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07:2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心得体会作文,想要写得深刻、真诚且有条理,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一、 明确写作目的和核心思想:"
1. "思考你想表达什么:" 是对专业的热爱与初心?是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是实践中的感悟与反思?是对未来职业的憧憬与规划?还是对某个具体事件/课程的深刻体会?确定一个清晰的核心主题。 2. "立意要深:" 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经历或罗列感受,要尝试挖掘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从个人成长上升到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理解,从教学技巧上升到对教育理念的认同。
"二、 内容选择与组织:"
1. "选择典型事例:" 用具体、生动、真实的案例来支撑你的观点和感受。这些案例可以来自: "课堂学习:" 某门课程(如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卫生保健)的启发,某个理论的应用。 "见习/实习:" 与幼儿的互动、处理某个教育问题、观察教师的教学、班级管理等经历。 "个人成长:" 在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爱心耐心、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对专业的思考:" 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对当前行业现状的看法、遇到的困惑与思考。 2. "结构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者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不仅提高了幼师的门槛,也逐渐让社会大众对幼师的认知有了明显改观。幼儿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幼师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发展、具备保育教育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行为,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熟悉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外,还要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同时还要求幼师时刻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善于创新,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变化。
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筑梦育人使命
“用知识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立志、爱国,这是我一直坚守的梦想。虽然面对的只是幼儿,他们或许真的体会不到,可是作为幼师,我要把这些种子种在他们的心田,我相信不久的一天种子一定会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既然肩负着教育造人的时代重任,我就要不懈地努力。我始终认为,幼儿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它滋养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心灵,正确的教育理念可以使孩子更加出色、优秀。幼师这一职业则是美丽之花的守护者。”这正是河北省涿州市物探三幼小一班王菊霞老师选择幼师职业的初衷。
“我喜欢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和他们的童言无忌,他们对别人的爱是最纯真的爱。人们都说孩子是上帝派来的小天使,我希望,小天使们在进入世界起点的路上给他们温暖,给他们拥抱,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面带微笑,学会坚强,健康快乐每一天!”说完,王菊霞脸上带着温暖而满足的笑容。
(河北省涿州市物探三幼小一班老师王菊霞)
“虚惊”后的职业思考
虽然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是充满欢乐和喜悦的,但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常常让人措手不及。
工作多年后,王菊霞依然记得那一年的五月,那天上午,孩子们都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很快就要去看一场期待已久的木偶剧。当时王菊霞正在为他们分演出票,却突然听到小班长的叫声:“老师,哲哲吐了!”
王菊霞赶紧放下演出票,看见哲哲趴在桌子上。她赶紧跑过去,皱着眉说:“快起来,这么趴着多不卫生?”她见哲哲没有反应,扶起他时,他闭着眼睛,嘴唇发紫,脸颊和嘴角沾着呕吐物。
“这不是正常的呕吐症状,哲哲的入园体检单上也没有患病记录。难道是癫痫,还是高温惊厥?”王菊霞脑中闪过这些思绪,尽管她做过幼儿园常见突发疾病的培训,但真亲身经历时,心里仍是紧张。
王菊霞一面掐孩子的人中,一边冲着身旁的小女孩大喊:“欣欣,快叫保健医和园长过来!”欣欣见到这场面,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幸好,隔壁班的老师听到自己的喊声,请来了保健医和园长。在紧急情况下,王菊霞让哲哲趴在自己腿上,让他将进入气管的呕吐物吐出来。这招果然管用,进入气管的食物被吐出来后,哲哲突然大哭起来。听到孩子的哭声,大家都松了口气。后来我们请来了家长,带孩子回家休息。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它对我的触动很大。”王菊霞解释,幼儿园的教师虽然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情况,也清楚班里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脾气性格,知道应该怎样引导教育。但是孩子的身体情况,比如,是否有先天疾病,是否高热惊厥,是否有过敏史这些只有家长更清楚。尽管入园前保健医都会询问家长这些孩子的基本情况,可是有些家长很介意,选择隐瞒。这样一来,孩子在园期间如果发病后果不堪设想。从那以后,她经常留意孩子们的举动,并随时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孩子更多的情况。“守护孩子是父母和老师共同的职责,只有孩子的情况更准确、透明,教师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完善。”王菊霞感慨地说。
厚植信仰,以榜样力量提升育人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上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无论多有名的教育理念不都适用于所有的幼儿园,适用于所有的幼儿。而是应根据地域差异以及幼儿生活的环境,制定适合自己园所和适合本班幼儿的教育方法。
“陈鹤琴、陶行知、蒙台梭利等教育专家在我的工作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王菊霞举例说,陈鹤琴先生强调“活教材”的作用,主张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亲身观察与体验,获取知识与经验。这一主张是以幼儿为中心,制定适合幼儿自身的的教育。从而激发幼儿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自己的优点,真正以大自然为活教材,让幼儿在玩中学。“这种教育理念对我的影响很深,我也希望能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践行这些先进的理念。”王菊霞说。
幼教感悟: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在我看来,孩子们没有差别,都是我的天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应一视同仁。其实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都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是教育的意义所在。”王菊霞如是说。
当前国内外的教育理念众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独生子女众多的时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使幼儿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仅要安排幼儿日常生活,保障与保育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如何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也是首要任务。然而,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要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这些一直是我的努力方向,也是每天的日常工作。”
孩子不仅是天使,有时也会化身“神兽”。面对“难管”的孩子,王菊霞自有“妙招”。她认为,首先幼儿教师要有爱心,做个有心人,多去观察,多了解淘气的孩子,和他们做朋友,找出调皮的根源。有的调皮的孩子是求知欲比较强的,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做出一些异于其他幼儿的举动或言语,有的调皮的幼儿通过捣乱来引起大家的关注。作为教师,我们一个会心的微笑,几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他们会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他们应该听老师的话,时间长了慢慢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但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孩子也不能一味地迁就,犯了错误就要正面教育,批评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还要多与家长沟通,做到家园一致。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高质量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他们会慢慢改变不良习惯,变得越来越好。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习惯,王菊霞也颇有心得。举例来说,在疫情期间,很多孩子待在家中,养成沉迷于手机、平板电脑的不良习惯。王菊霞建议,首先,幼儿阶段孩子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这时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在家多陪孩子看书,多给孩子讲故事。其次,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通过户外运动增强孩子的身心健康。第三,多带孩子与同龄孩子一起去玩,一起学习。既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孩子融入集体,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最后,寻找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发展某一特长,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做小约定,当孩子完成某一项家长布置的任务时,可以观看一定时间的电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有亲和力,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细心认真地照顾每一个孩子,当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幼儿教师要永保童心,有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具备教育者、保育员、协调员的能力。
在王菊霞看来,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多年来,她一直保持幼师职业的初心,因为陪伴孩子们成长,她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因此,她愿一直做美丽之花的守护者,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无忧无虑地成长。
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老师是学生的风向标,一名优秀的幼师首先在情怀上把每一位幼儿视为己出,加以关爱,教以知识。其次,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方可在教育这条点亮孩子希望与智慧之灯的成就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育人工作。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教师是幼儿人生的启蒙教师,也是幼儿认知社会和世界的引航灯塔。我们应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这样的教育才更具价值。(记者 岳彩凤)
(本文哲哲、欣欣为化名。)
“孩子是天我是云”,说起孩子,她总会想起和孩子们一起的快乐时光。她用自己的教育实践把孩子的世界装扮得更绚丽。她是上海市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教师,也是今年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就是应彩云。随小编一起来听听应彩云的快乐故事↓↓↓
“
学前教育是播种的教育,把情感和探索精神埋在孩子心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芽开花,为孩子带去一生的幸福。
——应彩云
”
新学期伊始,她如约出现在幼儿的教室里,陪大家玩警察、护士、舞蹈家等职业体验游戏。身影与孩子相伴相随,似乎没有身份的差别。
她说:“学前教育是播种的教育,把情感和探索精神埋在孩子心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芽开花,为孩子带去一生的幸福。他们长大后不一定记得,这却是学前教师职业价值的体现。”
她是上海市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教师应彩云,从教35年,淡视园长、科长这样的头衔,眼里最看重的是教师岗位,心里想得最多的是孩子。她开展幼儿自主学习、墙面布置、情景阅读等方面课题研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孩子成长得更完善。她相信“孩子是天我是云”,用自己的教育实践把孩子的世界装扮得更绚丽。
不当园长科长,只为走近孩子
在应彩云的心目中,学前教育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只有老师喜欢孩子,才能开展教育活动。她说:“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他不喜欢老师,就不肯学习。无论外部的教育条件如何改进,老师的作用始终不可替代。老师带着饱满的情感去面对孩子,教育就有了可能。”
应彩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从教35年,心里装满了对孩子的爱。早在2002年,她就评上了特级教师,成为上级部门重点关注培养的对象。领导找到她,希望她当幼儿园园长,应彩云却不同意,她说:“如果教学上稍微有点成绩就去做行政,孩子谁来教?好老师需要在课堂。”
△ 应彩云在和孩子交流。(《中国教育报》发,顾超摄)
过了一些时间,教育局又找到应彩云,希望她去当幼教科长,这样可以成为全区幼教领域的“领头羊”,发挥更大的专业辐射作用。应彩云脱口而出的却是:“我到那里去干吗?那里又没有小孩。”就这样,她既没当园长,也没当科长。
出于一些现实的考虑,应彩云还是担任了本溪路幼儿园副园长,分管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不过她主动“约法三章”:不能把时间都耗在行政职务上,每周要有两到三天进教室带班,确保可以经常和孩子在一起。
“全国有那么多幼儿园教师,而园长在每所幼儿园只有一个,这个岗位不必成为老师们追求的目标,好老师对孩子更有意义。对我来说,不离开教学工作一线,把我所掌握的育人方法带给孩子,我的工作就落到了实处。”应彩云说。
扎根课堂开展研究
情景阅读贴近孩子
应彩云爱琢磨,时常和孩子在一起,也总想着怎样让教育更加高效。从30多岁开始,她尝试做课题研究,但在研究内容、语言选择上,她心里很没底。
“面对孩子的时候,说话不能太理性,一件事情需要说两三遍,他们才能听清楚,所以幼师往往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和表达习惯,轻柔,和风细雨。但写课题报告却要求干脆利落,要写出凝练的语言,实在很难。”应彩云对当时的困境记忆犹新。
转机发生在她遇到上海教科所的一位前辈之后。他劝应彩云,不必去瞄准市级、区级课题,也不必去学那种严格搞研究的文字风格,既然是在教学一线,就可以用自己擅长的语言系统去写身边的课题。这给了应彩云直接的启发,她说,那是一个云开雾散的午后,直接影响了她开展课题研究的路径。
△ 应彩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央视网发)
有段时间,园长常检查每个班的墙面环境,判断能否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应彩云说,她不喜欢被任务推着走,索性围绕墙面布置进行研究,明确墙面的功能是什么、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布置合适的内容、教师和孩子分别承担什么职责。《创设有学习价值的墙面环境》课题完成了,用起来得心应手,再也不怕园长检查。
这些年,应彩云做研究都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不求构建宏大的理论,而是让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创设》《幼儿整合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一个个课题都是这么来的,着眼点不大,通过研究发挥反哺课堂的效应。
应彩云曾参与两套儿童阅读课程的编写,但限于课程主旨,个人的心愿无法落实,萌生了编写《情景阅读》的念头。其中贯穿的核心理念在于,站在孩子而不是大人的角度去推动阅读,把教育作为阅读活动的暗线。“家长往往关注孩子阅读时的学习能力,是不是能读懂,而对孩子来说,那是借助图画书的情境认识世界的活动,他们会好奇这一页里面有些什么,而不在乎是否读通每句话。”应彩云说。
如今,《情景阅读》教材完成了第一季、第二季教师用书的修订,受到众多幼儿园欢迎,每学期售出近9万套。
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理念
为青年教师赋能鼓劲
一花独放不是春。应彩云感到,她怀着一种使命感,要把科学的育儿理念传递给家长们,把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为他们赋能鼓劲。开展这些知识普及与传帮带活动的最终指向,则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
有的家长一心想让孩子提前学习学科内容,在入园咨询的时候,得知公办幼儿园不提前教学科知识,就想改到民办幼儿园去。应彩云劝家长:“小孩子的人生就像容器,如果太早填满,以后就放不进去了。幼儿园是孩子该玩的时候,就应让他们玩。6岁以前,孩子会形成个人品行、行为习惯,建立起语言表达思维、数学逻辑思维,这就需要家校共育,帮助孩子养成一生受益的好习惯,而不是在学业上‘抢跑’。”
△ 应彩云给孩子们讲民俗。(央视网发)
应彩云带的班里,曾有一个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却让人头疼的孩子:不在草地上踢球玩耍;吃水果一定要剥皮;不喝幼儿园的桶装水,自带瓶装矿泉水……家长的过度保护导致孩子认识事物存在缺陷。面对强势的家长和未能充分发展的孩子,应彩云写了一份近2000字的报告给家长,提出孩子面临的情况和可能的改善方案。家长看到她从心底对孩子好,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她。应彩云每个周末拿出两小时陪孩子,玩泥巴、折纸,带他去室外踢球,持续了近一年,帮他认识了更丰富的世界。
大至“浙江市民大讲堂”这样的省级活动,小至杨浦区四平街道的“亲子学堂”,应彩云利用各种机会与家长们交流,带去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导。她每年向本溪路幼儿园、杨浦区内、上海市内以及全国各地区教师开放教学课堂观摩约30次,开展专题讲座约20次。
应彩云还利用“应彩云名师基地”、国培计划讲学、名师讲坛等渠道,向青年教师、边远地区教师等传授教学方法和心得。她带教的学员中,已有5名成为上海市特级教师,4名成为各自省内的特级教师,超过50名学员在自己的区域内开设名师工作室,11名学员完成了个人专著。
作者 | 董少校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