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07:44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莫言讲话阅读答案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精读深思,准确把握——莫言讲话阅读答案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莫言先生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巨匠,他的讲话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语言魅力。阅读并撰写关于莫言讲话的答案作文,不仅是检验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更是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写好这类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精准理解,把握核心主旨"
这是阅读答案作文的基础。莫言的讲话,无论主题如何,往往都不是浅尝辄止。写作前,必须:
1. "逐字逐句研读:" 不能只看标题或概要,要仔细阅读讲话全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 2. "抓住核心观点:" 明确莫言先生在讲话中想要传达的最核心的信息、观点或主张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的?用了哪些例子或引言? 3. "理解深层含义:" 莫言的语言常带有象征、隐喻,其讲话也可能涉及文学、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要尝试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和作者的潜在情感或态度。
"二、 逻辑清晰,结构严谨"
理解了内容,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是关键。
1.
莫言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举行的媒体见面上,他宣称:毛主席的《讲话》“今天再看,确实有巨大的局限,过分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过分强调文学的阶级性而忽略了文学的人性。”
“我们这一代的作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的时候,就认识到了这个局限,我们所有的创作都是在突破这个局限。”
拿80年代以后的文学作品如《白鹿原》《废都》《红高粱》《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作品与《讲话》精神相对照,确实如莫言所说实现了“突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北京师范大学于2021年11月创作出版了“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张莉教授在推介丛书时说:“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莫言视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路标”。
所以,作为“路标”性作家的莫言对《讲话》的突破,就是莫言所说的“这一代的作家”的突破。
本文首先论述莫言对《讲话》突破的第一个方面:文学艺术为什么人的问题。
毛主席在《讲话》的结论中谈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
毛主席指出:“这个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列宁所早已解决了的。列宁还在1905年就已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但是,“为着剥削者压迫者的文艺是有的。”
为剥削者、压迫者的文艺就是为地主阶级的封建主义文艺,为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的文艺,为帝国主义者的汉奸文艺。“在我们,文艺不是为上述种种人,而是为人民的。我们曾说,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进而明确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这鲜明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文艺的基本价值观只能是以“人民文艺”为底色。
毛主席为什么把“为什么人的问题”当作第一个问题来讲?这是因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而就是这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被莫言首先突破了。
莫言2012年10月,获诺奖后在高密媒体见面会上说,我不为任何党派服务,面对所有人。“所有人”当然包括毛主席反对的“剥削者、压迫者”。莫言是这么说的:
2009年11月20日,莫言在北大作了题为“语言与历史”的演讲。他自豪地说,北京师范大学张清华教授称《红高粱家族》对“新历史主义小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批评红色经典历史小说在思想上艺术上都不能与新历史主义小说相比,原因是立场站错了,具有片面性,不真实:“我的作品不能用党派限制,从80年代起,我就突破了阶级与政治的界限,开始站在人的角度,写人的情感、人的命运。
我不为党派服务,是在良心的指引下,面对所有的人。”
“他们的小说现在看之所以在思想上与艺术上的高度与当下的新历史小说有差距或者说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历史原因造成的。”“他们只能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革命军队的立场上来写作,是片面的,不真实的。作家应该要站在一个超阶级立场上,处理他的题材,处理他的人物。”那么,莫言的作品是怎样“为所有人”的呢?那就以《红高粱家族》为例来说明吧:高密东北乡有三支抗日队伍:“我爷爷”余占鳌组织的队伍、国民党冷支队长的队伍、八路军胶高大队江小脚的队伍。土匪英雄“我爷爷”余占鳌一出场就把与母亲私通的和尚杀了,母亲自尽。当轿夫,花轿里抬的是“我奶奶”戴凤莲。戴凤莲的父母为了钱财把女儿许配给开酒坊的单财主患麻风病的儿子。余占鳌与戴凤莲一见钟情,在戴凤莲回门那天,两人在高粱地里激情私通,余答应戴要把财主父子杀了。戴凤莲从娘家回来,公爹、丈夫真的都被人杀了。她镇定地当起家,掌管酒坊,把余占鳌当成地下情人,并生了“我爹”。后来余占鳌把戴凤莲的丫鬟“恋儿”发展成“二奶奶”,与戴凤莲闹翻,并与恋儿搬出去住。余占鳌杀了土匪挂脖子,当了土匪。戴凤莲为了报复,与余占鳌的对头土匪黑眼勾搭上,并勾引了家里的伙计刘罗汉。在莫言的眼里,杀人不眨眼的土匪“我爷爷”是英雄;敢爱敢恨敢报复,不受礼仪纲常约束的“我奶奶”是女中豪杰。但,他们是人民大众认可的好人吗?日本人来了,剥了刘罗汉的皮,奸杀了恋儿,刺死了孩子“小姑姑”。余占鳌与戴凤莲放弃个人恩怨,集结起队伍杀鬼子。也就是说,“我爷爷”的抗日并不是民族大义,而是从个人感情出发的。而伤了“我爷爷”的感情最深,具有刻骨铭心仇恨的是八路军。在莫言的笔下,八路军不但不抗日,还残杀掠夺“抗日百姓”。百姓不欢迎八路军,反而“咬牙切齿”地痛恨,同仇敌忾地拼杀。
余占鳌伏击日军大获全胜,缴获不少枪支弹药。八路军的江小脚和国民党的冷支队长先后找余占鳌敲诈战果未果。余占鳌要为两年前被日本鬼子炮弹炸死的戴凤莲出大殡,没想到八路军在路上伏击了出殡的队伍。
莫言借用自己引以为傲的“我爷爷”的眼睛看到八路军,还是莫言自己想象中的八路军?为什么要把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战士的脸描写成“傲慢的尘土”,“弥漫着狡诈的狐狸气味?”如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这可是土匪余占鳌在枪杀人民军队的战士啊!不仅如此,莫言还以他高超的魔幻手段,把胶高大队变成身披狗皮,学狗叫,“像亢奋的狗群”。
书中写到,经出大殡遭江小脚的胶高大队伏击,余占鳌的铁板会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他与豆官父子俩。由于死人太多,掩埋不了,引来了一大批野狗撕食。这给父子俩带来了一冬的给养。他们每天打死一只野狗吃,一冬积攒了一百多张狗皮。而这些狗皮一夜之间被人偷走,由此出现了一个披着狗皮的胶高大队。莫言直接用“妖兵群魔”来描述这支穿狗皮的队伍。莫言还惟妙惟肖地描写了“狗群”出没的丑态,被伪军骂:“这群瘟狗!”不得不说,这种“拟狗”的写作水平绝对一流。但,我想知道的是,莫言与八路军有何怨仇,为何这样对待他们?“为所有人”的文学不包括八路军吗?
毛主席在《为人服务》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莫言讽刺的红色经典作家“他们只能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革命军队的立场上来写作。”那么他的“所有人”的立场就可以这样污化八路军吗?
相对于“蹀躞”着小脚的江小脚的八路军,莫言的笔下侵华日军的形象则俊美多了,即使奸杀妇女,枪挑女婴时也充满了人性!
莫言曾在影视节目中直言:即便是这一个日本的侵华日军也要写出他具有人性的一面。如前所述,“我爷爷”余占鳌抗日的动机是因为日本鬼子对六个日本兵糟蹋二奶奶,杀死小姑姑的暴行,作者站在“人的立场”上耐心地表现施暴者的“人性”。
看看,将要施暴的日本兵“很像见多识广、口齿伶俐的读书人”居然动了恻隐之心:“黑眼睛里蒙着一层天蓝色的烟雾”。多么文质彬彬哪!“小说家是用思想来选择和改造历史事件,如果没有这样的历史事件,他就会虚构出这样的历史事件。”那么,请问莫言这样描写八路军的丑陋与侵华日军的俊美,到底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呢?
看到了两位烈士后面的日本兵了吗?他们那个眼里闪烁着“蓝色的泪珠”。
看到这位只有四岁的小烈士了吗?莫言这样美化日本兵,敢看小金子的眼睛吗?《红高粱家族》被学界称为“对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具有开拓意义”,而《丰乳肥臀》被称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扛鼎之作”。但这部小说1995年出版后,不仅受到老作家们的批判,而且受到老红军、老八路的批判。结果是《丰乳肥臀》被“封禁”,他本人也被调离部队。1999年,在一些人的推动下,《丰乳肥臀》又有了再版的可能。莫言开始做再版前的修订工作,并撰写了《〈丰乳肥臀〉修订本后记》回应了批评者加给他的两个“罪名”:“我认真地研究过那些批判文章,发现了他们加给《丰乳肥臀》的罪名主要有两个,一是说我“反共产党”,二是说我‘性变态’。”
莫言的回应并没有否认,而是谈了作家应该有的立场:
“我想,时至21世纪,一个有良心、有抱负的作家,他应该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他应该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进行他的写作,他应该为人类的前途焦虑或是担忧,他苦苦思索的应该是人类的命运,他应该把自己的创作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只有这样的写作才是有价值的。”
所以说,莫言的“人类的立场”“所有人的立场”已经“站稳”。真正突破了毛主席“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立场。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