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19:13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春节计划中文作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的作文:
"写好春节计划中文作文的注意事项"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为春节制定一份计划,不仅能让节日过得更有条理、更有意义,也能在写作时展现我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和期待。然而,要写好一篇春节计划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明确目标,突出“计划”核心"
作文的题目是“春节计划”,因此核心必须是“计划”。这意味着文章需要清晰、具体地列出你打算如何在春节期间度过时光。避免写成节日感想、回忆录或者单纯对春节的描述。要明确你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度过一个充实、健康、有文化氛围的春节?还是一个阖家团圆、放松身心的春节?明确目标有助于你筛选和组织内容。
"二、 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一个好的计划不是空泛的愿望,而是具体的行动安排。你需要思考并写明:
1. "时间安排:" 计划从除夕开始到元宵节结束,还是只涵盖部分时间?每天或每几天的主要活动是什么?例如,“除夕夜,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年初一,给长辈拜年,出门走亲访友”,“大年初二,去逛庙会,体验传统民俗”等等。具体的活动安排
原标题:“星际访客”又来了(科技大观)
近日,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天体正在高速穿越太阳系,引起全球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的高度关注。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三颗“星际访客”,由“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后警报系统”(ATLAS)智利观测站发现,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其正式命名为3I/ATLAS。这一发现,将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星际天体的奥秘带来新的契机。
追溯“星际访客”的历史,2017年10月人类首次发现星际天体“奥陌陌”。这个外形奇特、呈雪茄状的天体,以每秒约26公里的速度闯入太阳系,随后又加速飞离,其独特的轨道和外观引发广泛猜测与讨论。有观点认为它可能是一颗彗星,也有人猜测它是小行星,甚至还有大胆的假设,认为它或许是外星文明的探测器。2019年8月,第二颗星际天体“鲍里索夫”被发现,其闯入太阳系的速度达到每秒32公里。相较于“奥陌陌”的神秘莫测,“鲍里索夫”呈现典型的彗星特征。科学家发现,其一氧化碳含量是太阳系彗星平均含量的9至26倍,意味着“鲍里索夫”可能诞生于一个遥远星系的极寒地带。
与前两颗星际天体相比,3I/ATLAS的运行速度更快。被发现时,3I/ATLAS在距离地球5亿公里外,正以每秒超过60公里的速度沿着双曲线轨道向内太阳系高速飞驰,表明它来自太阳系外的遥远星系。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推测,预计10月3日它将抵达距离火星大约2900万公里处,届时火星轨道上的探测器可能有机会对其开展观测。10月底,它将到达距离太阳最近处,随后逐渐远离太阳。2026年新年前,它将抵达距离地球最近处,相距约2.7亿公里,这样的距离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2026年3月,它将飞过木星轨道,最终离开太阳系,再次奔赴星际空间。
对天文学家而言,3I/ATLAS的出现是一次极为难得的研究机会。目前,天文学家正紧锣密鼓地调动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对其开展观测,获取其光变、颜色和光谱等信息,以对其自转、物质构成、形成机制以及在星际空间中的演化过程等进行分析。由于距离遥远,目前所获信息有限,仅能初步判断其呈现微弱的彗星特征,且直径很可能超过10公里,而此前两颗星际天体的尺寸均为几百米量级。未来当它靠近太阳时,或许会因太阳辐射的加热而释放出气体和尘埃,形成更显著的彗发和彗尾。
现阶段,科学家只能通过天文望远镜对3I/ATLAS进行“远观”,获得粗略的有限信息。精确测绘星际天体的三维形貌和物质成分特征,还需要更先进的探测器对其进行抵近“显微”探测,然而这并非易事。3I/ATLAS从被人类发现到飞出木星轨道,整个过程仅有9个月时间。目前,天文学界还没有合适的探测器对这位“星际访客”进行抵近探测。
事实上,人类深空探测器从设计、研制到发射,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要对星际天体进行探测,需要提前数年做好准备。2019年欧洲航天局公布的“彗星拦截器”计划就打算瞄准这样的“机遇”,该任务计划2029年发射到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待命。当地面望远镜发现星际天体或者来自远方的原始彗星后,“彗星拦截器”将启动快速响应轨道机动程序,对目标天体进行探测。也许,我们要等到下一颗星际天体来临时,“彗星拦截器”才有机会对其开展近距离飞掠。在恒星际旅行技术取得突破前,对闯入太阳系的星际天体开展“守株待兔”式“显微”观测,是目前人类近距离精细探测太阳系外天体的唯一途径。
作为迄今探测到的速度最快、体型最庞大的“星际访客”,3I/ATLAS提供了一个独特且稍纵即逝的研究窗口。然而,其极高的速度和有限的时间窗口,也限制了人类对其开展抵近探测的可能性。这也凸显了发展机遇型、前瞻性空间探测任务的必要性。同时,加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建设,将为我们发现并追踪“星际访客”争取更多宝贵时间。期待下一颗“星际访客”光临时,人类能够做好近距离精细探测的准备,实现对星际天体成分、结构乃至起源星系的突破性认知。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来源:人民日报)
6月7日,2025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北京作文题目出炉。以下是DeepSeek的作文,你觉得能打多少分?
北京卷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学校国学社拟一名学者来校做题为“古人的修身观”的讲座,请你给社团公众号写一段关于讲座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来听。要求:语言得体,有吸引力。
【国学讲座预告 | 与古人对话,寻修身之道】
你是否好奇,在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古人如何修炼身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能否从传统智慧中找到安顿心灵的力量?国学社诚邀知名学者,带来主题讲座《古人的修身观》。穿越千年解读"吾日三省吾身"的深刻内涵,剖析"格物致知"的实践智慧,探寻"慎独"境界的当代意义 。
(2)教师节到来之际,班级准备开一次班会,为老师们颁奖,请你参与奖项设计。你最想设计一个什么奖,为什么?要求:写出该奖项的名称;言之成理,条理清晰。
奖项名称:春风化雨奖
设计理由:教师如春风,润物无声,以耐心与智慧滋养学生成长。此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日常教学中,对待学生温和耐心、细致入微的老师。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点滴言行传递知识、塑造品格,如细雨浸润心田。颁发此奖,既是对教师默默奉献的肯定,也鼓励教育“以爱育人”的本质。
(3)请以“轻”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轻》
一片羽毛落在肩上,像某个遗忘的吻,或一句未说出口的抱歉。
风一来,它就走了——那么轻,甚至没有惊动一缕阳光。
我们的一生,原来也如此:被时光轻轻托起,又轻轻放下。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运动员在中长跑时会出现“极点”反应:呼吸艰难,四肢乏力。但通过调整节奏、激发斗志,越过极点后,身体会重获活力,奔跑会进入新阶段。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呼吸”。其实,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
请以“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突破极限处 自有新呼吸】
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常会遇到呼吸困难、四肢沉重的“极点”时刻,但只要坚持调整、突破临界,就能迎来“第二次呼吸”的崭新状态。这种现象启示我们:人生路上,突破极限方能迎来新生。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都需要这种在困境中坚持、在极限处突破的精神力量。
翻开历史的画卷,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是突破“极点”后的“第二次呼吸”。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时,历经二十七载寒暑,三易其稿。在资料匮乏、条件艰苦的“极点”时刻,他坚持“搜罗百氏,访采四方”,最终完成了这部药学巨著。北宋科学家沈括在编写《梦溪笔谈》时,面对当时有限的科学认知,仍坚持观察记录,在天文、地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发现。这些先贤们用他们的坚持告诉我们:极限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突破“极点”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六平方米的斗室里,挑战“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难题。他在回忆研究过程时说:“有时候连续几天毫无进展,但坚持下去,突然就会豁然开朗。”这正是知识探索中的“第二次呼吸”。当我们面对学习瓶颈时,需要的正是这种坚持突破的精神。
当今中国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突破“极点”的壮丽史诗。从“两弹一星”的艰难研制,到高铁技术的后来居上;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百废待兴,到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每一个重大成就背后,都经历了突破“极点”的艰难过程。钱学森回国时曾说:“我打算竭尽所能,帮助祖国建立自己的火箭事业。”正是这种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的精神,让中国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第二次呼吸”的辉煌时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这一代人更需传承这种突破极限的精神。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学习压力、生活挑战,我们要学会在“极点”处调整呼吸、积蓄力量。记住: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突破每一个“极点”,迎接属于我们的“第二次呼吸”,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绩。
(2)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在闪耀,如比赛记分牌、新年倒计时、车站电子时刻表、智能家电显示屏等。数字闪耀之时,可能是激动的时刻,可能是收获的见证,也可能是幸福的日常……
请以“当数字闪耀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当数字闪耀时】
“距离高考还有100天”——教室后墙上的红色电子屏突然跳转到这个数字时,我的心猛地一颤。那鲜红的“100”在白色背景上格外晃眼。
班主任李老师站在讲台上,镜片后的眼睛扫过我们每一个人:“从今天开始,你们要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冲刺的机会。”我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窗外,三月的阳光正好,操场边的海棠已经冒出了粉色的花苞。但此刻,我只觉得那红色的“100”像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我的心头。
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忙碌。自从进入高三,她每天都会准备不同的营养餐。“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吗?”她一边翻炒着锅里的青菜,一边问道。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那个数字:“今天开始倒计时100天了。”妈妈的手顿了一下,锅铲与铁锅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时间过得真快啊。”她轻声说,声音里藏着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第二天清晨,我发现书桌上多了一个小小的倒计时牌。塑料外壳有些陈旧,数字显示却很清晰。“这是你爸爸当年高考时用的。”妈妈笑道,“现在传给你了。”我摩挲着这个有些发黄的计时器,想象二十多年前父亲是否也像我一样,看着这些跳动的数字既紧张又期待。
日子在数字的递减中飞快流逝。“90”天时,我的数学模拟考拿了班级第三;“75”天时,我因为压力太大在操场跑圈直到呕吐;“50”天时,班主任找我谈心,告诉我不要被数字困住;“30”天时,我已经能平静地看着那个不断变小的数字,专注于每一道错题的订正。
高考前夜,倒计时牌显示“1”。我把它放在床头,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数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个陪伴我走过百日征程的小东西,此刻显得那么安静。我突然想起三个月前第一次看到“100”时的紧张,不禁莞尔——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和这些数字达成了和解。
考场上,当最后一科结束的铃声响起,我长舒一口气。走出考场时,夕阳正好,校门口电子屏上的时间显示“17:30”。这个普通的数字此刻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因为它不仅标记着一天的结束,更见证着我人生一个重要阶段的完成。
回家路上,我特意绕到学校后门。教室的窗户还开着,那个曾经让我心慌的倒计时屏已经黑屏。但我知道,它会重新亮起,为下一届学子开启他们的百日征程。而我的故事,将随着这些数字的归零,翻开崭新的一页。
你觉得DeepSeek写得如何?
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