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读书笔记 简讯》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8 07:14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写好读书笔记简讯的作文,重点说明了需要注意的事项:
"精炼扼要,点亮书香——谈读书笔记简讯的写作要点"
读书笔记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它不仅帮助我们梳理思绪、加深理解,更是知识积累与内化的有效途径。而在众多笔记形式中,“简讯”因其篇幅短小、信息聚焦的特点,显得尤为简洁明快。如何写好读书笔记简讯,使其既精炼又有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精准提炼,抓住核心"
简讯的首要任务是“简”,因此,写作前必须对阅读内容进行高效的筛选与提炼。切忌事无巨细地记录,而应聚焦于文章或书籍的"核心观点、关键情节、重要人物或独特的写作手法"。思考:这本书/这篇文章最想传达给我什么信息?哪些内容是精华,值得记录?通过提问,迅速定位关键信息,为后续的简明扼要打下基础。
"二、 逻辑清晰,结构简明"
简讯虽短,但内部结构仍需清晰。通常可以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 "书名/文章标题与来源":让读者快速了解信息载体。
2. "核心内容概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核心观点。可以使用概括性词语,避免大段引用原文。
3. "个人思考或评价(可选
省教学能手何倩霞:最是书香能致远——我的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阅读,是语文之本。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也给出了量的规定: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天然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也是所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究竟如何有效落实课外阅读呢?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激发阅读欲望——推荐书目每月推荐三本精读书目,第一周第一节语文课前五分钟做足本月书单中书的噱头进行宣传,比如介绍《洋葱头历险记》时我这样说:有一样东西,你把它剥开,一层一层地,你便会止不住地流泪。孩子,这东西你见过吗?是,是洋葱。可是,在《洋葱头历险记》这本书里,洋葱头是多么地勇敢和智慧啊!不止是洋葱头呢,还有长着长长胡子的小葱大叔,爱用锥子搔头的葡萄师傅,拉小提琴的梨教授,善良的小樱桃,探险家老鼹鼠,好心的瘸腿蜘蛛……它们为了捍卫南瓜老大爷的小屋,维护和平,勇敢地与凶狠的柠檬王和番茄骑士作斗争。就让我们跟着洋葱头一起徜徉在童话的世界里!那——是属于你们的世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给学生推荐《绿山墙的安妮》时就直接介绍:文中安妮是个孤儿,好心的邻居将她养到6岁,后来又被送到孤儿院,11岁的时候,住在绿山墙岛的马修和玛丽收养了她,她天性活泼、善良又正直,她的一生究竟会经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绿山墙的安妮》吧!然后孩子会进入一个等待书籍的渴望期,但从不提前把下一个月书单告诉孩子,让家长一次性购买完一学期的书,否则孩子会失去盼书的过程,还会打乱阅读计划。教学中还应根据课文进行即兴推荐。绘本的特点就是文字和图画平行来叙述故事,能带给小朋友更多想象的余地,能给小朋友们很好的艺术与文学方面的熏陶。于是在教学完《三个小伙伴》童话故事时,就推荐《小猪唏哩呼噜》《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老鼠阿贝漂流记》《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一本本充满童趣的书,孩子们爱不释手。有时候故意将故事只讲一半,制造悬念,激发他们课外去找寻这个故事详细情节或结局的欲望。到了中高年级,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介绍跟本文相关的故事,及时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读物。如:教学完《卡罗纳的故事》后推荐《爱的教育》,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爱,学会了爱。学习《嫦娥奔月》后,推荐孩子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再进行神话故事会。学完《白鹅》《猫》等课文,推荐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最后一头战象》、《斑羚飞渡》等等。在班级里掀起了读动物小说的高潮,再借此机会开展群文阅读交流会。这样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既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落实阅读任务——确立制度有了阅读兴趣,还需要制度的约束才能坚持阅读。结合课文主题坚持每天读《语文阅读》相对应主题中的一篇文章。次日早自习前15分钟学生再大声朗读,老师指导阅读方法,对文章进行阅读点拨,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阅读更有意义。经典是课外阅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于是课代表利用每天晨诵时间带领学生完成每天一首古诗诵读任务,每周再利用一个早自习检查背诵,及时巩固让学生能将任务分散,更容易记忆。实行语文课前三分钟分享,先确定学号,每两个人一组,每节课完成一组朗读任务,由课代表提醒准备。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声到情,进而声情并茂的顺序安排内容,学生逐渐对口头表达产生兴趣,从而期待并珍惜每一次展示机会。将现代化手段运用在阅读中也为大家提供了便利,班级微信群不仅是交流的平台,更是展示的平台。平常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在群内朗读,学生、家长、老师均可在群里互相给予点评。借助腾讯文档让孩子们坚持阅读打卡,老师将阅读的情况公布于群内,既掌握了读书情况也能及时提醒学生阅读,一举多得。
三、调配阅读的兴奋剂——分享与表彰坚持阅读还需要不断地鼓励,让孩子品味阅读的收获,这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阅读分享不仅要随时随地进行,还要尽量教给孩子明确的分享方法。如:给别人推荐自己阅读的书籍,在班内实现图书漂流;在班会上分享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交流自己读书的方法等等。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的同时还要留足他自我发挥的空间,能够充分展示自我,从阅读中找到自信。表彰优秀也能有效激发阅读的兴趣。针对《语文阅读》的完成情况,可以不定期抽查,如两次优秀可得“星”一颗;坚持读书打卡一周的学生得“星”一颗,同时被评为当周班级“阅读之星”;坚持一月读25次的学生获得“表扬信”一封;集齐四张表扬信被评为年级“阅读之星”同时获赠书一本。这样有梯度的奖励机制让所有学生“够一够都能摘到桃”,为培养阅读习惯奠定了基础。当然,为了杜绝一些懒惰的学生,还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如果两周内没有学生拖拉阅读任务,就特意选一节语文课作为奖励,学生和老师都会拿着自己的喜欢的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为了这节课,孩子们就会相互督促、提醒, 读书的习惯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
四、提升阅读的品味——积累与交流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莫过于学习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如同拿到了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所以我争取每学期上一节专题阅读指导课。但都会选择一个主题展开教学,比如教学完《卡罗纳的故事后》,我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首先以本书的意义激发阅读兴趣,再引导学生从关注封面、了解作者,到内容提要,最后展示我阅读时从词到句再到段如何批注,如何写下感受等等,进行详细的介绍,给出示范。借助所学方法再迁移运用,进行阅读实践。长此以往,又何愁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呢?每周一、三、五坚持让学生做读书积累,内容包括词语、句子、名言等,并针对自己积累的内容写下简短的感受。在日积月累中,不仅提高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月开展一次好书推荐会和读书交流会是必不可少的。老师提前确定下期交流的书目,学生针对同一本书先在小组交流读书感受,而老师也会根据书籍内容设置不同的交流形式,如:必答题,抢答题,选做题,主观题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将书籍内容再回顾、探讨。当然,仅仅是这样的方式还不能促进学生积累。在班级内经常组织主题演讲赛、主题班会、综合性学习展示等活动,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
五、指导阅读迁移——升华与推广寒、暑假是读书的好时机。但老师却往往无法检查,没有了监督,阅读得不到有效落实,班级微信群又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在放假时我就布置所有学生同读一本书,并约定好交流时间,在交流的前一周我会在群里提醒大家,提前一天将要交流的题目公布在群里,便于大家提前思考。时间一到,先清点人数,然后主持人开始介绍交流的程序,虽然大家身处不同地方,但隔着屏幕欢呼雀跃,比在课堂中发言更积极,第一次实施可以家长跟学生一起交流,差不多进行了三个小时,最后还有几个学生恋恋不舍的将手机归还给家长。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面就全部交给学生去做,老师只做“幕后指导”,但依然参与交流,每个参与交流的人不再拘谨,不再紧张,畅所欲言,和作者对话,和热爱阅读的人对话。阅读是作文的生命。所以我会结合作文一个个地推出在阅读与作文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作文与阅读并驾齐驱,每周间两次随笔,周末一篇作文,只要练笔均有点评和奖励。对于优秀的、有进步的作文,在班级微信群公开表扬,称呼他们为:“班级十大才子”“十大才女”“十大新人”,这样算下来一个班的人几乎都有机会推出。剩下的会以其他方式推出,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人掉队。我还注重向各级刊物杂志投稿,《新星校刊》《镇巴教育》《汉中日报》《少年月刊》等刊物常见学生作品,让孩子的阅读走入作文,让孩子的作文走出校园,让孩子在成功中不断前进。“一个人倘若不以书为友,他是不可能幸福的。”反之,如果学生在闲暇时首先想到的是书籍,那么他们的生活就永远不会索然无味,定然弥漫着花朵的芳香。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阅读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中提升幸福指数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美好愿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真正扎根课内、拓展课外、大量阅读,那么我们定会看到每一位孩子都乐于阅读,我们会看到孩子们目力听力的延伸,大脑的延伸,心灵的延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是书香能致远!
编辑:刘昕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新新小学生》《新新初中生》《新新幼儿》等报刊。
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从政协委员读书数据看“温柔牵引”的力量
作者:刘颖余
95个读书群,88个读书主题;发言量超过42万条,浏览量超过244万人次;97%的委员参与率,覆盖全部34个界别,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刊发《读书简讯》86期,出版“政协委员读书笔记丛书”8册,转化形成提案、政协信息、报告等成果200余份……这是来自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的一组数据。
2020年4月,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正式启动。自此,人们看到,读书在这个人群当中占据了怎样一种重要地位。就像有委员总结的:书香落到笔头,变成资政的“金句子”;落在心头,化为创新的“金点子”;落到实处,就成了工作的“金钥匙”。实践证明,委员读书活动已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甚至有人表示:“有一种读书,很政协。”
按理,政协委员多是学识渊博、读书甚广的各界翘楚,他们尚能对读书如此热衷,可见读书一事绝无终点。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常学常新,学以致用,如此等等,都不是空话。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有一个特点,即着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线上读书与线下读书相结合,委员读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成果转化与社会溢出相结合,这一读书活动锚定“书香政协”,助力“书香社会”,立足委员读书“内循环”,努力打通社会“外循环”,不仅让委员从中受益,更发挥了他们的示范作用、引领效应。
读书,看起来是一件私人的事,尤其是非功利性的阅读,一些人看来无非是“想读就读,不读亦无妨”。但换个角度看,读书往往也需要一定氛围,需要温柔的牵引和陪伴,有价值的图书、好的读书方法也需要推广和分享。营造好的读书氛围,需要图书资源的供给、保障,也需要有识之士的示范、引导、推广。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那么,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是提升国民素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便利的途径。这也是我们今天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原因。
自2014年全民阅读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至今,全民阅读已连续九年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从之前的“倡导”到今年的“深入推进”,体现了政府对全民阅读重在实际推广的指导之意。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将全民阅读确立为国家战略。读书,兹事体大,说人人有责,亦并非夸大。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全民阅读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客观地讲,还不够普及和深入。出版物总量大,但精品力作少;碎片化、娱乐化阅读普遍,专业阅读、深度阅读不足;全民阅读活动多,但具有引领性、持久深入的活动少等。
对此,促进出版繁荣,提高出版质量,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等,都非常重要和迫切。除此之外,凝聚社会力量,丰富全民阅读方式,也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要提高员工素质,就要努力建设书香企业,在企业中大力提倡全员阅读。
全民阅读的基础是个人阅读、家庭阅读、社区阅读、企业阅读、机关阅读……书香社会的构建则有赖于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企业、书香机关……从社会的每个基础细胞、基本单元做起,让读书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全民风尚,指日可待。(刘颖余)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