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08:4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耳鼻喉科医师的自我鉴定,需要体现专业性、严谨性,并展现个人能力和素养。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核心内容与要素 (Content & Elements):"
1. "明确目的和对象 (Clarify Purpose and Audience):" "目的:" 是用于年度考核、晋升申请、求职、实习总结还是个人反思?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侧重点和语气。 "对象:" 是上级领导、同事、招聘单位还是公众?这会影响语言风格的专业程度和侧重点。
2. "突出专业能力 (Highligh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临床技能:" 描述你在诊断(如听诊、鼻内镜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治疗(如药物使用、手术操作如扁桃体切除、鼻中隔手术、听力重建等)、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鼻炎、中耳炎、耳聋、眩晕等)及疑难杂症方面的能力。 "理论知识:" 展示你对耳鼻喉科基础理论、最新进展(如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人工耳蜗技术、耳显微手术等)的掌握程度。 "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 可以用具体(但避免敏感或隐私)的例子或数据(如某类手术成功率、常见病治愈率)来支撑,体现你的专业水平。
3. "强调
7月27日是世界头颈肿瘤日。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各器官恶性肿瘤的1%-2%,却是呼吸道第二大癌,仅次于肺癌。多见于40-70岁吸烟男性人群。喉癌不仅会给患者个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可能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严重者会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交流与工作,甚至威胁生命。目前晚期癌症几乎是世界性难题,尚未被攻克,但早期喉癌的患者有80%-90%以上的治愈率。因此,及早发现喉癌,以阻止其进展为晚期喉癌,对喉癌的防治来说至关重要。
喉癌的危险因素
迄今为止,喉癌的病因复杂,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环境与职业因素、放射线、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有一些因素与喉癌密切相关,它们的存在增加了喉部癌变的风险,如吸烟是第一大致癌因素,既吸烟又饮酒,患喉癌的概率又要翻一番。
喉癌的“前奏”——声带白斑
很多喉癌是从喉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喉癌前病变有声带白斑、肥厚性喉炎及喉乳头状瘤,其中最常见的喉癌前病变是声带白斑。
声带白斑虽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但它的处理尚未达成共识。因为它是处于炎症和癌症的中间过渡状态,是炎症偏多,还是已经癌变,光凭检查很难确定。
根据临床经验,医生可以根据它的外观形态来进行鉴别,大多数的声带白斑,从外观上可以划分为3类:光滑平坦型、光滑肥厚型和粗糙型。光滑平坦型绝大多数没有或仅有轻度不典型增生,这些白斑首选保守治疗;光滑肥厚型大部分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可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或随访治疗;粗糙型大部分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对这部分病变,应积极手术治疗。
对于同一白斑病例,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不管哪种类型的声带白斑,都应及时至医院专科就诊,由医生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这对喉癌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喉癌的早期“信号”
声音嘶哑:许多喉癌患者,早期往往会出现“声嘶”的症状,但容易自认为“喉炎”而忽略,尤其是平时有慢性喉炎的患者。因此,特别提醒4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男性,如果声嘶超过2周,经发声休息和一般治疗无改善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
咽喉部不适:感到咽喉部不适,如咽部异物感、咽痒、咳嗽和痰中带血等,也应避免自认为是慢性咽喉炎而轻视。
相关辅助检查
由于喉部的相关检查一般不包含在常规体检项目之中,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觉察上述早期喉癌信号提示,可自行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常规喉镜检查:喉镜检查非常直观,喉部如有新生物,很容易被发现。
窄带喉镜(NBI技术):这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技术,运用窄带喉镜通过声带表面的棕褐色斑点来判断癌前病变与非癌前病变,以及鉴别癌前病变(如声带白斑)是否癌变。
喉部增强CT或MRI:对于表面无明显改变,主要向黏膜下或向深部和周围浸润的病变,喉部增强CT或MRI能更好识别。此外,它还有利于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对于接下来的诊治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喉癌怎么治
检查后,若发现喉部有肿瘤或新生样物或癌前病变,则立即进行活检手术,以明确是否癌变。若为癌变,则需要进一步进行根治手术治疗,关于喉癌的治疗,目前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
1、激光切除早期喉癌
针对早期喉癌,激光或等离子微创手术是首选:手术创伤小,无需行气管切开,体表无手术切口;术后第一天就可出院,费用低,治疗效果佳;发音功能保留好,半年后嗓音明显改善,数年后嗓音接近正常。5年生存率达90%以上。
2、放疗
放疗也是早期喉癌首选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放疗的优点是近期嗓音功能好,但也存在缺陷:会并发急性和慢性放疗并发症,对口腔黏膜、唾液腺和血液系统损伤较大,影响患者进食,出现疼痛和免疫功能下降,甚至诱发第二癌的可能。此外,放疗费用高,治疗时间长。数年后,放疗并发症可能渐渐出现,主要是吞咽困难和发音功能受到很大影响。
3、喉部分切除术
如果肿瘤范围较大,激光或等离子微创手术治疗有困难,或经口喉腔暴露不佳,需行开放性喉部分切除术。该手术创伤较大,需要进行气管切开,还需要佩戴金属气管套管。喉部分切除术优点是病变暴露好,能更好完整地切除病变;缺点是术后声音嘶哑程度最高。
经口激光治疗、放疗和喉部分切除术都能很好地治疗早期喉癌,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对声音要求不高,能耐受手术的早期喉癌患者,也可选择手术治疗。
4、全喉切除术
对于中晚期喉癌患者,需行全喉切除术。由于全喉切除术对发音功能有较大影响,很多患者很难接受全喉切除术,尤其是年纪偏轻的患者。但是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满足患者对发音功能的渴求。
全喉切除后如何讲话
食管发音:食管发音训练是全喉切除后最常用的发音康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为术后患者开展食管发音训练,患者术后1个月即可进行相关练习。食管发音的优点是发音自然、费用低,但不连续、音量低,能连续讲话的成功率不到50%。70岁以上患者难以掌握该发音方法,成功率更低。
电子喉:属于外用机械装置,音调变化单一、机械,难听懂。
发音钮:发音钮发声自然、流畅,发音效果好。缺点是费用高,需要定期更换,也可能会引起瘘口扩大、肉芽增生等相应并发症。
手术发音重建: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可以应用患者自体组织,如颈前带状肌皮瓣和锁骨上肌皮瓣,制作成发音管,可为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重建发音功能。目前已有数十例患者完成了手术,患者术后发音清晰,发声效果同发音钮,等同于通过手术创造了一个终身可用的发音钮。但该手术难度较高,目前国内只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运用此方法进行手术重建发音,是该院咽喉科治疗喉癌的一大特色。该手术可与喉癌手术同期进行,也可选择二期进行。
作者:黎长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吴海涛(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主任医师)
编辑:唐闻佳
图:本报资料图
从开创第一个颞骨解剖实验室,到提前患儿做听觉植入手术的年龄,再到率先建立听力检测和眩晕中心……这位始终走在中国耳科前列的医生仿佛带着与生俱来的敏锐嗅觉,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个性助力他跻身一流名医之列。在耳鼻喉科辛勤耕耘40载,他用精湛的医术、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行医助人的热心肠诠释着大医的“精诚”风采。他就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郑亿庆。
郑亿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名医,广东医师奖获得者。擅长耳鼻咽喉科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人工听觉植入、咽鼓管相关疾病、中耳炎、外中耳畸形、面神经疾病、耳硬化症、颞骨肿瘤、听神经瘤以及耳鸣、耳聋、眩晕、头颈肿瘤及嗓音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1961年,郑亿庆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父亲是内儿科医生,母亲是妇产科医生。父母工作忙碌,郑亿庆自小就学会了独立,不仅能带着弟弟煮饭洗衣服,还会调中药。
“我爸妈在当地留下了好名声,受人敬重,很多患者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即使我长大后到大城市大医院当上了医生,家乡的人从海丰县来到广州找我看病,依然习惯叫我‘某某医生的儿子’。 ”父母助人无数的好口碑无形中为童年的郑亿庆树立了榜样,他也因此受到父母的影响,把医生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
1977年,郑亿庆参加了高考,报了三个志愿,都是医学。那一年,他是海丰县的“状元”,顺利被第一志愿中山医科大学(后与中山大学合并,改建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录取,它是全国最顶级医学院之一。“这在我们家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我16岁就考上了大学,几乎是年龄最小的,最大的有三十几岁。父母很高兴,叮嘱我好好学习。”
在中山医科大学求学期间,郑亿庆很刻苦,每天都蹲在病房里看书,得到了快速成长,基础打得很牢,而且对各个领域都很熟悉,哪里有需要,就要补上。
1978年3月份,郑亿庆入学中山医科大学,1982年毕业后,因为成绩好,他顺利留校。
“当医生的重要品质之一,是要勇敢、有担当,过于胆怯是当不好医生的。”当然,胆大离不开心细。每当面对一个新的病人,郑亿庆总要详细准确地询问、了解其病情,挑选一个对病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新手术的开展上,郑亿庆也总是敢于突破常规惯例,更早地为患儿治疗。给儿童做振动声桥听觉植入,国内医生都只敢从六岁以上的儿童开始,他却将手术年龄提前到了两岁半;耳蜗植入手术,别人从一岁的孩子开始做,他却提早到了六个月。
郑亿庆不仅用专业果敢赢得了同行的敬佩,也用他的热心负责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激。最广为传颂的是他与西藏女孩卓玛的故事。
2005年,郑亿庆参加广东“健康直通车”项目,带领医疗队到西藏提供医疗服务。郑亿庆接诊了藏族少女平措卓玛,她当时已经完全丧失听力。郑亿庆在初步诊断之后,认定卓玛为永久性失聪,要恢复听力,必须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来实现。然而20万元的人工耳蜗和手术费对平措卓玛一家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回到广东之后,“健康直通车”组委会、共青团广东省委组织热心企业和群众捐助,最终帮助平措卓玛在广州完成了手术。经过治疗,卓玛重回有声世界,如今已经结婚生子,有了美满幸福的家庭。
时刻心系病人难处,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先人后己,负责到底,郑亿庆用他的一言一行将“仁心仁术”四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个好医生,总要做一些探索性、开创性的东西,做一些别人不敢尝试的东西。”这是郑亿庆的理念。在他看来,凡事做到敢为人先,用“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很多事,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一次次地证明,这样的想法并非自负,更不是异想天开。
2001年,郑亿庆率先开办颞骨解剖实验室,引进国外“用尸体头颅练习”的培训方法培养了大批学生,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几率;2012年初,他带领科室建立了听力检测和眩晕中心,使茫然无措的眩晕病人得以查清病情;2013年,他又开展了咽鼓管相关的手术治疗,首开国内先河,让饱受中耳疾病的患者解脱烦恼……
如今,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郑亿庆,又回到汕尾去建设一家新的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汕尾市中心医院),医院于2020年底试运行,2021年全面营业。这家医院由中山医院托管,郑亿庆是执行院长。
郑亿庆说,“很多人不了解医生这个职业,将它神圣化或者神秘化,其实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份普通的工作,被大家看作是普通人。”当年,父母鼓励郑亿庆当医生,现在他鼓励女儿从医。
郑亿庆(右)与女儿郑琤(左)
“她现在是超声科医师。我希望她能够好好学习,在科研上继续努力,就算做不到成为大医生,也一定要做个好医生。”郑亿庆对女儿寄予期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大医奋进,敢为人先。一家三代从医,他们救死扶伤的故事依然在继续。
欢迎关注“中大招生”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山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官微、澎湃新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