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精心挑选《急诊科出科心得体会》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8 11:13

精心挑选《急诊科出科心得体会》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急诊科出科心得体会的作文,要想写得真挚、深刻、有水平,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 内容与主题 (Content & Theme)"
1. "核心主题明确:" 你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是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挑战性?是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是对自身能力提升的反思?还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悟?确定一个清晰、集中的主题,并贯穿全文。 2. "具体事例支撑:" 空泛的感想很难打动人。一定要结合你在急诊科期间遇到的具体事例、观察到的场景、参与处理过的病例(注意保护隐私,可匿名或概括描述)。这些鲜活的例子是文章的血肉,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也更能体现你的真实体验和思考。 3. "突出急诊特色:" 急诊科与其他科室不同,强调其“急”、“忙”、“乱”、“突发性”、“高风险”等特点。你的心得体会应该体现出对这些特点的感受和应对。 4. "展现个人成长:" 作为一篇心得体会,重点在于“体会”和“成长”。不仅要描述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更要写清楚你学到了什么、思想有什么变化、能力有什么提升(如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临床思维等)。
"二、 结构与逻辑 (Structure & Logic)"

实习日记——急诊那些事

一般比较重要的科室会安排一个月的实习时间,急诊就是这样一个科室。急诊科在实习生心目中应该是排名可怕的科室中名列前茅的。我虽有千万个不情愿,但总归要经历。

急诊分为外科、内科、儿科、以及EICU,一个月的时间我在内外科分别待两周。



头两周我在急诊外科,初来乍到,一切还是懵的。当教学秘书老师带着我去见带教老师时,他正在清创室给一个膝盖破了个大口子的病人处理伤口,紧接着缝针。


这是我头一次看到这样鲜血淋漓的场面,内心告诉自己:“没什么,常规操作”,其实故作镇定。


然而后来的日子,让我觉得第一次看到的伤口简直太平常了。


第一天主要是看老师怎么缝伤口,第二天我还特地带着当年因为学《外科手术学》买的一块假皮在诊室练习,结果当天上午刚练会,老师就把持针器递给我让我实战。


练习缝针的假皮


人生第一次缝针,我的手腕在抖,虽然知道患者打了局麻,但内心依然很慌。在真人身上缝针跟模型完全不一样,伤口在不断冒血,弄得针很滑,无疑加大了难度。看老师缝针轻而易举,可我费了半天力气也没成功。


纸上谈兵终觉浅,实际操作的时候才会发现很多问题,包括持针器夹针夹在哪个位置、进针的角度力度、打结不能太松或太紧,很多都有讲究。


蛇口这边算是工业区,工地多,发生工伤的概率自然大。经常会看到很多工人裹着一团血淋淋的纱布前来就诊。


几乎每天都要缝针,有各种各样的伤口,被刀割伤、被锯割伤、被高压水枪打伤、被钢板砸伤、手指被风扇劈成两半、摔裂头皮、摔骨折的……没有最血淋淋,只有更血淋淋。


印象深刻的一个高中生,查看伤口时发现他的食指的肌腱断了,于是找来骨科大夫会诊,将肌腱缝上。


说来奇怪,我向来不敢看电影里的血腥镜头,但在急诊科遇到的这些外伤比电影还要真实可怕,却硬着头皮面对,直到到后来居然习惯了。


可能学医自然会练就一颗大心脏吧。


平时我的工作就是给老师打下手,做些杂事:倒碘伏、消毒、打麻药、剪线、擦血、清洗器械等。老师偶尔会留几针简单的让我缝,逐渐的也愈来愈熟练。


外科实习结束前的那天,遇到个被锯子割伤的大叔,当时患者比较多,老师忙着处理另一个人的伤口。因为这位大叔的伤口比较整齐,属于很好缝的那种,老师让我先独立缝一次,待会他再来看。


那天可能好久没缝针了,加上平时都是和老师两个人一起缝,突然间失去了依靠,就很害怕和慌乱。等老师忙完来看时,我连第一针都没缝成功。后来老师有意跟这位大叔扯东扯西,转移他的注意力,而我花了好长时间才缝好。


缝针结束后医生常规要开一张破伤风的单,回到诊室,陪大叔一起来的工友也来了,笑着问我:“小妹妹刚实习吧?”

我(尴尬):“是的。”

“哦难怪,缝了这么久。”

老师:“都是这么过来的呀,我刚开始当医生也是跟着师傅,像你们搞装修的,不也是一开始当学徒跟着师傅打杂嘛…….”

两位大叔:“对对对。”

刚刚缝针那位大叔还笑着说:“反正我也不疼,打了麻药没感觉……”


每次想到这件事,就觉得心里暖暖的,大概是因为老师的善解人意、大叔的豁达......


毕竟我深知有些患者不敢也不愿让实习生操作,但医生这样专业操作性很强的职业,的确像老师说的那样,从学徒开始,一点点熟能生巧。

说实话在急诊遇到的老师们都非常好,我自认为自己比较笨手笨脚,但老师都很耐心,教会我很多东西,不仅仅有操作,还有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如果我以后也有幸成为一名医生,也会像这样用心对待学生。


其实每个科室都有医闹,但由于我之前都是在住院部实习,因为疫情防控允许陪护的家属很少,所以也没遇到过争吵。但急诊是门诊,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自然少不了摩擦。


记得在内科的一天晚上,突然听到一个男人在分诊台跟医生护士大吵大骂,说实话挺害怕的,想起实习前的动员大会上,实习科主任跟我们说,假如在医院遇到医闹,一个字:“跑”。


吵了大概五分钟,不知道如何结束的,全程我都待在诊室,不敢围观,甚至还在想逃跑路线。后来可能有人通知了医院的警务队,来了一批拿着钢叉的警卫。再后来警卫也走了,没再听到吵声,此事逐渐平息。



其实很多患者对急诊科有误解,觉得写着“急”,就会比其他科室少些排队时间,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急诊科设置的目的是抢救那些危及生命的病人。但人生病时总会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往往患者觉得自己的的病很重,急需医生诊治,但在医生眼里并不算重。很多病人被120送来,或者被担架拉来的。很危重的患者往往直接住进了EICU,(E指的是Emergency)。


急诊科的原则是优先抢救这些危重病人,这时候难免会晾着其他病情没那么严重的患者,就会引起很多不满和矛盾。


还有许多患者其他科室挂不上号,也会跑到急诊看病,导致急诊科往往堆满了人。然而急诊科医生毕竟不是专科医生,有时候下不了诊断,即使知道什么病也不敢轻易治疗,还是会建议患者去专科门诊。(比如我见过得了皮肤病,眼病挂急诊的)

在急诊科还有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在当今时代很多人都太浮躁。曾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因为等了半个小时还没看上病就跟护士大发脾气。还有上述的医闹,虽然不清楚原因,但大概率也是因为等不及产生的矛盾。


“急诊是个是非之地。”——这是我对急诊科的固有印象,来了之后更加确认了这个印象。


外科老师曾说,在急诊科你能遇到各种人世间的丑恶。虽然只有短短两周,我确实见识到了。


在外科,外伤就诊的患者很多,有些工人受了工伤,缝针时跟医生说自己的老板不给报销。这种事新闻也报道过,的确有很多劳动人民因为不会用劳动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被欺压。


还有人受了轻微工伤,拐弯抹角地跟医生商量,大概意思是让医生开一个诊费比实际花费高的单据证明,好找公司报销赚差价。


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



此外,急诊科还经常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在内科,我见到很多回警察押送犯人。因为疫情,犯罪嫌疑人需要核酸证明以及常规肺部CT,于是警察就会带着他们来找急诊科医生开单。


外科除了工伤和车祸,还有一部分人则因为打架斗殴受伤。最严重的是位大叔打架时被别人用剪刀捅伤腹部,万幸的是剪刀被肋骨挡了一下,没伤及内脏。

医生是一个高危职业,尤其急诊科医生。在急诊科实习,真的需要很多勇气和智慧才能站得住脚。



在急诊这一个月的确很忙很累,验证了那句“急诊科是实习生心目中排名可怕的科室名列前茅”的传言。但这段时间却收获很多。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在急诊尤其体会深刻,距离成为一名医者,来日方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移步微信公众号“一壶雨前”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右)带领护士准备进行呼吸心跳骤停抢救工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右)接收新患者,并与120工作人员交接病人病情,准备为患者进行处置。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呼叫医护开展抢救工作。

5月10日,邵龙参与患者抢救工作,观察病情变化。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接收新入院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等护理操作。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左)指导年轻护士进行危重患者病情观察与记录。

5月8日,邵龙(右)在和急诊科值班护士交流。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5月8日,邵龙(右)在诊室协助处理患者伤口。

5月10日,邵龙观察整个病区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5月8日,邵龙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巡查。

5月8日,邵龙(左)和患者家属沟通。

5月8日,邵龙(中)和医生一起了解新入院患者情况。

5月8日,邵龙(右)对患者进行护理。

5月8日,邵龙(右)在指导急诊科实习护士录入数据。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右)指导青年护士规范应用抢救技能操作。

5月8日,邵龙查看科室内消毒设备运行情况。

5月8日,邵龙在给患者配药。

5月8日,邵龙(右)和同事交接工作。

5月8日,邵龙在午休期间通过电话了解新入院患者情况。

2020年2月16日,邵龙(右)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对患者进行护理(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20年2月10日,邵龙(左)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交接班(资料照片)。

2019年6月21日,邵龙(右)参加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辽宁)灾难现场模拟演练(资料照片)。

来源: 新华网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