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07:41
写作核心提示:
Okay, here are key points to consider when writing a movie review essay about "2012," especially in English:
"1. Understand the Movie First:" "Plot Summary (Brief & Objective):" Recall the main events without giving away major spoilers. Focus on the setup (discovery of fault lines), the escalating disaster, the main characters' journey, and the climax/resolution. Avoid detailed step-by-step recitation. "Themes:" Identify the central ideas. Common themes in "2012" include: Human hubris (our belief in our own superiority leading to problems). Survival and the will to liv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human actions.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th as cause and potential solution). Family and relationships during crisis. Global disaster and the fragility of civilization. "Genre & Tone:" Recognize it's an Action/Disaster film known for its large-scale spectacle, high stakes, and often over-the-top visuals. The tone is generally serious, intense, and sometimes awe-inspiring or terrifying.
"2. Structure Your Essay:" "Introduction:" "Hook:" Start with something engaging related to the movie's scale, impact, or a memorable image (e.g., the Earth cracking open). "Background:" Briefly mention the movie's title, director (Rol
吾家有女初长成,宝贝目前4岁半,入读德宜书院时刚满3岁,自从娃开始接受传统教育及诵读经典后,我们的三口之家也开启了一段“翻天覆地”的家庭改变,请慢慢聆听我的亲身故事,虽然篇幅长,但是我们可以有“心”的相遇,这一次我把自己感动哭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不是把我的文章当成“故事”阅览,而是一次生命的旅程,教育的心得。还请诸位多多包涵我的笔拙。
认识我的周边亲戚朋友邻居都非常好奇,这个娃的妈妈放着自家小区楼下“国家一级一类公立幼儿园”不送,为啥偏偏跑到距离住所二十公里外的“中英文经典式书院”去诵读经典度过童年呢?教学条件和环境没有高大上也更不是豪华奢侈金碧辉煌,反而映入眼帘的都是中外名画名字,人文气息浓郁,师资不是年轻的幼师也没有外教而是一群朴实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交通和费用都需要自己承担,甚至小区里的其它宝妈,听说我放着国家的“羊毛不薅”自掏腰包,还每天那么周折去接送孩子,很不理解,每当这时,我都会发自内心的笑一下,不解释…… 因为,读经典的好处太多了,几句话根本说不过来,而明白的不需要说什么自然明白;不明白的,无论怎么说,没有体验也很难明白,不是吗?很幸运,可以在二十几岁人生刚要起步的时候,有过这样深刻的思考和自省!
出院后,我再也没有想过工作、赚钱、升职、加薪……,不在认为生孩子会耽误我的前程,也不再认为熬通宵交出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和方案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相反,这是非常“愚蠢”的;无论你在工作岗位级别经理也好,总监也好,总裁也好,出了公司的门,你还是你,没有任何的光环,又有什么可争可骄傲的呢?无论你薪资有多高,失去了健康,一样不会快乐!不要觉得你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家人才真的需要你,不是吗?我用一年半的时间配合医生治疗,吃了大量的激素类药物,又用两年半的时间调理身体,这四年我只做一件事,追回失去的健康!只有失去才懂得它的重要,可找回又谈何容易!!!
2016年一月,我终于如愿以偿,迎来了我的天使——女儿桐桐。这是我最大的愿望,面对死亡的时候,才感受到孩子的重要…… 孩子真的是你在这个世上,精神的寄托和延续……她是我新生命的第一份礼物,我意识到一个母亲对孩子幼年时的陪伴至关重要,我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和绝大多数妈妈一样,总想把最好的给她,一千多一套的衣服舍不得给自己买,却舍得给一两岁的孩子买,一条薄薄的裙子980元,孩子爸爸眼睛都不眨一下;零食堆满四个大抽屉,大部分都是进口的零食,水果每天保证四种以上,凡事给孩子吃的,都从“山姆进口超市”精挑细选;玩具首选大牌子;八个月大时就给孩子买了她自己iPad,为了听英语学儿歌;怕孩子上学后出去玩的机会少,一岁不到就带着孩子出国游,每周末都周边自驾游,还要住在星级酒店,必须要有游泳池和儿童乐园,平时爸爸努力赚“米”,我和妈妈两个人带着孩子,那两年除了经济压力稍微大一些外,其它感觉都还好。
但在孩子两岁半以后,经常冲着我们拍桌子大喊大叫,随意发脾气,喜欢摔东西,姥姥需要每天追着喂饭,还三天两头积食,孩子长期积食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这无异切断了宝宝的营养供应。孩子夜里从来没有睡过一次不起夜的整觉,这无异于阻碍了孩子大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这样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我开始反思,带孩去医院测微量元素、营养科检查,每天各种营养品,鱼油,钙铁锌硒、维生素、DHA、一样也不敢落下,可仍然不见任何起色,儿童医院的专家们把这一切都总结为——喂养习惯不好。甚至孩子性格越来越暴躁,那个乖巧懂事,人见人爱的小天使,在一点点消失,甚至因为每天的焦头烂额,经常会把脾气撒在家人身上,我只有用“一团乱麻”四个字形容我当时的困境!我确信我对孩子的教育一定出错了!我只有“养而没有尽到教”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一个好母亲可以影响家族未来三代人的命运!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在我一筹莫展,焦头烂额的时候,我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平时虽然很少联系,但我们每次沟通都是坦诚相待,毫无保留,她告诉我有一个书院,专门教孩子读四书五经,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弟子规为行为准则…… 我瞬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就联系老师实地考察,来的那一天我惊呆了,在村里一个二层楼的院子里,这里没有五花八门的玩具和电子产品,简简单单的益智玩具和体能锻炼球类,更多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和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以及一个个知书达礼,天真无邪的可爱笑脸,那个时候老公连门都没进来,我知道他肯定是不同意把孩子送来的。我和第一次见面的子和老师推心置腹的聊了一个多小时,她给我看孩子们读的书,《孟子》、《易经》、《论语》…… 我随手翻开了一本,全是黑白繁体字,很多字我都不认识,但内心生起了恭敬心,当时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明白了,几千年的文化与智慧流露在文字见,这些文字是有它的能量和力量的!谈话未结束,我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我很幸运,父母如此爱我,老公尊重我的每一次决定如此迁就我,他即使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也尊重和配合我。主要的原因是老公没有了解过传统文化,没有接触过经典,所以他才没有那么接受,然而现在完全改变了。就这样,孩子三岁时来到了德宜书院。
我的娃在送到书院之前自己吃饭、喝水、大小便,穿鞋拖鞋,穿衣脱衣,自己睡觉,刷牙洗脸…… 一概不会,甚至开始上课连教室都不肯进,忽然换了一个环境,就像一个受惊吓的小猫咪一样,一直躲在老师身上不肯下来,几个老师轮流抱着。几个月都不肯上学,好几次送她时看着她哭的伤心的样子,我都是躲在车里,哭完了再走。我不止一次想过退缩,不止一次开始产生质疑,但我心里很确信,书院能教给孩子的,是我教不了的,而这些对孩子未来人生一定有很大帮助。谁都喜欢舒服和无拘无束,但任由孩子自由散漫的长大,而不加管教和约束,也许是爱,但绝不是明智的爱,因此而种下的苦果,要搭上孩子的一生为代价,不是吗?
明白了这些,我坚定了。我开始转变了思想,不再忧心忡忡,我告诉孩子:妈妈好爱你啊,读书越多长大后越快乐越幸福,所以妈妈送宝贝去读书,答应妈妈好好读书,好吗?我每天都给她重复这样的话,孩子是有灵性的,知道什么是爱,每次都会很认真的点点头。
直到有一天,老师给我发来她安静的坐在教室上课的视频,一节课90分钟,没有乱跑,没有哭,安安静静听老师一字一字的读《孟子》。再后来,老师一次次发来的视频中,看到她自己吃饭、喝水、排队打饭、自己刷碗、自己睡觉的小小身影,我又哭了,不同的是,这次因为开心而哭……
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孩子性格开始变化,不在随便发脾气大吼大叫,不再摔东西,不再对着长辈拍桌子,做事情开始有耐心,懂的关心身边人;”谢谢您””我爱您””妈妈你是最棒的””爸爸辛苦了”这样的话经常挂在嘴上,大人生气了,她会第一时间说:”我错了,请原谅”。同时好行为习惯开始形成,回到家里自己穿鞋,天一黑就困了,关上灯盖好被子就睡着了;如果自己的杯子没有水了,要么自己倒水,要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喝其它杯子里的水,吃东西前要得到大人许可;从来不在超市里要零食和玩具而吵闹;身体状况开始变好,她不再起夜了,可以完整的一觉睡到天亮自然醒,跟着太阳规律的作息,积食从长期变成了偶尔现象。
孩子的的点点滴滴变化如待人接物,礼貌,生活习惯,自理能力,还有识字量等,我深深感受到我选择是对的。
再再后来,桐桐在家也能向在书院那样自立,和我一起读书两个小时不厌倦,看到姥爷做饭会说:姥爷辛苦了!姥姥照顾她时会说:谢谢姥姥,我爱您。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性格温和,谦让有礼…… 而这些变化,仅仅用了半年左右。孩子在书院这半年多的变化,让我看到:这世上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教育!
孩子刚刚开始启蒙,就遇到了如此负责和大爱的老师,遇到了如此智慧和宝贵的中国文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想桐桐的一生都会感恩书院这几位父母恩师!感恩中华几千年圣贤们无私博爱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指引她人生的前行之路……
看到了孩子的变化,我很惊喜,非常欣慰,我不再焦虑和束手无策,与书院结缘后,同时也开启了我的蜕变之路,德宜书院定期会给家长开课,我参加的最长的一次课程是三天,吃住都在书院,分文不要,刘校长说:孩子好教育,家长最难教,家长教好了,孩子自然就好了。每次学习都会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都能唤醒我沉睡在内心深处的一些觉知,老师会送给家长书籍,老师鼓励我一起坚持读经典,还会耐心的告诉我如何读这些生涩难懂的天书,分享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教我如何健康饮食和保健…… 我的第一本启蒙书是《孟子》,我开始每天晚上和孩子坐在一起,有节奏的大声读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到后来读了《大学》、《论语》、《中庸》、《孝经》、《弟子规》、《黄帝内经》、《老子庄子选》、《易经》……
其中,每日必读《朱子治家格言》,我深信这些文字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里,成为约束她一生的行为准则,我多少次幻想过,未来的人生路上,她会遇到多少生活和心里的人生障碍,她会不会和我一样,在成长路上遇到数不清的困惑和不知所措,却在还没有想明白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大好年华……。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时刻提醒她要懂得惜福不可浪费;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告诉她不可目光短浅;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成,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叮咛她不可忘本,要为子孙后代积福;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教会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教会她该如何做事;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等等,教会她如何做人。这短短的一千多字,就像明灯一样,在迷惑之时为她指引正确的方向……每一句话都像是慈母般的敦敦教诲的。
当你全神贯注在一件事上的时候,你会发现,真正驱动你的是积极热情的求知欲!
我开始沉浸在不断学习的快乐之中。我开始乐于购买书籍,比如《三体》、《黄帝内经》、《理想国》、《宇宙》、《曾国藩家书》等等,我越来越喜欢听高质量的音频,比如:王财贵、刘丰、王东岳、梁东、倪海厦、徐文兵、陈大惠……这一年多受益匪浅,太多次因为产生磁场共振而泪流满面,不经意间,我的思想,认知,人生观,世界观彻底颠覆了!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重新刷机并更换了新的系统。
真的很幸运,可以在面对过死亡后,在还算年轻的人生阶段,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与这些充满智慧的人畅谈心扉,而我是那个最受益的人,这一年多学习到的内容,是我三十年成长岁月中,远远不能企及的……
自从那次大病以后,我彻底明白了健康的意义,所以对于中医养生非常重视,经过书院老师的指导和这一年多学习实践,收获颇深。同时反复听梁东和徐文兵的《黄帝内经》、倪海厦的音频,他们的节目表面上浅显易懂,内涵博大精深,我发现中医与古典文化、音韵、美食、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甚至宇宙能量等等息息相关,它完全就是使人获取智慧的便捷之路,与此同时还找到了为自己养生续命的密钥。现在中医的大环境的确很艰难,那是历史和社会体质问题导致的,但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和辨别,你会发现一颗又一颗闪光的钻石,总能带给你惊喜。这十年我跑了太多次医院,北京医疗条件在全国应该算是比较优越的,几乎每次都是三甲医院专家号,做了太多的检查,也吃了太多的药,不管是大病还是小毛病,除了发烧感冒外科创伤类,大部分都给你一个慢性病的定义,只要慢性就意味着基本靠维持,医生也表示很无奈,但他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一开始我不太愿意相信,现代医学不是已经很发达了吗,为什么我看好几次病都看不好,只能维持呢?一个个疑问一直装在心里,等待慢慢寻找答案。后来随着接触的黄帝内经的内容越来越多,我开始有一些明白了:人不是机器,五脏六腑也不是零件,人思想的一个小的波动都可以引起心脏乃至五脏六腑的一连串涟漪效应,抛开全局看个体,当然永远找到不问题所在,根本治愈也就无从谈起了,人的健康与否,不是一个小小的零件能决定的,要找到根源,找到那个启动生命装置的阀门,就像时钟一样,一旦指针走乱了,就要重新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
吃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情况,但如何吃,也许真正明白的人寥寥无几。现在主流的有素食、轻食、断食、低碳、生酮、纯肉等等,每一种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尝试并学习了其中的一些原理,个人的感觉是《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和保健的内容,是文化底蕴最深厚,最顺应天地自然,实践最充分最智慧的饮食方式,无可替代与超越!四季调和、子午流注、阴阳与五行、食疗与药赋、情志与脏腑等,哪一样不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认知中?只有走进它,才能真正窥探到它的力量和智慧,而我们常常仅凭极其有限的认知,轻易的下定论,岂不是一种极大的损失?难道你的才智,可以超越古人五千年层层迭代积累的智慧吗?
德宜书院对孩子们的饮食格外用心。严格按照黄帝内经和儿童身体发展特点制定食谱,要求学校家庭饮食方式要尽量统一。所有食材均有机,油,面,盐,蔬菜,小米,姜片,吃的是品质,不是数量,要注意食品安全,务必让孩子远离各种饮料、零食。五谷是最好的食品、姜汤水是最好的饮料。蔬菜水果中残存的农药、预防禽类发病的抗生素等,均可导致儿童各种病增多。因此,家长应选择绿色食品,防范餐桌二次污染。德宜书院的做法与社会上绝大多数幼儿园背道而驰 我听说有些"xx园"想方设法压缩孩子的饮食开支,只要吃不坏,什么都敢给孩子吃 。德宜书院全国各地寻找有机食材14块钱一斤的米面, 好几十一瓶的酱油, 连盐都是十几块钱一小袋的 ,买不到有机蔬菜就自己种 ,到处寻找老种子, 避免转基因食品伤害孩子, 还每天带着孩子学习养生知识, 安身才能立命 ,失去了健康 一起都无从谈起……要想子嗣绵延家族昌盛,保护好这一颗颗小小的幼苗得有多重要啊!这些林林总总 难道不是有福的人才拥有的吗?……对于书院为孩子的付出,我作为一个妈妈, 羞愧难当 。我还需要更认真的学习 、更努力的生活 ,更大毅力克服自身的懒惰……
孩子肠胃供能薄弱,基本以蒸煮炖为主,五谷为主,五菜为补,不撤姜食,截断一切垃圾和转基因食品,只吃有机绿色食材。买不到有机蔬菜,学校老师们自己种植,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到菜地里参观劳动,阳光下挥洒汗水的孩子们,透露出来的是天真纯洁,干净的笑容。为了寻找健康食材,老师们也是费劲了心思,空气、土壤、水源、种子、种植和加工过程都经过仔细筛选。作为家长我都看在了眼里,家里也都更换了同样的食材,确实和普通渠道购买的味道好吃很多。
重点是能孕育下一代新生命的种子作物,才是最有生命力最有能量的食物。有些肉食者肯定会说:种子不是用来吃的,所以里面的营养很难消化吸收,吃肉可以精力旺盛,身体强健。短期看确实是这样,但长期来看就是另一种结果了,比如种子虽然外壳坚硬不容易消化吸收,但我们古人的早就已经智慧的化解了,比如古人发明了豆腐,利用自然发酵方法,直接省略了胃部发酵的程序,还节省了自身的精气。按照流传下来的方式制作,不要在不懂原理的情况下自创制作方法。吃肉确实可以使人觉精力旺盛,但人维持生命是靠的精气神,靠肾精,人之所以衰老死亡就是肾气消耗殆尽,肾精就像一块蓄电池,电量耗完了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休养生息其实是在续命,在给肾精充电。人的生命质量不是高速运行就好,而要健康持久。
书院的小朋友启蒙时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接受《黄帝内经》精髓的熏陶,除了饮食外,晒太阳接收天阳,经络穴位的认知和作用,起居有常饮食有度等顺应天道的健康生活方式对生命质量的意义等等,可以让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惜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习惯用数据指标作为判断健康的标准,不知是否发现,指标更多的是告诉你哪里不健康,至于如何健康很容易让人迷茫,而短暂的效果有可能会形成更大的隐患。真正获得健康要从自己内心找答案,比如你是否可以克服懒惰每天运动让身体充满活力?你是否可以对无处不在的垃圾食品视而不见?你是否可以有恒心规律作息保证好睡眠质量?你是否愿意拿出一定的精力学习如何养生和保健?你是否能够做到及时调整好情绪垃圾和负能量?你是否发现了每天都会让你开心的事和兴趣爱好呢……?就这样一点点带你寻找答案,直到最后,你会发现,真正的健康只有一条路可走——修身养性。而方法是”格物””致知””正心”,正是《道德经》所告诉我们的高维智慧!
有的时候书院的微信群里早上六点多就已经发来了 孩子们穿戴整齐上课的图片并附上一句话:《父母大学》刘昱瑛校长给孩子们授课,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唤醒生命,唤醒内在的动力,提升学习能力。
我内心瞬间升起感恩 感动 感激之心!
——我是谁 从哪来 到哪去·这九个字是哲学的终极问题。哲学是是引领人类发展的智慧 许多科学家 学者 智者……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寻找答案
我想 老师的用意是唤起孩子内在动力 内在的善良 让孩子 更智慧的读书 生活 做人 做事…… 从娃娃起充满正能量 感恩心 珍惜自己的福分 保留孩子至真至善的天性
如果一个人充满正能量 会吸引更过的良师益友好运和福气
如果一个人内心善良 老天都会护佑你一生平安顺遂
如果一个人拥有更多的天性 会比社会上层层思想枷锁束缚的人 更容易了解真正的自己 更容易开启智慧的大门......从前我听到能量,高纬度空间等这样的词,感觉离我很遥远,太虚无缥缈。可是当我发现了自身的微妙变化后,深信不疑。曾经的我,自大自傲,年少轻狂,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总学着别人如何耍一些小心机来达到眼前的目的,念头繁杂,想法越来越多,烦恼也越来越多,消极、负面、憎恨、抱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常常夜里一个人偷偷不明原因的哭,对待家人稍有不顺心就火冒三丈,说出一些伤人的话,对身边发部分人都是警惕心,设置一道道防线,看到路边乞讨的都会贴上骗子的标签……
我一直在努力的改变,知道其难度之大。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和老公吵架闹脾气,心中对孩子的那种愧疚和自责,让我下定决定,必须改变!先想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发现中国的古典音乐,可以帮助我。我从音色唯美的古筝开始,每天一直听,直到后来着迷到睡觉时也必须听着水声鸟鸣才觉得完整,有时我还会陶醉在其中,越听越觉得美。后来开始听越来越多的中西古典音乐,对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明白了什么是正音雅乐,音乐的确可以治病,通过旋律的频谱与人的内心产生磁场共振,从而调节到高能量的振动频率上。
听音乐时你的情绪会有波动,也会根据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心情,你也可以感受到陌生人的内心善良还是邪恶,脑电波是意念磁场产生的物质条件。
爱因斯坦说:没有物质,只有场。
他的《相对论》195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核心源于两大实验。
尺缩效应:尺子的长度在三维空间相对不变,而在超越三维空间的速度下运行,速度越快尺子会越缩短。当速度越接近光速,尺子的质量接近于0(佛家称为“空”),揭示宇宙中空间的相对性。
钟曼效应:钟表的时间在三维空间相对不变,而在超越三维空间的速度下运行,速度越快钟表会走得越慢。当速度越接近光速,钟表的时间趋于停止(佛家称为“定”)。揭示宇宙中时间的相对性。
科学一步步发展的层级是:“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纳米-夸克……”但最终发现的物质,竟然在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这种物质被称为“夸克”——世界上最小的物质或者类物质,或者根本不存在。
《道德经》“有,万物之母,无,天地之始”。“万物负阴而抱阳,中炁以为和”。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亦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爱因斯坦、老子和释迦牟尼的思维模式都超越了三维空间的世界观。
曾看到过一部纪录片《暗物质》给我不少启迪,科学家们已经在21世纪,以科学的角度证实” 暗物质”以能量场的方式存在,它们无处不在,且数量惊人,暗物质是理解宇宙起源的关键,宇宙大爆炸时就已经存在了,没有暗物质我们也将不复存在,科学家们知道它的存在,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借用刘丰老师的观点,这世上的一切都是能量相干叠加所成的像。其实能量就是科学所说的波粒二象性原理,暗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的波,波的相互叠加形成了能量,能量的叠加形成了场,反过来,你现在看到的一切,最终有一天也会再次分解成暗物质类,你能想到任何可以永远不会消失的东西吗?所以佛说:一切有如梦幻泡影……,既然不能永存的就是虚幻的,就是一场梦而已。
经典通俗讲就是经久不衰的最高智慧,是高维宇宙空间在这个空间的投影,投影就是空间降维的成像,文字是空间能量的载体,摄受眼耳鼻舌身意,读经典是很好的与高维智慧建立链接的方法,读的同时就是在与这个能量场共振,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真的想不到什么方法还能比读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更能获取智慧的途径了。
东方智慧的精髓是来自更高维度空间的,从最高宇宙空间向三维空间投影,所以东方智慧讲——天人合一。现代科学是建立在三维空间,向高维空间的探索。
是向下俯视看的通透,还是向上仰望更容易明白真理呢?蚂蚁是二维空间的代表,怎么会理解人类的世界?
我通过正音雅悦清理内心,让自己先平静安定下来,定能生慧,通过感悟经典中的智慧,开始向内心追问,探索内在的自己,很多以前困惑的都解开了,我不再纠结,能发自内心豁达的看待周边人和事,对于一切发生的好与不好,都能尊重与接受,我明白人生其实是在追求更高的认知和智慧,而智慧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一切都可以作为开启智慧的钥匙,包括成功、财富、地位,也包括失败、疾病、灾难、甚至生死,如果你细心发现,一粒沙子,一朵花,一个苹果也可以帮你开启智慧,比如:牛顿通过坠落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世界间的一切看似毫不相干,却都有潜移默化的关联……,而你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外在一定会给你相对应的回应。
成功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不断的试错,然后找出正确的路线,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一百次一千次。一种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飞跃,你会选择哪种呢?明白了这些,就能找到人生的方向,也能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在大好年华时不虚度人生,找到自己,走自己的路。
德宜书院老师经常教小朋友们要有感恩之心,开始我不理解,动不动就哭,总感觉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这种眼泪不是虚假的,是发自内心能量的激发。“爱”是我们这个三维空间能够感受到的最大的能量,当人的爱呈现时,可以驾驭一切其它能量。爱的能量越大,感召来的力量就越大,感恩心是一切大爱的基石, 历史不正是真理的缩影吗?所有伟大的人,绝大多数是心里装着他人、国家、世界、和全人类的,一切的狭隘与自私,最终都会把路越走越窄,越走越短。
激发起孩子生命内在的感恩之心,不正式塑造一个伟大人格的第一步吗?
感恩心建立的第一步首先要学会”孝”,通过感知父母无私奉献的爱,延伸到对天地万物的爱,从而建立大格局,心能装的下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为他(她)的付出都是很不容易的,每天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身心灵成长的付出,每一样都夹杂着父母的血汗,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明白父母是有多么不容易,才会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书院的孩子们都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回家也要求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每一项技能老师都不厌其烦手把手教,直到教会为止。每餐前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大声朗诵感恩词,从宇宙太阳,空气自然,国家农工、到每天的一粥一饭,父母、师长、朋友,方方面面教会孩子心存感恩之心。
现在社会中的孩子,贪图享乐,攀比富贵;吃不了劳动和学习的苦;十几岁疯狂追星,彻底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谈恋爱、甚至殉情都变成了轰轰烈烈的事;话说的稍重一些就寻死觅活,一件件一桩桩都让人心痛惋惜,这难道不是不明事理和无知吗?但从他出生到犯错有谁教过他(她)怎样是正确的吗?在家长都忙着挣钱的时候错过了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你又凭什么把所有错误都抛给孩子?他(她)难道不是受害者吗?梁冬有一段话很精髓:一个男人要想成功,35岁之前都是要获得贵人相助的,你必须要学会与比你大,比你有能力的成年男人关系的融洽,让那些人有因为喜欢你而愿意帮助你的态度,这是有贵人相助的底层原因,而这点是与这个人和他父亲间的关系和谐与否的外部延伸,孝对于一个男人一生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忙着挣钱的父母们是否要好好想想,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看得见的钱,随时都可以花光,隐在背后的财富,才是很正的金山。
三岁看大七岁知天命,三岁孩子的初步行为习惯开始养成,行为习惯可以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七岁时一生的性格品行基本形成,内在格局也开始逐步建立。一个每天都满脑子带着疑问不断寻找答案的孩子,和一个每天都打游戏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未来会有什么差距呢?有些父母是培养孩子长大成人,而有些父母真的只是看着孩子长大成人,甚至更有父母连看都没时间,这真的是本末倒置,德不配位。
我刚开始接触经典时,子和老师让我看了一段王财贵教授的演讲视频《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让我坚定我会一直陪伴着孩子读“经史子集”,并持之以恒乃至成为每日必读的习惯。
过去的孩子读古书,三四岁唐诗宋词开蒙起,一直到十三四岁资治通鉴,左传,史记都已经读完了,并且可以做到整本背诵,中国几千年智慧精髓了然于胸。中国古代暂且不说,只说民国文化运动前,接受过古典教育的,还能出现很多文化大家,胡适之,徐志摩,朱自清、钱钟书、鲁迅、老舍、林语堂、毛泽东,白话文运动后,很难再出现这样的大家了,这确实值得每一个人,每一个父母为了孩子去思考。
一个孩子的基本能力是海绵似的吸收,越小吸收能力就越强大,你教他(她)什么,他(她)就吸收什么,对于孩子来说,三字经和论语比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就是句子长短不同而已,但是他如果记忆在大脑中,对于未来人生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理解力会越来越强,同样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为什么不直接给孩子植入更有价值的信息呢?孩子的关键期就那么几年,浪费不得。
桐桐到书院后,不仅矫正了很多坏的习惯和性情,在每天的学习锻炼中,她的专注能力大步提升,可以和我一直读书两个小时以上,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是可以做到的。我相信将来上了小学,45分的课对她来说,也会显得格外轻松了。记忆力方面也让我很惊喜,学校每天都有闪字卡,我们后来在家里也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识字卡时只要当时记住的,三五天或者一周后再测试,依然记得。每天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记忆十个以上新字。而且桐桐所有故事书,封面文字全都认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相信用不了多久,五岁左右她完全有能力实现自主阅读,并且不会太费力。拥有了自主阅读能力,她就可以培养更多的学习能力、理解力、思考力、求知欲…….。
书院老师每天都会带着孩子们打坐,不管是儒释道、禅宗、瑜伽、乃至中医,打坐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式,每一个人都很有必要在打坐中净化、整理和清理自己的内心,同时接通高维能量场,让自己获取智慧。据说苹果公司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乔布斯的禅室,马云会带着高管团队到深山中闭关,他们是近一二十年,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还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大步推进人类发展进程,其中的奥妙究竟是什么呢?
把自己清空,永远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要让有限认知障碍了本能的判断力和直觉,每一次重大变革前都不被全社会看好,但一点不妨碍它在短期内成为社会主流的。所以静定能力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和开发我们内在的灵性与天性,减少所知障碍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和阻碍,随时清空心灵垃圾、调整内在能量场,思维上的高低,心量上的大小与内心的善恶,左右着人们能量频率的高低与德位的大小,亦是决定了一个外在的人际、事物与环境的变化,德行决定命运、态度决定未来。德位的高低既是能量场频率的高低,其位置乃由个人所行所思所致,非从外力而来。
当我们帮助孩子建立了自理能力、专注力、记忆力、学习力、静定的能力、他(她)自然就有了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自然就有了选择和判断的智慧,自然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会担心孩子人生路不光明坦荡吗?而这一切都需要在7岁前打好基础!七岁以后有些天性的能力就逐渐消失了,纠错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难。
三岁孩子有必要告诉他(她),这个世界有多大、宇宙有多神奇、哥白尼、伽利略、比德格拉斯、老子、孔子、释迦摩尼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罗斯福、甘地、毛泽东他们有着怎样的伟大故事造福后人?想象一下,三四岁的孩子,就被这些有高度有能量的人和事感召下成长起来,他(她)的心量与高度还会低吗?还会因为一个半大娃娃唱一首流行歌曲就迷恋的不知所以吗?还会沉浸在游戏玩乐中一发不可收拾而贻误终身吗?知道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世界有多大,还会甘心做井底之蛙吗?我们做父母的真的不是希望孩子扬名立世,为自己脸上有光这么狭隘的想法,而是让孩子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活出精彩的自我,找到真正的人生乐趣并尽情的创造与享受!如果还可以帮助甚至造福更多的人,岂不是更圆满吗?
书院已经在给孩子们闪卡,各个行业领域的伟人,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和事迹概述,第一次看到上课视频时,我感动的眼睛湿润了,书院这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每一颗小小的种子,用心栽培与呵护,未来一定会发光,甚至成为新的奇迹不是吗?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高度与认知程度和视野是成正比的!!!
《宇宙时空之旅》是一个非常非常精彩的纪录片系列,可以帮助人们和孩子建立很好的认知与人生观世界观,类似于这样的珍贵信息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觉知,帮助和引领孩子开辟人生的康庄大道。
从一开始内心的凌乱和生活的鸡飞狗跳,婚姻不止一次徘徊在崩塌边缘,甚至年纪轻轻就不停的作到身体无法承受与死神擦肩而过。到后来扭转乾坤似的感悟和痛改前非,我珍惜现在的每一天,每一个当下,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努力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为家族后代的兴旺负起责任和使命感,用自己微弱的能量照亮身边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修行,人生就是一场心灵的攀登之路,目标到哪里很难知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旅途中一定是不断的让人感到法喜的过程,人活的其实就是心灵的修行和攀登,您认同吗?
谢谢您耐心的阅览,祝福您。爱,是一切创造的源泉!!!
祝福德宜书院桃李满天下,孕育时代大英才,祈愿更多家庭早日加入经典,全家读全家福。
读经的孩子是有福的!
读经的家庭是有福的!!
读经的社会是有福的!!!
德宜书院链接介绍,点击即可:
德宜书院(经典教育)
联系我们
书院地址:
北京通州区潞城
咨询电话:
子和老师 150 1132 5618
三封来自支教师生的读者来信——
感受“被需要的幸福”,创造最美好的青春
《光明日报》编辑部:
看了贵报《给边疆栽上万朵鲜花》这篇报道,深受感动和震撼,也引发了我的无限思绪。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从大学时组织支教队回家乡支教,直到毕业选择回家乡从教这一路的情景。
让我感念至今的是,2013年5月2日,光明日报头版以《山外大学山巅梦》为题,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来自贵州毕节一个偏僻山村,200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大一暑期开始,我创建了北师大贵州岩口爱心支教队,到毕节山区岩口村支教,此后每年暑假都如约而至。经过几年坚持,我们的支教得到更多人响应,当地政府和希望工程在岩口村建起了希望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在这里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持续派出优秀学子前来支教。据不完全统计,我当年支教的学生中,有14人考上了本科大学,走向了宽广的人生。
2013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毕节做一名中学老师,原因和保定学院支教群体的心声是一样的:“被需要的青春,才最宝贵。”
我立志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用心用爱帮助每名学生成长。工作八年来,我用心记住每位学生名字,为他们手写过1200多张生日贺卡;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关注贫困学生,为多名贫困生找到资助。
有位学生曾经写信给我:“启平哥,我家很穷,过着10元钱一天的生活。未来好迷茫,不知道努力能不能看到希望……”我以最快速度给他回信,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告诉他:“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物质上暂时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贫困的想法。今后学习生活有困难,就找启平哥。”一个高中大男孩,每天10元怎么生活?我和爱人商量,每个月自掏腰包支援他400元生活费,帮助他安心学习。
除了在毕节一中工作,我还利用空闲时间到乡村学校帮助教学,鼓励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学好本领,再回来建设家乡。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八年过去了。感觉还是第一天工作的样子,期待每一节课,期待着一届届学生成长。而每次站上讲台,都能感受到学生信任、期待的目光。他们还给我写下很多留言、书信,让我体会到被需要的幸福。
支教不但给了我人生的方向,也给了我温暖的爱情。在支教过程中,2012级师妹李秋菊和我相知相恋。毕业后,身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她放弃了回家乡四川南充市高级中学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毕节一中,和我一起为山区基础教育发展倾注心血。
回顾自己的成长,感受保定学院支教老师们的情怀,我深深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爱的传播者和希望的播种者。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让他们像种子一样,沐浴着阳光雨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衷心希望更多青年朋友来到这样的孩子面前,成就孩子们的明天,也点亮自己平凡却有分量的人生!
毕节一中历史教师朱启平
2021年8月6日
《光明日报》编辑部: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细读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事迹报道,这句话不时在我耳畔萦绕。对我来说,这些闪光的名字不仅是前辈,是榜样,更是同行者。
2019年7月底,我同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10名队友从济南出发,来到了新疆伊宁县——这座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西部边陲小城,在伊宁县第二小学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初来乍到,我们做足了思想准备。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老师,而我教的班级里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不畅成为我们教学上的第一个难题。然而,更难的还在后头。不久之后的期中考试成绩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我们身上。我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学生们的成绩却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有几个支教队员任教的班级成绩还出现了滑坡。失落、沮丧笼罩在我们每个支教队员的头上。大家都在想,我们究竟行不行?
连续几天晚上,我们几个支教队员都聚在一起分析原因、讨论对策。“既然咱们都是党员,何不发挥临时党支部的作用?干脆开一个组织生活会吧!”有人提议。后来,我们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讨论、互相促进。慢慢地,我们重拾了信心,在期末考试中,大家任教班级的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其中一位队员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级英语成绩分别名列全县第一、第二和第四。
有一次,我跟学校老师前往当地乡村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当了解到当地学校缺乏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学生们的音乐课、美术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时,我的心里像塞满了石块,难受得要命。恰巧我们队里有两名音乐专业的队友,我跟大家商量,能否增加我们支教的覆盖面,利用周末前往乡村小学开展兴趣课程教学。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乡望课堂”项目就这样在伊宁落地生根了。在“乡望课堂”上,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美术、音乐课程,还能学到国学、科普、手工艺等许多兴趣类课程。如今,“乡望课堂”已经成为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品牌活动。
在新疆支教的一年,使我成长了很多,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懂得了“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我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每当听到我支教过的伊宁县第二小学传来好消息,我都想朝他们的方向大喊一声:“加油,未来肯定更精彩!”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范清涵
2021年8月4日
《光明日报》编辑部:
我是一名来自新疆、正在天津读大学的维吾尔族姑娘。贵报《奋斗青春无悔抉择》专栏的系列报道,让即将奔赴新疆哈密开始支教生活的我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我的母亲是一名乡村中学教师,她18岁便开始教书育人,执教32年后光荣退休。妈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小就鼓励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从小上学时身边就有很多支援边疆的老师,他们热情、勇敢、无私,性格上有着像侯朝茹、李桂枝一样的坚忍和执着。我还记得,小学时,我们学习国家通用语和英语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些支教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们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渐渐爱上了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知在教育资源匮乏的边疆地区,孩子们眼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而这些支教教师“用心里的火,点亮梦想的灯”,也让我更加坚定了长大后成为他们的志向。
大一时,我听了学校退休教师、“全国最美奋斗者”王辅成老师的一场讲座。王老师以鲁黎的诗句“我在‘无我’里获得意义,种子消失在泥土中获得价值”勉励听众,让我深受启发。那场讲座后,想奔赴祖国西部支教的心更为迫切,就像侯朝茹在日记里写下的一样:“到西部去!我愿驾驭青春驰骋在生命的原野上,任他风雨雷电。”
2020年9月,梦想照进现实,我如愿成为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怎样尽快转换角色,为家乡的学生带回更多的爱、更好的帮助。说实话,我内心也有担忧和焦虑,但当我看到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事迹后,心中便有了答案:选择所爱,爱所选择,只要像这些老师一样脚踏实地、用心奉献、倾力服务、实学实干,就一定能在家乡热土上发光发热,让希望和梦想的光芒在学生们心中长久闪耀。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如今,我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反哺给家乡的孩子们,跟他们分享外面的世界,努力成为他们身旁的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作为支教团里唯一一名维吾尔族团员,我要在支教期间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队友尽快适应支教生活,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我愿用一颗热忱的心、一双勤劳的手,把青春镌刻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伊再提古丽
2021年8月6日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8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