执着,是游本昌“济世为公”的情怀——这是信仰传承的接力棒,是沉甸甸的精神火炬。

真正的表演,在与人民同悲欢共呼吸的每个瞬间,在漫漫艺术之路上始终照亮心间的那盏信仰的灯。这盏灯照亮过田华在战火纷飞中背着行头跋山涉水的巡演路,照亮过蓝天野于牛棚昏暗油灯下偷偷练功的深夜,如今又在游本昌九旬入党时焕发新光。这些信仰最朴实的模样,为后辈树立了精神标杆。它告诉我们,唯有把心贴在人民的脉搏上,才能在舞台上演绎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气象。

当无数源于信仰、饱含真诚的创作从越来越多年轻演员中涌现出来,文化强国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宽。这道路上,有传统的厚重、创新的火花,更有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永恒星光——这星光在每个文艺工作者俯身大地、贴近人民的足迹里,在每一个传递真善美的角色中。

难忘一份“不能再等待”的心情

王 勇(国家京剧院院长、一级编剧)

92岁的游本昌庄严宣誓入党,让我思绪万千——老一辈艺术家赤诚纯粹的信仰故事、熠熠生辉的艺术人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奋进。

今年是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新起点上,希望你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可以说,70年建院史,就是一部坚定信仰、用艺术回馈祖国和人民的艺术史。

难忘梅兰芳先生那份“不能再等待”的心情,那是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一心向党的信念感。1957年12月,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首任院长梅兰芳在近万字的入党《自传》中深情写道:“我已经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天天正在做着我应当做的工作……我今天才申请入党,不算早了,不能再等待了。”近万字的入党《自传》,将自己半个世纪的艺术人生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对党的赤诚与向往。1959年7月1日,梅兰芳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当天,《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他入党的消息。正如梅兰芳在入党申请书中写的,他“认清了作为一个艺术劳动者所应走的正确的光明的道路”,用一生践行自己的那句话——爱国要切实去做,一步是一步,这才是正理。

国家京剧院的根脉在延安,没有前辈先驱的艰苦奋斗,就没有国粹京剧的美名殊荣。在这里,许许多多令人敬仰的前辈艺术家,用艺术人生书写着信仰的故事,以高尚人格滋养艺术实践。

杜近芳老师多次满怀感恩之情地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让我以文艺服务人民,我从一个旧社会的艺人成为人民的艺术家,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知恩图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老师终其一生用艺术回报党和人民。晚年的她卧病在床,只要精神尚可,便会通过电话或视频,为90后学生悉心授课,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刘长瑜老师多年来坚持到剧院排练厅,一次教导七八名年轻演员排戏练功。她将自己毕生的艺术经验倾囊相授,亲自上阵示范,一个又一个“李铁梅”“红娘”“春草”“梅英”,在她手把手的指导下,走到聚光灯下,走到观众面前。

李光老师排练经典剧目《大闹天宫》时,力求全堂精彩。他对主演的一招一式、表情神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对群演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从走位配合到动作幅度,都逐一讲解、亲自示范,不放过任何细节。

孙桂元老师耄耋之年不改其志,以对京剧艺术的执着热爱投入到排演中。他所执导的《西安事变》《满江红》《孟丽君》《铡判官》等多部剧目荣获各项殊荣,赢得了戏迷观众的广泛喜爱。

正是因为这些前辈艺术家对戏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坚守,持之以恒地实践创造,才让新时代的京剧艺术不仅承载着美学价值,更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未来,国家京剧院将努力培育更多有信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让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都能凝聚在信仰的“聚光灯”下,绽放属于自己、属于时代的光彩。

真正的艺术永远与信念共生

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

2024年春节,我代表国家话剧院去看望九旬高龄的老艺术家游本昌老师。游老拿出他在剧院工作的剧照和生活照片,如数家珍。追忆往昔,难掩激动,问及还有什么愿望,他表示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年6月30日上午,92岁的游本昌同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游本昌同志的郑重抉择。人生耄耋之年,也是生命最完善的时刻。游本昌同志选择归心于党,这是信仰的光芒照耀,是最动情的全心托付,是生命深处的渴望与归属。

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温暖了92岁高龄的游本昌同志,也感动了国家话剧院每一位员工,更激励了全国文艺工作者,爱党爱国、忠诚事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和问候第二次抵达国家话剧院。2021年12月25日,剧院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回信。

作为国家话剧院的管理者,此次勉励和问候,令我们深切感受到,年龄并非信仰的边界,真正的艺术永远与信念共生。游本昌同志的艺术生涯,是一部“信仰与坚守”的诗篇。他经历新旧时代的更迭,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助学金资助下,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学习表演,毕业后加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国家话剧院前身之一),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话剧演员。是党的培养,带领游本昌同志走上文艺之路。

从事文艺事业70多年,游本昌同志始终勤奋刻苦,严于律己,艺术探索不停。在电视连续剧《济公》中,他饰演南宋高僧济公,将“游戏人间于外相,慈悲心怀蕴广博”的人物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在其他剧中饰演的配角,同样认真、同样出彩。游本昌同志看待艺术知敬畏,他常说:“角色无大小,灵魂要真诚。”他近90岁拍摄电视剧《繁花》时,为每场戏都准备几套方案,选择和年轻人一起熬夜,每天工作近10小时,最终,他让运筹帷幄的“爷叔”形象走进了广大观众的视野。正是这份对表演艺术的坚守,让游本昌同志的艺术生命在九旬高龄绽放光芒。

学习游本昌同志为人从艺的精神,让我们更深刻领悟到,“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游本昌同志将个人艺术生命与国家命运、人民期盼紧密相连,以卓越演技塑造诸多充满人性光辉的角色,传递着向上向善的生命力量。游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如今,这位92岁的艺术赤子,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真挚选择,让我们确信:生命终会老去,但信仰永远年轻;艺术或有边界,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追求永无止境!国家话剧院全体同事和广大艺术工作者,愿都如游本昌同志这般,以纯粹信仰为根基,以艺术坚持为筋骨,以服务人民为灵魂,不断锤炼我们手中的艺术之笔,书写文化强国文艺篇章!

信仰是火,是光

李宝群(一级编剧)

从事戏剧剧本创作40年,体会最深的一条,是创作者必须有信仰。无信仰,人生便如黑夜无灯,荒原无路。无信仰,剧本便缺少思想之光、精神之光,再丰厚的生活积累,再强烈的情感体验,再精彩的故事情节,再丰富的细节,也会黯淡失色。

时代需要心怀理想信念、有信仰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艺术应该为时代铸魂,用有灵魂、有温度、有精神高度的作品感染观众。

还记得创作话剧《从湘江到遵义》,我们主创一行重走长征路,沿红军长征路线,从湘江损失惨重的战场一路跋涉,山茫茫,水滔滔,一座座山寨,一处处古镇,经湖南通道,入贵州黎平老街,看乌江奔涌,观遵义夜色,登娄山雄关,渡赤水河,沿途红军留下的标语仍深刻石崖,无名烈士的墓地随处可见……支撑红军指战员历尽艰难走完万里征程的,正是强大的信仰。山水间,云雾中,仿佛仍飘动着他们的旗帜……正是这样的远行,让我们完成了这部戏的创作,在全剧结尾,剧中人对当代人发出了关于信仰的追问。

还记得创作壮剧《百色起义》,我和主创团队深入广西百色市、河池市东兰县。山深林密,天高云淡,壮乡人讲起当年,韦拔群带领壮乡儿女义无反顾参加革命。“快乐事业,莫如革命”,韦拔群及家中数十人牺牲。李明瑞身居高位却放弃荣华富贵投身起义,“革命是我唯一能走的路”。一批批华侨也奔赴八桂加入起义……他们中的大多数没看到未来的新中国,只为了心中的信仰。这一切,都成了我写《百色起义》的动力,我要用戏剧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还记得写话剧《风雪漫过那座山》,遍走东北三省,寻找抗联遗址,采访抗联后人。风雪漫天,我仿佛看见一支支抗联小队在风雪中拼死血战宁死不降,仿佛听见一个个抗联战士在密林中围着篝火唱着抗联之歌……

写话剧《古田会议》和《香山之夜》中的革命者,写话剧《冬日1948》困境绝境中的起义将士,写话剧《此心光明》中的古代思想家王阳明,写话剧《严复》中启蒙思想家严复,写话剧《邓世昌》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我都想努力写出剧中支撑人物内心的生命信仰。那是火,是光,可以照亮人生,也可以照亮我的灵魂,照亮作品的每个角落。

人,都需要信仰支撑,扛起生的重负,涌起活的勇气,而世间最美的信仰是让这个世界更好,让每个人活得更好。在这个意义上,书写人类的信仰,发现信仰的力量,是艺术家永远写不尽的创作母题,正像《从湘江到遵义》的那句台词:“信仰之火,不会熄灭”。

坚定信仰、崇德尚艺,92岁的游老做出表率,我们这些后辈理应更加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编辑:李各力

来源:人民日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